?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程滲透立德樹人的策略

2023-03-23 02:15楊新春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立德樹人新課程

楊新春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彰顯國家意志,堅持立德樹人,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其中,課程目標彰顯育人價值,課程內容呈現育人主題,課程實施引領育人方向,課程資源開發體現育人理念。課程是育人的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語文課程的德育價值,引導學生落實學習語文的根本任務和發展方向,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綜合育人目標。文章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程滲透立德樹人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課程;立德樹人

課程教材是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的主要載體,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繼往開來,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稑藴省芬幎苏n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強化了課程育人功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入其中,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在語文課程中滲透立德樹人,要求教師重視育人價值取向,以培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和高尚品德,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和健康的審美意識,豐盈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一、課程目標彰顯育人價值

語文課程目標圍繞核心素養確定,從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彰顯育人價值。語文課程的未來發展之路,須在穩中求變中引領新時代語文育人方式與評價方式的深度變革。語文課程注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育人理念、核心思想、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覺培育學生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逐步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追求。

初中語文課程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在識字與寫字方面,讓學生掌握漢字,欣賞名家書法,領悟書法的審美價值,熱愛中國字,熱愛傳統文化,熱愛自己的祖國;在閱讀與鑒賞方面,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代詩詞,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并能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提高自己的鑒賞品位,并且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資料,幫助閱讀,奠定文化底蘊;在表達與交流方面,運用文明得體的交流語言,流暢、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表達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帶著自己的體驗去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創新、有創意;在梳理與探究方面,及時歸納語文知識,反思語文學習經驗,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能從書刊或媒體中獲取有關信息,并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合作探究的成功與喜悅。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能不斷獲得知識,陶冶情操,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二、課程內容呈現育人主題

語文課程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載體為漢字、成語典故、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歷史故事、古代詩詞、古典小說、古代文化常識等,體現了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髓;革命文化載體為無產階級革命家感動人心的生平事跡和英雄人物勵志育人的傳記故事,體現了英雄人物偉大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氣節情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載體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涌現出來的模范人物與先進事跡的作品,體現了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價值。雖然課程內容呈現方式不同,但育人主題是一致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圍繞漢字、書法、成語、對聯、詩文等內容,在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注重學生的真實經歷和生活情境,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文化的情感,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在發展型任務群中,通過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感悟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精神,汲取文學作品的營養,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和人文素養。在拓展型任務群中,通過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發揮學習的整體育人優勢,使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對自然與社會的觀察和思考,感受文學之美,抒發自己的獨特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精神成長。

三、課程實施引領育人方向

課程實施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幾方面綜合考慮,全面衡量,確保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稑藴省分械膶W習任務群在語文課程內容的組合與安排上具有知識難易的層次性、創設氛圍的情境性、語文活動的實踐性、文德兼備的綜合性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等鮮明特點,在整合語文課程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新語文教學模式、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實現綜合育人目標。課程的實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塑造學生的高尚靈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和價值取向;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大膽嘗試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品德修養。

在初中語文課程實施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抓住課程育人契機,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全面把握語文教育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深厚文化底蘊,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教師要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追求語言知識、思想情感和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的發展,相互關聯、融為一體,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

四、課程資源開發體現育人理念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堅持正確的方向,選擇有利于課程育人的優質資源,選擇可以切實可行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價值。因此,教師要多角度挖掘課程資源,在其使用中發展學生素養,體現立德樹人,踐行育人理念。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日常生活資源和地域特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不斷生成、整理、加工,學生合作開發,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益和育人價值。教師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著手,拓展、挖掘經典名著,這些篇目中蘊含著傳統美德的文化精華。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實踐開展豐富的國學誦讀活動和教育活動,使經典文化得以傳承,優秀品德得以滲透,育人價值得以實現。課程資源的開發還可以利用跨學科學習的整體育人優勢拓展學習資源,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渠道,結合其他學科學習,參加班級討論,開展文化活動。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國學教育活動,豐富育人載體;結合課程資源創設學習情境,有針對性地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充分體現育人理念,發揮課程資源的育人功能。

在《標準》的引領下,教師要把立德樹人教育有機地融入語文課程中,增強課程的思想性,著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全面落實課程育人。課程是育人的載體,挖掘課程育人的資源,抓住課程育人的契機,明確課程育人的機制,實現課程育人的目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文課程的素養導向和育人功能,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品德修養,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的發展方向,培養具有淵博知識和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陸志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的整體思路[J]. 中學語文教學,2022(5).

[2]董小玉,李林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不變”與“新變”[J]. 語文建設,2022(9).

[3]耿紅衛,溫昕. 以學習任務群統整語文課程內容: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變化[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2(4).

[4]鄭梅芳. 巧用語文課程資源? 豐富國學教育活動[J]. 天津教育,2022(3).

[5]馮建軍. 課程育人的機制[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6).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立德樹人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