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研究綜述*

2023-03-24 07:02陳東軍鐘林生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3年1期
關鍵詞:價值評估內容

陳東軍 ,鐘林生

(1.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南昌 330013;2.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0 引言

生態系統是生物與其周邊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1],人類直接或間接從中獲得惠益,Costanza稱之為生態系統服務[2]。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不僅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人類福祉及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證[3,4]。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自提出以來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隨概念界定[2]、功能服務內容分類[5]、價值評估[6]、空間流動[7,8]、相互關系[9,10]及優化管理[11,12]等研究的不斷深入,生態系統服務理論漸趨成熟,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與環境管理、區域可持續發展、社會福祉效應、氣候變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領域[13]。

鑒于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意義,學界嘗試量化其價值,不僅有助于增進公眾對自然資本的認可、對生態系統質量及變化的了解,也為生態資源的有償使用與相關政策制定、區域生態規劃提供科學依據[14]。一些國家甚至將生態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監測與管理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與使用[15]。但盡管現有研究嘗試多樣化的研究手段與方法,從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多種空間尺域展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由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復雜性與動態性,不同類型及區域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仍難以比較與對接,導致研究成果的實踐轉化率低、現實指導意義有限。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研究成為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的研究熱點與難點。

基于此,文章系統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以反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及實現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以“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為關鍵詞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國知網CSSCI/CSCD期刊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圖1,文獻發表時間截止2021年),采用系統綜述方法(Systematic Review),遵循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及內容界定—價值評估—價值實現”的研究思路,在概念界定及內容分類回溯基礎上,總結價值評估方法、概括價值實現機制,以期促進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特別是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研究的進一步完善,為我國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全球人類福祉增進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圖1 21世紀以來生態系統服務研究文獻數量

1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與內容分類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由Ehrlich提出,指生態系統功能惠益人類的特點[16]。Daily定義生態系統服務為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物種所提供的能夠滿足和維持人類生活需要的條件和過程,分為調節、承載、生產和信息4類[17];Costanza等指出,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是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功能中能獲得的收益,并提出大氣調節、水循環、土壤形成、食物供應、娛樂、文化等17項服務與功能[2];生態系統經濟與生物多樣性(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基金會將其定義為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18];千年生態系統評估(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報告提出定義為“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惠益”,分為支持、調節、供給和文化4類[5]。另有其他定義(表1),均涉及生態系統與人類惠益關系[19]。

表1 生態系統服務內容分類

總體而言,生態系統服務概念經歷了“環境服務、自然服務、生態系統服務”的發展過程[24](圖2),其中MEA提出的“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惠益”定義及分類方案,反映了生態系統服務的主要功能及其結構與關系(圖3),獲得學界廣泛認可,推動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演變是隨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科學認知不斷清晰的過程,如何闡釋“自然組分—生態過程—生態功能—生態服務—獲得利益”之間的關系,是生態系統服務界定的關鍵[24]。

圖2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演變[24]

圖3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框架[5]

另有與生態系統服務相近概念,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生態系統功能是指生態系統的不同生境、生物學及其系統性質或過程[25],側重反映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即生態系統功能不以人類需求為前提;而生態系統服務則是基于人類的需要、利用和偏好,反映人類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利用,如果沒有人類的需求,就無所謂生態系統服務[26],兩者關系如圖4。生態產品實質上是生態系統服務的一種,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直接、終端的產品和服務,不包含生態系統服務中的支持服務、間接過程和資源存在[27],在構成內容上小于生態系統服務[28],其價值也限于生態資本價值、產品使用價值、增加就業價值、政績激勵價值和經濟刺激價值[27]。生態產品價值是生態系統服務部分的直接與間接價值。

圖4 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系統服務關系

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及內容分類為其價值評估奠定理論基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對象廣泛,包括動物[29]、植物[30]、濕地[31]、旱地[32]、海洋[33]、草原[34]、水系統[35]、生物多樣性[36]等各類生態要素或子系統,評估區域包括全球[37,38]、洲[39]、國家[40]等大尺度區域和地區[41]、省[40]、市(州)[42]、公園[43]等中小尺度區域。評估方法多元(表2),總體可分為價值量評估法和物質量評估法[44,45],兩者區別在于是否用貨幣單位表示其價值,故也稱為貨幣評估方法與非貨幣評估方法。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有利于生態系統服務最大化與公眾服務需求滿足之間的權衡及管控[46]。

表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文化服務是生態系統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其非物質性及不可視性性質[48]、價值評估的數據高要求性[49]、產生及獲取的主觀性、消費過程的非消耗性[50,51],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尚未形成統一定義,也導致形成多元的價值評估方法。這些方法按偏好顯現可分為陳述偏好法與顯示偏好法[52],或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貨幣方法(如市場價值、支付意愿等)與非貨幣方法(如問卷調查、訪談等)[22,53]。陳述偏好法如條件價值法(Contigent Value Method, CVM)、選擇實驗法(Choice Experiment, CE)等,要求受訪者在假設市場條件下陳述為接受或放棄某種產品或服務的支付意愿。顯示偏好法如享樂定價法(Hedonic Pricing)、旅行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 TCM)等,根據市場或者其他文本信息反映消費者為某種產品或服務的支付意愿。文化服務的內容較為龐雜,各種評估方法各有利弊[54],應綜合考慮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評估方法特點,并結合數據情況選擇最佳評估方法(表3)。

表3 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運用各類評估方法,現有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遍及各類空間尺度。在全球尺度,Everard M等對照MEA生態系統服務分類評估了全球海岸沙丘的文化服務價值,包括文化遺產、休閑與旅游、美學價值等[56];S.H.S.Teoh S等基于TEEB數據評估了全球陸地的文化服務供應[57]。局部區域的文化服務價值評估研究較多,如巴西東南部山區[58]、墨西哥沿海地區[59]、荷蘭泥炭地[60]、中國西部農業景觀[61]等案例,都是對區域某類生態景觀的文化服務價值評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直接影響人們生活質量[62],更為凸顯生態系統服務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13,63-66],其價值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價值評估方法(表2、3)中,當量因子法和功能價值法為價值量評估方法,前者基于單位面積的服務價值當量計算土地類型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后者則結合經濟學市場價格將生態系統服務進一步價格量化?;凇巴悊挝煌恋厣鷳B系統服務價值量相同”假設的當量因子法受生態系統服務時空異質性的影響較大,更適用于小尺度區域的服務價值評估,該方法的完善在于進一步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時空異質性。功能價值法評估以市場價格數據為前提,基于市場情況(實際存在、替代存在和模擬存在)分為直接、間接和模擬市場價值法,其中直接市場價值法一般限于供給服務的價值評估,間接市場價值法因替代價格與真實價值的偏差而降低評估結果的可信度,模擬市場價值法則受調查樣本及專家的主觀性影響大,功能價值法的完善在于提升不同市場情況的價格數據精確度。

基于生態系統過程而構建的物質量評估方法在科學可信度和空間可視化方面優于價值量評估方法。其中能值法結合能量系統理論,以能值指標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物理基礎及形成機理,反映生態系統服務的能量流動與區域差異,對于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互動探索有重要意義。但限于(客觀)能值指標對(主觀)文化服務的難以體現,能值法有待提升對文化服務價值評估的適用性。模型法通過綜合模型計量生態系統服務物質量,其中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VEST)模型包括陸地、海洋、淡水生態系統模塊,對于這3類生態系統的支持、調節和供給服務價值能較好評估,而不適用于文化服務價值評估。SolVES(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SolVES)模型則基于服務受用者態度偏好和景觀參數生成社會價值空間分布圖,能較好反映生態系統的文化服務價值及其空間差異。模型法的數據要求高,限制該類方法的使用推廣,其完善在于降低數據要求。

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機制研究進展

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福祉的增進以其價值實現為基礎。但公共物品屬性的生態系統服務具有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即外部性(Externality)[67]。外部性可分為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前者指一些人的生產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無法向后者收費的現象,后者指一些人的生產使另一些人受損而前者無法補償后者的現象[68]。外部性常造成生態系統服務管理不善[69]、供給不足[70]、人類無節制利用[63]等問題。如何將生態系統服務外部性問題內部化、服務價值最大化,成為其價值實現機制研究的重要問題[71,72]。

基于不同的主導因素考慮,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模式有多種分類。借鑒經濟學中對交易市場的類型劃分,Banerjee等將交易模式分為直接交易、票據交易所交易、緩解銀行交易和雙邊協議交易等,交易模式取決于交易數量、生態系統服務性質及交易成本等因素[73]。張林波等概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方式有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權屬交易、經營開發利用、綠色金融扶持、促進經濟發展、政策制度激勵等措施[28](圖5)。高曉龍等認為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需要資金和政策持續投入,按照資金來源的不同,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分為公眾付費、公益組織付費、政府付費以及多元付費(公眾—公益組織—政府)4類,并總結各實現模式的特點[74](表4)。

表4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圖5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片面追求經濟社會的高速增長,導致環境污染等外部性問題突出[83],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是該問題的解決途徑,其中對生態補償的關注較多[84-86]。生態補償(Ecological Compensation)可以將生態系統服務外部的、非市場的價值有效轉化為經濟或其他動力,成為解決生態系統服務負外部性的關鍵手段,也是增加生態系統服務供給、促進區域生態恢復的重要保障[76],因而得到廣泛關注[87-90]。生態補償分為庇古稅(庇古型生態補償)和市場交易(科斯型生態補償)兩種,前者以稅收和補貼為手段,屬于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生態補償范疇;后者以明晰自然資源產權為基礎,通過市場交易實現補償[91]。高建中基于成本構成理論,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出了中國森林生態產品補償標準的5個階段,即為現行標準、管護成本標準、簡單再生產標準、全額生產經營成本標準、效益補償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中國森林生態產品補償的理論與實踐[92]。另外,相關研究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93,94]、碳匯交易[95-97]也有不少探討。

生態系統不僅具備產品提供、環境改善等自然服務價值,也存在游憩、教育等文化服務價值。且隨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系統的開發利用,文化服務價值的比重在不斷提高[98]。森林公園[99]、海洋[100]、濕地[101]、國家公園[102]、農業系統[103]等均具備一定文化服務價值。黎潔指出,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價值的實現方式有:門票收費、合理確定保護區附近土地的轉讓價格、土地租賃費、生態補償費、排污費、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或其他類型的旅游企業、捐助等[104]。

4 研究評述與展望

4.1 研究評述

(1)在概念與內容分類方面,MEA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定義及內容分類得到學界認可,促進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發展,但具體到文化服務內容,鑒于文化的多元性、時代性與主觀性,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未能建立統一的內容分類體系,進而限制文化服務的價值評估與實現。

(2)在價值評估方面,現有研究已形成一定的評估理論和方法,但在具體評估過程中,服務內容、空間尺度、數據精度等的差異使得評估結果不能很好地銜接使用,限制評估結果的實踐指導意義。

(3)在價值實現機制方面,現有研究基于案例研究的薈萃總結,已初步形成價值實現的模式體系,但生態系統的服務內容豐富,現有機制未能全面覆蓋所有服務內容,特別是文化服務。

4.2 展望

(1)深化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與內容研究。概念確定是理論研究的前提,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與內容的清晰界定為其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研究奠定理論基礎?;谏鷳B學理論,MEA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及內容體系較為清晰闡釋了生態系統過程和形成機理,較為全面涵蓋生態系統的支持、調節和供給服務,但對文化服務的內容界定有限,例如集體認同、心理健康、品牌價值等??山Y合文化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理論深化文化服務的概念及內容界定。

(2)精準評估服務價值并促進評估結果的銜接使用。在科學界定與全面識別服務內容基礎上,結合內容分類或生態系統過程擴充與完善價值評估方法;根據服務內容及評估方法特征,加大多元評估方法的綜合使用,例如InVEST模型(評估支持、調節和供給服務價值)和SolVES模型(評估文化服務價值)的組合使用;促進評估結果的轉化銜接,綜合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生態過程、服務現狀及市場需要,探索物質量與價值量評估結果的相互轉化。

(3)加大價值實現機制的案例研究。價值實現機制是連接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的關鍵步驟,應加大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區域的生態系統結構存在差別,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在價值結構也存有差異,應結合地方生態系統實際及公眾需要,從市場供需視角調整生態系統服務的優化利用,探討多種形式、福祉最大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機制。

5 結語

生態系統服務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及整體福祉效益提升[105],其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論文基于國內外生態系統服務相關研究的系統梳理,總結歸納了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與內容分類、價值評估及其實現機制等研究內容,對于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助益。生態系統服務于人類生存與發展,其服務價值評估與實現機制探索為“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提供實現路徑參考,促進生態系統服務的合理優化與人類福祉最大化實現。

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及內容分類為其價值評估及實現機制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盡管學界對此達成一定共識,也應注意文化服務隨經濟社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產生的相對價值差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應考慮具體現實背景下的銜接使用,以及探索更為多元、典型的價值實現途徑。未來研究應深化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與內容研究,精準評估服務價值并促進評估結果的銜接使用,加大價值實現機制的案例研究。

猜你喜歡
價值評估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主要內容
評估依據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