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教融合”視角下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探索與實踐
——以三江學院為例

2023-03-26 10:14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通識學時學分

許 愷

(三江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2)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道: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目前,國內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已增至28所,并且一部分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始舉辦職業本科教育,我國的高職本科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方案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就變得尤為重要。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制定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有特色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1]。本文對現階段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基于三江學院“三教融合”思想,對科學制定高職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探討。

1 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趨同于普通本科

相對于普通本科而言,高職本科目前發展時間并不長,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鑒。高職本科“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等問題雖然已經明確,但是完善的教學體系、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還要不斷探索和研究[2]。高職本科與普通本科都是本科層次,但屬于不同的教育類型,很容易成為普通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造成人才培養方案出現(1)側重理論教學,無法體現高職重技能的特色。普通本科和高職本科的區別在于普通本科偏向于理論方面的教學,而高職本科偏向于技能和實踐方面的教學,這就是普通本科和高職本科的區別。(2)數學、英語、物理課程無法針對高職學生做出改革,彌補基礎薄弱的問題。高職本科學生數學、英語、物理等基礎課程與普通本科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照搬普通本科的要求,顯然是不適合的,因此有必要降低難度或者是增加學時來彌補基礎薄弱的問題。(3)專業課程無法作出有效銜接。高職本科學生有的是來自中等職業學校,通過中職高考入學的,有一定的專業課程基礎。因此在專業課設置上會有重復或者缺失現象,如果專業課程不作出有效的銜接,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1.2 趨同于高職???/h3>

高職本科教育與高職??平逃瑢儆诼殬I教育類型,但有??婆c本科層次的差別,不是高職??坪唵蔚膶W歷提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要格外重視以下方面:(1)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要以“應用”為目的,兼顧學生畢業后的可持續發展。(2)要以培養用系統化方法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為導向,尤其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要加強通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3 特色不鮮明

高職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高職??粕穸?,或者是由應用型普通高校舉辦,不管是高職???,還是應用型普通高校的辦學特色與高職本科辦學特色應該是不一樣的,畢竟指導思想不同、學生生源不同、就業需求也不同[3]。那么,如何創出自身的特色,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仍然需要不斷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進行凝練總結,逐步形成獨具特點、學生家長滿意、社會企業需要的教育類型。

2 “三教融合”思想:解決人才培養問題的新思路

第一,實現教育功能的融合。為了解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問題,三江學院提出“三教融合”思想,推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全程貫通、有機融合,形成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造就一種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立足各自分工、側重不同面向、有機滲透融合、相互協調配合、鏈條式相扣的穩定結構。通識教育要重點解決如何讓學生“成人”的問題,為社會輸送完善的人、和諧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努力出“好人才”;專業教育要重點解決如何讓學生“成才”的問題,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完善的能力結構,養成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發展潛能,努力出“有用的人才”[4];職業教育要重點解決如何讓學生成功“就業”的問題,培養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行業需求,適應崗位要求,出“當前適需的人才”。

第二,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叭倘诤稀卑选凹訌娝刭|教育、傳授專業知識、提高職業能力”融為一體,形成“三位一體”的課程結構體系。這種三位一體結構模式的特點是:要求具有綜合系統性的知識結構,構成平臺——模塊式結構。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教學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理論教學也包含相對應的實踐內容。要求加強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教育,特別是在專業課程平臺、職業方向課程平臺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在落實“三教融合”過程中,首先要科學融合。要遵循高等教育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整合與利用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及相關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合作辦學、協同育人[5]。真正切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真正切合市場和行業發展趨勢。要遵循高等教育活動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堅持始終圍繞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真正切合人才成長需求。其次是全面融合。在目標設定、內容安排、課程設置等方面注重全過程、全方位、全層次、全員性地推進融合,防止片面性、局限性。最后是要做到特色融合。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優勢的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不可一刀切、大一統,杜絕千校一面、千課一面、千人一面。

3 基于“三教融合”思想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

加強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語、體育、軍事、健康教育、藝術與審美、人文社科、科學素養、創新創業,以及素質拓展。通過豐富多彩的通識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綜合素質。

注重實踐教學。圍繞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明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內涵和要求,整體優化設計實踐教學,突出關鍵實踐環節,使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科研訓練、專業競賽等有機結合。通過系統有效的實踐教學訓練,切實提高學生從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創業教育學分,以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學分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每個部分1個學分:必修部分包括大學生創新基礎和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選修部分包括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創業競賽、知識產權、發表論文、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選擇一種方式獲得選修學分。

融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成員中需要有企業人員參與,各專業調研至少包括3個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行業等用人單位或就業單位。要求學生在企業中完成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課程,并結合社會生產實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創新校企協同育人“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內三年學習、一年在企業實踐,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

4 基于“三教融合”思想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內容

4.1 課程體系

課程平臺包括通識(通修)類課程平臺、專業類課程平臺和職業(方向)類課程平臺。

通識(通修)類課程平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語等10個模塊。其中,所有學生必須分別選修2個學分的大學語文、藝術與審美類課程、創新創業類課程,共計6個學分。此外,理工科專業學生必須選修2個學分的人文社科類課程;經管類學生必須選修2個學分的科學素養類課程。學生還須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修4個學分的學校提供的其他通識類課程。共計12個學分。素質拓展包含雙創實踐、文化素質活動、勞動教育等內容,共計4個學分。

專業類課程平臺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學科基礎課程模塊是按照學科基礎設置的課程,著重于建立良好的學科、專業知識基礎,奠定學生專業發展基礎。專業課程模塊課程要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進行設置,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專業核心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每一個專業要在專業類平臺所設置課程中遴選5~8門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模塊應主動打破專業邊界,與社會開展廣泛合作。通過產學研融合,建立獨立和完善的實踐(包含實訓、實習等)教學體系。在安排本專業的綜合能力實踐和畢業實踐時,應將實踐內容和時間打通安排并有機融合。專業拓展課程模塊設置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成長需要,開設學科前沿、專業交叉、國際視野等方面的課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專業發展潛能,拓寬專業知識面。

以行業和崗位群共有技術邏輯體系為依據,各專業要設置多個職業(方向),構建若干職業(方向)模塊,瞄準就業方向,體現辦學特色。各專業原則上必須保障至少兩個職業(方向)模塊能夠完整開設(詳見表1)。

表1 課程體系框架表

4.2 學時學分

課程總學分原則上根據“國家標準”要求設置,暫無國家標準的專業則參照同一類別相近專業:四年制本科理工類專業總學分達180左右(不含素質拓展)、文管經法藝類專業總學分達170左右(不含素質拓展)。各專業課程安排應根據每學期教學周數循序漸進、張弛有度,一般周學時控制在22學時左右,低年級可略高。理論教學:1學分/16學時,其中通識(通修)類線上選修課程1學分/32學時。實踐教學:上機操作類課程為1學分/32學時,體育課1學分/48學時,利用實驗平臺操作及各種實踐形式課程為1學分/24學時。

5 結語

三江學院針對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三教融合”思想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出了“三教融合”和高職特色。學校以“融合”理念為先導,推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全程貫通、有機融合。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調整:數學物理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等模塊調整至專業類課程平臺;在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增加專業導論課程;就業指導類課程調整至職業(方向)類課程平臺;實踐教學(集中實踐環節)設置為模塊課程。實現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各司其職,相互協調。三江學院的高職本科學生全部來自中等職業學校,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是文化基礎相對較弱、職業技能較好、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重點如下:(1)重視英語、數學、物理等基礎課程。在保持本科課程體系科學性的前提下,對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課程,適當降低難度、增加學時,必要時還要補充中學的內容以夯實基礎。例如,“大學英語”每周4學時,共64學時;“高等數學”每周6學時,共96學時。(2)重視培育實踐能力。減少與職業方向關聯性較弱的課程及內容,增加實踐性環節的課程和學時。專業課程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減少理論前沿課程,降低理論課程的深度,增加專業技能課程和內容,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人文類專業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累計學分原則上不少于總學分的30%,理、工、經管類專業原則上不少于總學分的35%。

猜你喜歡
通識學時學分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選)
學時壓縮下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討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學分美食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