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實踐與啟示*

2023-03-28 03:47王晨陽陳登航張宇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素養

王晨陽 陳登航 張宇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合肥 230051;2.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合肥 230026;3.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香港 999077)

虛假信息泛濫是當下網絡社會的突出弊病。相較于2019年,2020年社交媒體上與虛假在線新聞有關的分享、點贊的互動量就提高了2倍[1]。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人認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消息有2/3是虛假信息[2]。虛假信息泛濫對公眾理解現實世界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64%的受訪者稱虛假新聞對社會事件的基本事實造成相當大的混淆[3]。更值得憂慮的是,虛假信息已成為社會輿論撕裂、暴力極端主義、種族主義、氣候變化陰謀論信念的重要誘因[4-5]。正因如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將虛假信息的快速傳播列為首要全球性風險[6],并將誤導性健康信息列為亟需全球關注的數字安全議題[7],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則將“信息疫情”作為優先研究的議題[8]。

面對肆虐的虛假信息,亟需圖書館界發揮自身價值,參與虛假信息治理?!秶H圖聯趨勢報告2017年新進展》(IFLA Trend Report 2017 Update)將應對虛假信息列為圖書館未來發展三大關鍵議題之一[9]。在隨后發布的2018年和2021年更新版《國際圖聯趨勢報告》中,國際圖聯呼吁圖書館界參與虛假信息治理。強化公共媒體服務以及為所有年齡段的人開展廣泛、全面、持續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是應對虛假信息的根本舉措,也是圖書館界使命所在[10]。國際圖聯將加強信息素養教育列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舉措,號召世界各地圖書館協會參與其中[11]。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成立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工作組,以期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來[12]。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實踐方面,宋鈞玉等研究了國內外13所一流高校圖書館參與虛假新聞治理的概況[13],趙雪對比研究了中美兩國一流高校的圖書館虛假新聞治理實踐[14],也有學者梳理了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應對“信息疫情”的措施[15-16]。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參與虛假新聞治理的主要途徑包括建設新聞資源、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以及提供虛假新聞鑒別方法。Antunes等[17]調研發現,國外許多高校圖書館均有打擊虛假新聞的舉措和項目。Lim[18]對國外21家學術圖書館虛假信息識別指南進行內容分析發現,相關指南均明確指出了虛假新聞的虛假性和誤導意圖兩個要素,卻忽略了偏見和心理因素。圖書館應將標題黨、去中心化的內容、遺漏的信息、偏見等子元素納入虛假新聞的定義中,以進一步明確虛假新聞的定義和不同維度。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學術圖書館紛紛通過網站、社交媒體平臺、流媒體視頻、電子郵件等手段為用戶提供遠程服務[19],如美國醫學健康類學術圖書館通過遠程服務的形式,為公眾提供新冠肺炎治療方案、安全防護措施、疫情流行率等信息,解答公眾有關新冠疫苗接種的疑問[20]。學術圖書館一直是社交媒體核查和提供可靠信息的先鋒[21]。Martinez-Cardama等[22]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期間,西班牙56所高校圖書館的Twitter能夠幫助公眾及時了解疫情最新動態。我國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通過積極提供遠程服務,為治理“信息疫情”進行了有益嘗試[23]。

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參與虛假信息治理以及嵌入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24],可以提高師生信息評估能力[17],破除信息繭房效應[25]。Revez等[26]指出,現有研究主要側重學術圖書館的虛假新聞治理實踐,且主要集中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我國42所“雙一流”高校的圖書館均開展了信息素養教育,但與虛假信息治理相關性較弱[27]。Grombly等[28]指出,高校圖書館將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相分離的做法亟待糾正,因為學生可能在獲得學術信息素養的同時,仍然會被社交媒體中的虛假信息所迷惑。為此,國外一些高校圖書館正在開展數字素養教育,以全方位提升師生數字化生存能力[29]。

本文旨在通過對34所世界知名大學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實踐進行調研,明確其治理措施和特點,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虛假信息治理提供參考。為全面了解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情況,筆者以最新版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4個排行榜中排名前100的高校圖書館為調研對象,于2022年7月逐一訪問榜單中各高校圖書館網頁,發現共有34所高校圖書館開展了虛假信息治理。其中,美國高校22所,澳大利亞、荷蘭高校各3所,英國高校2所,德國、中國、加拿大、新加坡高校各1所。

2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實踐

通過梳理發現,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主要從資源層面、方法層面和教育層面開展虛假信息治理。

2.1 積極提供虛假信息治理資源導航

2.1.1 明確虛假信息的定義及分類

廣義的虛假信息是一個具有諸多表現形式的宏觀概念,包括虛假新聞(fake news)、虛假信息(misinformation)、誤導信息(disinformation)、謠言(rumor)、騙局(hoaxes)、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標題黨(clickbait)、偽科學(junk science)、偏離事實的諷刺作品(satire)等,這些概念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但在實踐中常被籠統地混用[30-31],常使公眾產生困惑,不利于開展虛假信息治理[18]。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均明確給出了虛假信息的定義及分類。圖書館界普遍認為廣義的虛假信息主要包括虛假新聞、虛假信息、誤導信息、標題黨等。其中,虛假信息指與事實不符或誤導性的信息,傳播動機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誤導信息指故意散播的旨在進行誤導的信息;標題黨是指故意通過夸張的標題來吸引公眾關注,內容很有可能是偏頗、失實乃至故意誤導的。

2.1.2 列舉虛假信息來源

相關高校圖書館在其網站列出虛假信息來源,以幫助用戶快速識別出虛假信息。概括而言,列舉的虛假信息來源主要有4類:①典型虛假新聞網站,如麥吉爾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列舉的“www.abcnews.com.co”,該網站高度仿冒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官網;②專業學者編寫的虛假信息來源指南,如梅里馬克學院Melissa Zimdars教授編寫的《錯誤、誤導、標題黨和諷刺性“新聞”來源》(False,Misleading,Clickbaity,and Satirical“News”Sources),該手冊列舉了100余個虛假信息網站,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格羅寧根大學、阿德萊德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所引用;③事實核查機構和網絡百科發布的虛假信息來源手冊,如事實核查機構Snopes、FactCheck.org以及維基百科發布的虛假新聞網站列表,列舉了數十至百余個虛假信息來源,被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格羅寧根大學、阿德萊德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所引用;④專業新聞機構編寫的虛假信息來源列表,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引用了《每日點報》(Daily Dot)所列舉的Facebook上需要警惕的175個虛假新聞網站。此外,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特別設立了新冠疫情相關虛假信息來源專欄,該專欄保持高頻動態更新,僅2022年就更新了162條信息[32]。

2.1.3 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

哈佛大學圖書館認為“使用圖書館數據庫幾乎是找到可靠信息的萬無一失的方法”[33];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指出,“盡管圖書館數據庫中的某些內容并不能使其百分之百可靠,但找到可靠來源的概率要比僅僅依靠未經評估的互聯網資源大得多”[34]。各高校圖書館均積極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供用戶查閱,以避免用戶被虛假信息所欺騙,這些可靠信息來源主要包括3類:①商業數據庫,如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格羅寧根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提供了Nexis Uni、Factiva、CQ Press Library、ProQuest等數據庫的訪問權限,這些數據庫包含新聞、商業信息和法律條文,方便用戶查閱和使用可靠的信息;②政府機構或公共部門開發的數據庫,如阿德萊德大學圖書館提供了Trove數據庫訪問權限,該數據庫由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開發,匯集了澳大利亞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其他研究機構的書籍、論文、報紙、地圖、音樂等資源;③傳統大眾媒體訪問入口,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格羅寧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提供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南華早報》和路透社等傳統大眾媒體的訪問入口。

2.2 提供可行的虛假信息甄別指南和工具

2.2.1 提供虛假信息甄別指南和測試方法

國際圖聯發布的《如何分辨虛假新聞》(How toSpot Fake News)圖示指南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匹茲堡大學、亞利桑那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阿德萊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均采用該指南指導公眾辨別虛假新聞。該指南將分辨虛假新聞分為8個步驟:①考慮新聞來源;②讀“全”新聞內容;③查詢作者信息;④檢查有無論據;⑤核實日期;⑥判斷是否為玩笑;⑦核實自己對此新聞有無偏見;⑧請教專家。

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發布了《發現不良科學的粗略指南》(A Rough Guide to Spotting Bad Science),以幫助用戶區分科學和偽科學。該指南共包括12條建議:①警惕聳人聽聞的標題;②提防科學研究結果被曲解;③留心利益沖突;④謹防混淆相關性和因果關系;⑤注意研究中未被支持的假設;⑥留意樣本量;⑦警惕使用非代表性樣本;⑧檢查是否設置了對照組;⑨檢查是否使用雙盲測試;⑩警惕研究者選擇性報告數據;?檢查結果是否可復制;?檢查研究是否經過了同行評議。

在提供圖示指南的基礎上,許多高校圖書館還提供了信息真實性測試方法,以問題列表的形式供用戶循跡判斷信息來源可靠性和信息真實性,主要包括CRAAP測試、SMART測試和IMVAIN測試。

CRAAP測試由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Sarah Blakeslee等開發,主要包括5個步驟:①核實信息的及時性(currency);②核實信息的相關性(relevance);③核實信息來源(authority);④核實內容的可靠性(accuracy);⑤核實信息發布的目的(purpose)。芝加哥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烏特勒支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均提供CRAAP測試,以幫助用戶辨別虛假信息。

SM A RT測試旨在引導用戶通過多渠道交叉對比核對信息真實性,分為5個步驟:①核對文章范圍(scope),檢查文章是否具有足夠的深度和細節;②思考信息發布者的動機(motivation);③核對信息的權威性(authority)和準確性(accuracy);④核對信息的相關性(relevancy)和可靠性(reliable);⑤核對信息的及時性(timely)。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推薦用戶使用該測試核對信息來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提供了IMVAIN測試,用于評估新聞文章來源。該測試主要通過指導用戶核查信息的獨立性、多源性、可驗證權威性、公告性、署名來源等內容,引導用戶更加關注信息的證據鏈。

2.2.2 提供應對虛假信息的總體原則和建議

密歇根大學圖書館建議用戶廣泛閱讀不同來源的信息,以更全面地看待某一事件。該館也建議用戶留意新聞的觀點是否有論據支撐[35]??的螤柎髮W圖書館鼓勵用戶通過保持好奇心和反思、核查新聞來源以及尋找深度報道等方式成為積極的媒體使用者[36]。阿德萊德大學圖書館建議用戶積極調查新聞報道以識別虛假新聞,使用可靠的新聞來源并謹慎分享未經核實的新聞,認清自身偏見并加以彌補[37]。

2.2.3 列舉事實核查機構并提供訪問入口

事實核查是應對虛假信息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圖書館列舉的事實核查機構主要有FactCheck.org、Snopes、Politifact、Media Bias/Fact Checking、Open Secrets、AllSides和Fact Checker等。此外,阿德萊德大學圖書館列舉了健康類虛假信息核查網站Health News Review。杜克大學圖書館則將視線轉移到美國之外,列舉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數十個事實核查機構,如Crosscheck France、Pagella Politica、Maldito bulo等。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列舉了由香港浸會大學傳媒學院獨立運作的HKBU Factcheck Service。

2.2.4 提供虛假信息識別工具

面對海量虛假信息,人工辨別難以為繼,亟需技術手段輔助。各高校圖書館推薦的虛假信息識別工具包括瀏覽器插件、圖片類虛假信息識別工具、視頻類虛假信息識別工具、社交媒體信息溯源工具和網站溯源查詢工具(見表1)。哈佛大學圖書館還特別提供了虛假信息識別工具擴展列表,供用戶找尋合適的識別工具。

表1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列舉的虛假信息識別工具概況

2.3 多措并舉開展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運動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而信息素養概念則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兩個概念的核心含義均指向檢索、篩選、評估、組織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定義,媒介與信息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套相互關聯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在新的信息、數字和通信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減少傷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指出,應對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需要結合媒介與信息素養[38]。國際圖聯認為,媒介與信息素養涉及口頭、印刷和數字等所有類型的信息資源,它賦予個人關于媒體和信息系統的功能以及發揮這些功能的條件的知識,使之具有評估信息的能力,進而縮小信息鴻溝,提升社會包容度,也將幫助機構和組織更好地應對技術、經濟和社會挑戰[39]。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

2.3.1 匯聚全校資源,開設媒介與信息素養課程

世界知名高校強大的學術資源是開設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的富礦??的螤柎髮W圖書館通過與學校多個院系和研究中心合作,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提升全校師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36]。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挖掘全校教師資源開發Credo信息素養教程,為師生提供信息資源評估、媒介偏見恒量和虛假信息識別教育[34]。深度偽造易引發社會失范、輿論混亂和信任危機,是虛假信息治理面臨的嚴峻課題。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與該校高級虛擬中心(MIT Center for Advanced Virtuality)合作開設了《深度偽造時代的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 in the Age of Deepfakes)課程,引導師生深刻理解深度偽造對信息生態的破壞性作用,以及視聽分析技術、數字取證、平臺管理和法律規制等在打擊深度偽造方面的作用。

2.3.2 推薦媒介與信息素養書籍

康奈爾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格羅寧根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聚焦虛假新聞識別和媒介素養教育,推薦了《虛假新聞:理解數字時代的媒體和虛假信息》(Fake News:Understanding Media and Mis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和《自動化新聞:算法如何改寫媒體》(Automating the News:How Algorithms Are Rewriting the Media)等專業書籍。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聚焦社交媒體時代的誤導信息及其甄別技術,推薦了《社交媒體中的誤導信息、虛假信息和虛假新聞:新興研究的挑戰與機遇》(Dis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and Fake News in Social Media:Emerging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和《甄別社交媒體中的虛假新聞》(Detecting Fake News on Social Media)等書籍。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將推薦的書籍分為虛假信息來源、理解新聞、信息工具三類,推薦了《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Blur:How to Know What’s True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等書籍。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則專門針對青少年群體,推薦了更易于青少年群體閱讀和理解的《面向年輕人的美國土著民族歷史》(A History of Native American Peoples for Young People)等書籍。

2.3.3 幫助公眾發覺和克服媒體偏見

偏見會影響人們看待信息的方式,強化信息繭房效應,因此發覺并克服偏見對公眾甄別虛假信息至關重要。調研發現,高校圖書館幫助公眾發覺和克服媒體偏見的措施主要包括4類。①明確偏見定義及類型??的螤柎髮W、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高校的圖書館將偏見分為顯性偏見和隱性偏見。②呼吁公眾警惕算法偏見。密歇根大學圖書館指出,搜索引擎及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推薦會導致過濾氣泡和信息繭房。③提供偏見測試。哈佛大學圖書館提供了內隱聯想測驗(IAT),用戶可通過測試衡量自身的性偏見程度。④提供媒體偏見查詢工具??的螤柎髮W、密歇根大學、南加州大學、波士頓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提供了Fair.org、AllSides Bias Ratings等媒體偏見查詢工具。

2.3.4 推薦媒介與信息素養視頻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聚焦媒介素養教育,推薦了《如何選擇你的新聞》(How to Choose Your News)、《錯誤新聞是如何傳播的》(How False News Spreads)、《如何分辨虛假新聞》(How to Spot Fake News)等視頻,引導公眾克服信息焦慮并積極開展事實核查。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提供了Jay Smooth制作的《媒介素養速成》(Crash Course Media Literacy)課程,為用戶傳授媒介素養和虛假新聞甄別技巧。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伯明翰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聚焦于深度偽造視頻,向用戶推薦《10種識別網絡假視頻的方法》(10 Ways to Spot Fake Videos and Falsehoods on the Internet)、《虛假視頻的物理特性》(Physics of Fake Videos)等視頻。柏林洪堡大學圖書館重點關注技術導致的確認偏見,推薦用戶觀看《過濾氣泡:新型個性化網絡如何改變我們的閱讀和思考》(Filter Bubble:How the New Personalized WebIs Changing What We Read and How We Think)一書作者Eli Pariser的TED演講視頻,呼吁用戶警惕算法推薦導致的過濾氣泡和確認偏見。

2.3.5 提供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游戲

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游戲是寓教于樂的良好載體。哈佛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推薦了Bad News、Troll Factory、Which Face Is Real、Post Facto、Fake it to Make it、iReporter、Factitious等多款數字素養游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用戶的信息素養。其中,Bad News通過讓玩家模擬體驗部署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s)、發布偽造視頻以及煽動陰謀論等一系列新聞操縱手段,喚起玩家警惕新聞和輿論操縱的意識。iReporter由BBC開發,用戶可以在其中模擬報道突發新聞并將新聞發布到虛構的“BBC直播”,系統會對用戶提交的新聞進行準確性、影響力和時效性等綜合評分,從而引導用戶提升新聞鑒賞力。

3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實踐的啟示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通過資源、服務、教育三位一體的建設,深度參與虛假信息治理,其實踐經驗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借鑒。

3.1 重視虛假信息治理,積極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信息素養教育和虛假信息治理是圖書館公共服務的一體兩面[40]。國際圖聯、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等組織多次呼吁高校圖書館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積極參與虛假信息治理。教育部2015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教育和信息服務是其主要職能,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在疫情常態化時期,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在提升全校師生信息素養的同時,逐步覆蓋高校所在地,通過向公眾傳授虛假信息識別技能,培養公眾批判性思維,提升全民信息素養,構建抵御虛假信息侵害的信息素養屏障。在突發公共事件中,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迅速調整圖書館服務形態,在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可操性強的虛假信息識別指南和權威信息來源目錄,讓可靠信源替代虛假信源,用豐富的權威信息填補公眾信息鴻溝。

3.2 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構建資源、服務、教育三位一體治理體系

可通過借鑒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經驗,構建資源、服務、教育三位一體的虛假信息治理體系,提升虛假信息治理能力。在資源層面,可借鑒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充分匯聚校內外資源,通過酌情設立虛假信息治理專職館員,或加強與信息資源管理、新聞傳播等專業師資力量的合作,建立專門的虛假信息導航頁,并確保導航頁的可訪問性和動態更新。在服務層面,一方面,要發布實用的虛假信息圖示指南,積極提供權威的信息可靠性測試;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例如,可接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騰訊較真查證平臺等權威組織和事實核查平臺后臺,將事實核查和辟謠信息實時在圖書館信息發布渠道更新。在教育層面,應將現有的信息素養教育拓展至數字素養教育,嵌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并重視對媒體偏見、心理因素等層面的教育[18]。此外,圖書館應重視媒介融合建設,運營好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社交媒體渠道,積極適應“四全媒體”時代的數字素養教育要求[19]。

3.3 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指導作用,形成虛假信息治理合力

世界知名高校圖書館虛假信息治理也存在同質化、半封閉化和重復建設等問題。鑒于此,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開展虛假信息治理時,應積極發揮圖書館行業協會的指導和協調職能,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等組織可借鑒國際圖聯、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等行業組織的經驗,發布圖書館趨勢報告、虛假信息治理指南和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框架,并結合我國體制優勢,匯聚行業內外資源,探索建立統一的虛假信息治理資源供各高校圖書館統一使用和運維,形成虛假信息治理合力。

猜你喜歡
大學圖書館素養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大學求學的遺憾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圖書館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