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學習,優化課堂
——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研究

2023-04-05 05:05江蘇省連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學盧華玲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結構化乘法平行四邊形

■江蘇省連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學 盧華玲

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擺脫了以前“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將具有相關性的知識點整合起來,構建數學結構化知識體系。本文從單元整合教學的意義出發,淺談結構化教學的價值及作用,以實現系統學習和優化課堂為目的,探討了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研究。

一、單元整合教學的意義

單元整合教學是指教師對整個單元進行備課,在整理、組合、分析、優化的基礎上產生重組效應,把握整個單元的主題線索,實施學案設計,以素材和資料整合的方式促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數學教材相對簡單,內容整合難度不高,通過對知識點的重組和優化,把握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有助于各種思維碰撞交流

小學數學前后章節知識具有關聯性,教師在授課時要運用單元整合教學法,將各個章節內容歸納、整合、重組,形成一個系統性知識框架結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學習“認識方向”這一單元時,小朋友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背后是西方,左手邊是北方,右手邊是南方。這是小朋友對東南西北方向的簡單認識,以此測試教學樓大門在哪個方向。本單元認識方向與測定方向是兩個緊密聯系的章節,單元整合教學可以使學生思想碰撞交流,將所學知識在腦海里融會貫通。

(二)有助于凸顯教材編排優勢

小學數學教材是由國家制定的教育專家小組根據小學生認知水平來編排的,每個年級段編排內容必須符合學生年齡段的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v觀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內容,從100 以內加減法到表內乘除法,再到表內乘除法的實際應用,單元與單元之間有效連接,學習表內乘法時要以熟悉掌握100以內加法為前提,學習除法時要以熟悉掌握表內乘法為前提,各章節環環相扣,逐步推進。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教師授課時將數學教材中的單元結構進行整合梳理,可有效地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如上文提到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涵蓋加減法、平行四邊形認識、乘除法、厘米與米、觀察物體等內容,學習加法可明白乘法如何出現的,測量平行四邊形需要認識測量單位,最后是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型問題。運用單元整合法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結構化教學的價值及作用

結構化教學是指教師從系統教學角度,尋找和發現各個要素或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以整體教學為目的,以動態結構為核心,以發展思維為導向,引發學生從已有的認知中理解新知識,形成前后具有關聯性的教學體系。結構化教學能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實現學習的系統化和深度化。

(一)有助于建立學科知識框架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將計算題、應用題單獨劃分出來,如果本節課學習表內乘法,教師會將“乘法口訣”作為教學重點,要求所有學生必須背誦,保證計算時不會出錯。但乘法實際是相同的數疊加起來的快捷計算方式,因現實生活中完全一致的事物累計用加法十分復雜,所以出現了方便計算的“乘法”。乘法與加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見許多數學知識點之間有內在聯系,運用結構化教學可將零散的知識構建成系統的知識框架,便于學生理解。

(二)有利于促進認知結構形成

對已掌握的知識梳理、整合和重組,就可能產生新的知識或方法,新舊知識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所以遇到了新的數學問題無法解答時,可從已知相關知識慢慢提取有用信息,使新舊知識間有鏈接,通過知識的靈活轉化去解決新問題。這一過程是復雜的思維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認知結構,使學生知道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通過思考實現知識提取和高效轉化。

(三)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許多教師教學態度端正,盡心盡責,但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該教師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非??简灲處熣辖滩牡哪芰?,將整合出來的教學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形成一套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合理化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書本知識。結構化教學法不僅能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實現高效教學,而且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研究

(一)根據原有知識,在遷移中生成新知識

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通過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形的準確認識推算出它們周長的計算公式。教師在課堂上用60厘米一條繩子首尾相接,制作成一個長20 厘米、寬10 厘米的長方形,問學生此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學生的答案是20+10+20+10=60 厘米,此時驚奇地發現學生計算出的周長與繩子的長度相同?;诖苏J知,教師再將60厘米的繩子制作成一個邊長為15厘米的正方形,問學生正方形周長是多少厘米?因為還是原來的繩子,所以正方形周長仍是60 厘米,由此可推算正方形周長等于邊長×4。

(二)整合結構化教學內容,對教材深加工

以三年級“三角形”教學為例,圍繞三角形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從“角”的維度來看,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從“邊”的維度來看,三角形分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除此以外,三角形穩定性經常在生活中應用,如自行車的幾個支撐的梁是三角形,高壓電線的支架也是三角形。教師運用結構化教學時,應對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對教材進行深加工,將相關內容集合在一起教學。

(三)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系統性思維

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時,教師應該由簡入難,先請學生回答哪些數能被2整除?這是學生已熟知的知識,他們能迅速回答個位數是0、2、4、6、8 的數能被2 整除,以此類推能被5 整除的數字,個位數分別是0 或5 即可被整除。那么什么樣的數能被3 整除呢?估計許多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個位數是3、6、9 的數能被3 整除。此時,教師不要給出判斷結果,而是請學生多列出幾個數字驗證對錯。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將各個數位上數字相加之和看是否能被3整除,以此得出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四)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想象力,對數學中的概念、符號、公式、圖形很難充分理解,此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感受,將原本抽象化的理論知識盡可能形象化,運用結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打造一個相對活躍的、有趣的、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內享受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在課堂上準備一個長25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框架,問學生:“面積是多少?”學生通過已學知識得出長方形面積25×20=500平方厘米。教師此時手握框架的對角,輕輕地往外一拉,使原來的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再次請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因之前已計算出長方形面積為500平方厘米,所以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500平方厘米”,由此可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邊×高,二者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體系鏈接,突出數學知識的網狀結構

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二)”時,通過該章節學習,希望學生能認識到“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概念。但這部分學習必須與之前“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知識鏈接起來,分析二者間相同和不同之處。相同點在于“分數”的概念最終與它所分的“份數”有直接關系,與物品的圖形、大小、數量無關。不同點是“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強調是“將一個物品分成幾份”,而“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則構建出“單位1”的概念,它是“將一個整體平均分”,將二者知識點鏈接起來,形成系統化數學知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培養學生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能促進學生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實現高效教學。但對教師來說,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十分考驗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需深入研究教材,整合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用結構化角度設計教學方案,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猜你喜歡
結構化乘法平行四邊形
算乘法
我們一起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鞏固練習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把加法變成乘法
“平行四邊形”創新題
對一道平行四邊形題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三個疑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