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化與創新: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

2023-04-06 12:50朱亞男
甘肅社會科學 2023年1期
關鍵詞:人格理想中華

范 鵬 朱亞男

(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蘭州 730000)

提要: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有一個自覺、完整、系統追求的理想人格,這個理想人格當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要求的統一中去塑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理想人格的重視與追求,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根”;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認識與揭示,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魂”;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共產黨人的政治要求,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只有在“根”與“魂”統一的人生實踐之中才能真正立起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及“兩個相結合”之間的相結合,為塑造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與轉化創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21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1]69。這一要求實際上涉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塑造一個什么樣的理想人格、怎樣塑造理想人格的問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是什么樣的人既是一個重要理論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講到黨的領導干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2]30。這里的人格概念不是心理學的概念,而是人生哲學的概念。在心理學意義上,人格指“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3]5。本文使用的屬于人生哲學范疇的人格,是在心理學人格概念基礎之上的,以政治立場、價值取向、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為主要內容的,通過個性化的群體性表現出來的某個人或者某種人的品格,這個品格有現實的層面和理想的層面之分。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是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政治品格,是與其現實的人格相對而言的立言、立德、立身的最高標準。理想人格的標準,在心理學中與心理健康相關,指向一種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在倫理學中,理想人格與道德相關,是道德上的善的集合。從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的理論視域來說,理想人格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作為自為個體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對自我的超越,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是”最全面的實現,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汲取中華民族高度重視理想人格傳統思想精華的、中國化時代化了的做人的“極”。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豐富內涵和價值目標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筑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鑄就于二者相結合的新時代實踐之中。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中國實際,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為人民謀幸福的實踐奮斗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塑造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條具體途徑。

一、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盵1]18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塑造當然也不能例外。高度重視理想人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崇尚的人生目標和崇高精神境界,對于塑造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思想資源價值。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塑造理想人格的歷史基礎、精神底蘊和文化根脈。

(一)中國傳統哲學本質上是一種人生哲學

“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的領域中,是否存在著一定意義上——或嚴格意義上——的‘中國哲學’,長久以來被稱為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盵4]黑格爾否定中國哲學的存在,認為中國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思辨哲學,有的只不過是關于人生的一些格言。黑格爾本意是對中國哲學的貶低和否定,但卻“不幸言中”了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即以人生哲學為主干和靈魂。與所有哲學都從天道講起一樣,中國哲學也講天道,但中國哲學講天道的目的在于立人道,中國哲學頗少像古希臘哲學那樣純粹意義上論自然的本體論,更多的是類似于《老子》《論語》《莊子》等將天道人道熔為一爐的哲學。中國哲學將天道和人道以“天人合一”的方式打通,在多數中國哲學家那里被理解為一種由天道所決定或指引的做人的道理。因此,中國傳統哲學本質上是一種人生哲學。這種人生哲學有三個層次:一是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內在本性和作為有機整體的共同本質,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質的規定性,即人性論。二是人的內在本性和本質在現實基礎上的理想指向,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質的規定性所決定的人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即人格論。三是在人之所以為人的質的規定性和理想人格的指引下,應當如何認識人的命運、順逆、苦樂、榮辱、生死等具體的人生問題,即人生論。在中國哲學中,所有的哲學家幾乎都討論過這三個方面的問題,而幾乎所有的人生哲學都可以分為這三個層次。

對于人之所以為人的問題,中國從先秦時期開始進行哲學探索?!睹献印るx婁下》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雹?,即人區別于動物的地方只有很少一點。那么這很少的一點究竟是什么呢?《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避髯訉τ谌酥詾槿说挠^點和孟子是一致的,即人懂得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也叫“有義”“知義”。人的本性是“人類的本然本質之中的獨特本質,即人類個體作為一個物種區別于其他任何種類個體的獨特性”[5]。這種獨特本質的擁有,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孟子和荀子的觀點,用現代哲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人具有價值追求,而動物沒有這種自覺追求,這就是先秦儒學關于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的基本觀點。孟子和荀子都認為人具有價值追求是人的本質,但在人性善惡的問題上觀點卻有所不同。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西方文化主張性惡論導致以倡導外在約束為主的法治傳統,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人性善導致以道德教化、以德治為主的治國理政和做人的傳統,但荀子論性惡卻同樣導出要以道德教化為主的中國式的禮治思想?!盾髯印ば詯骸氛f“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里的“偽”不是虛偽,而是人為教育和后天教化,也就是說在荀子看來人性是惡的,人的善行都是后天道德教化和禮的約束的結果,那些通過內心的理性思慮而發生的改變、經過后天的學習和積累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都可稱之為“偽”。

人性論、人格論、人生論合起來可以稱為人生哲學,這是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哲學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中國哲學在人性論問題上,就人的本質來說,從先秦到宋明時期,從近代到現代都有各自的探索過程。從人之所以為人的論題出發,做人的問題首先是立人的問題,即解決理想人格的問題:人是什么和人應該是什么?這個過程的探索也即從人性論轉化為人格論,人格是通過人性的實現,見之于實踐,而理想人格是在人性的自我實現中對自我的超越。尤其到宋代,理想人格的理論得到了極大發展,宋代的理想人格理論實際上是在儒釋道合一的傳統中對于如何做人的問題進行論述。在這樣的理論前提下,每一個獨立個體的人應該如何體驗一種健全的生活、成為一名符合人的標準的人,需要解決具體的人生問題,即狹義的人生論的問題。

(二)重視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儒釋道三家共同的價值追求

中華傳統文化呈現出百家爭鳴、三家為主、一家獨尊的基本格局,但重視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是儒釋道三家共同的特點。儒家教人做一個有道德、有作為、有氣節的人,以天下為己任、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氣節為要、以良心為基、為天下所有人的幸福做事?!蹲髠鳌は骞哪辍吩啤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追求精神之不朽。這是做人層面的要求,體現作為主體的人的社會性本質,突出了“入世”的特質。

佛家教人做一個有覺悟、有信仰、有愛心的人,以堅定的信仰支撐苦難的人生,有一個慈悲心是佛教的最突出的價值追求??嗪o邊,回頭是岸,以慈悲之心普度眾生才能涅槃成佛,這是覺悟。在愛心中爆發出智慧,能夠想到、說到、做到,便是覺了的人悟到了道。這是對做人超越層面的要求,體現人作為生存主體的超越性本質,突出了“出世”的特質。

道家教人做一個有真情、有洞見、有趣味的人。馮友蘭先生曾說魏晉玄學是儒家化了的道家思想,魏晉風流名士的四種品格:深情、洞見、玄心、妙賞。這是理想人格哲學式的精神呈現或人類精神生活的哲學方式。深情或真情是人的感性最直白的表現,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直道而行,以“真”盡顯人性本色。洞見是人的直觀的最高境界,能夠一眼看出事物本質,表現為看穿說透、想通放松?!盾髯印し鞘印吩疲骸把远?,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毙氖菫樘斓亓⑿?,立人心中的道心,用哲學的思維,以一種超脫和超越的精神,站在宇宙外看宇宙,跳出人生談人生。妙賞是以審美的眼光看世界、談人生。程顥的《秋日偶成》二首之一就是中國人理想人格的一種哲理詩式的描寫與詮釋,是真情、洞見、玄心、妙賞的結合,是終極關懷與現實關懷的結合,馮友蘭曾說此詩可以為“哲學詠”。詩曰:“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边@首詩是儒釋道思想的融合,包含了道家的人生情趣,佛家的覺悟和愛心,儒家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進取精神和使命擔當。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重要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18,“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1]18。為此,傳統需要保護傳承,資源需要轉化創新,理想人格方面的文化資源同樣需要在新的時代發展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方面的文化資源內容非常豐富,傳承創新的切入點也有很多,其中意義重大的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強自立精神和巨大的包容胸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活態文明。放眼看世界,美國的國力強大,但有今而無古;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曾經十分輝煌,但有古而無今,其精華沒有被完整傳承下來。中華民族精神傳統完整的傳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古今貫通的原因之一?!吨芤住分械摹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人應該像天一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像大地一樣寬厚包容、化育萬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性與包容性是五千年文明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又一重要原因。黨的二十大報告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1]18與“天下為公”“親仁善鄰”[1]18等并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觀、宇宙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內容,充分說明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塑造其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資源。

第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資產階級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自由的理解有本質的區別,但至少在形式上,自由是人類最高的價值追求之一。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對自由的論述頗多且思想深刻、涉及面廣,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看,對于自由一語道破天機的便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墩撜Z·為政》記錄了孔子的話:“吾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笨鬃拥狡呤畾q才認為自己有了真正的自由,中國人從孔子開始就抓住了個人自由的本質,一直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如果可以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符合了毛澤東所說的,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自由又有紀律,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達到這樣一種理想的狀態需要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

第三,為萬世開太平的大同理想。北宋張載有著名的橫渠四句通過《橫渠語錄》傳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逼渲小盀槿f世開太平”是中華民族最宏大的理想。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和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理想,如果用傳統的中國式表達,便可以將之稱為“為萬世開太平”,也就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列為中國立場之首的“天下為公”。這是對理想人格追求的一種整體高于個體而又包括個體的目標和愿景。實現這些愿景和目標,對個人來說就是兩個字:修養。修,是把壞的方面一點點削去;養,是把好的方面一點點積足。把他人的優點作為“思齊”榜樣來學習,將別人的缺點當成自己的“不齊”去克服?!墩撜Z·述而》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指出對于別人的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會逐步向著完人去邁進,這就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倡導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養浩然之氣”。通過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養途徑,既回歸人性的善,又實現國家之治。中國傳統文化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積累了大量的這樣的傳統。例如,《中庸·第二十三章》提出“致曲”的工夫,也即是修養心性的工夫,“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以超凡入圣“讓普通人看到成為圣賢的希望,讓普通人的人生有了美好期許,為人們通向圣賢之域提供了一個根本的可能的途徑”[6]。這也就是《孟子·告子下》記載的儒家“人皆可以為堯、舜”理想的實現。

第四,人生意義的追尋。人活著的意義在于更好地活著,更好地活著在于追求人之所以為人的“是”,在孔子看來就是為了“聞道”?!墩撜Z·里仁》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比欢?,想要“聞道”何其難哉!所謂“聞道”需如《禮記·中庸》所說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聞道不僅需要學和思,更需踐和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等等,都是中國的“道”的體現。比如,中國人特別看重“孝”,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認為家庭道德以孝為起點,孝是眾德之本,是忠的基礎和禮的根本。孝字若拆解來看,上為“老”,下為“子”,實際上彰顯的是一種敬本心理。從內涵上看,孝,包含了養親尊親、善繼善述、傳宗接代、封妻蔭子、振興門風、光宗耀祖、盡忠報國等非常豐富的內容,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養親尊親,《增廣賢文》說“百善孝為先”。孝的具體內容還有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眾多內容里面,僅“孝”一項,就包含如此豐富的內涵,而“孝”里面僅“養親尊親”這一項,真正做到就非常難,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典型的一例。因此,要真正 “聞孝道”,便需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學思踐悟,聞道永遠在路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聞道”,就是要在轉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堅守理想信念,敢于擔當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本質和思想精髓與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智慧具有內在的契合性。中國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個基本的共同思想就是人如果認識了普遍規律,即中國哲學所謂的“道”,個人就可以獲得自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而群體則可以獲得共同的幸福。這種崇高理想,馬克思主義稱之為“自由王國”,中國哲學稱之為“萬世太平”或“天下為公”,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話語體系中,這一切只有“聞道”才能做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于理想人格的思想與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根”,中國人的“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尋根溯源,只有不忘本來,才能立足現實、創造未來。那么“根”如何才能長成一棵樹,造就一個人,它長成的樹的生命力如何,造就的人之靈魂會怎樣,在“根”上會生發出什么樣的干,這就是有關“魂”的問題。

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1]16,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靈魂則筑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同馬克思主義之魂融為一體的便可稱之為“中國”共產黨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于理想人格的思想資源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貫通起來,便可塑造“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馬克思主義以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為人的本質,以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人生之最高理想和人類解放的目標,人類的終極理想就是實現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解放全人類的偉大運動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人格理論的實踐動力,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靈魂首先要在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中來尋找。

(一)解放全人類是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

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解放和發展?!斑^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7]39《共產黨宣言》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盵7]44如果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少數人的發展以犧牲多數人的自由為前提,資產階級是消滅多數人的個性和自由為少數人謀利益,那么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則是共產黨人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如果說人生的意義在于“人活著就是為了更好地活著”,那么,共產黨人人生的意義則在于“人活著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活著”。中國共產黨就是為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建黨以來整個百年奮斗都是團結帶領人民為了實現人民自身的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奮斗,這是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人格理想從而自覺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論之源。

(二)為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共產黨人必須依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

依靠真理的力量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依靠人格的力量在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身體力行來展示真理,使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的價值追求,這是共產黨之所以為共產黨的顯著標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盵1]16依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從駛向光明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成就偉大事業的重要密碼。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證明了這種力量是鮮活且令人折服的,共產黨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目標始終離不開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

共產黨人在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規律和秘密,即《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無產階級也有階級的利益,但無產階級發現本階級的利益就是民眾的利益。為了階級的利益,首先要實現民眾的利益,只有實現民眾的利益最終才能實現階級的利益。共產黨人的美好理想和宗教中的那些美好的說辭有什么區別呢?與宗教中的描述相比較,共產黨人的理想是承諾了一個人間天堂,共產主義是天堂,而奮斗過程就是通往這個天堂的橋梁。無產階級實現民眾的利益、解放全人類需要這樣的“橋梁”,而佛教缺少的恰恰是通往理想的“橋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共產黨的“黨性”比佛教的“佛性”更慈悲。在恒久的奮斗過程中,共產黨人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展示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并依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來實現自身奮斗的理想目標。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自然界運動規律不同,并非像自然界那樣創造出必要而充分的條件以后就會自然實現,人類社會的理想的實現需要人參與其中,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人本身“無論是勞動的材料還是作為主體的人,都既是運動的結果,又是運動的出發點”[8]187,因此,共產主義不是在未來幾千年的等待中會突然降臨的神話,而是需要共產黨人在持續不懈的奮斗中才能不斷實現的目標,惟有奮斗才能為進入共產主義的天堂鋪路。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樣一個敢于斗爭、不懈奮斗的黨,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有勇有謀地行動的黨。中國共產黨將自身的使命和人民的福祉有機統一起來。這也就是《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利益。共產黨人主張大公無私,這里的“公”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是有共同和共通之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取“義”,即將國家、民族、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舍“利”,即放下個人私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社會是獨立人格的集合體,如果私心太重,共同理想就無法實現。共產黨人遲早要和私有制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因為“對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是人從勞動異化中的解放,是對人的生命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人從宗教、家庭、國家等等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會的存在的復歸”[8]186。為實現這一目標,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還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合理利用資本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

(三)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本質追求

馬克思主義理想人格的本質追求是建立在每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基礎之上的整個社會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即“自由王國”。解放全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涵,在貧窮落后的歷史時期,作為共產主義運動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目標首先是人民吃飽穿暖;在改革開放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目標是人民富裕;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目標是滿足人民對于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共產黨人解放全人類,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精神境界普遍提高的基礎上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豆伯a黨宣言》明確宣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7]51

共產黨人就是為全人類的解放和自由而奮斗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自由自覺的創造性的活動,只有人才能從事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說的人之所以為人者,是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第一個觀點。勞動本身是人的本質的真正實現,也是人的本質的真正表現。作為生命活動本身,勞動是一種自我創造運動,是自為的人的生成。人通過這樣的可以自我實現的勞動來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滿足和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勞動創造了人的世界和人本身。在這樣理解人的本質基礎上,人的使命、職責、任務就在于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因此《共產黨宣言》揭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7]51未來的世界是每個人都能夠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世界?!白杂砂l展”是在高度發展的社會物質條件下,人的本質力量的充分展現和人對自己本質的真正占有[9]。只有每個人都獲得自由發展,由每個人組成的“一切人”才能獲得自由發展;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基礎,后者為前者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實現的,這個過程至少要經歷三大階段。

第一是人身依附的階段,第二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10]52階段,第三才是自由個性的階段。第一階段相當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第二階段相當于資本主義社會,第三階段相當于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一些人容易被金錢所污染,這些人的靈魂也由于被資本與金錢扭曲而隨之變得丑陋。共產黨人不僅要揭露和批判這種丑陋,更需要改造這樣的世界。就自由發展來說,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社會現實中的活生生的現實的個人的自由,他的個性、人格、創造性、獨立性最大限度而不受阻礙的發展,這是由社會發展的階段、發育的程度和文明進步的程度決定的。所謂全面的發展,就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8]189,既是人的個性、能力和知識的全面充分地發揮,又是人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素質的共同提升,還是人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的充分實現。理想人格的塑造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追求和逐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過程。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和人的自由個性的真正實現,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沒有自由的發展就不能實現全面發展,如果沒有體現為全面,也意味著不能夠擁有完全的自由,所以自由與全面,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互為因果。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的詞典和著作中,具有神圣的意義,馬克思對此也有過傳神的描繪:“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會因此而危及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盵7]69“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盵8]537用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也可以理解為《論語·為政》記載的“君子不器”,即人作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獨立的個體,君子不是一種特定的人,而是一個符合做人標準的人。中國哲學教人做人的目的就是讓人成為一個君子,成為符合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的人。在當代中國,所有學校尤其是高校,立德樹人的理想與目標是培養一個合格的人,即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大寫的人。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的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科學研究,所有職能都要聚焦于立德樹人,而非樹某一種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24作為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體目標之一,充分表明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的幸福和全面發展作為初心使命而全力踐行。

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是解放全人類,這一本質要求共產黨人必須為全人類的利益而奮斗,通過共產黨的行動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成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這個偉大理想的實現,需要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明道才能立德,只有充分認識到理想人格與共產主義運動本質的深刻的內在的聯系,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才能自覺地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終身的人。

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

把握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的基本內涵、確立其目標,需要尋“根”、樹“魂”,更需要立“體”。從中華優秀傳統人生哲學追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根”重在挖掘思想之源,從共產主義運動本質揭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魂”重在樹立思想之基,最后需要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中國共產黨的人生哲學中確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

(一)中國共產黨的哲學是人民的哲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1]19。為人民謀幸福的實踐活動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建黨之初,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使命。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一心為民。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全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奮斗的任務目標是完成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開創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眾路線,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任務目標是實現社會制度變革、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人民至上體現在人民利益有了政治制度和物質基礎的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任務目標是實現人民生活富裕,擺脫貧困落后,強調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任務目標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準百姓愿望,順應人民期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得到了更系統、更全面、更充分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勞動創造了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人民推動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堅持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堅定的價值追求。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的講話借《列子·湯問》的寓言故事講愚公移山,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帝,毛澤東說“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11]1102。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共產黨人更要時刻牢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12]144,不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還要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目的,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一定要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實踐中去塑造,這是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的前提。

(二)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幸福

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高的價值追求,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盵11]10041956年9月16日,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上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時也特別強調:“共產黨——這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中先進分子的集合體,它對于人民群眾的偉大領導作用,是不容懷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它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爭?!盵13]21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加明確的將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生活幸福視為“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14]70這個向往具體來說,就是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4]70。但這些還不夠,人民還向往有苦要有地方訴、有冤要有地方申、有話要有地方說,有表達愿望的制度平臺、反映訴求的暢通渠道和保障利益的制度體系。黨的二十大在這方面提出了“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1]37、“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1]38、“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1]38等更高的要求并進行了具體部署。

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首要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26,這就要求“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1]70。要求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要更加堅定地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以無私無畏的思想境界和有勇有謀的責任擔當,“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1]69,不負人民重托,將個人理想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使命,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火熱實踐中成就自身的人生輝煌。

(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的現實標準

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教導我們,共產黨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15]660。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高尚,是指有理想、有氣節、有操守;純粹,是無私心、無雜念、無污點。對于普通人來說,做到“三有”尚有可能,做到“三無”則難度頗高,但“理想”的人格,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最高標準,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目標,需要認同者永不懈怠地追求和堅守,直至人生最后一刻。理想人格的塑造,既需要崇高的理想,也需要立足現實;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同樣既要有理想的高度,也要有現實的基點,在普遍性中體現先進性。世間之人從人、己、利、害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七個層次,也就是七種人。

第一種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圣人。比如雷鋒、孔繁森等,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舍己為人,只為他人著想,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第二種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賢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時,先集體后個人,先他人后自己,合格的共產黨人應當是當世之賢人。第三種是利己益人、公私兼顧的常人。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好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努力勞作,憑勞動為自己謀生存、靠本領為國家謀利益,對他人有好處且不妨礙、沒壞處,這就是好人。第四種是純粹利己、也不損人的庸人。一切只替自己打算,但不破壞別人的利益,不損害國家的利益,對這種人法律應該保護,道德也不可過分譴責,資本主義將人放在這個層次上,所以,他們鼓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第五種是斤斤計較、損人利己的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些人總認為別人虧欠了自己,永遠不滿足,終日抱怨,事實上這種人的利益往往由于其私心太重反而易受到損害。從社會的辯證法看,其實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比如,無產階級就是無私地解放全人類,最終也將解放自己。第六種是損人利己、專門害人的壞人。這種人行為處事總是故意對別人造成傷害,對自己也沒有帶來好處,這種人法律要制裁、道德必譴責。第七種是害人害己、十惡不赦的惡人。這種人害人傷己,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這種人法律必須嚴懲,道德也要強烈譴責。共產黨人品格應該在哪里,應當走向哪里,可以從這七種人里找到自己的方位,明確努力方向,成就理想人格。追求理想人格,從中國故有的話語體系來說,也可以理解為“超凡入圣”,先做君子不做小人,先做好人不做壞人,慢慢向高境界攀登。共產黨人努力成就自身理想人格的途徑應當是明確標準以端正態度,增強本領以如愿實現,最終真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當代,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應當是什么樣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建設新時代的黨員干部隊伍,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1]66。突出政治標準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屬性決定的。新時代的共產黨人首先要政治忠誠,堅定理想信念。與普通大眾相比,共產黨員的理想人格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共產黨人要向著這個標準努力,要有信仰、有靈魂,堅信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為人民幸福而活著,為民族振興而奮斗。一切從實際出發,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奮斗終身,這是共產黨人的信仰。這個信仰在人格上要體現在“嚴”和“實”兩個方面,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要培養忠誠、干凈、擔當三種品格,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一開始就開宗明義鮮明地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1]1,實際上是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標準的又一個全新要求,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言說就是“為國為民、不驕不躁、有勇有謀”。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還應該做到“四有”:心中有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心中有民,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心中有責,做敢于擔當的開路人;心中有戒,做廉潔自律的帶頭人。要努力做到“四鐵”: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歸結起來就是講政治有信仰,講紀律有規矩,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在一言一行中體現出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清正廉潔、服務人民的人格自覺??傊?,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都應該全面把握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的現實標準和具體要求,以實干的業績造福中國人民,以不懈的奮斗實現理想人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復興而終生奮斗。

綜上所述,筆者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為例,具體揭示了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的本根性資源地位,馬克思主義“魂”的本質性規定功能,只有在新時代新征程新思想的政治要求之中付諸實踐,才能把“根”“魂”有機統一起來,實現結合的真理性呈現與實踐性效果。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根仍需進一步挖掘,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魂仍需進一步鑄牢,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人格之體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作為人生價值選擇的認識前提和政治操守,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作為人格塑造的行動要旨和精神品格,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作為展現人格力量的意志品質和浩然之氣,把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作為實現人格理想的基本立場和價值指向。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要在思想上明確舉什么旗幟、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為什么樣的目標而團結奮斗的前提下和基礎上展現時代風采。每一個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擔當新使命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都要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政治堅定,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體自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主動,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鮮明態度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狀態,傾自己的全部智慧、意志與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以奮斗之人生成就理想之人格。

注 釋:

①本文所引《荀子》《周易》《四書章句集注》依據中華書局2011年版,《左傳》依據中華書局2012年版,《孟子》《論語》《中庸》依據中華書局2015年版,《禮記》依據中華書局2017年版,《增廣賢文》依據中華書局2021年版,以下不再一一加注說明出處。

猜你喜歡
人格理想中華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