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基于學生立場的“趣味數學”課堂

2023-04-07 09:44李慧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趣味素養探究

李慧轉,平頂山市衛東區五條路小學校長、平頂山市衛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中小學高級教師,國家課改優秀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優秀教師。平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授予平頂山市巾幗女杰等稱號。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商丘師范學院等校學科專家,河南省“國培”“省培”項目專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唧w到數學教育上,其核心任務就是“數學育人”。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看待教育問題,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成長需求,以達到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的目的。

“趣味數學”課堂著力于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立足于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和認知特點,在知識技能教學中突出“有興趣”“有智趣”“有樂趣”,在核心素養培養中注重“生活味”“數學味”“語言味”。在學生、趣味、數學三者的有效融合下,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生發之地。

一、在知識技能教學中突出“三趣”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強調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立場成為教育變革中的基本立場。因此,教學中需要將具有趣味性的多元活動和課堂理論相結合,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其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其學習效率。

1.創設情境中激發“興趣”

堅守學生立場,要看到并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而通過規劃環境、提供豐富材料引發學生與情境的互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促使每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減負提質的體現。

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啄木鳥醫院”“開火車”“運動會”“郵遞員送快遞”等情境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已經初步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中高年級學生來說,需要創設足夠新穎和有趣的教學情境來吸引他們,使他們處于積極的狀態,思維更加靈活。如在講完“軸對稱”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相關知識開展“美麗圖形設計”的活動。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深切感受到數學的多變、有趣和實用。

2.實踐活動中突出“智趣”

課堂上,我們要把數學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智趣”。教師應大膽放手,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趣味實踐活動,如在教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開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數學活動。在明確實踐探究要求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一場頭腦風暴活動,讓大家積極思考,動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看一看,充分體驗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面積推導的過程。這樣的結構性教學不僅效率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讓他們直觀感受數學的規律性,使他們的思維在悄無聲息中得以發展。

再如,讓學生參與“花樣魔尺”“9宮數獨”“巧算24點”“玩轉魔方”“神奇七巧板”“智解九連環”等實踐活動。不知不覺中,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親近數學、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充分感受數學的奇妙與“智趣”。

3.作業設計中呈現“樂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進行生活化、趣味化的作業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減負提質。一、二年級的學生不留書面作業,可以以游戲和口頭訓練以及生活中的數學為作業的主要方式,把數學知識融入故事情節或游戲,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在作業設計中要尊重學生探究的需要,將過去單一的文本作業改為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作業,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多觀察、多思考、多想象。

如教學了統計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對工作日、周末校門口17:00-18:00之間經過的電動車、三輪車、汽車的數量進行統計,并根據數據分析學校門口擁堵的原因,進而尋找解決校門口交通擁堵的方法。就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成長,并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在核心素養培養中注重“三味”

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基礎教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三會”: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與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直接相關?!叭の稊祵W”課堂在追求趣味的同時,要努力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之地。

1.場景展現要有“生活味”

教師在教學時要盡可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應用性的實踐趣味題,可以從報刊、電視、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信息,盡可能以多樣場景呈現。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親身感知東南西北各個方向,使空間概念在學生腦海中牢固形成。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實際與圖紙的較好聯系,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同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并以“小小設計師”的身份把操場示意圖繪制下來,把作品在全班展示。

又如,帶一年級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后,可以利用積木、飲料瓶、廢舊紙盒等身邊的常見物品,結合立體圖形的特點,創作出小汽車、大房子、火箭、蛋糕等形狀的作品。

再如,在二年級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后,為提升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選擇的物品進行估測,再選擇合適的工具測出長度。學生變身“測量小能手”,測量出冰箱、洗衣機、書本等物品的長度和寬度,鞏固用尺子等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應用能力。

這種趣味課堂使數學實現了再創造,使數學走向了生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基本素養。

2.解決問題注重“數學味”

學生立場的根本落腳點是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因此,堅守學生立場,意味著教師不能一味迎合學生當下的即時性需要,而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把引領學生、促進學生素養發展作為重要任務。

相對于顯性的數學內容來說,隱性的數學思維、數學素養對于學生來講才是終身受益的,這也是“數學味”的最濃之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在學生遇到問題、接觸新鮮事物時,及時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認知過程、建構過程,因勢利導地進行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推理等。教師要從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出發,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思考,在思考中比較、在思考中辨析、在思考中發現,使學生充分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筆者通過研讀課標、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有意識地先讓學生通過歸納推理,發現數學結論,然后用演繹推理證明這個結論的正確性?;谶@樣的認識,筆者調整了教材例題的順序,先讓學生學習例2,通過測量計算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感受到圓周率是一個定值。接著呈現例1,學生通過對例1外切正方形與內接正六邊形的對比,感悟演繹推理。最后通過課件演示,用直徑的4倍等量代換正方形的周長,從而得出結論:圓的周長比直徑的4倍小。同樣的道理可得出另一個結論:圓的周長比直徑的3倍大,讓學生充分感悟到等量代換的魅力,在推理、等量代換等思想中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從而促使學生從“學習知識”向“提升素養”轉變。

3.表達交流融入“語言味”

以生為本,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語權,就是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其核心就是尊重學生的參與權,讓學生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中。新課程理念下要讓學生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在“說”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加法”時,筆者開展了“隨機抽取一張圖片,學生看圖提取信息說出算式及意義”的活動?;顒又?,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提取圖片信息,正確列出算式,并且結合情景圖說出算式表示的意義。又如,四年級學生在學習了小數加減法和乘法后,筆者設計了“講數學故事”的活動,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情感。學生設計的故事情節有和商場購物有關的、有和旅行有關的、有和科幻有關的……他們在用數學語言描述現實世界時,不僅全面深刻理解、鞏固了數學知識,還提高了表達能力,逐步養成用數學語言表達與交流的習慣。

總之,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喜歡的“趣味數學”而教,教師應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數、心中有標,構建合理的趣味性教育教學體系,使數學課堂散發出獨特的“趣味”魅力,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歸來,讓數學素養的“靈魂”歸來,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傾聽到生命拔節之聲。

(責 編 再 瀾)

猜你喜歡
趣味素養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午睡的趣味
妙趣橫生的趣味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