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勞工權益的“里程碑”之訴

2023-04-10 04:23付杰
世界博覽 2023年7期
關鍵詞:里程碑大法官羅斯福

付杰

1886年4月,芝加哥爆發工人大罷工,核心訴求就是8小時工作制。

為紀念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大罷工游行爭取到的合法權益,這一天被設立成國際勞動節。

關于美國法律史,有些憲法學者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聯邦政府成立至南北內戰前(1789—1861年)、南北內戰至洛克納時代(1861—1937年)、近現代時期(1937年至今)。洛克納時代作為美國法律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深刻形塑了美國社會的整體面貌,尤其是在契約自由、勞資關系、勞工權益等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這一時代開始于1897年的奧爾蓋耶案,結束于1937年的西岸旅館案,之所以被稱為洛克納時代,則是源于1905年的洛克納訴紐約州案。

洛克納案:契約自由的勝利

1897年,紐約州通過了《勞動法》,規定除非是為了減少周末工作時間,面包坊工人的工作時間每天不得超過10個小時,每周不得超過60個小時,因此該法又被稱為《面包坊法》。

《面包坊法》的制定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奉行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底層社會的工人階級日益貧困,境遇悲慘。歐美社會的工人運動愈發高漲,高潮便是1886年4月的芝加哥工人大罷工。工人們要求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待遇,核心訴求就是8小時工作制。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回應工人訴求,美國多州制定了保護勞工權益的法案,《面包坊法》便是其中之一。

約瑟夫·洛克納(Joseph Lochner)是紐約州一家小面包坊的店主,由于兩次違反法案規定,被處以50美元的罰款。洛克納不服,便起訴了紐約州,但州兩級法院均判其敗訴。洛克納以《面包坊法》違反了憲法第5修正案“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不得被剝奪”和第14修正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由,上訴到了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最終以5︰4的投票結果支持了洛克納的訴求,最高法院的保守主義領袖佩卡姆大法官宣讀了多數意見。他表示,雇主和雇員之間有自由訂立合同的權利,紐約州在行使治安權限制該項權利時,必須基于“安全、健康、道德以及公眾的普遍福利”。面包師的這些利益并未受到明顯影響,因此紐約州的立法逾越了治安權的界線。

在4位持異議意見的大法官中,霍姆斯最為顯眼。因意見獨特、思想深刻和高瞻遠矚,他被譽為“偉大的異議者”,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的一次評選中,霍姆斯位列“最高法院歷史上最偉大的大法官”第三位(前兩位分別為馬歇爾和布蘭代斯),足見其地位。針對該案,霍姆斯只留下了600余字的簡短意見,卻成了最經典和被引用頻率最高的異議之一。

因其經營的這間小面包坊,約瑟夫·洛克納的名字影響了一個時代。

洛克納案中持異議的大法官霍姆斯,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擔任大法官長達30年,被譽為“偉大的異議者”。

霍姆斯開門見山地指出,“本案的判決基于一個大部分人尚未接受的經濟理論?!币布?,契約自由只是一種經濟理論,并非憲法權利,而“憲法并不意圖支持某個特定的經濟理論”。他總結道,“憲法是為具有根本不同觀點的人所制定的。因此即使我們發現某些觀點是符合規律的,也為我們所熟知,或者它們是新穎的甚至是令人震驚的,這樣偶然的發現也并不能作為我們應當決定體現這些觀點的制定法是否與合眾國憲法相沖突問題的根據?!?/p>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霍姆斯主張保護勞工權益、照顧弱勢群體的觀念是時代發展的方向(盡管他也因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精英主義的態度遭到不少批評),卻非最高法院的主流聲音。按照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傳統,政府只需做好“守夜人”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p>

以佩卡姆為代表的大法官雖然腳步跨過了19世紀,思想仍停留在過去,因此在類似案件的判決中仍秉持自由放任主義思想,在勞資關系中注重較為絕對的契約自由和意思自治。這種思想并非一無是處,比如在奧爾蓋耶案中,路易斯安那州禁止個人同州外的保險公司就州內財產簽訂合同,最高法院就認定該州違反了契約自由原則。但在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勞資關系領域,處于弱勢地位的雇工面對資方,并無多少議價能力,契約自由也就成了資本家壓榨雇員的擋箭牌。最高法院本應發揮矯正正義作用,卻仍堅持契約自由,這也就異化成了法律達爾文主義。

在洛克納案之后,最高法院還審理了一系列標志性案件,雖然偶有偏向勞工權益之舉,總體上仍堅持保守主義姿態和契約自由原則,直到西岸旅館案的到來,才發生了根本轉向。

西岸旅館案:勞工權益的凱旋

艾爾西·帕里什(Elsie Parrish)是華盛頓州西岸旅館的一名清潔女工,1935年5月被辭退。根據該州《婦女最低工資保障法》規定,女工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5美分,最低周薪為14美元50美分,但旅館支付給她的工資卻只有每小時25美分,周薪還不到10美元。帕里什決定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便起訴了雇主。在華盛頓州地區法院,帕里什敗訴;接著到了州最高法院,西岸旅館敗訴。1936年12月,西岸旅館將官司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之所以有此底氣,是因為在之前一系列類似案件中,尤其是剛剛過去的1936年6月的莫爾黑德案,最高法院都判決相關法案違憲。

出乎意料的是,1937年3月29日,最高法院以5︰4的結果判決西岸旅館敗訴,轉而采取了支持勞工的立場。在判決意見中,最高法院對契約自由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在每個案件中,那些反對對婦女最低工資進行規制的人聲稱,這類規定剝奪了契約自由。這種自由是什么?憲法并沒有提到契約自由,它只提到了自由并禁止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剝奪自由。在禁止剝奪自由的同時,憲法并沒有承認存在一種絕對的、不受限制的自由。在提到自由這一短語的每一處,自由均有其歷史和涵義。然而,在社會組織中,應該捍衛的自由是,要求針對威脅公民健康、安全、道德和福利的惡行提供法律保護的自由。因而,憲法中的自由必然受制于正當程序的約束,對其主體合理的、且為社會利益而采取的規制,即屬于正當程序?!?/p>

判決書還觀照現實,指明所謂的契約自由其實內含著勞工并不自由的意愿,“立法機關也已經承認許多州的立法經驗所證明的事實,即那些行業的業主和他們的工人并沒有處于平等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利益是相沖突的……也就是說,業主制定規章制度,而勞動者實際上被迫服從他們?!?/p>

西岸旅館案一改最高法院的保守傾向,顛覆了契約自由的傳統觀點,利益保護的天平指針由資方滑向勞方,也旗幟鮮明地宣告了洛克納時代的終結。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1年前還在堅持保守立場的最高法院,為何突然就改弦易轍了呢?法律不能在真空中生存,也無法隔絕宏觀因素的影響與滲透,這一判決的背后存在著更為寬闊的時代背景。

羅斯??偨y的“填塞法院”計劃

1945年4月12日,富蘭克林·羅斯??偨y逝世,當天哈耶克正在為他的新書《通往奴役之路》在全美做巡回演講。在費城的一輛出租車里,他得知了羅斯福的死訊。對于這樣一位偉大總統的離世,出租車司機表達了哀悼之情,但轉而又說道:“他不該跟最高法院對著干,他不該那樣做?!彼緳C所指的事件,就是羅斯??偨y的“填塞法院”(court-packing plan)計劃。

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面世以來,西方世界一直篤信“無形之手”的力量,主張經濟自由放任,政府盡量少干預經濟活動的運行,讓市場主體自由競爭、自動調整即可。1929年10月開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也陷入了空前的蕭條和萎靡。此時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理論受到青睞,其核心主張就是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國家資源,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經濟思潮傳導到政治方面,便是羅斯福的上臺。1932年,羅斯福擊敗胡佛,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新政”是他的競選綱領,也是獲勝法寶。為了推行新政,恢復經濟,羅斯福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總要于法有據,國會就制定了《國家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等重要法案,但均被保守的最高法院以違憲為由推翻。

在羅斯??磥?,最高法院已經成了新政的絆腳石。他說,“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走到了必須采取行動,把憲法從最高法院手中挽救出來,并讓最高法院進行自我解救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的最高法院是一個依據憲法伸張正義的機構,它不能凌駕于憲法之上。在我們的各級法院,我們需要的是法治而非人治的機構?!?/p>

為了“挽救”最高法院,1937年2月羅斯福宣布了“填塞法院”計劃,并提出多項措施,其中最有殺傷力的一項便是,如果大法官年滿70歲且沒有退休,總統就可以提名一位新法官。一旦這項計劃通過,他就可以將6名支持新政的法官送進最高法院,通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稀釋保守派法官的票數,達到改革目的。

但羅斯福這個激進的計劃不僅共和黨人極力反對,連自身陣營的民主黨人也不同意,更是在民眾中間引發激烈指責,他們認為這是對美國憲政體制、司法獨立和法律傳統的背叛與顛覆,會導致空前嚴重的憲政危機。由于強大的阻力,羅斯福在參眾兩院均鎩羽而歸,改組計劃也就被束之高閣了。

起訴華盛頓州西岸旅館的清潔女工艾爾西·帕里什。

對羅斯??偨y“填塞法院”計劃進行諷刺的漫畫。

大法官們聽到改組計劃時,“最高法院的大理石大廳內顯然回響著對于總統提議的暴怒?!北M管十分憤怒,他們還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不僅來自總統本人、立法和行政兩大分支,還有社會大眾的改革愿望和權益訴求。因此他們也很識時務,及時做出了妥協和讓步,這在歐文·羅伯茨大法官身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了。

在1936年莫爾黑德案中,羅伯茨還站在保守立場,但到了西岸旅館案,他卻在判決前夜無法入眠,不僅是慎重斟酌案件結果和勞工權益,更是思考最高法院的命運和國家憲政的未來。最終,他轉換陣營,投下了關鍵一票,從而贏得了“1個挽救了9個”的美名。

西岸旅館案之后,大法官們相繼在案件中確認《國家勞資關系法》《公平勞動標準法》合憲,這也意味著最高法院的徹底轉向,美國在勞資關系領域也邁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后記

美國憲法學者大衛·伯恩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在法官或法學家聚會時吸引眾人目光,不妨試著表揚一下最高法院1905年在洛克納訴紐約州中的判決?!笨梢娐蹇思{案不受歡迎的程度。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個案件的判決并不意味著大法官們的愚蠢、冷漠甚至邪惡。當代英國思想家保羅·科利爾評論說:“美國最高法院現在經常因其成員不同的黨派歸屬發生分歧:盡管他們有莊嚴的法袍加身,這依然是政治,不是法律。因此最高法院的任命主要取決于總統和參議院的黨派歸屬,前者提名,后者確認,法學資質不過是必要考慮?!?/p>

在洛克納時代,保守派法官秉持司法能動,積極介入國會立法和社會政策;自由派法官堅持司法謙抑,“法律的歸法律,政治的歸政治”,雙方在契約自由和勞工權益等領域涇渭分明,論爭不斷。戲劇性的是,到了民權時代,自由派法官繼承了保守派的衣缽,大行司法能動之道。

(責編:劉婕)

猜你喜歡
里程碑大法官羅斯福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歲
特刊《里程碑時刻》帶來的啟示
2016健康里程碑
參照 借鑒 提升——中美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
換個角度看歷史——以《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為例
羅斯福的壯舉
人民政權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里程碑時刻
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里程碑
羅斯福與戴高樂的恩恩怨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