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助力擴大內需戰略落到實處

2023-04-13 21:11劉繼光趙琴琴葉燕斐
清華金融評論 2023年4期
關鍵詞: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消費

劉繼光 趙琴琴 葉燕斐

助力擴大內需,必須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完善資本市場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充分運用前沿技術,積極發展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確保擴大內需戰略落到實處。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三年的疫情疊加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沖擊。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全力恢復經濟成為新一年的首要任務。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適時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推動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完善治理體系建設,督促金融機構更加注重內部機制完善,著手建立內部激勵機制,有效約束市場行為,加強風險管控,通過強體健身,金融機構將會有更大的動力去拓展業務。同時,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完善資本市場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加大產品服務創新,積極開發個性化、定制化金融產品,滿足各類經濟主體的需求;充分運用前沿技術,積極發展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確保擴大內需戰略落到實處。

深化零售業務改革,助力擴大消費需求

我國正加速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對于實現線上線下消費相結合、拓寬消費場景、提升消費品質、打造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等發揮著積極作用。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拓展數字金融業務,提高數字化能力,金融機構可以在緩解小微企業、個體戶、居民面臨的資金難題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行業、跨主體、跨區域的資金配置,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縮小不同領域、區域的金融服務差距,助力落后地區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完善居民個人綜合授信政策,拓寬居民的資金自由支配空間,減輕消費者的利息壓力。

數字經濟對深化零售業務改革提出新要求。金融機構需要整合各類零售金融業務,發揮信用卡、按揭貸款、消費金融的協同效應,以消費者為中心,針對個性化消費需求,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實現前中后臺一體化,前中后臺服務既分離,又能有效銜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要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強化消費金融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防范居民過度負債、非理性消費等行為,及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零售業務改革,金融機構可以在擴大消費需求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一是積極擴大住房按揭需求。住房消費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末,我國人均居住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高達24%,是僅次于食品消費的第二大需求,未來需要金融機構繼續大力支持居民的住房按揭需求,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促進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城鎮化率已達65.2%,但城鎮化發展還不成熟,各地區城市化發展程度不均,城市建設也亟須進一步完善,新、老市民的住房相關消費需求都面臨很大增長空間。比如,新市民面臨大量住房需求,包括房屋購置、裝修等;老市民則面臨改善住房的需求,包括20—30年房齡的房屋裝修、設施更新等;二、三孩家庭增多,也對住房提出了新需求。針對新、老市民的房屋消費需求,建議金融機構在產品差異化定價方面做出適當安排,對信用良好的優質客戶給予有力支持。二是加大對汽車消費的金融支持。我國是世界第一汽車消費大國,截至2022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27873萬輛,平均每千人197輛,約每五人一輛。按平均每戶家庭三人的規模來計算,目前我國尚未實現戶均一輛私人汽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未來還有很大的汽車消費潛力亟待釋放。與汽車市場發展不充分并存的是我國汽車市場分布的不均衡,不同類型城市之間差異巨大。一線大城市由于車輛相對飽和、道路交通堵塞等現實性因素,在牌照發放方面限制汽車數量快速增長。與之對比,汽車容量尚未飽和的二、三線城市特別是農村地區則仍有巨大的汽車消費空間。針對未來的汽車消費分布以及市場結構,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手段,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汽車市場的支持力度,為這些地區的汽車消費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比如,可以為汽車消費提供分期付款、合理利率等消費金融服務。此外,結合綠色低碳發展趨勢,積極支持電動汽車消費,推動綠色汽車快速發展。三是大力支持家電消費。在國內消費整體走弱以及全球通脹、俄烏沖突等國際形勢下,2022年我國家電消費下滑明顯,家用電器內銷零售額同比下降9.5%,家用電器出口額同比下降10.9%。隨著今年社會流動和居民消費的迅速恢復,考慮到2022年基數較低、消費活動受到抑制的情況,家電消費將迎來快速增長。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支持家電消費的金融產品,并在定價方面給予支持,比如,通過消費貸、消費分期、產品責任保險等產品服務,引導家電消費快速增長。努力滿足居民低碳、綠色、智能、時尚家電消費升級需求。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為生產性企業提供產品質量安全等保險服務。四是充分發揮普惠金融的作用。普惠金融在穩定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居民消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三年疫情對餐飲、旅游等行業造成嚴重沖擊,很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的困境,隨著疫情的緩解,城市地區的即時消費、餐飲、旅游等生活性消費將迎來爆炸性增長。金融機構可以在餐館改造、酒店設備更新等方面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餐飲、旅游行業快速恢復運營,穩定社會就業,增加低收入群體、邊緣群體居民收入。此外,金融機構還可以在農村地區推廣普惠金融業務,為農家樂、土雞蛋、特產水果等農產品提供包括小額貸款在內的一系列特色金融服務,支持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合作社、林果業、養殖業等領域發展,促進農村消費快速增長。五是完善第三支柱養老服務。養老問題是我國迫在眉睫的重大社會性難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18.7%,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則為13.5%,按照國際標準,我國已完全進入老齡化社會。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接近30%。隨著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我國醫療健康水平不斷提升,人均壽命也在不斷增加,“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提高了1歲。養老群體的增大、人均壽命的延長給我國的養老體系帶來嚴重挑戰。目前,我國已構建了以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為“補充”的養老保險體系,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最廣,在養老保險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未富先老”的特征突出,這也說明我國不能過度依賴第一支柱養老金,要搭建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未來需要引導大型商業銀行積極發展個人養老金融業務,利用養老資金匹配久期較長的金融產品,發行長期限金融產品。對符合條件的大型商業銀行通過理財子公司開展養老保險業務給予支持,拓展銀行作為養老金賬戶管理人的資金托管職能,支持理財子公司充分利用母公司的網絡、信譽和品牌優勢,探索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業務。引導開展價值投資,提高理財性收入,改善居民的收入預期,解決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深化公司業務改革,助力擴大投資需求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將是未來經濟的主要趨勢,科技也將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面對新背景、新趨勢,繼續深化公司業務改革極為重要。第一,要加強專業能力建設,提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服務水平。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未來幾十年的主方向,這一階段對既熟悉金融業務又精通環境科學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大,亟須加大ESG領域人才的培養力度,形成一批成熟的ESG專業人才。第二,要建立客觀的評價機制。在推進客戶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準確判斷企業的財務與非財務風險,提升客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股權、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模式,開發符合企業發展階段和特點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差異化、綜合化金融服務。第四,要拓寬抵質押品范圍。探索開發知識產權質押、未來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等適合科技企業發展特點的融資擔保方式,支持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第五,強化風險管理。例如,對城投公司要準確判斷其投資項目的經濟性和現金流,確保金融支持的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深化公司業務改革,助推投資需求釋放,金融機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重發力:一是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支持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對于國家基礎設施領域的重大項目,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對投資的杠桿撬動作用,加大投資規模??s小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差距,積極支持水利工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研究推出資產證券化工具。完善融資結構設計,實現項目成本與收益的更好匹配。二是支持綠色轉型升級。積極支持國家能源轉型戰略,發展水電、風電、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設施,為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信貸支持,推出綠色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既能滿足短期的用電需求,又有利于長期可持續發展。三是支持制造業發展。滿足制造業投資需求,加大對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等領域發展。助力制造業企業不斷提升軟實力,提高品牌影響力。發展供應鏈產業鏈融資,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緊跟綠色發展趨勢,助力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四是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證券、保險、私募、公募、信托、理財等非銀金融市場主體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相應金融服務,如為種子期企業提供啟動資金,為成長期企業提供VC、PE等資本支持,為具備條件的企業IPO提供金融服務。對現金流良好、管理規范的科創企業,銀行機構可在有效把控風險的前提下提供信貸支持。要發揮不同金融機構和不同金融工具的作用,實現信貸、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有機結合。

深化國際業務改革,以外需帶動內需釋放

國內、國際循環并非相互割裂的兩個單元,擴大內需,離不開國際貿易的帶動。出口既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還可以保障外貿企業穩健發展,提高國內生產性消費需求及外貿企業職工的收入水平,促進生活性消費的擴大。為有效擴大出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必須深化國際業務改革。研究推出不同產品的套期保值方案,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拓展人民幣使用范圍,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業務范圍,支持發展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投資。加強境外機構與境內機構的配合,合理評價母子公司績效,提升集團公司管理水平和競爭力。著力防范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風險,助力貿易融資高質量發展。深化國際金融業務改革,助力擴大出口需求,金融機構可以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鼓勵為全球貿易活動提供便捷金融服務。全球通脹潮導致的發展危機正在加劇,國際貿易面臨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壓力。據世界銀行預測,2023年全球貿易總量或將增長1.6%,較此前預期下調2.7個百分點。面對全球貿易增長低迷的現狀,金融機構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銀行機構可以為貨幣結算支付、融資供給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保證國際貿易結算順暢進行。二是加大對汽車出口的金融支持。中國的汽車出口異軍突起,2022年中國的汽車出口總量達到311萬輛,超越德國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日本,今年有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可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持續提升海外市場的金融服務能力,將業務延伸至境外的子公司、分公司,或與境外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支持從汽車維修到4S店的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為擴大海外汽車消費、提高我國汽車出口量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機構為出口企業提供賬戶開立、管理、支付結算、信息服務等綜合性金融服務。三是加大對出口業務的保險支持。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深化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保單融資合作,發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增信作用,助力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加強銀保合作,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積極對接外貿企業需求,創新保單融資產品,擴大融資規模和客戶覆蓋面。加強海外資信調查、理賠數據、貸款分類、貸后(保后)管理等風險管控數據信息共享,為銀行甄選項目、防范風險提供便利。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依托政府統保平臺,采用“政府+銀行+保險”等方式,為出口業務提供融資支持。

黨的二十大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支持雙循環發展既是金融業的使命擔當,也是需要長期堅持的重大任務。面對總需求約束的現實困境,要加大對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的支持力度,增加消費者收入預期,穩定消費信心,引導消費行為。金融機構要積極完善激勵機制,將政策資源多向一線傾斜,營造愿做事、能做事、敢擔當的氛圍。優化盡職免責制度,使得基層人員放心展業。同時,金融機構還要加強自身風險管理,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良好的金融環境助力擴大內需戰略順利落地,促進實體經濟快速恢復,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做出積極貢獻。

(劉繼光、趙琴琴供職于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葉燕斐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本文編輯/秦婷)

猜你喜歡
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消費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40年消費流變
我國金融機構股價和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