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業服務擴大內需戰略的思路選擇

2023-04-13 06:21婁飛鵬
清華金融評論 2023年4期
關鍵詞:擴大內需居民消費銀行業

銀行業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積極服務擴大內需戰略落地實施。本文指出,在總體思路上,銀行業需要在做好投資領域金融服務的同時,探索加大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金融服務。在具體實踐中,銀行業需要推動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全面提升。

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體現,即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銀行業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積極服務擴大內需戰略落地實施。在總體思路上,銀行業需要在做好投資領域金融服務的同時,探索加大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金融服務。在具體實踐中,銀行業需要充分考慮投資和消費的互動作用,通過做好產品創新、強化科技應用、完善風險管理等推動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全面提升。

把服務擴大內需戰略作為長久之計

從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實際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長久之計,銀行業要著眼長遠做好擴大內需戰略金融服務。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脫鉤風險持續存在,對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帶來壓力,需要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從國內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奇跡,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作為大國經濟體,經濟發展內需為主導的特征顯著,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具有內在需求。

全球經濟供需循環受到干擾甚至被阻斷,總供需平衡遭遇重大沖擊。大航海時代開啟全球化發展階段并增進各國間的經貿往來,但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交替存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歐美國家開啟制造業回流,民粹主義抬頭,為轉移國內矛盾而實行貿易保護。美國以貿易逆差為借口,對我國發起貿易戰并逐步向其他領域延伸,已不再是單純的經貿問題,這種情況短期內難以逆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簡稱疫情)、烏克蘭危機爆發讓部分發達國家進一步實施逆全球化,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阻,正常經貿往來受到較大影響。由此一來,國際貿易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呈現下降態勢。

我國作為大國經濟體,推動經濟長期發展需要更多發掘內需潛力。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GDP已位居全球第二位,我國也是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從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大國經濟發展需要實現內部可循環,并帶動外部循環。我國人口總量全球第一,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巨大的國內市場優勢是全球任何國家都不可比擬的,居民消費繼續提升的空間較大。同時,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過1.3萬億斤,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工業領域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綜合這些因素,我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質量從而帶動擴大內需的潛力巨大。

短期看,受疫情沖擊,地緣政治沖突,美歐國家為應對通貨膨脹快速收緊貨幣政策等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減少了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從外圍倒逼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金額2022年第四季度連續3個月單月同比負增長。就長期高質量發展而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主動選擇,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推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都需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銀行業要對擴大內需戰略有更全面理性的認識,圍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從服務提升消費和擴大投資兩方面發力

經濟發展需要發揮供求兩方合力,消費和投資大致分別對應需求和供給。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過程中,需要從消費和投資兩端發力,不僅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潛力,還要在兩者之間形成協同互動。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和我國近年來發展情況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提升,對經濟增長發揮的主拉動作用將會更加突出。尤其是考慮到銀行貸款結構以及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需要在穩定支持擴大投資的同時,著力圍繞消費領域強化金融支持,并根據短期面臨的情況和長期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

從投資方面看,固定資產投資對資金有較多需求,需要加大對該領域的投融資支持。以制造業為例,在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引導帶動下,截至2022年12月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實現連續26個月同比增速超過30%。然而,從2010年以來的情況看,在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例下降的同時,制造業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下降速度更快。根據世界銀行和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0—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從31.61%波動下降至27.44%,下降4.17個百分點;2010—2019年制造業本外幣貸款余額占本外幣貸款余額的比例從16.98%下降至9.71%,下降7.27個百分點(見圖1)。制造業貸款占比下降速度更快,對制造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對不同領域投資采用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方式。2022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基建投資較強,制造業投資穩定,房地產投資較弱的特點。2023年,歐美國家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減少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有可能對制造業相關領域投資帶來負面影響,此時銀行業需要圍繞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金融支持。2022年房地產投資呈現負增長并且負增長幅度越來越大的特點,房地產領域風險逐步顯現,2023年房地產恢復需要銀行業做好金融服務,從供給端圍繞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ㄍ顿Y中政府引導帶動作用較大,2022年基建投資在穩增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3年也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銀行業需要圍繞基建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面對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思路,銀行業在服務投資發展中需要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配套融資,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

不僅如此,對投資的金融服務還需要關注長期發展需要。從充分發揮民營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為居民就業提供更多崗位的角度,需要加強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角度,需要圍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優化基礎設施布局加強金融支持。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角度,需要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等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從消費方面看,需要看到我國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重點圍繞這個方向加大金融支持。按照支出法GDP核算方法進行國際比較,我國消費在GDP中的占比較低,尤其是居民消費在GDP中的占比更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01—2021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占GDP的比例比世界總體水平平均低近20個百分點(見圖2)。我國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在GDP中的占比本身較低,未來消費隨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而提升的潛力較大。在我國的居民消費貸款中,住房類貸款占比較高而其他消費貸款占比較低,為銀行業擴大消費貸款提供了市場空間。根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22年底,我國金融機構居民本外幣貸款余額為74.94萬億元,占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的34.2%;居民本外幣消費貸款余額為56.04萬億元,占居民本外幣貸款余額的74.78%;居民住房貸款余額為38.8萬億元,占居民消費貸款余額的69.23%。

短期來看,我國居民存款快速增加,對擴大消費有支撐作用,但要真正擴大消費還需要提供支持。2022年,疫情反復沖擊影響居民就業收入,居民對未來預期悲觀,服務類等部分消費場景受阻,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居民贖回投資理財產品,房地產市場整體低迷,居民購房動力不足,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存款快速增加。根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22年居民本外幣存款余額增加17.9萬億元,存款新增額創有統計以來的新高。雖然居民存款增加存在結構性因素,如消費傾向較高的低收入群體增加較少,定期存款增加較多等,但存款增長對擴大消費總體上影響是正面的,銀行業需要圍繞住房、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為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和擴大消費提供金融支持。

長期而言,要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提供金融支持。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存在服務消費占比較低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和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構成中,食品煙酒、居住、交通和通信占比居前三位,依次為29.8%、23.4%、13.1%,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合計占8.3%;同期美國居民人均消費構成中服務消費占比為65.44%。同時,居民消費升級也需要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有機結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圍繞服務居民消費優化升級,改善居民消費金融條件,加強對綠色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的金融支持,不斷滿足居民消費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推動擴大內需戰略金融服務質量提升

在金融服務擴大內需戰略實施中,銀行業需要深入理解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關系,從供給和需求兩方共同發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提高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最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銀行業不僅需要提供信貸服務,還需要通過支付結算、信貸、財富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實現服務的優化升級。為此,銀行業需要做好產品創新,加強科技應用,強化風險管理等工作。

一是做好產品創新。之所以出現居民消費貸款中住房貸款占比高,民營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還得不到有效滿足等問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匹配的金融產品來有效滿足其金融服務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不僅要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提高貸款額度等直接支持消費,還要圍繞居民非房消費貸款、民營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等領域創新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與此同時,圍繞消費場景建設、服務類消費恢復等間接支持擴大消費。具體實施中,銀行業可以探索結合不同消費水平、消費場景、消費領域創新消費信貸產品,開發適應線上消費的金融產品服務。再者,銀行業可結合民營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所處行業、經營模式、資產結構等創新更多信用貸款產品,以更好滿足其融資需求,這不僅有助于直接擴大投資,還有助于增加居民就業,間接擴大消費。最后,對固定資產投資領域,銀行業要圍繞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等創新金融產品。特別是房地產領域,在從供給側創新金融產品發力的同時,還要從需求側按照“房住不炒”的總體要求,對居民剛性和改善型住房消費中的合理金融需求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加強科技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帶來巨大便利,在服務擴大內需戰略落地方面也需要加強科技應用,以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就消費領域而言,銀行業需要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尋找好接觸點,更多通過融入或者搭建場景的方式為居民消費活動提供支付結算、融資支持等各類金融服務。面對新型消費發展,銀行業需要利用好數字技術優化商業模式,探索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借助科技手段發展普惠金融服務,不斷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在投資領域,發展好供應鏈金融是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一個有效方式。為此,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為產業鏈供應鏈提供更加優質多元的金融服務。同時,在各類金融服務中通過強化科技應用,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業務辦理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滿意度。

三是強化風險管理。目前,我國經濟總體呈現景氣水平回升態勢,但“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各種超預期因素隨時可能發生,在服務擴大內需上需要繼續強化風險管理。首先,加強對經濟金融領域的風險研判。銀行業要對經濟恢復發展態勢進行全面的前瞻性分析,關注外部風險,結合經濟發展趨勢提供適宜的金融支持。其次,面對國內經過多年加杠桿,杠桿率總體水平較高的情況,銀行業需要支持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防止杠桿率繼續快速提高積累風險。再次,做好信用風險管理。銀行業在基于財務數據分析客戶資信的基礎上,還要運用數字技術實時分析客戶行為變化,提高客戶資信狀況分析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最后,對具體領域風險,如房地產領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風險銀行業要加強研判,結合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風險緩釋措施;對老年人群體等做好風險宣傳提示教育,防范金融詐騙風險。

(婁飛鵬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后。本文編輯/孫世選)

猜你喜歡
擴大內需居民消費銀行業
擴大內需居2023年經濟工作重要任務之首
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解讀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河北省銀行業協會
辦理銀行業務須謹慎
銀行業對外開放再定位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居民消費
人的積極性與擴大內需
積極落實擴大內需政策部署,不斷開拓軌道交通新領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