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近期經濟金融形勢及中歐經貿合作展望

2023-04-13 22:33戴雨汐穆然李川
清華金融評論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歐危機歐洲

戴雨汐 穆然 李川

2023年以來,歐洲主要國家面臨的整體經濟金融形勢較2022年有所改善,但歐美銀行業危機開始發酵,給歐洲經濟增長前景及金融市場穩定帶來負面沖擊。與此同時需要看到的是,歐盟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發展中歐關系非常關鍵。

歐洲是國際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全球經濟、政治、科技等各領域有著重要影響。正確認識歐洲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好中歐關系,對我國發展具有戰略意義。2022年以來,受烏克蘭危機影響,歐洲主要國家在經濟金融、地緣政治等多方面面臨挑戰,對歐洲而言,在多領域與我國加強合作同樣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經貿領域,中歐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長期積累的合作基礎和高度互補的發展優勢,中歐關系仍然具有很大潛力。當前歐洲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為全球產業結構重塑及地區自身發展創造出新機遇。新形勢下,密切關注歐洲重要經濟體經濟金融運行情況,有助于更好把握其經濟及金融市場邊際變化對我國外溢影響,更好服務中歐經濟金融領域務實合作。

近期歐洲經濟金融運行特點及展望

2023年以來,隨著歐洲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好于預期,主要國家面臨的整體環境較2022年稍有改善。但3月初以來,在全球主要央行大幅加息背景下,歐美銀行業危機開始發酵,美國硅谷銀行等3家銀行關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瑞士信貸因內控風險被瑞銀集團收購等事件,給歐洲經濟增長前景及金融市場穩定帶來負面沖擊。隨著監管當局介入,歐美銀行業危機暫時平息,但投資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復,市場擔憂銀行業危機將抑制全球經濟前景,全球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大。歐美央行面臨控通脹與化解銀行業危機兩難,加息進程曲折難定。3月,歐央行如期加息50個基點,但各成員國就后續加息節奏存在較大分歧;美聯儲放緩加息步伐至25個基點后,政策利率終點以及維持在高位時間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是歐洲經濟呈現復蘇態勢,但銀行業風波拖累經濟增長前景。2023年以來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經濟表現好于預期。歐元區2023年3月綜合PMI和服務業PMI分別為54.1、55.6,已連續3個月回升至榮枯線以上,明顯高于2022年12月的49.3、49.8。歐元區2022年四季度GDP環比與上季度持平,好于歐央行12月報告預測的四季度溫和衰退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盟委員會分別將歐元區2023年GDP增速預測從0.5%、0.3%上調至0.7%、0.9%。英國2022年四季度GDP環比表現同樣好于預期,避免了陷入技術性衰退的局面。2023年3月15日,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將2023年英國經濟增速預測上調了1.2個百分點。但預計3月以來的歐美銀行業風波將帶來信貸條件收緊,或拖累消費與投資,增大經濟前景不確定性。

二是通脹黏性仍然較大,貨幣政策仍維持緊縮態勢。隨著央行持續加息及國際能源價格回落,歐洲通脹形勢有所改善,但回落速度不及預期。歐元區2023年2月CPI同比增長連續5個月下降至8.5%,但最大經濟體德國2月CPI仍維持在8.7%的高位,未進一步下降。英國2月CPI同比增長繼連續3個月下降后回升至10.4%,超市場預期(圖2)。2023年3月,歐、英央行分別加息50個基點和25個基點。從本輪加息周期開啟至2023年3月,兩家央行政策利率顯著抬升,分別累計加息350和415個基點。近期歐美銀行業危機導致信貸收緊,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歐美央行加息進程,高盛等市場機構預計歐央行終端利率或將下調,但歐央行官員稱緊縮貨幣政策尚未到轉向時點,5月還可能進一步加息,幅度有較大不確定性。

三是歐洲能源短缺暫時緩解,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2023年以來,由于強于預期的供給和弱于預期的需求,歐盟天然氣供需平衡的緊張局勢已經緩和,天然氣基準價格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再度回落至40歐元/兆瓦時左右,遠低于烏克蘭危機前80歐元/兆瓦時的水平。同時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23年歐洲天然氣潛在短缺量已由此前預計的270億立方米,下降至40億立方米。但歐洲能源問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歐洲能源多元化措施的可持續性和烏克蘭危機前景仍然存在變數,能源價格或將寬幅震蕩,加大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中長期來看,能源危機或將加速歐洲國家的能源調整步伐,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及能源來源多樣化。2023年初,寧德時代已啟動西歐首個大批量電池生產項目,未來中歐在清潔能源和綠色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四是銀行業風波動搖投資者信心,3月以來歐洲金融市場波動增大。股市方面,2023年初至3月8日,由于歐洲經濟數據好于預期、能源危機暫時緩解、企業盈利改善,股市投資者情緒明顯改善,歐洲STOXX50指數上漲13.0%,跨境資金累計凈流入歐洲股市369億美元。3月初以來,歐美部分銀行業機構流動性危機開始發酵。美國硅谷銀行等3家銀行因流動性嚴重不足遭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并關閉,受美國銀行業危機風險情緒波及,瑞士信貸近年來長期存在的內控缺陷集中暴露,披露重大財務缺陷后被收購,引發市場大幅動蕩。3月8日至14日,瑞士法郎對美元匯率下跌3.0%,瑞士SMI股指下跌3.1%。3月8日至20日,歐洲STOXX50指數累計下跌3.7%,跨境資金累計凈流出歐洲股市22.1億美元。3月20日至22日,投資者情緒受到瑞信被收購消息的提振,歐洲股市連續3個交易日上漲。債市、匯率方面,歐央行加息進程更加曲折,面臨控通脹和化解銀行業危機兩難,歐元區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波動性明顯加大,區間寬幅震蕩。

未來一段時間,歐洲經濟表現仍有望較2022年預計的更快走出低谷。但影響歐洲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和挑戰有所增多,能源價格走勢、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局勢等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當前歐美銀行業流動性危機仍未徹底平息,密集的銀行負面事件促使儲戶將儲蓄從中小銀行轉向大型銀行,銀行信貸行為可能更加審慎,金融條件收縮將對經濟前景帶來負面影響,也不能完全排除歐美銀行業危機在未來繼續演化的可能性,類似瑞士信貸危機的風險事件可能進一步加大市場波動。

中歐經貿合作情況及展望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2022年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經濟遭遇多重沖擊。在歐美同盟背景下,歐洲對俄羅斯采取了經濟、金融、貿易等多方面制裁,能源短缺和物價上漲問題加劇。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歐雙方均有意愿深化多領域互利合作。2022年11-12月習近平主席先后會見了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2023年2月,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德國、英國等歐洲多國政要會談;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領導人還計劃于上半年訪華。中歐領導人頻繁互訪,展現了雙方深化合作的誠意和信心。作為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中歐已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互為各自第二大貿易伙伴,經貿投資合作布局長遠,制造業互補性強,在可再生能源、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光伏、汽車等行業對歐出口增長強勁。歐洲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2022年,我國出口到歐洲市場的光伏產品份額占光伏出口總額的55%,歐洲已成為我國光伏出口增速最快、規模最大的市場。受歐洲電動車需求拉動,12月中國對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33.5%,比利時和英國為主要進口國。歐洲汽車、生物醫藥、化學品和消費品等行業持續加大對華投資,全年歐盟、德國、英國對華投資分別同比增長92.2%、52.9%、40.1%。2022年12月,歐盟理事會主席訪華期間表示愿繼續推進停滯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2023年1月,歐盟執委會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強調,與中國的合作和貿易尋求降低風險而非脫鉤。

中國企業加大在歐洲市場境外發行上市。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持續加深,2022年2月中國證監會批準將“滬倫通”機制拓展到瑞士、德國后,A股上市公司已有11家在瑞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另有26家計劃在瑞發行,總量已超英國。2022年12月以來,德交所也積極推進GDR新發行落地,完成技術準備,全力支持中國企業來德發行。我國財政部與瑞士聯邦審計監管局(FAOA)經7個月互評工作后,達成兩國審計準則與審計監管等效,2023年1月1日開始生效,有利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跨境融資審計成本。2023年,預計更多企業將在歐發行GDR,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中歐經貿投資合作有望持續加深。一方面,中歐存在較為堅實的合作基礎。就中國而言,我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雙邊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帶來了機遇。就歐洲而言,烏克蘭危機以來,歐洲繼續尋求推進“戰略自主”,朝著脫離第三方勢力影響、成為國際格局獨立一極的方向邁進,為中歐發展獨立的雙邊經貿關系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中歐持續強化經貿合作是符合雙方利益的選擇。歐洲面臨能源短缺、經濟疲軟和融資條件收緊等不利情況,與我國經貿合作對其提振經濟與信心具有重要意義,歐洲有意愿在不涉及安全的領域與我國開展貿易及投資合作。隨著疫情的緩解,中歐經貿和人員交流的阻力減小,營商環境改善,將進一步吸引歐洲企業和投資者開拓中國市場。中歐在汽車制造、可再生能源技術、生物制藥、數字醫療等領域有望加強合作、探索新增長點,成為中歐經貿關系的“壓艙石”。

相關政策含義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但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正在形成。培養中歐經濟金融合作新增長點、增強中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2023年,建議著力深化中歐經貿合作、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吸引更多歐洲優質機構和中長期資金來華展業投資,為雙邊關系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是關注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外溢影響,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近期美國與歐洲個別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投資者信心受損,美歐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在歐美緊縮貨幣政策尚未轉向背景下,相關風險存在持續演化可能,國際金融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市場動蕩或在未來延續。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于恢復發展期,在海外市場脆弱性凸顯的背景下,維護國內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尤為重要。有必要對潛在的海外金融市場輸入性風險保持密切關注,加強風險分析研判和監測預警,努力維護金融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二是探索加強多領域合作,推動中歐經貿關系邁向更高水平。中國與歐洲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基礎堅實,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歐貨物貿易額達8563億歐元,較上年增長22.8%,中歐雙邊經貿關系穩固。隨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國民購買力不斷增強,對歐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仍在持續增長,中歐在雙邊貿易、相互投資領域均有增長空間。特別是中歐雙方可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探索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合作新場景。推動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投資合作,共同努力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簽署生效,化解阻礙分歧。

三是加強中歐資本市場務實合作,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設是制度型開放的關鍵所在。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是我國金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安排,更好支持企業跨境融資發展。推出更多務實開放舉措,持續優化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吸引歐洲長期資金進入A股。將滬倫通機制擴大至更多歐洲市場,支持更多符合條件企業依法依規赴歐發行GDR,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戴雨汐為中證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穆然供職于中證金融研究院,李川為中證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編輯/王茅)

猜你喜歡
中歐危機歐洲
2020中歐數學奧林匹克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第11屆中歐數學奧林匹克(2017)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建筑師行跡中歐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危機”中的自信
復興中的歐洲有軌電車
歐洲面臨42年來罕見動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