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及其控制措施

2023-04-15 14:10陳保森深圳市電子政務內網管理中心
現代經濟信息 2023年9期
關鍵詞:預算編制信息安全行政

陳保森 深圳市電子政務內網管理中心

行政事業單位身處社會主義市場大環境下,在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受到不可控制、預知的因素影響造成財務實際結果、收益同預期之間的差異,這些不確定性主要來源于財務管理制度、監督管理體系、會計準則及制度等建設不夠完善或落實不到位,執行存在疏漏,提升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僅削弱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競爭力,也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強化行政事業單位風險防范機制成為擺在行政事業單位面前 的全新課題和挑戰。行政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其作用是服務于人民群眾,從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上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性質與企業存在著本質區別,其財務風險也具有獨特性,其財務風險的控制的目的主要集中在經費是否合理、合法、高效的運用上。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復雜性、不確定性、可度量性、可控性和隱蔽性等特點。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制定過程中,首先要分析明確自身面臨的財務風險類型,針對風險的成因制定相應的防范及控制措施,以保證財務風險的可控性,保障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安全、資金利用安全。

一、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風險

(一)會計信息安全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電算化的背景下,財務工作信息化程度較高,會計業務線上處理,雖然提高了財務管理及會計處理的質量與效率,但基于網絡運行的財務管理系統、會計電算化系統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的其他信息化系統等,面臨著較高的信息安全風險。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對于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有著較高的要求,管理非常嚴格,但也難以完全避免信息安全問題的發生,如硬件風險,存儲會計信息的服務器出現故障,或被計算機病毒入侵,導致會計數據被刪除、篡改、復制等。軟件風險,軟件運行故障致使會計信息存儲失敗、丟失,以及軟件系統本身存在缺陷,數據計算錯誤,或者是軟件因黑客攻擊而癱瘓。人為風險,財務或會計人員系統與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不高,非主觀故意的操作失誤,使會計信息遭到損失,難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可用性。

(二)會計核算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具有執法監督及社會管理等行政職能,如政府部門、稅務部門、房管局、發改委、城建局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有著一定的特殊性,管理的目標是提供公共服務,更好地行使各項職能,基于財務管理目標的局限,致使其財務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會計收支核算風險,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會計核算有時面臨著填寫格式不規范、內容不完整,甚至是私自造假的會計原始憑證,影響到會計收支核算結果的準確性,限制會計核算職能作用的發揮,形成會計核算風險;二是賬目內容不夠準確,支出超出預算范圍,占用其它項目經費,未能貫徹執行??顚S靡幎?;三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編制需嚴格遵循現行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的要求進行編制報送,但在實際的編制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報表內容不完整、會計數據準確性不夠、編制不規范等現象,從而引發較嚴重的會計核算風險。

(三)采購風險

行政事業單位采購活動涉及到大量資金的流轉,在采購活動過程中隱藏著較高的采購風險。例如,采購規劃與采購實施之間出現偏差,在采購規劃過程中關鍵要素統籌考慮不夠全面,像是采購時間、采購內容、采購支付等,從而影響到采購行為的規范化?;蚴遣少徶贫冉ㄔO不夠完善,形成較高的采購風險。行政事業單位對采購工作有著嚴格的申請、審批程序,執行程序花費較長的時間,而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采購物資的供貨期又有著明確的規定,因此產生了采購預算滯后的現象,影響到實際的到貨時間。以及還存在著采購前期準備不充分、采購流程監管不嚴、采購后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形成諸多的管理漏洞,進一步加劇了采購風險。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控面臨的問題

(一)財務信息化建設落后,財務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隨著信息化技術、物聯網、云計算信息的快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已基本建成,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使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信息化系統將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整合在一個信息平臺上,財務信息化更及時、可靠地處理財務信息。但信息化工程是一項系統程,在其發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財務系統管理制度不規范、信息化硬件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提升,使得財務人員難以適應復雜的環境,難以運用軟件識別、評估、控制財務風險。

(二)責任主體不明,責任落實不到位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觀念和風險防范意識是財務風險防控的基礎。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規模較大,管理層級多,在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為責任的主體,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各部門的負責人為第二責任人,風險防控管理責任需從上向下逐級落實,明確責任主體,避免出現問題時發生相互推諉現象。但一些單位管理風險和制度風險極大地影響了財務風險的控制效果。一方面,單位整體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在單位資金的分配、使用過程中忽視成本、績效;財務風險防控責任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責任主體不明,缺乏對重點崗位、人員的有效控制,工作業務流程流于形式,使會計核算出現了諸多問題;內部控制不力,未能起到財務部門崗位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單位的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制度落實不到位,難以進行風險控制,單位內部權利制衡機制不完善,并且在財務風險發生后,責任落實不到具體的責任人,難以形成對財務人員、會計人員有效的規范與督促作用。

(三)預算管理不到位,埋下財務風險隱患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風險是其風險的重要組成,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編制、執行環節出現紕漏就會失去預算的導向性,不能對單位的經濟活動形成剛性約束。

1.預算編制嚴謹性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及自身的其他收入,財務支出采取的是預算管理制度。承擔預算編制工作的主要是行政事業單位自身財務部門的會計人員,會計人員一般非預算專業出身,預算編制專業受限,以財務專業角度編制預算,未能從單位全局出發。再者,負責預算編制人員的專業能力、專業素養、思想政治水平等,均會對預算編制產生一定的影響?;谝陨显驅е骂A算編制不夠嚴謹,編制結果不夠理想。預算編制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所有部門的參與,負責預算編制的人員需熟悉單位的業務,與上層領導、各部門及部門人員進行反復的溝通交流,收集全面的預算編制信息,方可保證編制的準確性。但受到財務部門職能及行政事業單位體制等多方面的影響,編制過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與交流,編制信息收集不夠完整、準確,使得預算編制偏離實際業務,增加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2.預算執行監督缺失

行政事業單位以預算編制為參照執行預算,但在預算實際執行過程中,執行部門對自身預算指標不夠熟悉,未能嚴格遵循預算編制的要求,使財務支出偏離預算。再加上行政事業單位側重于事后核算,預算未能覆蓋至事前與事中,實際預算執行脫離財務監管,最終形成預算執行偏差。預算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財政監督等在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參與程度不夠,甚至是缺失,致使預算執行流于形式,引發財務支出不規范、財務風險過高等問題。

(四)財務監督跟進滯后,財務管理力量薄弱

在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后,加大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監管力度,實行“雙體系”會計核算,促使其探尋更加高效、技術性、周密性的財務管理方式,積極推進財務管理創新,深挖自身的財務風險,以制定切實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雖然新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在原有的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思維模式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呈現出了財務管理薄弱現象,衍生出了會計信息不完整與失真、財務收支操作不規范、占挪用資金、不合理超預算等問題,增加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及其控制的難度與復雜性,影響財務風險防控職能的發揮,需要行政事業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探尋更為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

(五)財務人管理人員風險控制意識、能力參差不齊

新形勢下,財務管理活動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財務管理人員精通財務管理知識,還要具有信息化相關知識,現實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管理人員專業知識老化、風險控制意識不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風險控制的實效性。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及其控制措施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防范控制信息安全風險

基于會計信息安全風險問題,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安全管理技術與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規范化人員操作行為,以此可形成對會計信息安全風險的有效防控。一是明確財務系統、會計電算化系統等規范化管理要求,避免人為操作失誤引發的會計信息安全風險;二是改善硬件設施運行環境,如專門設置恒溫恒壓機房,維持財務系統服務器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三是引進并應用虛擬專用網絡、防火墻技術、加密技術等,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水平。針對計算機病毒、非法入侵訪問等問題,可應用病毒防范技術,如專用的殺毒軟件,可截斷病毒,入侵檢測技術,網絡安全掃描技術等,及時阻止黑客入侵行為。

(二)層層壓實防控責任,加大核算風險防控力度

基于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及風險防控的需要,首先要強化行政事業單位所有人員的責任意識,無論是上層領導還是一線工作人員,均要認識到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明確自身的風險防控責任,從上至下層層落實、逐一壓實防控責任,以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夯實思想與人員基礎;其次加強會計收支核算風險防控,持續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嚴格遵守現行的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預算法等相關法規制度的標準要求,積極推進財務管理改革創新,建立完善的責任體制與會計收支核算管理體系,實行制度化管理,以有效防范及控制會計核算風險;最后規范化會計核算工作行為,會計核算人員嚴格審查會計憑證,針對填寫不全、填寫錯誤、填寫不規范及存在疑惑的會計憑證,一律退回處理。各類票據、單據、書面證明等,需核實其真實性與完整性,避免存在瑕疵與問題的會計資料入賬。

(三)構建全面監督體系,規范化采購行為

行政事業單位采購涉及到采購預算、采購審批、采購監督管理等工作,基于采購活動中的風險,一方面財務人員需深入學習政府采購相關的法規制度,利用預算管理、信息技術等手段監督采購過程,評估采購申請、審批程序、執行程序等是否合法合規合理,監督管控采購前、采購中、采購后,以防止采購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在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審計監督等的基礎上,開通外部監督渠道,如面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郵箱、官方平臺等,接受群眾監督。內部監督將工作觸角延伸至采購前、采購中、采購后等各個環節,如采購文件的制定、采購申請和采購行為的監督以及采購合同的管理等,構建全面的監督體系,增強財務監督力度,杜絕采購風險的發生。

(四)加強預算過程管理,提升預算管理效用

1.精細化預算編制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遵循的是先預算、后支出原則,預算編制不但要從事業單位的大局出發,還需注意結合財務風險防控工作的需要,并根據自身業務性質,選擇并用好政府預算收支科目,按照基本支出預算、項目支出預算等的標準要求精細化預算編制工作,納入一個部門的所有收入與支出。在預算編制之前,預算編制人員進入部門進行細致全面的調查,收集預算部門收入與支出相關的文件資料,聽取部門人員的建議,并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隨時與部門負責人或相關人員保持溝通聯系,調研其預算需求,并就一些疑難問題征求其看法與意見,進一步的完善編制,以確保預算執行的順利推進。

2.動態監管預算執行過程

預算執行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較高,是財務風險防控的關鍵點。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嚴格遵循預算編制進行管理,會計人員在接收到預算申請后,首先確定該申請是否在預算范圍內,在范圍內通過申請,如果不在預算范圍內,則確定該筆支出是否為必要支出,是則通過,不是則予以退回,以此防范超預算的發生。為了杜絕預算執行過程的風險隱患,應動態化監管預算執行過程,及時收集各部門預算執行反饋信息,進行預算執行各項工作的調整及優化,確保預算管理與部門實際預算需求的一致性,提高預算執行質量。以及在預算支出后,利用財務系統跟蹤監管該筆資金的利用過程,保證資金利用安全,避免挪用資金現象的出現。

(五)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管理人員財務風險防控能力

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是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單位要重視單位內各級人員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各級領導、管理人員財政法規、政策的培訓,引導管理人員與時俱進地學習、掌握最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并運用專業知識識別、控制財務風險,提升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切實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財產安全。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是財務風險大小程度、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基于財務風險類型、風險的成因等,完善財務風險管理責任制度、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體系以及會計信息安全等的建設,夯實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的制度基礎、人員基礎、信息化基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措施,以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降至最低水平。

猜你喜歡
預算編制信息安全行政
行政學人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保護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工程預算編制及其控制
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與執行管理
高校信息安全防護
預算編制和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緩
對公共部門預算編制中討價還價行為的解釋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