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控制視角下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

2023-04-15 14:10汪朝菊霍邱縣人民政府交通運輸局馬店交通管理站
現代經濟信息 2023年9期
關鍵詞:盤點流程資產

汪朝菊 霍邱縣人民政府交通運輸局馬店交通管理站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內部控制對事業單位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站在內部控制視角開展固定資產管理,有助于遏制腐敗行為,使單位各項工作規范化。事業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中,通過優化管理機制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防范資金浪費和低效的問題。因此事業單位要優化內部控制機制,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全流程進行改進,從而讓固定資產管理實現透明化、規范化,降低腐敗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一、內部控制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

第一,固定資產管理環境不完善。事業單位開展固定資產管理,要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職責進行梳理。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清晰,人員素養有待提高。同時部分事業單位不重視對人員的培訓,人員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容易給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風險。

第二,風險管理不細致。事業單位開展固定資產管理,要重視風險,對風險進行全面分析、識別,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風險管理不到位,單位未結合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形成規范的風險控制措施,容易給單位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第三,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活動不科學。事業單位開展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活動,要針對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等環節明確具體規范。但是部分單位的控制活動不夠科學,管理流程中存在一定漏洞,容易滋生腐敗的問題。

第四,信息系統建設滯后。部分事業單位的信息系統建設不力,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無法第一時間在信息系統中進行更新,不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

第五,固定資產監督機制不完善。事業單位要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資產管理流程是否合規。但是部分單位固定資產監督機制不科學,無法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監督和管控。

二、內部控制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規范固定資產管理組織

第一,規范固定資產管理組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要得到規范管理,就要建立科學的組織架構,通過完善組織架構方式對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優化。事業單位要建立規范的組織架構,形成“集中領導,分級管理”的管控機制,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職責落實到具體的成員。首先,明確領導機構。事業可以由單位負責人任組長,由專職固定資產管理員、資產管理處負責人等人員參與,負責統籌領導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事項。其次,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歸口組織。事業單位的各部門要對本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負責。各部門作為固定資產使用主體,要明確固定資產使用的流程和要求,落實使用過程中的決策安排,確保固定資產的管理活動科學,并讓所有員工在工作中主動落實自身的責任[1]。最后,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監督主體。事業單位可以成立監督小組對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活動規范性進行監督檢查,避免在管理流程中產生的風險。通過設置監督小組的方式,能夠將固定資產管理的任務進行落實,明確具體的責任人,形成對人員工作指導和協調作用,以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范性,并通過落實各崗位職責方式,形成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體系。

第二,提高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能力。為確保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得到規范管理,單位要提高人員的能力,讓人員在管理活動中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要求。除了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要具備專業能力之外,各崗位成員也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機制。單位內部的全體成員要形成完善的配合模式,能夠站在單位整體視角分析固定資產要求。首先,重視對人員的培訓。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內部人員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讓人員形成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并在培訓中分享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見解和看法,讓人員了解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價值,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形成正確的工作理念。其次,提高財務人員素養。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背景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單位財務人員要主動學習會計相關知識,掌握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核算技巧,確保固定資產相關信息真實準確。

(二)改進固定資產風險管理

在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外部宏觀政策、經濟環境發生轉變,都可能給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一定影響。例如技術更新換代等問題導致固定資產提前報廢。單位面臨的各類風險存在一定復雜性,單位在對風險進行識別時,要求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人具有一定風險敏感度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結合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流程風險,分析如何改進風險防范機制,形成對風險的有效控制。在具體的風險控制流程中,一方面,單位可以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充分調研,結合單位固定資產的情況分析可能產生的風險點,判斷各類不利影響,包括外部因素導致固定資產價值波動以及內部管理不當導致固定資產損壞等風險。另一方面,單位要優化風險應對方式。事業單位在對風險進行應對時,要結合所評估的風險建立規范的控制措施。通常而言事業單位在風險評估時,要根據風險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合理判斷風險后果,結合風險后果制定規范的應對措施,形成完善的風險應對方案,確保單位風險得到嚴格管控。

(三)優化固定資產控制活動

第一,優化預算管理。預算作為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的方式,通過優化預算管理機制,能夠對單位的各項工作規劃進行合理分析。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管理過程中,要對資金的投入方向進行合理判斷,結合單位所履行的社會公共職能、人員安排、單位體量等方面因素分析固定資產的配置規劃,綜合考慮單位內部情況及外部宏觀環境的基礎上形成恰當的預算工作安排[2]。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與溝通,通過溝通讓不同層級的人員了解資產的情況,根據存量資產的情況做好資產配置工作。在預算論證時,要求單位的各部門負責人參與其中,做好對不同資產采購必要性的分析,并通過強化崗位職責,讓人員了解自身在固定資產預算工作中的職責,確保所申請的各項預算科學合理,避免盲目申報預算的問題。

第二,強化固定資產的采購流程。一方面在采購環節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分析。部分事業單位在采購中產生腐敗等問題,主要原因是采購人員和供應商之間存在利益關聯。為了杜絕這類問題,事業單位在未來要建立規范的固定資產采購方案。對于部分不具規模的采購,容易發生較高風險。零散的采購工作更要強化監督,做好采購報備以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并且在采購中要安排監督小組對資產采購活動進行監督和記錄,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采購流程得到嚴格控制。另一方面,事業單位要建立規范的驗收流程。部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驗收不嚴格,進而導致驗收后的固定資產無法滿足單位要求。為確保所采購的固定資產符合單位的要求,單位要建立嚴格的驗收機制。對于重大固定資產或專業設備,還應該聘請外部第三方的專業人員參與到驗收中,針對資產的質量、規格等進行全面檢驗,逐一核對固定資產的發票、單據等方面資料,確保信息一一對應。各項信息核準后,要對固定資產進行試運行。對于驗收不合格的資產要及時退回,對驗收通過的固定資產要及時進行記錄。

第三,優化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流程。首先,健全固定資產賬務處理流程。事業單位要確保固定資產相關信息得到準確記錄,要通過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和明細賬的方式,確保固定資產在領用、調配、使用、處置等環節的相關狀態都能夠得到準確記錄,防范由于信息記錄不準確而產生賬實不符或固定資產流失、閑置等風險。同時通過對固定資產相關信息進行準確記錄,有助于讓單位管理層了解固定資產的狀態,為單位各項決策提供必要支持。其次,優化授權審批機制。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的全流程中,各環節都要建立規范的授權審批機制,對固定資產的采購、日常調撥等環節都要明確具體的授權審批流程,包括明確授權審批所需要的材料、審批人員職責等方面內容,避免權限約束不到位產生的風險。再次,優化固定資產的折舊機制。為確保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信息準確,單位要嚴格按照政策文件及財政部門的規定對資產使用年限、折舊率進行分析,確保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折舊率等符合要求,并通過多方論證及討論,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合理。最后,加強輪崗。為了遏制固定資產在管理流程中產生腐敗等問題,事業單位要健全輪崗機制,實現對各崗位的監督,并提高崗位獨立性。在固定資產的輪崗中,主要是針對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等重要崗位執行定期輪崗,通過輪崗讓人員形成綜合素養的同時,讓下一任崗位人員對上一任崗位的工作進行監督,防范人員在工作中麻痹大意產生的風險。

第四,重視固定資產的維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只有得到及時維護,才能確保固定資產得到合理使用。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維護時,要對各類資產進行分類,根據資產的價值以及資產使用要求,分析不同資產維護的要點。例如對于高精尖的儀器設備要縮短維護的周期,通過加強維護的方式確保相關固定資產的信息準確,并保障資產穩定運作。對于桌椅板凳等固定資產,可以適當降低維護頻率。通過對資產進行分類的方式,形成對不同資產的維護保養計劃,對重點固定資產進行重點管理,避免重點固定資產管理不當,導致資產故障或提前報廢的風險。

第五,完善固定資產的盤點。固定資產盤點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中的重點,如果固定資產盤點不到位,很可能產生固定資產閑置或賬實不符的風險。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前,很多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混亂,賬實不符問題普遍存在。在固定資產盤點之前,事業單位要成立固定資產盤點小組,由單位負責人帶頭,資產管理崗、財務人員、各部門負責人參與其中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盤點。單位要明確盤點計劃、盤點時間,按類別對不同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盤點,并根據盤點情況形成固定資產盤點報告,根據盤盈盤虧的問題制定相應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3]。

第六,規范固定資產的處置流程。對于無法提供正常價值的固定資產,應該按照規范的管理流程提交固定資產處置申請,判斷固定資產是否達到了處置條件。對于確定需要進行處置的固定資產,分析其價值。高價值固定資產還應該由第三方資產評估機構開展資產評估之后處置。處置完成的固定資產,要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為日后的管理提供借鑒。

(四)健全固定資產信息系統

隨著信息高速發展,越來越多事業單位認識到信息技術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有助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全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促使固定資產管理的全流程都得到嚴格監督。通過信息系統建設,有助于防范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中貪污腐敗等問題,并通過嚴格落實監督管理措施,避免固定資產在管理流程中產生資產流失或資源浪費的風險。在當前事業單位普遍開展了財務信息化建設,但是很多單位的財務信息化還局限于電算化。在未來要通過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的方式,將固定資產所有信息都納入到信息平臺中。通過信息技術的建設,在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入庫、使用、維護等環節都通過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同時在信息系統中可以增加對固定資產分析的功能。借助信息系統的使用,能夠形成對固定資產相關信息的高效管理。另外,事業單位可以在固定資產上粘貼二維碼,用掃碼槍直接掃描固定資產就能夠對固定資產的狀態進行跟蹤,解決賬實不符的問題,確保固定資產信息得到及時傳遞。

(五)強化固定資產監督

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監督機制不到位。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通過監督防范腐敗或舞弊的問題。例如通過監督能夠發現有的采購人員在固定資產采購過程中利用自身職權與利益相關的供應商采購的問題。為了形成對單位固定資產的有效監督,單位要由單位負責人和職工代表組成監督小組。通過強化監督力度,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全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形成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管控,降低管理流程產生風險的可能性。

三、結語

固定資產內部控制作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單位管理的重點。事業單位存在著固定資產數量多、管理工作復雜、管理難度大等一系列特點,通過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流程進行優化,有助于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促使單位的管控措施實現規范化。本文站在內部控制視角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有助于對事業單位的工作流程進行改進。事業單位在發展中要結合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特點,建立健全管控程序,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歡
盤點流程資產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睜眼瞎盤點
本刊審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2014 年終·盤點
把維護作為一種資產
建國以來新年獻詞盤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