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迭部林區杜仲栽培技術

2023-04-15 08:25
鄉村科技 2023年24期
關鍵詞:迭部杜仲林區

馬 琪

甘肅省迭部生態建設管護中心,甘肅 迭部 747401

0 引言

甘肅省迭部生態建設管護中心下轄電尕、安子溝、水泊溝、臘子口4 個林場,經營總面積為18.95 萬hm2。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迭部林區便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19年森林覆蓋率已增至62.8%,2022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已達到5.42 萬hm2。為豐富林區植物物種多樣性,近年來迭部林區加強了杜仲栽培技術研究。下面根據迭部林區多年的杜仲栽培經驗,筆者重點闡述杜仲栽培技術要點。

1 杜仲生長特點

杜仲為落葉屬喬木,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樹體可高達20 m,胸徑約60 cm。杜仲具備較強的萌蘗力,生長3~6 年的幼樹在平茬后,當年便可萌蘗,可萌生枝條約20 個,萌條長度最高可達3 m,萌條胸徑及高度均比未平茬杜仲更高[1]。杜仲樹齡越大,其樹皮越厚。成年杜仲樹皮剝掉后,同年新生樹皮厚度可達初生樹皮的70%,第二年樹皮厚度便可接近初生樹皮。一般杜仲在樹齡9 年左右開始結實,樹齡20~35 年為結實旺盛期,樹齡超過35 年結實量開始下降。杜仲具備較強的抗寒性,適宜生長于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的區域長勢更佳,適宜生長溫度為13~17 ℃,年降水量為500~1 500 mm。根據杜仲生長對氣候、土壤條件等的要求,迭部林區的立地條件較適宜杜仲生長。

2 迭部林區杜仲育苗技術

在迭部林區,播種、扦插2 種育苗方法均有利于提高杜仲苗木成活率,并能保障杜仲苗木的生長品質。

2.1 播種育苗技術

2.1.1 優選育苗地

杜仲播種育苗時,栽培人員需要根據杜仲對溫度、水分、光照、土壤的要求選擇適合的育苗地。根據迭部林場杜仲栽培經驗,選擇的育苗地應地勢低平、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層深厚、土質較疏松,為微酸性或堿性砂壤土,還要求育苗地具有良好的排灌能力,且交通便捷。

2.1.2 科學整地

播種前,栽培人員需要在早春對育苗地的初融凍土進行翻耕,以增強土壤疏松度。翻耕的同時,栽培人員需要將腐熟有機肥施入土壤中,每667 m2施肥量為2 000 kg。然后制作苗床,苗床高20 cm、寬100 cm,苗床長度根據苗圃實際情況確定;苗床間設上下寬度分別為50、30 cm,深度為30 cm的倒梯形步道溝;精整苗床土,敲碎大土塊并耙平床面,將50%辛硫磷與細土混合,均勻撒施到苗床上進行消毒,然后將苗床處理平整。

2.1.3 挑選良種

栽培杜仲時,栽培人員要根據造林經營目的及當地自然環境條件選擇杜仲品種,一般應選擇國家級或省級審定林木良種,如大果1 號、華仲系列等。例如,密葉杜仲適用于培育果、葉兼用密植園;營造高產果園及果藥兼用豐產林,可選擇大果杜仲;建設果藥兼用豐產林,宜栽培華仲系列品種;培育雄花良種林宜選擇華仲11 號,培育雄花、葉兼用豐產林宜選擇華仲12號[2-3]。

2.1.4 種子處理

杜仲播種前,栽培人員需要對種子進行浸泡消毒處理。播種前4 d 左右,將采收備用的杜仲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24 h 后,挑出浮起的癟種及劣種,余下種子再放入30 ℃溫水中浸泡催芽,浸泡時間為36 h,每隔12 h 將水倒出后倒入新水;然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水調配成質量分數為0.2%的浸種溶液浸泡種子12 h,以消除種子上附帶的病菌,待種子吸飽水膨大后便可撈出備用。

2.1.5 播種

迭部林區通常于每年2—4月播種。栽培人員通常采用條播法,在苗床上挖深度約3 cm的播種溝,相鄰兩行播溝間距20 cm,將杜仲種子均勻播撒于挖好的播種溝中,株距為1.5 m,每667 m2播種量為8 kg。播種完成后立即覆蓋一層細土,覆土厚度為2 cm,再覆蓋一層稻草,并將稻草用水噴濕,加強土壤墑情控制。

2.1.6 苗期管理

杜仲幼苗出土后,選擇陰天或傍晚氣溫較低時將稻草揭開煉苗。在杜仲苗期,栽培人員要及時拔除雜草,除草時不可損傷幼苗根系。待幼苗長出2~4 片真葉后,間除病弱苗,追施尿素,每667 m2施肥量為2 kg。追肥間隔為30 d,每667 m2尿素施用量可逐步增加至5 kg。5 個月后,每667 m2尿素施用量可增至10 kg,同時需要增施磷鉀肥,通常選用過磷酸鈣、氯化鉀,每667 m2施肥量分別為10、5 kg,立秋后停止追肥。待杜仲幼苗生出5~6 片真葉后開始定苗,每667 m2定苗量為2.5萬株。

杜仲苗期易患立枯病及根腐病,栽培人員要從苗圃地選擇及播種前整地時便開始進行預防。通常選擇地下水位較低、有良好排水性的苗圃地能有效降低立枯病及根腐病的發生率。播種前,栽培人員可噴施0.5%波爾多液對土壤進行消毒,每667 m2用藥量為10~15 mL。杜仲苗期還易遭到小地老虎、蠐螬等害蟲侵害,栽培人員可通過制作毒餌誘殺害蟲,如每667 m2用90%敵百蟲晶體50 g 與鮮草10 kg 混合,均勻撒在苗木基部,對蟲害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

2.2 扦插育苗技術

扦插育苗時,育苗地選擇和整地方法與播種育苗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整地做床時,栽培人員要將厚約3 cm的砂土覆蓋在苗床上。

杜仲扦插育苗通常選擇春末夏初,待地表溫度高于20 ℃時,從健壯杜仲母樹上截取1 年生嫩枝作為插穗,插穗長度控制在5 cm,插穗上保留3 個腋芽即可。插穗截取完成后,用萘乙酸溶液浸泡24 h后進行扦插。扦插時,插穗尖部向上,將另一端插入苗床,插入深度以3 cm為宜,株行距均為5 cm。

扦插后,栽培人員要加強苗床墑情管控,每日早晚分別對插穗噴水1次,持續噴水25次左右,插穗根系便會形成。插穗生根后每日噴水1次,根據插穗生長情況逐步減少噴水頻次,保持床面始終處于濕潤狀態即可。同時,為給插穗營造適合的生長環境,栽培人員應在苗床上架設竹棚或木棚遮擋陽光,避免插穗被陽光暴曬,進而阻礙插穗生根。待植株生長健壯后,再將遮陰物去除。

3 迭部林區杜仲造林技術

3.1 選地整地

由于杜仲喜陽,因此迭部林區栽培人員通常選擇林區內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壤養分含量高、土質疏松、土層深厚且排灌良好的地塊用于造林。選好造林地后,栽培人員要先深翻土壤,翻土深度為30 cm,然后挖掘規格為60 cm×60 cm×60 cm 的栽植穴,挖出的表土及心土分別堆放于栽植穴周圍不同區域,將農家肥10.0 kg/穴、磷肥0.5 kg/穴、腐熟餅肥1.0 kg/穴與表土混合均勻后一同施入栽植穴中,填至栽植穴2/3 深處即可[4]。

3.2 苗木選擇

選擇地徑大于1 cm、苗高不低于80 cm 的I 級或II級杜仲苗作為造林苗木,要求所選苗木根系直徑不小于2 mm 且至少有6 條不短于15 cm 的側根、未受病蟲害侵染或遭受凍害、未受到機械損傷及無失水現象。

3.3 栽植

造林時,迭部林區栽培人員通常采用寬窄行栽植方法,寬行及窄行的行距分別控制在150、50 cm,株距以50 cm為宜,用于栽植的苗木保留4個側枝即可。栽培人員一般選擇春季造林,栽植前先對起出的苗木進行蘸根處理,然后插入栽植穴正中間,將苗木扶正后填入心土,之后向上輕提苗木,使根系充分伸展,并將土壤踏實后,填入表土,填土高度要與原土痕跡持平。栽植完成后踏實表土,立即澆定根水。

3.4 撫育管理

3.4.1 間作

杜仲造林后,可在幼林區內間作經濟作物、綠肥作物,不僅可使林地得到有效利用,還可改善杜仲林區內的土壤理化性質,起到以耕代撫作用??梢耘c杜仲間作的作物有大豆、花生、油菜等。間作作物采收后,可將秸稈留在林地,以補充杜仲林區土壤的有機質,從而提高土壤肥沃度,增強杜仲幼林的長勢。

3.4.2 除草與追肥

在杜仲幼林撫育期,栽培人員應在每年4 月、8 月分別實施1次中耕除草。造林后第1年中耕時,要遵循淺鋤原則,自造林后第2 年開始,每年需要進行1 次土壤深翻,以增強土壤疏松度與透氣性。中耕除草期間要同步追肥,可施加尿素500 g/株、腐熟的有機餅肥500 g/株、氮磷鉀復合肥450 g/株。采用溝施法施肥,即在樹冠地面投影處挖出1 條施肥溝,溝寬與溝深均為15 cm,施肥后用土將溝填滿即可[5]。

3.4.3 換干

在杜仲幼林撫育期,栽培人員要對風倒木、彎折木進行截干處理,以促進新干生長。截干時間通常選在第二年春季樹體萌動前期,截干位置為與地面齊平處或高于地面2 cm 處。截干后在其上覆蓋1~2 cm 土壤,待新萌出枝條生長至30 cm 后,保留最高枝條,將其他枝條全部剪除,并加強覆土,避免新枝干再次被風吹倒。

3.4.4 接干

若杜仲遭受蟲害或因外傷導致頂枝彎折,栽培人員需要剪掉上部彎折枝條基部以上部分,待下部枝條長20 cm 后,選取長勢旺盛的直立枝條予以保留,將彎曲枝條全部剪除。

3.4.5 定干修剪

在杜仲撫育管理過程中,栽培人員要根據不同樹形進行定干。自然開心形、疏散兩層心形的杜仲定干高度以80 cm 為宜,主干形杜仲定干高度為100 cm。為保障樹干筆直生長,在春季杜仲幼樹萌動前剪除2/3的側枝,待剪口生出新萌條后,保留最粗壯的萌條,將其他萌條全部剪除,并去除萌條中部以下全部新生腋芽。

3.4.6 病蟲害防治

杜仲易患根腐病及葉枯病。為防治根腐病,栽培人員要及時排除林地積水,并將病株拔除后運至林外銷毀,之后用5%福爾馬林消毒病株栽植穴;還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 g/株,對病株做灌根處理,每7 d灌根1次,連續灌根3次即可。為防治葉枯病,栽培人員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每7 d噴霧1次,持續3次即可[6]。杜仲幼樹還易受木蠹蛾及刺蛾危害,栽培人員要在每年6 月初在杜仲樹干上刷涂白劑,并用50%辛硫磷800 倍液對木蠹蛾幼蟲危害嚴重的樹體噴灑給藥;對于刺蛾,可通過人工摘繭進行防治,也可用80%敵敵畏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3.5 采收與貯藏

3.5.1 杜仲葉采收與貯藏

通常在每年8 月采收杜仲葉,摘取未受病蟲害侵襲且未噴施農藥的綠色葉片,此類杜仲葉含有更多的藥物成分,也可摘取黃葉來提取杜仲膠。采收的杜仲葉要放在通風涼爽處陰干或采取烘干方式處理,待葉片含水率低于10%時裝袋貯藏于通風處。

3.5.2 杜仲皮采剝與貯藏

待杜仲胸徑大于10 cm、樹齡超過6 年,可采剝杜仲樹皮,通常選擇6—8 月進行采剝。采剝前先對樹體噴水,利用條帶剝皮技法,在樹干上選取2~3 個不同方位,各剝掉5~10 cm 的條帶[7]。將剝下的杜仲皮浸入開水中消毒后,內皮相對,放置在通風、避雨、鋪有草墊的平地上,將杜仲皮緊密疊放,再用木板將杜仲皮壓平,木板上再壓上石塊等重物,四周用草圍進行圍擋。堆悶約7 d,待杜仲皮內側轉為褐色或青紫色后,將杜仲皮平鋪晾曬,并壓平處理后貯藏于通風處。

4 結束語

優化杜仲栽培技術有利于實現杜仲高產,提高杜仲栽培質量。在杜仲栽培中,采用播種育苗、扦插育苗方式均可,但要有效把控不同育苗方法的技術要點,并結合杜仲生長習性,根據苗圃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整地、播種及管理。杜仲造林時,要做好選地整地工作,科學栽植苗木,并加強除草、追肥、換干、接干、定干、病蟲害防治等撫育管理,以及做好杜仲葉及杜仲皮的采收與貯藏工作,從而提高杜仲栽培效益。

猜你喜歡
迭部杜仲林區
記游哈林區(節選)
迭部縣紅色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建議
發現迭部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HPLC法同時測定杜仲-當歸藥對中5種成分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去往迭部的路上
略陽杜仲
國有林區發展林下經濟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迭部“尕巴”儀式歌舞論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