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地球的前世今生“畫像”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讀后感

2023-04-16 00:53陳華文
綠葉 2023年12期
關鍵詞:宜居化石科普

◎陳華文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的誕生與演化,一直都是地質學家孜孜不倦探索的問題。伴隨著科技的深入發展,對于地球科學的研究已經越來越深入,地球科學已經不僅僅只關注地球本身,還與很多研究領域有著深刻的聯系。如何讓公眾能從科普的角度,更加清晰地認識地球、理解地球,地學領域的很多專家學者付出了努力。其中,《地球的過去與未來》兼顧專業性、普及性和可讀性,對地球的過去—現在—未來進行“畫像”,這對于我們認識地球和地球科學的魅力,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參考。

化石是打開地球科學之門的“鑰匙”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的主要四位編著者,均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他們幾十年來在地球科學教育與研究領域勤奮耕耘,其成就可圈可點。在地學專業研究中,他們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出版了不少專著,在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為了講好地球的故事,他們齊心協力,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出版了《地球的過去與未來》這部地學科普力作。在龔一鳴教授看來,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雙引擎,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是一本科普“匠心”之作,也是一本地學科普的誠意之作。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共九個篇章,分別對礦物、巖石、化石、地質年代、生命起源與生物大滅絕、氣候變化、水圈與海平面、板塊構造與巖石圈演化及地球的未來等地學中的基本問題和前沿問題,用科學的內涵和科普的語言進行了系統闡釋。不僅如此,作者還對如何學習和教授地球科學知識提出了自己的洞見。坦率地講,當前有關地球科學的科普讀物不在少數,可是一些科普讀物要么出自非專業人士之手,很多知識的表述不科學、不嚴謹、東拼西湊,甚至張冠李戴、文不對題,這對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是無益的。這本書在專業內容的表述上極為嚴謹,絕不為了單純的“好看”而嘩眾取寵。本書的編著者對地球科學心存敬畏,對于普及性知識的介紹也很是較真,這其實也是治學應有的態度。

在地球科學知識普及與傳播中,化石歷來都頗受關注?!兜厍虻倪^去與未來》一書中,以“化石:遠古地球的居民”為題,對化石進行全方位的“畫像”。簡單地講,化石是石化的生物遺體和生命活動的遺跡,化石分為實體化石和遺跡化石兩大類?;男纬删哂袊栏竦臈l件限制,古代生物被保存為化石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這就決定了化石記錄必然具有不完備性,化石資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

化石不單單是石頭,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千姿百態的化石暗示著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地質學家通過化石,能破解生命是何時、何地、如何起源的,生物是怎樣演化的。再者,化石能告訴我們地球上的巖石年齡,地球編年表的主要證據就來自化石?;涗浟说厍驕婧IL锏臍v史,地質學家在地層中若發現了某種原地埋藏的化石,特別是指相化石,就可判斷化石產出地的環境特征?;芨嬖V我們煤、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是如何形成和分布的。此外,化石還具有審美價值,如中生代菊石化石、海百合化石等,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傊?,化石就如同打開地球科學之門的一把“鑰匙”,掌握并運用這一把“鑰匙”,顯得尤為重要。

宜居地球并非與生俱來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歷來都是地球科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哲學本體研究中的關鍵議題。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這個問題若深究下去,其實并不簡單。一般認為,地球誕生于距今46億年前,大致上講,距今46億~35億年前是生命的起源階段,35億年以來,生命的演化大體經歷了原核生物演化階段(35億~20億年前)、真核生物演化階段(20億~6.3億年前)、多細胞動物輻射演化階段(6.3億~5.1億年前)、動植物軀體結構的多樣化和復雜化階段(5.1億年以來)。目前,地球上的動植物種類約1000萬種,經登記在冊的約200萬種?!兜厍虻倪^去與未來》第四章“生命與環境的協調演化”中認為,地球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原核到真核、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環境孕育了生物,生物改變了環境,生物與環境是協調演化的關系。

僅是認識到這一點,地質學家就經過了漫長的科學摸索。很長一段時間里無論中外,人類為了發展不惜破壞自然和環境,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緊張而對立?,F在包括地質學家在內的很多人意識到:人類要想長久在地球上繁衍和生存,必須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自然若被破壞了,人類在地球上也不可能“一家獨大”?;赝厍蛏臍v史不難發現,無數動植物在時間的長河里能繁衍下來,無不歷經滄桑,人類也同樣如此?!兜厍虻倪^去與未來》一書中,對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進行描述和分析,給人太多的思考空間。其實每一次生物大滅絕,對于生物而言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很多物種消失了,同時很多新的物種出現了。地球五次生物大滅絕到底是什么原因,地質學家有多種解釋,如小行星撞擊地球、宇宙射線、火山爆發、極端氣候變化、海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崩塌等。所以說,地球上很多動植物,淹沒在時光的深處,現在能見到的動植物,都是生命不斷演進而來的。人類在地球上可謂姍姍來遲,沒有趕上五次生物大滅絕,這是不是人類的幸運?

當前,建設宜居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愿景?!兜厍虻倪^去與未來》一書中,“地球的未來”章節中,對于宜居地球進行了分析。宜居地球是指適宜人類或復雜生命生存的地球,地球的宜居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太陽系和地球自身長期演化的結果。地球的宜居性并非從太陽系和地球誕生時就具備,46億年的地球只是在距今約5.5億年前,才具備復雜生命生存所需的條件。太陽的核聚變產生的光和熱,能維持地球的宜居性時長還有約17.5億年。也就是說,宜居地球可持續的全時長約23億年。當然,這只是一種科學預測,遙遠的未來到底會發生什么,答案也只能交給時間。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系統、全面地對地球科學知識進行介紹,書中的大量科學插圖和圖表,將諸多看似枯燥的地質問題變得一目了然。除此之外,每一章節還附有主要知識點和思考題,意在引導讀者在閱讀之后形成歸納和思索的習慣。閱讀該書后,有兩個方面的啟示。一方面,我們熱愛地球,不能僅僅停留在言辭和表面,更需要系統了解和學習地球科學知識,也只有如此,對地球之愛才能更深沉和熾熱。另一方面,地球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科學,與社會建設及我們的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這絕非地質學家們的專屬。地球和人類是誰?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這是地球科學需要不斷回答的,也是嚴肅的哲學之問。地球的過去與未來,有太多的謎團需要破解。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要從思維到行動,真正地熱愛地球、保護地球。也只有如此,人類和地球才能穩健地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宜居化石科普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科普達人養成記
宜居大化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宜居星球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