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治理研究

2023-04-16 08:25王柳文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3年12期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土壤

王柳文

(廣東晨風環??萍加邢薰?,廣東 梅州 514000)

土壤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土壤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施用量上升,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嚴峻。土壤重金屬污染破壞土壤系統正常的物質交換、能量流動,降低農作物產量,重金屬經植物根系吸收,可通過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最終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屬,為做好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治理,生態環境部于2022年指導全國132 個重點縣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整治,累計已將1 744 塊地塊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部署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回頭看”,有效遏制土壤重金屬污染增量,但土壤重金屬污染存量依然較大,要積極采取措施,做好監測及修復治理。

1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據統計,我國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高達333 萬hm2,區域土壤生態結構類型不同,重金屬污染物遷移性、土壤滲水率存在明顯不同。此外,受人為因素影響,不同區域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及特點也存在一定差異。

1.1 礦區周邊土壤

我國探明儲量礦產有159 種,礦產資源門類豐富,但分布不均,煤炭資源主要集中于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西藏自治區銅礦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山東省金礦儲量全國第一。每年大量開采礦產資源,產生廢石、礦渣,受雨淋、地表徑流作用,尾礦向周邊土壤環境釋放重金屬,礦區周邊土壤重金屬日益累積。煙臺市金礦區及城鎮周邊土壤中的鎘、鉛、汞等重金屬主要以殘渣態和鐵錳氧化態形式存在,對農作物有一定危害[1]。山東省焦家式金礦帶周邊土壤中,鉛含量在17.1~50.3 mg/kg,均值呈現富集狀態,超標概率高[2]。

1.2 農田土壤

我國耕地面積達1 278 666.6 km2,2021年全國化肥和農藥施用量分別為5 191 萬t 和35 萬t,實現6年降,但農藥化肥平均使用量依然偏高,汞、鉛、鋅、鎘等加重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廣東省的45 個農田土壤樣品主要含有鎘、鉻、鉛、鋅、鎳、銅等重金屬,鉛、鎘超標率均為6.67%,最大超標值分別是限值的2.03倍、1.58倍[3]。農田土壤重金屬會影響農作物產量,農產品重金屬污染會威脅人體健康。

1.3 城市綠地土壤

城市公園、綠化帶在凈化城市環境、吸收大氣污染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民接觸重金屬的重要風險源。趙超等[4]以濟南市為研究區,選擇15 個城市綠地,布設45 個監測點位。研究發現,濟南市城市綠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水平介于尚清潔與重度污染之間,其中,輕度污染點位占44.4%,中度污染點位占37.8%,重度污染點位占15.6%,不同類型綠地的綜合潛在生態風險排序是居民區綠地>道路綠化帶>公園綠地,不同重金屬的潛在生態風險排序是Ni <Cu <Pb <As <Cd <Hg,銅和汞存在較大潛在生態風險。

1.4 林地土壤

與農田土壤結構不同,林地土壤更易酸化,其對重金屬具有更強的富集能力。林地土壤富集大量重金屬,會直接損害林地生態系統。余興華等[5]以云南省八角林地土壤為研究對象,共取林地土樣45 個,測定土樣中As、Cd、Cu、Cr、Pb、Hg、Zn、Ni 八種重金屬含量,經監測,As、Cr、Pb、Hg 四種重金屬含量超過云南省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除了受土壤母質影響外,還與農藥化肥施用、礦山開采等人類活動有關。

2 土壤重金屬污染來源

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產、污水灌溉、農業生產、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及交通排放。工業生產排放廢水,經地表徑流污染土壤。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來自周邊礦山開采、污水灌溉、農藥化肥過量施用等。常見的土壤重金屬有Pb、Cr、Zn、Cu、Hg、Cd 等。

2.1 自然因素

受下伏基巖風化影響,土壤會天然含有重金屬。礦山開采或者常年風化后,一些重金屬會以不同化學形式遷移到土壤中。礦山中,重金屬通常會以硫化物(Pb、Ag、Ni、Fe、As、Zn 等)或氧化物(Se、Al、Mn、Sb 等)的形式存在。土壤中,金屬硫化物(Pb、Hg、As)會與Cu、Fe 等元素一起自然賦存。

2.2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土壤重金屬的主要來源,包括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大氣沉降、農業種植、廢物處理等。一是礦山開采。礦床重金屬一般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礦床開采、冶煉會產生大量Pb、Cd、Cu、Zn 等尾礦,尾礦于地表堆積,極易氧化產生酸性廢水,重金屬元素遷移到周邊土壤。因此,礦區土壤呈現出重金屬復合污染、富集度高、污染區域廣、生態危害大等特點。二是金屬冶煉。鉛鋅冶煉廠會產生大量廢氣、廢渣等,受大氣沉降、雨水淋溶等因素影響,Zn、Pb、Cr 等重金屬會釋放至周邊土壤中,加重土壤重金屬污染。三是大氣沉降。截至2022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7 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3.19 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6.49%。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機動車尾氣排放量持續增加,隨著大氣塵降,As、Cd、Cr 等有毒有害重金屬沉積于地表。

3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措施

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極大,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迫在眉睫。當前,要綜合施策,全面治理,加強源頭預防控制,科學修復污染土壤,堅持多元共治,提高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效果。

3.1 加強源頭預防控制

源頭預防始終是環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則之一,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需要從源頭預防控制入手。礦山開采要做好礦石堆場防滲漏措施,交通領域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減少燃油車使用量,金屬冶煉要做好廢氣廢渣同步處置。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預防控制可從灌溉、施肥兩個方面推進。一是灌溉。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種植規?;?,使用達標處理的水進行灌溉,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模式,從源頭防止污染物隨水流入農田。二是施肥。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金屬含量的化肥農藥,鼓勵使用綠色化肥。根據農業種植種類、規模,控制低毒、低金屬含量農藥的施用次數、數量和時間。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用有機肥、綠肥。農田施用土壤調理劑,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養分循環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3.2 科學修復污染土壤

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修復技術,改變土壤形態或結構,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性、生物利用性,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使其滿足規范要求。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主要有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一是物理修復技術,包括玻璃化法、換土法、客土法。換土量、溫度、土壤電導性等因素會影響物理修復技術應用效果。物理修復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有效隔離污染土壤,可用于修復大量土壤,環境影響小。不足之處是修復勞動力消耗大,野外大規模修復成本高。二是化學修復技術,包括電動力學法、固定/穩定化法、淋洗法。土壤pH、電極、土壤理化性質、粒徑、重金屬類型及含量會影響化學修復技術應用效果?;瘜W修復技術的優勢在于操作簡單、修復效率高、成本適中,去除效率高。不足之處是易產生二次污染,去除不夠徹底,淋洗劑破壞土壤理化性質。三是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土壤環境、溫度和重金屬形態影響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效果。生物修復技術的優勢在于成本低、能耗低、可吸收多種重金屬、無二次污染,易操作。不足之處是修復時間長,效果難保證。

3.3 堅持多元共治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都要積極參與。其中,政府要發揮主導和協調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利用其公權力,制定相關法規,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頂層規劃設計,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行使職權。另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利用行政、經濟、財稅等手段,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或公眾參與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給予人、財、物和技術支持。企業要積極有序參與,切實提升社會責任感。既要強調企業承擔污染者的責任,做到誰污染誰治理,也要堅持走市場化之路,鼓勵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專業機構運用其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參與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公眾要理性參與,積極行使權利。公眾既是良好環境的受益者,也是環境損害的受害者,土壤重金屬污染與公眾健康直接相關,因此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時,政府、企業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發揮公眾監督職能。

4 結語

目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存量依然較大,要積極采取措施,做好監測及修復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類型多樣,危害大,范圍廣,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迫在眉睫。因此,要綜合施策,全面治理,加強源頭預防控制,科學修復污染土壤,堅持多元共治,切實提升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綜合治理效果。

猜你喜歡
重金屬污染土壤
土壤
重金屬對膨潤土膨脹性的影響
靈感的土壤
識破那些優美“擺拍”——鏟除“四風”的土壤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測定不同產地寬筋藤中5種重金屬
靈感的土壤
ICP-AES、ICP-MS測定水中重金屬的對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對重金屬遷移與保留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