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村級小學家校教育的銜接方式

2023-04-19 18:36曹彧孫桂肖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

曹彧 孫桂肖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同樣受到關注。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義務教育的發展需要,新的教學思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義務教育的現狀。然而,在我國的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所擁有的教學資源比較有限,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做到對癥下藥,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在本文中,簡要介紹了現階段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閱讀后提出寶貴意見。

關鍵詞:少數民族;村級小學;家校教育;銜接方式

引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追根溯源至家庭。要想真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學校要引導家長科學培育孩子。家校共育體現了對學生成長和現實生活更好的關照。小學語文低段課程通過家校共育更貼近孩子的成長特點,實際執行中更富生命力。下面結合筆者近幾年的班級實踐,就其中一些具體做法與成效做如下歸納。

1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學習語境差異。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時,不可避免地會發現其與本民族、本地區語言的差異,會將二者進行比較。同時面對語境的差異,少數民族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很容易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經常出現語句用法混淆;第二,教學模式單一。在長期的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完成情況,更習慣于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很少關注下野生的學習過程,毋庸置疑,這種單向傳授知識的方式既不科學也并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所以也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因此,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上述兩個角度為“突破口”,在貫徹落實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改要求的同時,探究更加符合少數民族小學生語文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以此來逐步推進小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與可持續開展。

2少數民族地區村級小學家校教育的銜接方式

2.1營造和諧家庭氛圍,促進學生語文學習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識字和語言表達屬于重點和難點內容,學生應當掌握一定的漢字儲備量,并且加深對拼音學習的能力。例如,聲母、韻母、音調、符號等拼音元素的構成。在學習這些內容時,一些學生就會認為枯燥無味,此時,家長就應當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家庭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首先,鼓勵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及時指導,當學生初步掌握拼音知識之后,家長就可以為學生購買一些識字卡片,與學生共同進行各種親子游戲。例如,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聊天等形式,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和拼音。其次,家長還可以借助電視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動畫片,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鼓勵學生多多學習,牢牢掌握。此外,家長也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校作業完成情況,若遇到問題也應當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解決。通過學生的作業,家長也會明確學生在校學習情況,輔導中也會更有方向性。

2.2建設網絡學習平臺,實現家校之間深度交流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想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優勢、作用,學校要注重建設網絡學習平臺,以此來實現家校之間的深度交流,讓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無障礙、更順暢,共同打破傳統家校共育中的局限性,在共同努力下,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溫馨、和諧、高質量的學習氛圍,促使小學生全面成長。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也更加便利,同樣,在小學課程活動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網絡學習平臺,優化語文教學結構、形式,鼓勵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語文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開展家校共育活動,把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德育情況全面反饋給家長,家長要對教師的反饋進行應答,實現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密切配合、深度互動,共同來督促、監督學生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定期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文章,引導家長科學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展示出家校共育的教育作用、優勢。其次,可以借助移動校訓的方式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借助移動短信、網站發布校園教育中的事務,積極向家長傳遞科學教育觀念,強化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后,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家校共育,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一些教育咨詢,引導家長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科學監督孩子學習語文知識、展開閱讀,構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圍。

2.3家長進課堂

最好的教育,是既有老師的付出,也有家長的支持。家校共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做好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搭建家校共育平臺,助力孩子們全面健康成長,筆者班級會不定期舉行“家長進課堂”活動。在家長進課堂過程中,給孩子們帶來全新的上課體驗,激發了學生的上課熱情,促進了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合作,彰顯了家校共育的巨大效果與重要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實現教育現代化,不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知識水平,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新時期的教學中,應當優化教育教學方式,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運用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資源,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創設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管志楊.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解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9):63-64.

【2】黃麗娜.小學語文家庭輔助教育探討[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南寧: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07-209.

【3】趙鴻江.民族地區雙語教學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82-83.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服裝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論少數民族環境權保護
《云南省少數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醫用于治療痢疾的黔產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道: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