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語文試卷(研究報告)

2023-04-19 19:04李垚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試卷試題考查

2022、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以下簡稱“上海春考”)語文學科測試已分別于2022年1月8日與2023年1月6日上午進行。由于從2022年起,上海春考在語文學科方面是實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稱“新課標”)以及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以下稱“部編教材”)的“雙重課改”后的第一年考試,所以2022、2023年上海春考的語文學科試卷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而每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題不僅要具備選拔人才所需的高信度和高效度,而且也對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每年上海春考的語文學科試題對于當年在上海地區舉行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學科命題與測試(一般為當年6月7日左右)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參考,也是高中語文專家、研究者、教師和高考考生研究或備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學科測試的“風向標”。

而“新課標”的最大特點,則是提出并明確了語文學科4個方面的“核心素養”、5個層級的“學業質量水平”以及語文課程的18個“學習任務群”?。本文將以《2022—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 語文試卷》為樣本,對試題所體現的“考查目標” “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水平”以及“核心素養”進行歸類,并按“核心素養”將試題進行歸類并根據類別逐一進行分析,同時結合試題所體現的“考查目標”“學習任務群”以及“核心素養”進行數據上的比較和分析,得出試卷中的優勢與不足,之后提出一些改進意見與建議,為今后的上海春考語文學科命題以及高中階段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1.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題的考查目標、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水平、核心素養及分析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分別為25、24題,試題數量與歷年基本保持一致,試卷結構保持三個部分,七個大題。為便于研究,筆者將以大題為分類標準,并將每個大題中相同的考查目標、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水平、核心素養進行歸類,并按類別逐一分析:

1.1積累運用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沿用了2017年起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積累應用”部分的試題,在“學業質量水平”的第4層級中,“能不斷拓展自己的語文積累”以及“能將發現的語言運用規律用于自己的語文學習實踐”的表述正是這個大題的考查意義所在,也是考查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的常規試題。而這部分試題依舊沿襲了之前年份試卷中對古詩文的固定以及情境下再現的“積累”類試題以及“語言連貫排序”“語言表達得體”的“應用”類試題,但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應用”類試題時,則首次采用填空題的考查形式,這個改變對考生的作答要求相應地有所提升,以下筆者對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該部分的試題在考查目標、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水平、核心素養的具體分析:

2022春(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天下云集響應,_____________。(賈誼《_____________》)

(3)蘇軾在《赤壁賦》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仁者不憂 ?(2)贏糧而景從 ?過秦論 ?(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2023春(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保ā墩撜Z·里仁》)

(2)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________。(杜牧《???????????????》)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詩人流連山景、不知不覺已是暮色四合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喻于義 ?(2)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阿房宮賦 ?(3)千巖萬轉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評分說明:答對1空給1分。)

分析: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積累應用”部分的“積累”題依舊保持之前的的命題形式,而從考題分布來看,兩個年份的春考題對于必背古文的考查比重較大,同時也更加側重于對易錯字的考查,對于考生而言,能夠準確記憶并理解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依然是未來此類試題備考的重中之重,而由于部編版教材所規定的背誦篇目相較于原來“滬教版”語文教材數量和內容更多,所以對考生的準確記憶與再現提出了一定要求。

2022春(2):按要求選擇。(5分)

(1)將下列編號的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2分)

這個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具戲劇性的賽車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車手維斯塔潘最后一圈后來居上,逆襲奪冠。

①阿布扎比亞斯碼頭賽道之戰充滿了讓人無法預料的波折

②最終一次事故引發的安全車出場改寫了整個結局

③等來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決戰

④再大膽的編劇都想不出的劇情竟然成了現實

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2)小明作為學校電視臺記者采訪青年企業家校友,哪一個提問表達得體?( ???)(3分)

A.請問您重返母校,見到熟悉的校園,有什么感受?

B.作為鄙校優秀畢業生,……(關于創業影響?記不清了)

C.所謂“千慮一得”,您是否可以分享下成功的經驗?

D.最后,能否對學弟學妹提點建議。

答案:(1)C (2)A

2023春(2):按要求作答。(5分)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2分)

上海博物館日前發布“大博物館計劃”,將構建“3+X”新發展格局,打造博物館“航母群”: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與此同時,上海博物館將實施藏品擴增計劃,助力上海加速邁向“博物館之都”。

①預計2023年年底前后,東館將建成開放

②其中,東館展陳以常設展為主

③以人民廣場館、東館、考古主題博物館為核心

④人民廣場館也將迎來整體更新改造升級

⑤在海內外設立若干分館

A.③①④②⑤??????????B.①④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D.①④②⑤③

(2)小明誠請李老師擔任他的生涯導師,他提交的書面申請中有一處語言表達不得體,請在以下四處畫線句中找出并修改。(3分)

尊敬的李老師:

您好!我是高一(1)班的小明?!炯住?,對學生關愛有加,指導有方,【乙】,懇請您擔任我的生涯導師?!颈?,我將加倍努力!【丁】,不勝感激!

敬祝 ?教安!

您的學生 ?小明

2022年9月15日

答案:(1)C ?(2)丁 ?期盼您的回復(評分說明:找對1分,修改正確2分。)

分析: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積累應用”部分的“語言應用”題所考查的內容仍然為“句子語序排列”與“語言得體”兩大類,考查的內容與歷年并無差別,但2023年在“語言應用”題的考查形式方面則首次采用填空題的形式對“語言得體”類試題進行考查,相比于純粹的選擇題的考查形式,填空題的考查形式對于考生“語言運用”的考查更加科學,而從考查的內容來看,2022年考的是調查訪問的語言運用、2023年考查的是書面申請的語言運用,兩者都屬于“應用文”的考查范疇,而“新課標”的一大特色,就是豐富了語文寫作的類型,使語文學科具備更濃厚的“人文性”。而此類的考查預計未來也是上海春考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

1.2社科類文本閱讀(現代文閱讀一)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社科類文本閱讀”這一大題所選取的是《相似性與網絡社區融入》以及《<愛犯錯的智能體>序》兩篇文章。其中,《相似性與網絡社區融入》一文從社交網絡的各類互動入手,引發了對于用戶如何融入網絡社區的思考;接著引入社會學中的相似性理論指出相似可能會產生或抑制吸引,由此分析社交媒體用戶之間可能會增加社會認同,也可能妨礙融入社區;最后建議社交媒體中那些自我擴展傾向突出的用戶“依據用戶認知需求加以調節”,使他們也能融入網絡社區;而《<愛犯錯的智能體>序》一文,則是通過比較人智能體和程序體所犯的錯,得出兩者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各有短長的結論,并引導讀者關注書中更為核心的概念;指出該書案例選擇以及作者對“智能”的理解,同時對“人工智能”本質提出自己的思考,這篇序言有助于讀者理解該書以及對“人工智能”未來的走向,最后也指出了對該書未涉及的人智能體的容錯能力也應予以關注,序言對書作作者建議的同時,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

1.2.1 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相關試題

2022春(3):“人人皆有麥克風”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 ?。(2分)

答案示例: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借助社交媒體傳播。

評分說明:“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借助社交媒體傳播”為2個點,1點1分。

2023春(3):根據文意,在第②段畫線處填入合適的內容。(2分)

答案示例:經驗不足或經驗有偏差(或在經驗提取過程中出現偏差,或缺

乏從經驗中提取的理性認識)

評分說明:“經驗不足”“經驗有偏差(或在經驗提取過程中出現偏差,或缺乏從經驗中提取的理性認識)”為2個點,1點1分。

2023春(4):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不同的程序體能處理不同的問題,在于它們有不同的選擇機制。

B.當下程序體常用的智能公式尚未包括對與智能無關的生命現象的研究成果。

C.智叟派認為程序體永遠也達不到人類的智能水平。

D.人智能體的容錯能力有利于解決一些陌生的、復雜的問題。

答案:A

分析: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對于“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內容和形式較為豐富,在考查內容上,有傳統的對于詞句的含義理解,也有對文本信息的概括,而填空題和選擇題的設置也是豐富了考查形式,且對于考查的要求,則是涉及到了文本的句、段、篇三類,句、段理解采用填空題,篇章理解采用選擇題,也是兼顧試題難度的一種方式,而對于句、段、篇的分別考查,也讓考生逐次深入文本的閱讀和理解,對于考生而言,作答需對文本有更為全面的認知,才可能有更高的得分。

1.2.2 體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相關試題

2022春(4):為印證本文觀點要設計調查問卷,哪個問題最不可能在問卷中出現?( ???)(3分)

A.在社交媒體上,你是否更傾向于與教育背景相似的人交流?

B.你是否覺得經常瀏覽網絡論壇拓寬了自己的視野?

C.你在微博上更希望看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留言嗎?

D.你認為在網絡社區中分享個人生活能增加對社區的認同么?

答案:D

2023春(5):以下程序體犯的錯誤中,最有可能歸因于“模型都是針對有限前提”的一項是( ???)。(3分)

A.小潔將自己的證件照上傳至某識花小程序,識別結果為“向日葵”

B.小潔將一段語音轉成文字,程序把其中的“遼闊”轉成了“寥廓”。

C.校門口的人臉識別機常常分不清長相相似的小潔同學和小明同學。

D.小潔收到語音信息,轉成文字后多是亂碼,發現是對方語速過快。

答案:A

2023春(6):根據這篇序言對《愛犯錯的智能體》一書的介紹,下列事例中不會作為“人智能體犯的錯”收入該書的一項是 ( ???)。(3分)

A.敵方難以發現身著迷彩服隱藏在樹叢中的戰士。

B.小明站在哈哈鏡的前面,發現鏡中的自己變形了。

C.人們會產生“月亮在地平線上比天上大”的感覺。

D.大貨車司機容易誤判其側方行人的位置、移動速度。

答案:B

2022春(5):根據文意可以推斷的一項是( ???)。(3分)

A.人際間交流越流暢,人們互相之間的吸引力變得越強。

B.用戶間相似性越多,用戶與社區其他成員間的合作意愿越弱。

C.用戶社會認同越低,用戶在社區中對集體做出的貢獻越少。

D.用戶間相似性越少,用戶通過自我擴展獲得自我成長越難。

答案:C

2022春(6):第⑧段劃線句的推斷是如何成立的?結合文章內容分析。(4分)

答案示例:作者給出的條件:高認知需求用戶傾向于收集新信息,處理復雜信息。從上文可知,這是追求自我擴展的表現,因此高認知需求用戶自我擴展需求大,而作者對用戶間的相似性會限制自我擴展已做了論述。這兩個隱含條件,可以推出結論,社交媒體減少用戶間相似性的提示或呈現,能幫助高認知需求用戶通過自我擴展獲得成長。

2022春(7):概括本文論證思路。(4分)

答案示例:文章首先從現實入手,提出了用戶如何融入網絡社區的問題;接著引入社會學中的相似性效應理論和相關論述,指出相似產生吸引,也會抑制吸引,借此分析社交媒體中用戶之間的相似性既增加社會認同,增強歸屬感,也限制自我擴展,妨礙融入社區;最后針對自我擴展傾向突出的用戶,建議社交媒體“依據用戶認知需求加以調節”,使他們也能融入網絡社區。

2023春(7):本篇序言既與該書內容展開對話,也給該書讀者以指引。請結合本文的行文思路加以分析。(5分)

答案示例:本篇序言首先介紹了書中的研究對象,并通過比較人智能體和程序體所犯的錯,得出兩者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各有短長的結論,隨后引導讀者關注書中更為核心的概念,指出該書對案例的選擇隱含了作者對“智能”的理解;同時對“人工智能”的本質提出自己的思考。這有助于讀者理解該書和“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最后指出對該書未涉及的人智能體的容錯能力也應予關注,這既是對書作者的建議,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

評分說明:1點1分。

分析: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對于“思維發展與提升”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一共有7道相關試題,其中“情境任務題”為3題,“推斷題”為2題,“思路類試題”為2題,呈現出試題對于“語文能力”的考查相對集中的特點。而通過對這7道試題的題干、答案示例等內容的分析,筆者發現2022、2023年上海春考的該類試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①對于社科類現代文中的“情境任務題”而言,其更多地考查考生對于文本中重要概念、觀點等信息的遷移,而用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則體現出在“語文新課標”下,“新題型”的滲透需要循序漸進,目前此類試題的考查處于相對謹慎的態度。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此類試題的不斷考查深入,未來社科類現代文中的“情境任務題”必然在考查內容與形式上會有更多的變化,而這也是未來參加上海春考的考生需要預料到的。而這也就預示著,未來上海春考的語文社科類現代文的考查,對考生文本信息的“遷移性考查”,會占據更大的比重??忌矐幼⒅貙ψ约荷缈祁惉F代文“情境任務題”的備考。

②對于社科類現代文中的“推斷題”的考查,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對于推斷所需的“條件”到“結論”之間,以及“結論”到“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各有1道試題進行考查,這種“條件”到“結論”之間的“雙向考查”,注重考查了“推斷”的邏輯形成,而考題的設置,其對理科思維的考查更為濃厚,評判也更科學、合理,試題要求考生不僅要仔細閱讀并篩選合適的文本信息,同時也要在閱讀過程中關注論證過程,并篩選、處理、整合文本的關鍵信息,然后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作出判斷(從“條件”到“結論”),或者呈現自己邏輯判斷的依據(從“結論”到“條件”)?!巴茢囝}”的設置也是“語文新課標”中“多學科融合”指導思想的有力體現,考生應更加注重對自己社科類現代文“推斷題”的備考。

③社科類現代文的“思路類試題”,一直是近幾年上海春季、秋季高考的??碱}型,也是社科類現代文中分值相對較大的一類試題,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論證思路”“行文思路”等試題的反復考查提醒著考生在對社科類現代文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就應該梳理好文本的“基本思路”,并做好每個段落核心信息的概括,同時應避免遺漏行文中關鍵信息的篩選、整合與處理,以求更全面地還原文本脈絡,得到更好的答題效果?!八悸奉愒囶}”的設置,對于考生全面把握文本有著很高的要求,考生應將其作為??碱}型進行練習和準備。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論證思路”“行文思路”等概念,考生也應注意其對答題側重點的細微差別,以免混淆其內涵而導致答題失誤。

1.3文學類文本閱讀(現代文閱讀二)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文學類文本閱讀”這一大題所選取的是作家王琴的作品《歸宿終安在》以及作家傅菲的作品《屋舍》兩篇文章。其中,《歸宿終安在》一文從母親考慮自己身后事,打算賣掉柿子樹開始,與“我”產生矛盾,引出了“我”與母親回憶賣牛的往事,通過這種感情的連接,再回到“我”勸母親不必為身后事操勞的做法,全文圍繞“歸宿”一詞,表現世間萬物應順應天命,安然度過自己的生命時光,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而《屋舍》一文,則是以屋舍為線索,從屋舍建造開始,由房子到屋舍,由屋舍因為年代久遠而逐漸頹圮,最后進一步豐富屋舍的內涵,表現對于家園故土的思念情懷,情感豐富厚重。

1.3.1 體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相關試題

2023春(10):本文為何以“屋舍”為題?請從構思角度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以屋舍為線索選擇、組織材料。以時間為序,從建房過程寫起,由房子到屋舍,到屋舍逐漸頹圮。作者進一步豐富屋舍的內涵,由屋舍到家園,筆觸由實漸虛,寫出了作者對屋舍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情感豐富厚重。

評分說明:1點1分。

評分細則:以屋舍為線索選擇、組織材料(1分)。以時間為序,從建房過程寫起,由房子到屋舍,到屋舍逐漸頹圮(1分)。作者進一步豐富屋舍的內涵,由屋舍到家園,筆觸由實漸虛(1分),寫出了作者對屋舍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情感豐富厚重(1分)。

分析:對于文學類文本閱讀而言,即使文本并非像社科類文本那樣在構思、語言、材料組織、內容等方面追求嚴謹,但文學類文本其寫作仍然有其規律可尋。而在2023年的上海春考試卷中,對于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中,就出現了一道對于取題原因探尋的試題。歷年來,上海春考試題對于標題含義、情感、寓意等內涵類考查相對較多,而從構思角度出發解讀標題往往是歷年試題中的一個部分,此次對于標題在文本構思上的考查,則將文本的構思作為重點進行了考查,這就表明,高考試卷也側重考查不同類型文本的結構思路,考查側重點也更趨于多元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更豐富,而考生備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不能只關注其藝術特點、語言特點等審美方面的考查,也應側重其對構思、行文等理性層面的考查。

1.3.2 體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相關試題

2022春(8):第④段對柿子樹的描寫很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3分)

答案示例:先從觸覺的角度寫出樹皮的粗糙堅利,再從視覺上描寫柿子樹瘦骨嶙峋;另外,運用比喻“像剩下骨架的大傘”來表現柿子樹衰老、幾乎喪失實用價值、僅存一點美學意義的特點,極具畫面感。

2023春(8):分析第③段描寫燕子的作用。(3分)

答案示例:寫燕子亦是寫人事:燕子筑巢引出建造房子;燕子歸來與文末的游子回家形成呼應。寫燕子增添了屋舍的生機和農家生活的情趣,表現鄉土生活中物我同居的和諧。

評分說明:1點1分。

評分細則:寫燕子亦是寫人事:①燕子筑巢引出建造房子;②燕子歸來與文末的游子回家形成呼應。③寫燕子增添了屋舍的生機和農家生活的情趣,表現鄉土生活中物我同居的和諧。1點1分。

2022春(9):文中三次出現小黃牛的眼睛,感情真摯動人,請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第一次細致刻畫小黃牛天真溫順的眼睛,充分表現“我”對弱小生命的憐愛;第二次寫小黃牛不知命運即將改變、依然安靜的眼睛,表現離別時“我”內心的痛苦和不舍;第三次是幾十年后的回想,表明賣牛留下的傷痛深重難泯。筆墨一次比一次簡練,情感越來越深沉。

2022春(10):文中寫到柿子樹、黃牛、母親,三者相互關聯,共顯主題,請加以賞析。(5分)

答案示例:本文開篇寫母親因考慮身后事要賣柿子樹,與“我”產生矛盾,引出“我”和母親回憶賣牛的往事,再回到“我”勸母親不必為身后事操勞。柿子樹、黃牛、母親三者圍繞“歸宿”,取材互為補充,敘述承轉自然。三者共顯主旨,即世間萬物不管有無實用價值,都應順其天命,安然度過自己的生命時光,體現作者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2023春(9):以第⑨段為例,賞析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4分)

答案示例:本段大量使用短句,如“新建的房子,在晨昏,升起了炊煙”,簡潔明快,富于節奏感;在敘述中使用大量與鄉村生活息息相關的有質感的名詞,如“鐮刀、斧頭、柴刀”等,布點成面,具象而全面地描繪出一幅農家生活圖景;運用鋪排,渲染出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語言極少雕飾,風格樸直厚重,與所描寫的質樸的鄉村生活相一致。

評分說明:共4點。寫到1點,給2分;寫到2點(不含使用大量名詞),給3分;寫到2點(含使用大量名詞),給滿4分為止。

評分細則:①本段大量使用短句,如“新建的房子,在晨昏,升起了炊煙”,簡潔明快,富于節奏感;②在敘述中使用大量與鄉村生活息息相關的有質感的名詞,如“鐮刀、斧頭、柴刀”等,布“點”成“面”,具象而全面地描繪出一幅農家生活圖景;③運用鋪排,渲染出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④語言極少雕飾,風格樸直厚重,與所描寫的質樸的鄉村生活相一致。

共4點。寫到1點,給2分;寫到2點(含使用大量名詞),給4分。給滿4分為止。

整散結合、比擬,不給分,舉例不另外賦分。如果僅寫特點而不加分析,根據學生整體答題情況適當調整給分。

2023春(11):請立足你的閱讀經驗,結合相關文本內容,把下面這一則學習建議補寫完整。(5分)

閱讀不同文體的作品,我們要選擇恰切的方法。假設你要理解“熟人社會”這一文化現象,面對《紅樓夢》,合適的方法是梳理人物關系,如發現家業蕭條的劉姥姥能夠進入鐘鳴鼎食的賈府是基于其女婿家祖上與金陵王家連宗認親,進而理解這一現象;面對《鄉土中國》,合適的方法是,如;面對《屋舍》這篇散文,合適的方法是,如。

分析:作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而言,對于文本內容審美與鑒賞的相關試題一直是歷年上海高考語文學科文學類文本閱讀的??純热?,而2022、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中考查“審美與鑒賞”的相關試題,則呈現出如下特點:

①?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中,對于藝術形象的品味和把握仍然是其考查的重點,這兩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考查藝術形象的試題達到了4題(“2022春”的第8、9、10題以及“2023春”的第8題),共15分,無論從試題數還是分值數,都占據了整個文學類文本閱讀大題的50%或接近50%,但從試題本身來看,這四道題也從原來對單個藝術形象表現力的分析,到對多個藝術形象之間關系的探究??梢?,現象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文學藝術形象”的考查要求相比之前歷年的考題有所提升,由此對考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對文學類文本的解讀與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然答題所需設計的角度也相應地更為多元。

②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中,還有一類試題,考查的是對文學類文本語言運用特點的分析和賞析(“2023春”的第9題),而對于“語言運用特點”這一表述,考生們會誤認為該題考查的是“語言特點”。其實,“語言運用特點”中包含了句式特點、表現手法、結構特征、詞性使用或活用、句型的使用或活用、語言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個方面。而對于考生來說,該類試題需要對文本語言本身有全方位地鑒賞和分析,通過更多的角度切入對于文本的解讀,才有可能得到更好地作答效果,無疑,此類試題對考生作答,相對難度較大。

③在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中,最大的改革,莫過于將作品與部編版教材“整本書閱讀”單元中必修的《鄉土中國》以及《紅樓夢》兩本書形成“聯動”,讓考生進行多文本處理,并從三篇作品的主題、表現形式、作品風格等方面比較作品的異同(“2023春”的第11題只考查了對“表現形式”的比較)。該類試題,對考生多方面的信息處理、整合、體會、審美、鑒賞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是歷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所不具備的,考生需對《鄉土中國》《紅樓夢》這兩部教材必修的“整本書閱讀”有充分地掌握,并結合文本相關信息作出概括、比較、整合,不僅做到了對文本的多任務處理,同時一并對考生文本內容的遷移、整合、比較、概括等多方面綜合閱讀能力進行了全面考查,所以本題考生所答難度相對較大。

1.3.3 體現“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相關試題

2022春(11):《鄉土中國》中的《鄉土本色》:

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最后歸結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觸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們的歡,做到自己的心安。

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文中我與母親的“相處”是否依然符合費孝通對鄉土社會“孝”的特點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①本文記敘“我”與母親的相處之事依然發生在“鄉土”,傳統“孝”的觀念仍在影響人們的生活。②文中“我”一聽說母親要賣柿子樹就知道她的心事,表明“我”對母親的性格很了解;③在賣柿子樹一事上與母親發生矛盾后,“我”通過和母親回憶賣黃牛的痛心事,耐心勸說母親;④最后“我”勸母親不必為身后事憂慮和操勞,這樣子女才能“心安”。⑤因此,“我”與母親的相處依然反映費孝通所述的鄉土社會中“孝”的特點。

分析:“語文新課標”和部編版教材推行之后的3次上海高考語文試卷(“2022春”“2022秋”以“2023春”),對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以及“審美鑒賞與創造”方面的考查相對較為全面,形成了多樣的考查內容和形式,唯獨對“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考查,則是相對較少,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傳承與理解”主要聚焦于對文化問題、現象、觀念的探究、分析、論述,相較于已經成熟的文本理解、分析與鑒賞等試題,對“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考查與試題的命制仍然處于初創及摸索階段,但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第11題,則是對“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的“嘗試性考查”。該試題結合部編版教材“整本書閱讀”單元對于《鄉土中國》的閱讀要求,將文本中的內容代入《鄉土中國》這本書所提到的“孝”的概念,而“孝”文化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將“孝”文化代入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檢驗,也對應了“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的相關要求。而對于考生而言,不僅要對中華傳統文化形式有一定了解,而且還需調動高中階段所學,將課內所學的傳統文化形式與文本內容進行結合,并對本文內容逐個進行分析、檢驗,最后得出其是否符合傳統文化的相關要求。無疑,這對于考生而言,試題承載的任務量和答題量,以及作答時的整合與表達都相對較大,所以該類試題作答難度相對較大。

1.4 詩詞鑒賞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詩詞鑒賞”這一大題所選取的文本分別為唐代詩人李紳的一首詩歌《別雙溫樹》以及清代詩人陸次云的一首古體詩《出門》,其中,李詩通過描寫江南氣候適宜樹木生長,但過江多死,展現了作者對在朝為官時拘束的感慨,暗含自己孤獨以及思鄉的心境,也同時表達了作者內心堅定自己的原則和志向;而陸詩則是通過展示自己登船離鄉不同階段的心情描繪(“上船——入江——回望——船遇鄉人”),展現了作者,同時表達了作者對于家鄉那種不舍、茫然、無奈、感傷等復雜而又深厚的依戀之情。

1.4.1 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相關試題

2023春(12):下列擬編纂的詩歌選集中,適宜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1分)

A.《明清格律詩選》 ?????????B.《明清近體詩選》

C.《明清古體詩選》 ?????????D.《明清樂府詩選》

答案:C

分析:歷年的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對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考查,一直是對考生語文積累的傳統考查內容,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考查,則更多結合文學、古籍編寫等實際文學現象進行考查,其情境化趨勢愈發明顯。但對于考生而言,只要能記住并準確判斷與“語文新課標”相符合的相關文學文化常識,則本題依然能夠順利作答,所以此類試題雖然在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有了形式上的微調,但其考查實質及作答難度依舊較低。

1.4.2 體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相關試題

2022春(12):如果要將本詩按題材進行歸類,本詩可以屬于哪一類的詩歌( ???)(1分)

A.登覽類 ?????????B.詠物類 ?????????C.送別類 ?????????D.懷古類

答案:B

2022春(13):下列對于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交代緣起,敘寫詩人可憐樹苗孤單弱小。

B.頷聯對仗工整,描繪樹在不同季節的樣貌。

C.頸聯轉向虛寫,由樹聯想到詩人過去的經歷。

D.尾聯運用擬人,寫詩人臨行借樹寄托志向。

答案:A

2023春(13):下列選項中,適宜用來評價本詩的一項是( ???)。(2分)

A.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皎然《詩式》)

B.夫詩,比興錯雜,假物以神變者也。(李夢陽《缶音序》)

C.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謝榛《四溟詩話》)

D.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答案:C

2022春(14):聯系詩序和注釋,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示例:小序寫到“此樹移過江多死。有類丹橘?!弊髡咄ㄟ^描寫江南氣候適宜,樹能適性生長,但過江多死,由此引發作者對在朝廷為官時謹慎拘束的感慨,暗含離鄉宦游的孤獨及對故鄉安穩生活的留戀。臨別借樹自警,表達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自己都要堅持原則、不改立場的志向。

2023春(14):詩人將情感波動寓于敘事之中,這一寫法頗有特色。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賞析。(5分)

答案示例:起首四句,寫詩人舍岸登舟,漸行漸遠,回首家鄉,不勝依戀。五六兩句,寫船入大河,但見煙水迷茫,四望如一,心境茫然無依,感傷陡增。末四句,寫船行途中,偶逢鄉人,不禁喜出望外,遠遠招呼;依依不舍之時,兩船頃刻交錯而過,詩人再次陷入悵惘、無奈和感傷。全詩寫舟行途中的離愁和鄉思,跌宕起伏,饒有韻味。

評分說明:1點1分。

評分細則:起首四句,寫詩人舍岸登舟,漸行漸遠,回首家鄉,不勝依戀(1分)。五六兩句,寫船入大河,但見煙水迷茫,四望如一,心境茫然無依,感傷陡增(1分)。末四句,寫船行途中,偶逢鄉人,不禁喜出望外,遠遠招呼(1分);依依不舍之時,兩船頃刻交錯而過,詩人再次陷入悵惘、無奈和感傷(1分)。全詩寫舟行途中的離愁和鄉思,跌宕起伏,饒有韻味(1分)。

分析:詩詞這一文本類型,對詩作作者情感的鑒賞與把握一直是其重點,也是考生把握此類文本的難點所在,同時更是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詩詞鑒賞”部分試題命制和考查的最重要的方向。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詩作作者情感鑒賞與把握的相關試題累計考查了5題,占到整個“詩詞鑒賞”類試題的83.33%,而考題累計分值占到整個“詩詞鑒賞”類試題的93.75%,可見該類型試題在“詩詞鑒賞”類試題的重要程度,而從考查形式來看,主要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為主,而就考查內容上來看,則又呈現出如下特點:

①對于情感鑒賞與把握類試題中的選擇題來說,其考查更多的是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側重于對詩歌的理解與整體感知,所以該類試題在選擇題考查內容方面,難度相對較小的是對于詩歌題材的辨別與選擇,因為該類試題只需要通過體會詩歌的意象、意境、作者的寫作意圖、時代特征等相關內容即可充分判斷;其次是對于詩句的理解與分析類的情感鑒賞與把握選擇題,相較于題材選擇,此類試題則更關注對每一詩句的具體感知和細節認知,作答難度相對較高;而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情感鑒賞與把握類試題,則在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相關試題的基礎上,判斷合適的評價語句,此類試題需要考生不僅具備對詩歌整體的感知和鑒賞,而且還要遷移到其它課外的相關詩句,去對應作品的情感,最后作出判斷,此類情感鑒賞與把握類的選擇題,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對于情感鑒賞與把握類試題中的簡答題而言,試題本身更加注重對詩詞多元、復雜情感的具體把握。筆者發現,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對此類試題的考查中,更強調情感的變化分析,或是復雜情感表現方式的鑒賞。這就表明,對于考生而言,詩詞的鑒賞需要對詩詞觀察、感悟更為細致,作答時注意區分并體會詩詞中不同情感的表達或者同一情感的不同表達,只有充分地、全面地對詩詞的多元、復雜情感作賞析,才能獲得相對較好的作答效果。

1.5 史傳類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一)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史傳類文言文閱讀”這一大題所選取的文本分別為唐代文人李翱的《傅良弼傳》以及明代文人辛廣恩的《董三齊傳》,前者通過作者李翱對于傅良弼為官期間帶領軍隊征戰的描寫,以及在處理政事上的各種表現,展現了傅良弼與士卒同甘共苦、清廉律己、治軍嚴明、廉潔奉公、尊重他人等崇高的人物形象;而后者通過作者對于董三齊在母親病重之下放棄科考選擇盡孝、為官時平等對待民眾、帶領民眾擺脫饑荒與盜賊侵擾、禁用官價加購物品、不屈從朝廷批復辦案等事件的描繪,表現了董三齊重孝悌、尊重他人、為民解憂、不徇私利、維護公允等人物形象。

1.5.1 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相關試題

2022春(15):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善弓矢顯( ????) ????(2)十月晦( ????)

答案: (1)出名,顯揚 ???????????(2)農歷每月的最后一日

2023春(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趨啟視( ???????) ?????????(2)公單騎覘賊( ???????)

答案: (1)疾行 ?????(2)偵察

2022春(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皆飭懼( ???)

A.整齊 ?????????B.謹慎 ?????????C.教導 ?????????D.斥責

(2)故鄭州稱理( ???)

A.治理 ?????????B.有理 ?????????C.安定 ?????????D.法紀

答案:(1)B ?(2)C

2023春(16):結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未嘗不折節禮下之( ???)

A.屈己下人 ?????B.鞠躬致敬 ????C.改變節操 ??????D.調和爭執

(2)爭率其黨徙之( ???)

A.移居 ?????????B.搬走 ?????????C.調動 ?????????D.流放

答案:(1)A ?(2)B

2022春(17):把第②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5分)

遂誓眾,喻以順逆,閉城拒賊,潛疏以聞。

答案示例:傅良弼于是激勵將士,用叛逆與忠順的道理使將士明白,關閉城門抵抗叛賊,并暗中上疏來讓皇帝了解情況。2023春(18):把第④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5分)

抵官,明日有所市易,胥吏循舊例以官價進,公正色曰:“焉有攫取市貨以徇已私者乎?”

答案示例:董三齊到職,次日有采購事宜,官府中的小吏遵從慣例按照官價采購,董三齊神色莊重地說:“哪里有掠取市場上的物資來謀求一己之私利的呢?”

2022春(18):為第⑤段畫線部分斷句。(3分)

知 兵 者 咸 以 為 命 將 之 當 必 且 有 成 矣 旌 旗 及 于 陜 而 得 疾 疾 愈 即 路

答案示例:知兵者咸以為命將之當/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陜而得疾/疾愈即路。

評分說明:標識三處或以內的,標對一處給1分。標識三處以上的,多標一處扣2分,扣到0分為止。

2023春(17):第①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父 病 晝 夜 侍 榻 前 浣 牏 拭 穢 衣 不 解 帶 者 旬 余

答案示例:父病/晝夜侍榻前/浣牏拭穢/衣不解帶者旬余

評分說明:錯一處扣1分,扣到0分為止。

分析:對于文言字、詞、句理解的考查,歷來是上海高考試卷的傳統考點,而詞義的填空與選擇、句子的翻譯、斷句等也是歷年來固定不變的試題設置。作為上海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的傳統考查內容,在字詞理解方面的相關試題中,所涉及到考查的字詞填空或選擇,不再局限于考查常見的文言字詞,而是更多考查那些需要通過語境前后關聯來判斷其含義的文言字詞;而且對虛詞含義和用法的相關考查,2022、2023兩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也并未進行。而文言句子翻譯的相關試題以及文言句子的斷句類試題的比重,2022、2023兩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其考查更為細致、規范,其中文言句子的翻譯更注重語句的通順和個別字詞的意譯,而斷句類試題,也有了明確的評分細則和標準??梢?,在“語文新課標”實施的大背景之下,對于文言字、詞、句的理解,在不斷向著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方向推進,基本摒棄了之前對于文言字、詞、句含義的簡單記憶。而對于考生而言,文言文文本的整體理解和感知,是未來備戰上海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必須具備的素養,而不斷閱讀文言文文本并通過語境的前后關聯去理解、感知文本內容,是提升此類試題作答準確率的有效途徑,而對文言字、詞、句含義的簡單記憶,只能作為輔助理解文本的工具之一出現,未來并不能對此類試題的作答起到決定性作用。

1.5.2 體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相關試題

2022春(19):傅良弼擅長管理屬下將卒,請結合①—③段,加以分析。(3分)

答案示例:第①段寫傅良弼與士卒們同甘共苦,第③段寫他清廉律己,可見其治下重“表率”;第②段寫傅良弼以順逆之理曉喻士卒,可見其治下重“明理”,第③段寫將士不敢觸犯條例侵害掠奪,可見其治下重“嚴紀”。

分析: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史傳類文本中,設置了一道考查古詩文內容概括的相關試題,即先告知傳主的人物形象,然后在文本規定范圍的語段中概括相應的內容,相比對文本語段內容的分析類試題,本題考查相對明確,而對于考生而言,作答本題必須得根據題干所劃定的范圍,逐段進行內容篩選與概括,才能做到正確作答。而本題對于每一個段落內容進行思維方面的考查,也是在兼顧難度的前提下一種題型的更新,而從傳主人物形象出發,篩選并概括文本內容的相關試題,未來或許是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史傳類文言文試題命制的一種方向。

1.5.3 體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相關試題

2022春(20): 第④段中番人先“喜”,后“益喜”,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原因。(4分)

答案示例:以往將帥多貪,蕃人深受其苦,而傅良弼上任拒受獻馬,營造廉潔風氣,減輕蕃人負擔,因而蕃人“喜”。以往罪犯可以馬贖罪,蕃人深苦其亂,傅良弼抓獲罪犯并交付蕃落處理,體現對蕃人的尊重,穩定社會秩序,因而蕃人“益喜”。

評分說明:1點1分。

2023春(19):人物短評通常采用敘議結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人物的評價。請結合全文,圍繞董三齊堅守原則這一品質,為其寫一則人物短評。(5分)

答案示例:堅守原則是董三齊身上尤為珍貴的品質。當得知母親患病時,他放棄科考,整裝歸家,選擇盡孝。他禁用官價采購,不徇私利,維護公義。面對欽案,他不屈從朝廷批復,堅持法律的公正性。而他的堅守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周圍的人和事:家族和睦,公正得到維護。人生中,功名與親情、公與私、權與法的權衡取舍總是困難的,董三齊始終堅守孝悌、公義、公正等原則,未改變其節操,這一品質值得稱頌。

評分說明:表現堅守原則的具體事例,概括完整準確1件給2分,概括完整準確2件給3分。對人物堅守原則的評價準確,2分。

分析:2022、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的史傳類文言文,在“審美鑒賞與創造”類試題的考查中,仍然聚焦于對人物形象的考查,不過與傳統的人物形象考查相比,2022、2023兩年的人物形象類的相關試題,在考查形式上較歷年有了較大的改變,2022年的人物形象類試題,利用了次要人物的反應,來側面反映傳主的人物形象,考生應關注次要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好地去總結傳主的人物形象;2023年的人物形象類試題,則結合部編版教材中對于“文學評論”的相關寫作要求,讓考生根據全文內容進行人物短評,并提示了人物短評需“敘議結合”的要求,考生需結合相關事例,敘述并總結相關事例背后的傳主人物形象。而以上兩類試題的出現,豐富了上海高考史傳類文言文對傳主人物形象的考查,而對于考生而言,僅僅具備人物形象的簡單提煉能力是不夠的,需要將提煉的人物形象,用不同的角度或語言形式進行表達,而考生備考,則不僅要關注人物形象的提煉,更要關注造成傳主人物形象的相關語段表達,并根據題干要求將提煉的內容在符合文體規則的情況下解讀并表達完整,這對于考生而言,作答難度相對較大,考生備考時要針對此類試題多加訓練,才能對此類試題有更好的作答把握。

1.6 文言雜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二)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文言雜文閱讀”這一大題所選取的文本分別為清代文人江閶的作品《十君子堂記》、明代文人朱椿的作品《祭杜子美文》以及清代文人吳汝綸的作品《游大觀亭故址記》。其中江閶的作品《十君子堂記》先通過對堂外景物的描繪,表達自己對于君子應“立身虛受,砥礪名行,夷險一致”以及潔身自好、安于耕種的理解,接著作者又通過介紹自己十君子堂的建造目的、建筑規模、堂內景物等內容,側面反映今日官舍簡陋、戰火之后社會凋敝、百姓生活困苦的社會現狀,從而告誡當朝統治者與為官者,為政時應輕用民力、愛護百姓,不能勞民傷財,同時也表達自己的建十君子堂的做法不愧于君子之德;朱椿的作品《祭杜子美文》,則是一篇祭文,通過感慨先賢故居的名傳實衰而生發議論,表達了雖然杜甫草堂已經破敗不堪,但其精神仍然“無所往而不在”,充分表達了對杜甫的追悼和崇敬之情;而清代文人吳汝綸的作品《游大觀亭故址記》,則是從對亭廢墓存現象的思考展開,然后表達了“景物之盛”是比不上“忠義之氣”的,最后強調了“有所附而名者無不亡,惟其所以名者為可久”的觀點,強調了“不朽之實”的價值,呈現作者對人生“名實問題”的認識過程。

1.6.1 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相關試題

2022春(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且 ??B.則 ??C.然 ??D.故

答案:D

2022春(22):對文章第②段分析正確的是( ???)。(3分)

A.草堂的建成頗費功力。

B.草堂寬度大約二十尺。

C.草堂的門窗用木制成。

D.草堂之前以碎石鋪地。

答案:B

2023春(2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蓋以先生一飯之頃,而忠君愛國之惓惓”:“蓋”的作用是承接上文,交代原因。

B.“相與低徊憑吊,久之乃歸”:“乃”是“才”的意思,表示時間晚、歷時長。

C.“則雖無彭公之修治”:“雖”是“即使”的意思,推進了深一層的思考。

D.“獨是亭也歟”:“獨”是“唯獨”的意思,表示所涉對象只是一個特例。

答案:D

分析: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文言雜文的閱讀,仍然是整張試卷區分度最大的大題,該大題中的字詞理解類試題在上海高考語文試卷中一度以相對固定的形式出現,而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字詞理解類的試題方面,其考查內容和形式都有了較大的改變,除了傳統的虛詞選擇以外,還加入了用語境的邏輯關聯判斷虛詞含義、理解并判斷文本相關段落的細節信息等其他內容及形式的試題。而對于考生的作答而言,對于文言雜文字、詞、句的理解雖不像史傳類文言文閱讀中對字、詞、句理解的相對高要求,但仍然需要考生對文本有整體的理解與把握,才能真正更準確地作答此類試題??忌鷤淇即祟愒囶},需要對文言雜文中幾個主要類型,如論類文體、序類文體、賦類文體、記類文體等行文內容和結構規律有充分地把握,加之一定的文言文理解和把握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此類試題的作答。

1.6.2 體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相關試題

2023春(20):甲乙兩文都談及“湮沒”和“留存”的話題。請梳理文本內容,完成以下表格。(3分)

答案:(1)先生的(愛國)精神 ?(2)忠義之氣 ?(3)依附他物獲取的聲名

2023春(23):甲乙兩文都圍繞“存廢”展開議論,但議論各有特點,請結合兩文內容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甲文作為一篇祭文,由感慨先賢故居的名傳實衰而生發議論,議論中飽含情感,充分表達了對杜甫的追悼和崇敬之情。乙文的議論則層次豐富,逐層深入。作者先就亭廢墓存的現象展開思考,認為“園林臺榭之盛”比不上“忠義之氣之感人深”,進一步得出“有所附而名者無不亡,惟其所以名者為可久”的觀點,強調“不朽之實”的價值。由特殊到一般,有助于呈現作者在自我追問中對名實問題的認識過程。

評分說明:特點各1分,分析各1分

分析: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文言雜文閱讀,在文本方面采用了多文本閱讀的方式,而這種文本設置帶來的就是兩文的比較性閱讀類的試題,涉及到考生對于文本的整體把握以及多文本信息的處理能力,這對于考生的篩選、整合、分析、比較等各類能力是一個全方位的考查,而“語文新課標”以及部編版教材,都在引導考生進行專題拓展與研究,比較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從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兩道考查“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相關試題來看,都涉及了兩文的比較閱讀,試題本身也采用了圖表題和問答題兩種形式,而從作答內容來看,兩道試題則聚焦于對內容的篩選、整合以及觀點、情感等方面異同的比較。對于考生而言,比較閱讀的難點在于文本間細微差別的篩選以及共同點的整合,而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這兩道試題卻并未聚焦于文本異同的把握,其作答難度也相對較低,但隨著“語文新課標”的不斷推進,未來該類試題進一步考查的幾率極大,且作答難度亦可能相應提升。

1.6.3 體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相關試題

2022春(23):結合第④段,分析作者“留此堂”的用意。(3分)

答案示例:使后代的君子了解今日官舍的簡陋、戰火之后社會的凋敝、百姓生活的困苦,從而為政時能輕用民力、愛護百姓,以求不愧君子之德。

2022春(24):文章名為《十君子堂記》,結合第一段,分析作者如何善用堂外之物,巧妙地表達自己對“君子”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作者先借竹,表明“立身虛受,砥礪名行,夷險一致”是君子的品質;然后借柳、菊,表明君子應有潔身自好的“靖節之風”;最后借園蔬,表明安于耕種也符合君子的品性。三者由主到次,竹是核心,柳菊、園蔬依次相輔,構思巧妙,既如實地寫出了十君子堂周圍景物,也有層次地揭示了“君子”的豐富內涵。

2023春(22):比較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分析所寫景物的不同特點及作用。(4分)

答案示例:甲乙兩文畫線句所寫景物一則衰颯,一則壯闊,都與作者情感表達有關。甲文畫線句以“衰草”“寒煙”寫出故址的蕭索荒涼,令人感傷,引發了作者對先賢故居已然不存的感慨,為后文重筑草堂的舉措鋪墊。乙文畫線句通過寫群山、長江、高天等壯闊之景,氣象恢宏,引發對昔日大觀亭盛況的懸想,在亭廢墓存的對比中引出下文議論。

評分說明:1處景物的分析2分,其中特點1分,作用1分。

分析:歷年來的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在文言雜文閱讀部分歷來較為注重對“審美鑒賞”類試題的考查,而隨著“語文新課標”的不斷深化推進,對于文言雜文閱讀中的“審美鑒賞”類試題的考查方向,也更為多元。在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此類試題就考查了文本的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分析寫作意圖、梳理行文思路以及比較分析特點。而這三個考查方向也基本覆蓋了文言雜文閱讀部分??荚囶}考查方向的全部,但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審美鑒賞”類試題的考查更多停留于對文本某一個段落的詳盡分析;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則將比較閱讀加入其中,綜合考查考生多文本詞、句、段的處理。相比之下,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審美鑒賞”類試題的考查方面,對考生信息的處理、篩選、整合及作答,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但由于文言雜文的比較閱讀類試題在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屬于初創,所以整體對于“比較”的考查要求相對較低,但未來的上海高考語文試卷,不排除有對文言雜文“審美鑒賞”類試題中“比較閱讀”作答要求更高的進一步考查的可能。

1.7 “寫作”部分試題分析

2022春(25):園林是自然山水的濃縮,縮寫讀物是原著的濃縮,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濃縮……人們傾向于認為“濃縮的就是精華”,對這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23春(24):有人說,所有重要的東西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到過了。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評分標準:

一類卷(63—70分)基準分67分

能準確把握題意,立意深刻,選材得當,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語言流暢,有文采。

二類卷(52—62分)基準分57分

符合題意,立意較深刻,選材較得當,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39—51分)基準分45分

基本符合題意,立意一般,選材尚得當,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21—38分)基準分29分

偏離題意,立意或選材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1)脫離題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說明:

(1)未寫題目扣2分。(2)錯別字1個扣1分,至多扣3分。(3)標點錯誤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觀整潔,酌情加1—2分。

分析:從2015年起,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一直秉承了“思辨”的風格,對議論文寫作考查的深化,也基本確立了上海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風格和特點,相較于全國其他省份語文高考作文題通過材料、話題、命題、現象等多元的命題形式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上海地區語文高考作文題的命題形式往往采取的“觀點思辨”或“現象思辨”的命題形式來考查。2022年的上海秋季高考采用了“現象思辨”的命題形式進行考查,而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則是采用了“觀點思辨”的命題形式對考生的寫作進行考查。

所謂“觀點思辨”,是指在題干中僅僅展示一個對于世界的看法或立場,考生根據這個看法或立場,可以質疑、反對,也可以支持、補充。而這樣的命題形式,給予考生的寫作空間相對較大,考生可以在限定的話題范圍內,進行自由地表達,充分給予考生表達的空間。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充分體現了“觀點思辨”這一命題形式的理念與內涵。

而“觀點思辨”類作文題的命題形式,所帶來的就是考生可以調動已有的學習積累,結合生活經驗,開掘其豐富內涵和多維指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觀點中一些關鍵詞內涵的界定是此類試題在作文展開的必要起點,且該類試題隱含著考查考生思維的全面性、縝密性的要求。由此,考生對生活問題關注的深度,以及個人價值取向的思考反映,是本題最終作答效果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不僅如此,“觀點思辨”類作文題,對于考生思考的個性化、多樣化,以及對獨特思考的要求,也是本題最終作答效果高低的另一個決定性作用??忌鷳谟邢薜钠鶅?,盡可能展示自己思考的全面性,而論題的展開過程,也是考生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此類試題讓考生都有話可說,但立意的高低和對核心論題的思辨層次,是最終決定作文質量的核心因素。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寫作部分試題保持了上海地區高考語文試卷一貫的思辨特色,引領考生在寫作中獲得精神成長。試題充分考慮考生的適應性,貼近中學教學實際,體現“教學考一致”的評價理念,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有利于“語文新課標”以及部編版語文教材改革與使用的穩步推進。

2.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有關數據的匯總與分析

前一章筆者就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每一道試題的考查目標、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水平、核心素養進行了說明,并對試題的各類考查信息進行簡要地分析。本章將結合這些信息進行縱向比較以及數據分析,來探尋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題的相關特征。

“表一”所反映的是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試題考查目標的分布情況,從“表一”所反映的數據來看,對于“社科類現代文閱讀”的考查,主要聚焦于憑借語言運用規律和文本語境內容,進行分析或判斷類的相關考查;對于“文學類現代文閱讀”的考查,則主要聚焦于句段作用以及文本構思特點的考查;對于“古詩文閱讀”的考查,則主要聚焦于詞句含義理解、文本語境內容以及語言運用規律的分析判斷,以及作者情感、寫作意圖賞析等方面的考查;對于“積累應用”的考查,則聚焦于對古詩詞的積累、運用以及語言運用規律的掌握等方面;而對于 “寫作”部分的考查,則側重于對考生語言表達及思辨能力的考查。不僅如此,通過“表一”,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還具備如下特點:

1.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閱讀”部分試題,主要聚焦于考查文本的“思路”“語境”“含義”三類試題,其中“思路”要素類相關試題共考查5題,總分值21分(2022年的第7、10、24題;2023年的第7、20題);“語境”要素類相關試題共考查10題,總分值30分(2022年的第2、4、12、13、18題;2023年的第2、5、6、13、17題);“含義”要素類相關試題共7題,14分(2022年的第15、16、21、22題;2023年的第15、16、21題),三者共計22題,共65分,三者總試題數量占整個“閱讀”部分試題的46.81%,分值占整個閱讀題的40.63%??梢哉f,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把握有較大比例的考查,這充分體現了“語文新課標”對于“高考命題的建議”,即“以綜合考查作為命題導向,通過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考查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和水平。避免以單純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考題,避免死記硬背。倡導綜合性的測試形式,可圍繞情境選擇相關材料,設置一組有內在聯系的、指向核心素養的問題或任務?!倍鴮τ诳忌?,未來的上海高考語文學科備考,需更多聚焦于文本認知,那種原本相對固化的“答題模式”將不斷被弱化。

2.從考點的分布情況來看,“古詩文閱讀”部分的試題考點分布范圍較廣,而“文學類文本閱讀”部分的試題考點分布相對集中,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一共涉及了28個考點,占“考試說明”中涉及考點的65.12%(43個考點)??梢?,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基本兼顧各種不同類型的考查,試題形式也更趨于多樣。

3.相比于《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以下簡稱“2022年秋考語文試卷”)覆蓋的21個考點,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涉及19個考點,考點覆蓋面相對較集中。對于考生而言,其備考也相對更有針對性。

“表二”反映的是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試題對應的“學習任務群”分布表,“語文新課標”一共提出了18個 “學習任務群”,其中6個“學習任務群”屬于“選修部分”,不能納入高考命題的考查范圍,而在剩余12個“學習任務群”中,試卷側重于對“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以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4個“學習任務群”中相關學習內容及要求的考查。

而從“試題數量”來看,與“文學閱讀與寫作”相關的試題達到20題,占所有試題數量的40.82%;從“試題分值”來看,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相關的分值有169分,而“文學閱讀與寫作”這一“學習任務群”在“閱讀”部分的分值達到72分,“文學閱讀與寫作”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兩個“學習任務群”的分值總和達到241分,占到所有試題分值的80.33%,這就表明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重視對于這兩個“學習任務群”的相關考查,由于這兩個“學習任務群”包含了所有對于語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相關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要求,所以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也盡可能充分地考查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表三”反映的是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試題對應 “學業質量水平”的分布情況,從“試題數量”來看,“4-3 在鑒賞活動中,能結合作品的具體內容,闡釋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這一“學業質量水平”的表述所涉及的試題數量(共14題)及分值(共50分)為最多,其次是“4-1 能不斷擴展自己的語文積累,自覺整理在學習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所涉及的試題數量為14題,分值為41分,這就表明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側重于對“鑒賞”能力以及“語文積累”的考查;而從“學業質量水平”的考查面來看,對于“學業質量水平”的“4-2”部分,即論述類文本的 “學業質量水平”相關表述為最廣。

“表四”反映的是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各試題對應“核心素養”的分布情況,“語文新課標”對于“高考命題”的建議中,指出高考試題應充分結合“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以及“審美鑒賞與創造”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從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來看,在“閱讀”部分試題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試題為最多(共19題),而“審美鑒賞與創造”這一“核心素養”在“閱讀”部分的分值則為最多(共59分),這表明了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在相對均衡的基礎上,“閱讀”部分試題側重于對“語言建構與運用”以及“審美鑒賞與創造” 的考查,“寫作”部分試題則更多傾向于對“語言建構與運用”以及“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考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上海春季高考語文試卷首次針對“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進行考查(2022年的第11題),該試題本身與部編版教材指定的閱讀書目——《鄉土中國》結合,也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同時也讓考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現代社會的理解在試題中得以深化。此類試題的出現,是上海高考語文學科試卷的一種創新,也是兼顧了語文四大核心素養的考查要求。而對于考生而言,從語文試卷中獲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引發民族自豪感,也是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在文化意義方面的探尋,同時也貫徹并落實了“語文新課標”對于高考命題的相關要求。

3.對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研究結論

筆者在第一、二章對2022、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題進行了相關數據的展示和分析,而結合四張表格中的數據以及筆者之前相關文章的分析,我們可以對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題與“語文新課標”以及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結合程度得出如下結論(歷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中已有的特點在此不再提及):

(1)“積累運用”部分中的“語言運用”題,首次采用“填空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增加了考生對于語言文字表達的整體把握;且該類試題的考查更多聚焦于應用型文本語言表達的相關內容,對應了部編版教材對于寫作類型多元的相關要求。

(2)“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加入了“情境任務題”,讓考生在實際語言情境之下完成試題任務,符合“語文新課標”中對于“高考命題建議”的相關要求及指導思想。

(3)“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的考查摒棄了句段分析類試題,更多地把考查方向放在對于“思路”類試題的考查,推斷題的考查也更加注重思維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4)“文學類文本閱讀”部分的考查,結合了“語文新課標”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任務群,以及部編版教材“整本書閱讀”單元的相關要求。將文學作品與《鄉土中國》《紅樓夢》結合,體現了語文課內、課外聯動的特點。

(5)在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學科“閱讀”部分首次提出“語言運用特點”這一語文概念,將“語言運用”及“語言特點”進行融合,考查學生對語言的內涵、結構、文學性等方面的整體把握,而從涉及“語言運用特點”這一語文概念的相關試題的“答案示例”來看,其涵蓋了“表現手法”“句式特點”“煉字”“修辭手法”“語言風格”等多方面的語文概念,對于考生而言,對于語言的品鑒需要更多元的思考以及多維度的作答,相較于單一語文概念的語言鑒賞類試題,該類試題的作答及得分難度相對較大。

(6)對于“詩詞鑒賞”部分的考查,“詩句理解”類選擇題注重“遷移性評價”,即用其它相關詩詞作品中的語句來評價詩詞本身的情感、主題等內容,此類考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作品中語句或者篇章的感悟,更為多元地考查考生對于文言詩詞的理解與感悟,而如今的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對于考生文本解讀的要求,更趨于文本多元情感的品鑒與感悟,這也是未來上海高考語文試卷的試題考查趨勢。

(7)“文言文閱讀”部分,“史傳類文言文閱讀”采用“人物點評”的形式提煉文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答題形式趨于多樣化;“文言雜文閱讀”在2023年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進行考查,對于考生而言,比較閱讀的相關語段在文言文的篇幅及理解方面降低了難度,但對文本間的解讀和比較的要求就相應增加,而這或許是未來上海高考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部分選文和命題的趨勢。

(8)“作文”部分,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采用的是“現象思辨”的命題形式進行考查,而結合社會現象或者價值觀念的思辨,給了考生更為符合實際情境的寫作空間,讓每位考生有話可說,在符合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一貫的思辨風格的同時,也在落實“語文新課標”對寫作部分的相關要求。

(9)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試題設置方面,主要聚焦于考查“思路”“語境”及“含義”三個方面,也是這兩年上海春考語文試題貫徹并落實“語文新課標”中對文本整體感知、整體把握等相關要求的具體體現。

(10)2022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首次針對“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進行考查,并結合“整本書閱讀”單元,讓考生整合文本及“整本書閱讀”的相關信息作答,由此,“語文新課標”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上海高考語文試卷中都有相應的試題體現,做到了語文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方面的“全覆蓋”。

4.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不足之處

總體而言,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與“語文新課標”中對于高考試題的相關要求和建議已經高度貼合,但試卷本身仍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4.1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積累應用”部分的“應用”題部分,過分關注對現代漢語語言表達及語言邏輯排序的考查,缺乏對中國其它傳統語言形式的考查(例如“口頭語”“俗語”“成語”“俚語”等)。

4.2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文學類文本閱讀”大題中,相關試題考點過于集中,而從考題考查內容的分布來看,仍有對詞、句、段的分析等單一指向的試題,情境式、任務式的試題相對較少。

4.3 ?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整體對于“學習任務群”的考查分布過于集中,只涉及到4個“學習任務群”,特別是對于 “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以及“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試題考查幾乎沒有,而部編版語文教材對于上述2個“學習任務群”都設置了相應的單元進行學習,部分“學習任務群”甚至貫穿整套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當今時代,語文學科也產生了許多文本閱讀的類型,閱讀形式也隨著時代有所改變,信息時代的閱讀類型和形式不應該完全摒棄,也應加入到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讓上海春考語文試卷更能反映時代價值,也更能“與時俱進”。同時,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仍然相對缺乏對“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的考查

4.4 ?“語文新課標”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部分的表述中,建議高考試卷“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而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卻極少有試題是以“任務”的形式設計試題,而“單元學習(研習)任務”又是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結束之后指導學生完成的相關語文活動,雖然作為選拔性考試,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可以不用理會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相關設計活動,但由于高考考生主要組成部分為高中學生,試題如能更多側重于“任務”化的形式,能夠更好地考查考生高中階段的學習狀況,同時也能更好地為各類高校選拔合適的人才。

5. ?對未來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命題的建議

結合筆者第三、四章對于2022、2023年上海春考語文試卷的研究結論與不足之處,筆者對優化今后上海春考語文試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具體如下:

5.1 ?對于“考試說明”中所涉及到“綜合探究”部分的考點,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更多地應用于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的每個部分,在考查時也應給考生探究、研讀的空間,鼓勵考生表達對于文本解讀不同的看法,充分調動考生個人體驗、社會生活以及學科認知,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5.2 ?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對于各部分大題在試題命制的過程中,能兼顧“考試說明”中所涉及的各類考點,考查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建議多元化,題干表述建議更加明確、清晰,對同一語文能力或者人文素養盡量減少重復考查的情況。

5.3 ?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適當結合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相關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內容,特別是對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以及“實用性閱讀與交流”2個“學習任務群”的考查,建議成為今后上海春考語文試卷中的一部分,并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夠覆蓋更多“語文新課標”所提出的18個“學習任務群”。

5.4 ?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在文本選取方面能夠反映時代價值,能“與時俱進”,并結合當今信息時代的閱讀類型和形式,設計符合時代特征的相關試題,充分考查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5 ?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設計試題,甚至建議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夠借鑒當下青年人喜愛的電子競技游戲的“闖關”模式進行試卷結構的改良,豐富試題的內涵的同時,能讓考生能夠“沉浸式”答題,也符合當下流行的“體驗式人生”的理念。

5.6 建議未來的上海春考語文試卷,能更多地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考查,特別是“口頭語”“俗語”“俚語”“成語”“歇后語”等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一定特色的語言考查。而這也是不斷深化落實并考查“語文新課標”所提出的“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金蘋果學校開展“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基于高中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研究”論題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垚(1989— ),男,漢族,上海金蘋果學校中學部(高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高考試題研究、文學作品研究、中學語文教材、中學語文教學

【1】本文所說的“語文新課標”,是指2017年頒布并在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根據語文課程計劃制定并頒行的教學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相關內容,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具有權威性、法規性、綱領性和指導性。

【2】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是指在教育部教材局的直接領導下,并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依據,聘請人民教育出版社負責編寫與出版,于2019年8月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投入使用,并于2022年前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普通高中的一套高中語文教材。

【3】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一詞,是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4】高中語文學科“學業質量水平”一詞,是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是考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也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考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征,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并描述不同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而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屬于高校選拔性考試,是高??荚囌猩浫〉囊罁?,所以本文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定的學業質量水平第4層級的相關表述進行研究。

【5】高中語文學科“學習任務群”一詞,是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是為了解決長期以來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痼疾,根據現代教學理念,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際,旨在形成考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而組織構建的立體化教學任務序列,其包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18個方面。

【6】本文所說的“考查目標”,是指《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語文科目考試說明》中“考試內容和要求”部分所提出的對于上海地區高考語文學科的相關“考查內容與要求”(又稱“考點”),由于“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對于語文學科沒有對應的“考試說明”,故本文采用《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語文科目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相關“考查要求”為標準,對2022—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語文試卷》進行歸類與整理。

【7】本表所列的“考點編號”,是指由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發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語文科目考試說明》中所列舉的“社科類現代文閱讀、文學類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積累運用,以及綜合探究的考試內容和要求”中,對試題所涉及考點的對應編號,具體如下:

1.1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2 把握主要概念的內涵,梳理概念之間的關系

1.3 篩選、整合文中關鍵信息,概括主要內容

1.4 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

1.6 憑借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依據語境、內容,進行判斷

1.8 分析文本的論證思路

1.9 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推斷,反駁或補充文本的觀點

1.10 評價文本所運用的材料、方法、語言的邏輯性,評價文本內容、觀點的意義和價值

2.2 把握作品的行文線索和思路 ??2.3 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2.7 賞析作品的構思特點 ??????2.8 賞析、評價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

2.9 評價作品內容、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3.2 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3.3 概括古詩文的主要內容

3.4 梳理古詩文的行文思路 ?????3.5 理解詞語、句子在古詩文中的含義3.6 憑借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依據語境、內容,進行斷句、排序、判斷等 ???????3.7 分析詞、句、段在古詩文的作用

3.9 分析作者的情感、寫作的意圖 ???3.10 賞析古詩文中的語言運用 ??3.12 評價古詩文的藝術特點

3.13 評價古詩文的內容、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4 ?表達(即“寫作部分”的全部考點)

5.1 掌握課本相關的文學常識、文化常識

5.2 默寫并能運用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

5.3 根據語境,憑借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掌握,進行判斷

6.2 從主題、表現形式、作品風格等方面比較作品的異同

【8】本表所列的“數字+數字”的表示形式,“+”前的數字為2022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試卷的相應數據,而“+”后的數字為2023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試卷的相應數據。表二、表三、表四均采用與本表一致的數據表示方式。

猜你喜歡
試卷試題考查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