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023-04-20 11:09阿米娜?阿卜杜克日木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7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有效性

阿米娜?阿卜杜克日木

摘要: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人們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越來越關注。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促進學生道德認知提高進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的重要學科。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著小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落實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承擔著行動上管束、思想上教育的重要任務,具有較為明顯的約束性特點。正因如此,部分學生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視為枯燥、單調的代名詞,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無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偏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小學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兒童形成良好道德觀念能力的關鍵時期。受教學資源、個人成長條件、社會客觀發展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共同制約下,對鄉村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已成為學校初等教育時期的主要任務。在對鄉村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由于其教學的實效直接關系孩子的學習效果,所以,學校老師們必須調整教學方法,以有效實現教育效果。文章從確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任務;探索與完善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教育評價方法;強化學生主體作用,進行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等問題展開討論,希望給廣大鄉村學校道德和法治老師提出一些意見,對其今后的教學提供幫助。

1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再拘泥于基礎知識的全面把控,而是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教師如果一直遵循傳統的觀念,將不能夠滿足于市場中對人才的需求。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師要加以重視,要讓學生懂得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性,以激發其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小學生對小學教學的授課過程還不熟悉,只能用簡單的言語進行理解和掌控,因此,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活躍性會越來越強,比較容易打開學生的思維,進而更好地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轉化教學觀念,將教師為主體的觀念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考慮教學中的導向,有利于小學階段學生對課程的進一步把握和認識。

2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單一而僵化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僵化的現象,而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階段,長期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令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說教式灌輸模式下,抽象的理論充斥課堂教學。而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其對抽象的理論不感興趣,并且不能深入理解。教師沒有結合學生形象思維階段的認知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實現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的更新,一直沿用教師講解、學生背誦記憶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認為只要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取得比較高的分數就算達成了教學目標。在這一思想觀念支配下的小學思政教育,學生不感興趣,更談不上落實于道德實踐過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難以得到落實。

2.2忽視學生主體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不少老師開始更加關注學生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更注重于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并在課堂開展過程中切實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但由于部分鄉鎮學校并沒有對道德和法治老師進行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上的培養,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模式依然存在。部分老師在具體的課堂過程中,仍從老師的觀點去考慮教學方法與課程,并不能適應學校的實際需要。另外,學生主體作用不突出也體現了,在學校道德和法治課堂的教學中,他們并沒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良好契機。它干擾了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深刻認識,使得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專業素質的訓練無法有效落到實處,從而大大降低了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用。

3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1使用新技術來創造學習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不能被傳統模式中的教學手段所束縛,要深刻認識到新技術領域下的各方面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對新技術進行剖析和學習,才能夠提升自身的課程教學能力。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創新,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優勢,從中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提高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興趣。

3.2以多元化教學策略,體現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綜合性

與數學、語文等學科相較,道德與法治課程素以綜合性著稱,其內容可覆蓋多學科領域,因而,單元化、刻板式教學方式往往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下的教學需求。生活即教育,可謂是生活教育理論本體論,而社會即學校,則為生活教育理論場所論。教育應借助多方力量滿足具體教學需求。教學合一,此為生活教育理論方法論,提倡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均應遵循這一理念進行。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堅持多元化教學策略,以提升課堂有效性的同時切實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來說,其一即資源整合策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提升,最主要的是主體性活動的開展。鑒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綜合性特征,教師若想令課堂鮮活且生動,就應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積極探索學生生活資源,并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

3.3加強學生主體地位,開展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唯有掌握學習的方法變得更為有效,可以緩解他們在班級內的學業負擔。老師在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加以恰當應用之后,就能夠進行針對性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這不但能夠有助于學生了解知識點,而且還能夠使他們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和他人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正是基于此,老師們在增強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講解效果的同時,還能夠從學生的共同認知點入手,引導他們共同認知,掌握不同的知識。

結語

為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學校教師必須轉變自身原有的教育思想與做法,堅持學員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風氣,并以此達到教學目的,積極引導學員樹立正確健康的思想,理念,意識形態,以提高其成長。

參考文獻:

[1] 詹興全,吳建玲.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淺談[J].基礎教育參考,2021(24):69-70.

[2] 王向榮.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探究與分享”活動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2.

[3] 鄭敏霞.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2(31):82.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小學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