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憶朱正威先生:向當代教育名家的學習之路

2023-04-27 03:00任小文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8期

[摘要] 如何向教育名家們學習,又該學習什么,這可能是眾多一線教師的困惑。透過與當代教育名家朱正威先生交往的幾則往事,記述了一名普通教師從仰慕先生風姿、學著為人處世,到回答先生追問、讀懂學生立場,再到感恩先生點撥、還原教學本真,再到翻閱先生著作、解析自我主張,最后追憶先生話語、透視教育本源的學習之路。期望借由故事背后隱含的學習內容與方式,為更多的教師學習教育名家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 朱正威;中學生物學;學生立場;教學本真;教育本源

每逢冬至夜,我都會想起當代教育名家朱正威先生。朱正威先生于我而言,不僅是生物學教育的一面旗幟,更是帶領我讀懂教育教學、實現專業成長的慈父。今年是朱先生逝世的五周年,先生的生物學教育思想、教師教育思想,以及教材編寫思想等都已經有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權衡再三,我還是覺著需要寫下些什么紀念那段受先生庇佑的時光,也借此稿促進更多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向老一輩的學科教育家學習,并明確應當向前輩們學些什么、怎么學習。

一、仰慕先生的風姿:學著為人處世

故事記述:與朱正威先生最初相識是在2006年冬至的前一天。那一年,就2004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培訓,蘇州市教研室組織全市開展了一次活動。會議之前只是聽說有人教社的專家參加本次活動,走進會議現場,主席臺上的一位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直覺告訴我,他就是朱正威先生。那天,先生在會上說了些什么,我全然不記得了,可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先生的寥寥數語已然讓我成了他的堅定追隨者。為何這樣一位老者能夠如此睿智?如果能夠與先生握個手,該多好!慶幸的是,當天的晚餐我就坐在先生身邊,聽他聊“冬至大如年”:春歸有期,年關將至。那一刻的場景,先生在我的心目中不僅是睿智,而且是和藹可親的長者!以后每年的冬至夜,都有著我與朱先生相互問候的短信,直到先生逝世的2018年。

也許我們一開始見到視頻中、教材上、論文里出現的專家學者,因為自身實力的不足或學習的需要,會不自覺地傾慕、緊張或激動,但不要因為妄自菲薄而害怕接觸他們。因為,接觸下來你就會覺得真正的學者都是有高超學識、純凈品格與真切情意的。他們對于學術研究有著一種不怒而威的張力,交流聊天、答疑解惑均如口吐蓮花般靜靜流淌;對于為人處世也有著一種平易近人的親和力,生活瑣事、敘事點撥往往令人如沐春風。我們與前輩們、教育名家們的交流要大膽一點、主動一點,不僅應當感受他們投射出的學術清光,也要從他們的人格魅力中領略到睿智碎金。追憶過往,朱正威先生教會我的就是謙遜和善,既不要自視甚高,也不要妄自菲薄。這點我堅持到了現在,并傳授給了我所帶的學生、徒弟。

二、回答先生的追問:讀懂學生立場

故事記述:真正感受到先生的睿智是在2007年。2007年12月,江蘇省高中生物新課程觀摩研討活動在南通舉行?;顒忧?,時任江蘇省生物教研員的曹慧玲老師希望我代表省特級教師開設一節課,并且告訴我屆時朱正威先生要進行課堂點評。聽說先生來進行課堂點評,那一刻我非常忐忑,因為我們都知道先生課堂點評的“犀利”??赊D念一想,我也很期待能夠得到先生的指點,因為那時我的課堂教學處于一個瓶頸期,非常希望得到先生的指點。于是,抱著一定要讓先生好好指點我的心態,我向大家呈現了“動物細胞工程”一節課。先生在點評時非常和藹地指出了我課堂的板書與視頻:要么就不要展示給學生,要展示給學生就一定要清晰!僅僅就這么一點,當時的我十分懷疑:先生就這樣認同了我的課?晚上陪同先生在濠河邊散步,這時先生悄悄地問了我一個問題:小文,課前你知道學生對于這節教學內容已經知道了多少?這一問如同棒喝:我真的是帶著學生從已知走向未知了嗎?這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先生的睿智,在他人和我看來那么行云流水的課堂,先生真切地看到了問題: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教學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先生這一問,直到現在都時刻提醒著我,怎樣的課堂才能落實以“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中心”!

人與人的相逢,是機遇或緣分??上壬谖?,或許是那句“相逢情便深”!當一位教師在專業發展的瓶頸階段,遇到專家學者看似不經意流露的問題時,千萬要反復品味。因為有些話語當時覺得輕描淡寫,往往頗含深意。我們教師站在講壇上往往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設計教學,讓教學更具新意、更具課改韻味與時代潮流,但往往忽視了教育教學永遠的聽眾——學生。學生在何處,決定了教學的起點在哪里。學生在哪里都不知道,只盯著想要駛向的彼岸,可能我們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當我們盯著學生、關注學生與追問學生立場的時候,教學才真正有了感染力與生命力。朱先生教會我的是,任憑外在的教育教學要求如何迭代升級、名詞如何更新表述,都要時刻基于學習者立場進行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堅守常識往往比創新更重要。

三、感恩先生的點撥:還原教學本真

故事記述:真正感受到我對先生依戀的是在2011年。那一年的11月份,江蘇省教研室在泰州舉行江蘇省首屆特級教師論壇活動,需要我為論壇活動開設一節觀摩課,所執教的內容是“細胞的增殖”。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我在課前便已經對同學們進行了了解。第二天就要上課了,可在前一天晚上的11點鐘,我仍舊躊躇不前,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教材。情急之下,我向先生發出了求救短信,先生立馬作出回應:小文,別怕,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執念于教學的術,卻忘卻了教學的本真所在!心立刻安靜下來了?;蛟S就是那一條短信,讓我能夠重新回望自己的教學,重新認識教學的“道”與“術”?;蛟S就是那一條短信,讓我在多年以后中學生物學,乃至整個課程改革提出“大概念教學”的基本理念時能夠從容面對!回想那一幕,至今依然有頗多感觸……

有些課上了很多遍卻還是不知道怎么上,所以按照習慣教學、依舊如常。我們似乎過于注重優質課、公開課時候的炫技,忽視了教學的本真所在。2011年,先生就讓我圍繞大概念進行教學,這樣鮮明的洞察與超前的預見點撥了我,讓我在上課中不斷還原教學的本真。毋庸置疑,這一觀點是超前的,可超前的背后何嘗不是先生五十年來的執教經驗,與十多年的對學科教育本質的追問呢?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教育名家是在上課與反思過程中生成了自身對教學本質的追問,即課堂教學要立本求真。向先生的學習之路,讓我明白不要為了太多細枝末節的事情而糾結,教學需要面向學習者基本立場,解決學生的癥結問題。而先生所述的大概念,就是將學科的基本觀點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建構起“學科之眼”的錨點,并以這樣的“學科之眼”為透鏡看待世界。因此,先生讓我時常思考,學科教育為學生注入了哪些思想的營養?如果不能夠讓學生穿越概念叢林,進行結構化、持續性的學習,那這樣的教學何談本真的還原?

四、翻閱先生的著作:解析自我主張

故事記述:時間走到了2012年。2009年我榮幸地被選為首批“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對我們提出要求:提煉個人的教育思想,并需要圍繞教育思想寫作一本專著。天吶,這個要求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在苦思冥想、求索無門的時候,毫無疑問,我又撥通了先生的電話,向先生述說我的“痛苦”。先生并未給我說過多安慰的話,只是說讓我自己提煉出個人的教育思想。真的是太難了,最好能有旁觀者通過觀察我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幫著從中提煉。先生說他可以過來幫我看看,只是后來想著先生的年齡、身體等諸多原因,一直沒能成行。最后,我還是在翻閱先生的那本專著《我和中學生物科學教育》時得到了啟發,并用了“與學生同成長”作為我的教育理念!那些年,我和先生時常有短信往來。每一次短信,先生都附有一首小詩,只是可惜我沒有能好好記住,多方輾轉,留給我的只是一場夢……

獨行速、眾行遠,教學名師的成長過程也并非都需要個人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光景,有時候與人交流和自我反思更為重要。而教育名家們正如遙遠地方亮著的一盞燈,便足以給自身的成長一些慰藉與盼頭,長久地走下去。正如那句話所述,“我有一碗酒,足以慰風塵”,對于教師成長而言,何嘗不是“我有一束光,足以追此生”。所以,我們真正要向教育名家們所學習的,是用他們的思想對照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解讀自我的教學,乃至自身的教育思想。遇見一個人的思想,可以是現實中間的遇見與交流,更多的是著作、論文中的對話,要嘗試用我們豐富的實踐案例與先生們的思想對話,努力達成他們描繪的藍圖。與此同時,當我們向外追尋的時候,不妨拿著前輩指引的光束向內審視自我。一名教師要讀懂學生很難,要讀懂學科也難,要讀懂教育更難,而在這個基礎上讀懂自己,學著做一名有自己教學風格或獨特教學主張的教師更是難上加難。

五、追憶先生的話語:透視教育本源

故事記述:與先生交往的這么多年,時常翻閱手邊先生寫的專著《我和中學生物科學教育》??粗锩嬉痪渚淇此剖謽銓嵉恼Z句,我時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讓先生能夠有著那么超前的教育教學理念?先生的教育理念真的超前嗎?其實,先生真的是從生物學科的本源去考量學科教學,追憶先生的點滴話語,可謂大道至簡。比如,“所以用生物科學教育,不用生物教學,因為前者要廣義得多”“理科要講理”。他對建構的闡述清晰明了:教學設計中強調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凡是“由”,都可以由教師來為學生“鋪路”(當然也不反對學生的參與),而“及”和“到”,最好是由學生來“建橋”(當然也需要教師的幫助),這才稱得上是建構。他對科學概念教學的分析言簡意賅:科學概念的形成,要有豐富的事實支撐……這些事例要能來自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由他們搜集來,就更有生機了。

回應時代問題的教育回答有很多,但如此簡約且面向實踐的表述仍不多見。朱正威先生為何能作出如此表述,直到現在仍能讓眾多學科教師受益無盡,我在此不能給出詳盡的解讀。如果非要究其原因的話,我只能說先生是將五十年的執教生涯、十余載的教材編寫經歷進行了深度反思與淬煉,以實踐的經驗與簡致的表達透視出了教育的本源。其實,我們要向教育名家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但學習內容的核心在于透視教育本源,并構筑自身的實踐圖式。我們時常會被教育教學中的重復性、機械性工作所困住,但我們究竟是否考慮過所教科目的學科教育及其價值是什么?我理想的學科教育什么樣?我在實踐中該怎么體現理想中的學科教育?在向老一輩學科教育家學習的過程中,似乎需要始終圍繞著這個問題不斷求解。此外,對于前輩的思想學習,不僅要在求解中反復回憶、時?;仡?,還要努力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實踐,用簡約、通俗的表述傳遞下去。

2018年5月5日,一個噩耗傳來:先生走了!那一刻,我久久不能釋懷,我一直認為這是個假消息,因為我以為我生命中至親的人都有著長長的未來。過了好些日子,我才相信,先生真的走了??墒?,對于我而言,還欠先生一個“約會”。2016年的暑假,我在北大短期學習,告訴先生我想見見他,先生很認真地告訴我,他在那里等我,結果我爽約了!如同歌詞里唱的“那天之前,我經常憧憬未來……我心安又理得,以為我不會失去你”!五年來的悲痛與回憶,讓我明白了所有的一切都敵不過時間和疾病。而在未來,唯有更好地追憶先生思想,努力踐行生物學育人,才能不負先生。每逢冬至夜,溫一壺黃酒,明月孤懸,敬先生,敬天上、人間!

[參考文獻]

[1]朱正威.我和中學生物科學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任小文.回到“常識”[J].江蘇教育,2014,22(34).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編.朱正威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丁奕然,呂立杰,任小文.朱正威生物教育思想的時代回響:兼論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5).

任小文?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生物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