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應用型高校一流教材建設研究

2023-04-27 15:39張鈴麗姚丹丹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3年8期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教材建設教育信息化

張鈴麗 姚丹丹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課程思政;大學計算機;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08-0170-03

課程建設是創建“一流應用型本科高?!钡闹匾ナ?,而教材建設又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密不可分,同時教材也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要素,高質量的教材是高質量教學的基石[1]。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也給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了新思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便攜設備的普及,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學習手段日益豐富,傳統的紙質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教材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元素,建設包含多種資源的一流教材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現有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應用型高校發展歷史較短,目前教師難以找到契合課程教學的高質量教材?,F有的“應用性”教材,大多是高水平大學的教師編寫,教材過于強調理論性和學術性,“學”與“做”結合性差,課程思政特色也不突出[2]。

1) 教材內容協同性不足

現有教材內容與計算機技術發展協同性不足,理論與實踐之間缺乏協同性。主要表現為:教材內容更新慢,教學新形式、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運用不夠,不能很好地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3]。

2) 教材不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現有的各種教材都能夠全面系統地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但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及個人能力不同,對自主式和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夠,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撐。

3) 一流課程缺乏配套的教學資源

大學計算機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已建設多年,課程教學以在線開放課程為首要教學模式和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并獲批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但目前尚缺乏與在線課程無縫銜接的配套教材,以至于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線開放課程的優勢。

4) 現有教材課程思政特色不突出

課程思政背景下,教材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還要把價值引領與知識有機融合。為了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思政元素并蘊含于教材之中,更好地發揮教材的思想引領作用。

2 應用型一流教材建設思路

一流教材不僅包含傳統的紙質教材,還有配套的微視頻、習題庫以及課程網站等,通過信息技術將“紙”和“數”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滿足教育信息化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4]。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結合學生的具體專業需求,從學生的視角重構教材結構與內容,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做”相結合。

1) 教材內容突出“學習性”和“實踐性”

“應用性”是應用型教材的核心和靈魂,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通過“學習性”和“實踐性”來實現“應用性”[5]。應用型一流教材首先應具有良好的“學習性”,也就是學生能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實現“學”“做”有機融合。為了提高教材的“學習性”,根據知識應用的規律重構教材結構和內容,這樣更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契合。教材的“實踐性”可以通過恰如其分的舉例和案例來實現,例子應來源于知識的具體應用,例子不僅能夠形象地闡述知識點,還應能體現知識點的應用方法。

2) 教材內容融入課程思政

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知識能力教學目標,設定思政教學目標,實現教材的知識性和價值性的有機融合[6]。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和“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為基本依據,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為了更好在教材中呈現思政元素,與思政專業教師合作交流,提煉課程知識與育人元素的結合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與優化,形成適應教育信息時代課程思政特色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思政育人作用。

3) 教材配套立體化教學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材的形式和內涵在不斷創新,一流教材應包含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與服務,以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需求。以突出“學習性”和“實踐性”為原則,融合思政元素,建設教學資源庫,以“二維碼”的形式建立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的聯系。

3 一流教材建設實踐

《大學計算機》是面向全校所有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基礎課。結合我?!暗胤叫?、應用型、服務性、國際化”的辦學定位要求、各專業對人才培養的信息素養要求、社會職場對人才的信息處理能力需求,該課程主要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實現提高各專業學生應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1) 重構教材知識體系結構

隨著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深入推進,圍繞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對教材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優化重構。重構后的教材內容分成知識傳授、能力建設和素質拓展三個層次,知識模塊由簡單到復雜,后面模塊對前面模塊起到遞進和包容的關系。為了更好地凸顯“應用性”,有機融合理論知識與案例,提煉出七個教學情境,再把每個教學情境分解成若干任務,依據具體任務和教學目標來設計教材的體系結構,三個層次七個教學情境的教材知識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2) 思政元素與教材內容有機融合

《大學計算機》教材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教材,覆蓋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影響范圍大,教材不僅要承載知識也要蘊含育人思想。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更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目標,發揮好教材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煉教材內容與育人元素的切入點和融入點,最終形成以知識模塊為基本單元的詳細課程思政融入方案,課程思政融入點如表1所示。

3) 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

結合實際教學需求,開發與紙質教材相配套的數字資源,主要包括課程網站、智能測評系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案例庫與其他學習資料,最終形成資源豐富的立體化教材。立體化教材更加開放,能夠更好地把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手段融合在一起。

大學計算機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已建設多年,課程教學以在線開放課程為首要教學模式和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由于缺乏與在線課程無縫銜接的配套教材,以至于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線開放課程的優勢。以正在運行的在線開放課程為基礎開發立體化教材,既發揮了課程網站的作用,又方便了“教師教”和“學生學”。

結合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對教材內容加以梳理和區分。對于已有微課資源的教材內容,在編寫的過程中只作簡明扼要的介紹,不再進行詳細闡述,為了建立知識點與微視頻的聯系,在教材中給出相應的二維碼。不適宜以微課形式展現的教材內容,在教材中進行詳細闡述,以更好地與課程網站相契合。此外,在線開放課程中單元測試和綜合作業中涉及的知識點,在教材中盡量以小結的形式呈現。以上舉措使得教材與在線開放課程網站無縫銜接,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建設與教材相配套的智能測評系統,測評系統試題庫有數量巨大的試題且題型豐富,測評系統也能夠實現快速準確組卷,公平高效評判學生答案。智能測評系統不僅用于期末測評,平時也可以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做一體化。

虛擬仿真實驗可以更好地凸顯教材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對于教材中難以開展實踐教學或者相對抽象的部分,采用虛擬仿真實驗的方法提高教材的易學性。教學情境“一條指令的執行”這一部分相對抽象,把虛擬仿真實驗“指令的執行”分解成若干個小視頻,以二維碼的形式放在教材中相應的位置,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指令的執行過程。此外,建立豐富的教學案例庫和其他學習資源,充分實現“紙”和“數”相融合,實現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相得益彰。

4 結束語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過程中,這對教材編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習性”和“實踐性”為編寫原則,重新調整教材知識體系結構,共包括三個層次:知識傳遞、能力建設和素質拓展,基于七個教學情境形成了九大章節。教材內容涵蓋算法和程序設計,以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引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保持了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的有機融合,彰顯了教材的思政功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配合教材開發了各種數字資源,如微視頻、智能化測評系統和虛擬仿真實驗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支持。

教材不僅要承載知識,更要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抓手,教材成為“課程思政”的有效載體。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結合《大學計算機》教學目標,建設一套應用型一流教材,能更好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持。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如何讓立體化教材更加立體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立體化教材的作用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

猜你喜歡
大學計算機教材建設教育信息化
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民辦高校以NCRE為指導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研究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