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2023-05-03 04:05楊镕源廣西大學經濟學院
消費導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生產率要素廣西

楊镕源 廣西大學經濟學院

引言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九年來聚焦“三農”。農業保險作為新時期立足于服務“三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國家農業平穩發展為目標的“政策性”農業支持保護主要工具,不僅是農戶規避自然災害所造成損失的風險防范機制,同時也能為農業生產經營基于一定的金融支持。作為世貿組織“綠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保險在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完善農村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發展軟環境、服務“三農”推動農業現代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發展農業保險對于降低農業發展風險、提升農業經濟穩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地處祖國南部,西鄰云南,西南與越南接壤,擁有8個國家級陸地邊境口岸,是我國鏈接東盟的重要陸海通道;同時廣西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農業所占比重較高、保險業發展滯后、農民購買力低下且保險意識薄弱,從而導致廣西農業保險發展緩慢、“供求雙冷”。但目前關于廣西農業保險和農業經濟的相關研究很少,且缺乏對二者關系的實證分析。因此需要研究人員通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廣西農業保險在影響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和影響機理,進而對廣西農業保險的政策體系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以更好發揮其支農作用。

一、理論與機制

(一)相關理論基礎

1.農業風險管理理論

農業風險管理指在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以產業的整體價值為目標,協調政府、農戶、市場等風險管理主體對各類農業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衡量和統籌考慮,整合運用各種風險管理方式和工具對各類農業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和消除,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綜合管理各類風險,從而追求以最小的風險管理成本實現最大的農業安全保障而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決策。農業風險管理對于發展農業經濟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農業風險管理的各要素(風險因素、市場主體、管理策略、管理工具)應當統籌考慮,相對于孤立地分析管理特定的風險類別而言,更應該注重考慮各要素之間的交互性和其內部的關聯性。因此,農業風險管理應當按照以下幾點依次進行:農業風險綜合分析、管理目標平衡設定、管理主體協同配合、管理策略合理選擇、管理工具有機結合。在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理論中,農業保險工具還應與其他風險管理工具有機結合。有關部門充分考慮與不同工具之間的交互作用,選擇適當的工具組合相輔相成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有效應對各類農業風險;同時也需積極構建農業保險自身的風險分散和轉移機制,保障現代農業健康穩定發展。

2.福利經濟學理論

農業保險具有福利經濟的功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穩定農民收入,保障農業生產。農業保險能夠集合中央和地方政府、保險機構、全體參保農戶三方面的財力物力對受災農戶進行損失補償。農業保險一方面保障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繼續從事農業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農民快速恢復農業生產,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連續性和農產品供給的穩定性。(2)提升資金利用效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農業保險可以集中農戶手中的閑散資金,在防范農業風險的同時保險機構也會進行與農業相關的投資以實現資金保值增值,為當地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和契機;從而實現了國民收入在農業與其他行業、受災農戶與非受災農戶、貧困地區與非貧困地區之間的轉移,穩定了參保農戶的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因此,農業保險在改善收入分配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農業保險的準公共物品性和正外部性也能體現其福利經濟的屬性。

(二)農業保險影響農業經濟的作用機制

1.農業保險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受小農思想的影響,我國農戶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存在“風險規避”的傾向,對于投入新技術、新設備,采納新生產方式等需要較高資金投入且存在一定風險性的投資行為并不積極。這種“風險規避”的傾向一方面阻礙了先進農業機械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另一方面也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產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農業保險的作用不僅局限于分散風險賠償損失的基礎功能,而且能夠穩定農民心理預期,提升其采用最新科技的積極性,幫助災民減少損失以快速投入農業再生產。同時農戶參保農業保險的行為也有助于其合理配置生產要素、提升收入水平,改變生產行為、加大對新技術的投入,進而影響農業全要素的生產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2.農業保險提升農民收入

基于上述農業保險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分析,可以發現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擴大種植規模等作用也有助于增加農業產量,提升初級農產品的價格,與農業保險經濟補償的基本職能共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許多學者通過研究也證明了這一觀點。趙將、張蕙杰對美國農業風險管理政策體系的構建、成效及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認為以農業保險為主的農業風險管理工具對農產品的價格和農民收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升了農民收入水平。李文會、周常春的研究結果證明農業保險不僅可以穩定并微弱地提升農民收入,并且能夠通過這一途徑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周穩海、張小東、唐德祥等學者基于不同數據使用不同模型和方法也都驗證了農業保險對于農民收入具有正向影響。因此,農業保險的部分職能既能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又能影響農民收入水平,通過不同途徑作用于農業經濟增長。

3.農業保險提升農村信貸供給

諸多研究表明,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可產生相互促進的協同效應,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增加金融機構對農村信貸的供給。農業保險和農村信貸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如二者的服務對象都是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目的都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在業務范圍和經營風險等方面也非常相似;并且在涉農產品創新、客戶信息共享、業務營銷推廣等方面具有互相合作的基礎。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推廣應用可以分散和轉移一部分農村貸款機構的貸款風險,提高其放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農業保險可以作為抵押物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等級和還款能力,增加農戶貸款的可獲得性。此外,農業保險分散風險和損失補償的功能使農民在遭受損失時能獲得相應的賠款,解決其將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和進行投資的后顧之憂,刺激了農民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促進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因此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提升農村信貸的供給,并與其產生相互促進的協同效應,共同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一)模型設計

為研究廣西農業保險發展是否對廣西農業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及在此過程中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所發揮的中介效應,本文參考金紹榮的實證檢驗程序,設計如下計量方程:

其中(1)式作為本文的基準回歸方程用于驗證廣西各地市農業保險的發展是否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1)~(3)式聯合檢驗廣西各地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在農業保險作用農業經濟過程中發揮的中介效應。

上述公式中,lngdpit為被解釋變量,表示t年i市的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的對數;lninsit為核心解釋變量,表示t年i市的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對數;lntfpit表示t年i市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Malmquist指數的對數;X、Y為控制變量,其中X=電力水平、農業結構、城市化率、賠付水平;Y=土地投入、化肥投入、機械投入、灌溉投入。μi為不可觀察的個體固定效應,εit是隨機干擾項。

(二)變量說明

本文以廣西各地級市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衡量農業經濟增長,為被解釋變量。以各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衡量農業保險發展,為核心解釋變量。并參考周穩海、趙桂玲的研究,選取電力水平、農業結構、城市化率、賠付水平、土地投入、化肥投入、機械投入、灌溉投入作為控制變量(見表1)。被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的數據來源于《廣西統計年鑒》,農業保險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保險年鑒》。

表1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三、廣西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

本文利用方程(1),使用stata16.0軟件,研究廣西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表2報告了該方程的回歸結果。

表2 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從(1)(2)(3)的估計結果可知,在僅考慮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情況下,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正向影響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模型(4)(5)(6)則在(1)(2)(3)的基礎上加入了控制變量。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在加入了控制變量后農業保險的回歸系數分別為混合回歸0.088、隨機效應0.063和固定效應0.045,雖然較單變量回歸系數有所下降,但都仍為正值且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過以上分析可知,廣西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顯著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二)穩健性檢驗

表3為穩健性檢驗的結果。模型(1)為基準回歸結果,作為參照組對比驗證穩健性檢驗的結果是否發生改變。模型(2)替換核心解釋變量,使用農業保險密度替代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以作為衡量廣西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的指標,回歸結果并無顯著變化,核心解釋變量系數增長為0.04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各控制變量符號和顯著性也未有明顯改變。模型(3)去除了“城市化率”和“機械投入”兩個控制變量進行回歸,結果仍是正向且顯著的。模型(4)對農業保險的數據進行了左右1.5%的截尾處理,在去除了可能影響模型穩健性的極大和極小數值進行回歸后發現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的回歸系數略微降低為0.037%,雖然顯著性也有所降低,但仍在5%的水平上顯著。綜上,三種穩健性檢驗的結果都未出現回歸系數和顯著性的明顯改變,可以證明廣西農業保險發展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結論是穩健的。

表3 穩健性檢驗

四、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

(一)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

本文參考已有文獻的做法,使用DEAP2.1軟件,基于規模報酬可變的情況下,采用投入導向型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計算廣西各地級市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在投入變量的選擇上,本文參考易福金等的做法,選用農業經濟作為產出指標,并以第一產業生產總值衡量。

由于2007—2020年間廣西14個地級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數據過多,因此本文只展示13年間廣西全區整體全要素生產率綜合測度情況(見表4)。

表4 2007—2020年廣西整體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及分解

對上表數據分析后可以發現,廣西全區14市平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除在2014—2015年間外均大于1,其中2010—2011年間平均全要素生產率最高,達1.164。2014—2015年間平均全要素生產率最低,為0.991;并在2007—2020年間整體呈現出曲折波動的趨勢。但2015-2020年來14市平均全要素生產率高于之前年份的平均水平,呈現出一定的上漲趨勢。

(二)中介效應分析

依據前文理論分析可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是農業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依據上文所設方程(1)~(3)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實證檢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在廣西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經濟增長中的中介效應(見表5)。

表5 中介效應檢驗

模型(1)為基礎回歸,作為對照組對比驗證。由模型(2)可知,農業保險對農業tfp的回歸系數為0.009,且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明廣西各市農業保險的發展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具有較為微弱且顯著的正向作用。在模型(3)中,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農業經濟的回歸系數為0.451,為正值且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故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成立。通過計算可以得出,廣西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為9.02%,且由于模型(3)中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的回歸系數為0.054,并在1%的水平下顯著,因此可以得知廣西農業保險除通過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外還通過其他渠道影響農業經濟。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廣西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顯著地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2)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具有中介效應,但這種效應較弱。為推動廣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提升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根據本文主要研究結論,可以通過以下三個角度完善廣西農業保險體系的建設以更好地發揮其對廣西農業經濟的促進效果:

(一)強化科技賦能,優化廣西農業保險服務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在農業保險領域有諸多應用前景,加大對農業領域的科技投入,不僅有助于提高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而且有助于保險公司優化農業保險服務。目前廣西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較低,各類農用生產設備相對落后,農業機械總動力較低,通過政策激勵、財政補貼等方式加大農戶對農業技術的投入,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對于廣西農業保險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完善農險政策,促進廣西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

農業保險與一般的商業保險存在本質的區別,其作為一種農業風險治理制度,對政府的政策扶持具有高度依賴性;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社會穩定、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等都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保障。依據前文論述,廣西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同時在農業主產區與非農業主產區也存在區域異質性,為充分發揮廣西農險業在不同區域的保障效應,有關部門應依據不同市域的財政狀況和優勢農作物種類,與險企合作研究推出適合當地具體情況的農業保險險種。

(三)多維整合資源,充分發揮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

依據上文分析,廣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雖在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經濟增長過程中具有中介效應,但這種效應較弱。具體原因是2007—2020年來各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并未出現明顯的上漲趨勢,從而導致其產生的中介效應較為微弱。因此,當地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廣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需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借助廣西農業保險綜合改革的推力,增強政策引導和補貼力度,加大農業保險的承保范圍和賠償比例。有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其普惠性、補償性的特點,協調好其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分散作用,增強其在廣西農業保險推動農業經濟增長過程的中介效應,最終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增長。

猜你喜歡
生產率要素廣西
中國城市土地生產率TOP30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國外技術授權、研發創新與企業生產率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關于機床生產率設計的探討
也談做人的要素
固定成本與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分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