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成分制備中冷沉淀制備技術的臨床應用研究

2023-05-07 11:27孫瑞玲孫雪鴿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3年4期

孫瑞玲 孫雪鴿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備中冷沉淀制備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煙臺市中心血站供血的80例凝血障礙患者,按照數值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比較兩組療效差異,并觀察兩組凝血指標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各凝血指標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冷沉淀制備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凝血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凝血指標,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血液成分制備;冷沉淀制備技術;凝血障礙;應用價值

冷沉淀是臨床輸血治療的重要血液制品,是一種表現為白色絮狀物的血液成分,在血液疾病、外科手術中有著廣泛應用,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出血風險[1]。冷沉淀通常是將冰凍血漿放置于低溫環境中制備出來的產物,主要成分為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等,其可在-30℃環境中保存1年,因此有著較好的應用價值。冷沉淀制備技術的應用,可以滿足現代患者對于輸血治療的需求,尤其是血液疾病、外科手術患者,有助于糾正凝血障礙、補充纖維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為了觀察冷沉淀制備技術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煙臺市中心血站供血的80例凝血障礙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煙臺市中心血站供血的80例凝血障礙患者,按照數值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為12~17歲,平均為(15.6±1.6)歲;其中血液疾病24例,手術患者1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11~18歲,平均為(15.2±1.5)歲;其中血液疾病22例,手術患者18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符合凝血障礙診斷標準的患者。②患者與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肺肝腎功能衰竭、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患者。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主要是采取血漿輸注的治療方法。觀察組則加入冷沉淀,冷沉淀制備:采集400ml血液樣本,在采集后6~8h內進行離心處理,以2500r/min速率離心分離血漿,然后使用速凍機進行速凍處理,血漿速凍之后放置于-30℃環境保存。目前冷沉淀主要使用的制備方法:①快速融化離心法:將速凍血漿放入4℃的水浴箱中,等待血漿融化后使用離心機離心處理10min,離心速率為3000r/min,分離上層血漿,下層血漿與白色沉淀物為冷沉淀。該方法操作繁瑣,容易受到操作人員的影響。②水浴虹吸法:將冷凍血漿放入4℃的水浴箱,將血漿袋與轉移袋連接并將轉移袋放置于水浴箱外低于血漿袋的位置,待血漿融化后所殘留的血漿為冷沉淀。該方法簡單且受操作人員的影響小,在基層有著廣泛應用。質量控制:溫度與時間會影響冷沉淀制備質量,因此在制備期間需要嚴格控制室內溫度及制備時間。為了確保冷沉淀制備效果,需要對冷沉淀中的纖維蛋白原含量、亞甲藍殘留量、血漿蛋白含量、血小板計數、紅細胞計數、游離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量等多個指標進行檢測,對于檢測不合格的冷沉淀則不能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冷沉淀治療:給予20~30U/kg冷沉淀輸注,持續治療3~5天。根據患者凝血指標變化調整冷沉淀輸注量。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療效差異,本次研究療效標準為:顯效,凝血指標恢復正常水平;有效,凝血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改善;無效,凝血指標無明顯變化。觀察兩組凝血指標變化,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的正常水平為11~1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正常水平為25~37s,凝血酶時間的正常水平為14~19s,纖維蛋白原的正常水平為2~4g/L。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進行表述,兩組均數計量值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表述,兩組計數值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療效差異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凝血指標變化

觀察治療前后各凝血指標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冷沉淀是一種血液成分制品,主要包含纖維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適用于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也可在手術出血患者中使用;纖維蛋白原是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其血清水平升高與各種血栓性疾病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而纖維蛋白原下降則可常見于凝血障礙患者;凝血因子與機體凝血狀況有密切的相關性,凝血障礙患者通常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特征,通過補充外源性凝血因子,有助于改善凝血指標[2]。冷沉淀輸注能夠起到補充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凝血狀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冷沉淀中含有纖維粘連蛋白,其是細胞粘連的重要組分,可促進上皮組織修復,且參與機體免疫調節,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冷沉淀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冷沉淀主要是使用新鮮采集的全血樣本,在采集后的6~8h進行快速冰凍,然后放置于-30℃環境中保存。在制備冷沉淀時,需要將冷凍血漿放置于4℃環境中,從而分離冷沉淀。目前主要是使用快速融化離心法、水浴虹吸法這兩種方法,前者主要是讓血漿融化后使用離心機進行分離,但是實際操作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后者則主要是根據虹吸原理,通過一定落差的轉移袋與血漿袋連接,融化的血漿會流入轉移袋,而剩余血漿就是冷沉淀。在冷沉淀制備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水溫、室溫變化,并適當調節水溫、室溫。兩種方法的制備時間無明顯差異,雖然快速融化離心法的操作煩瑣,但是離心處理速度快,因此制備速度與水浴虹吸法相差不大。但是水浴虹吸法的操作方法簡單,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在基層醫院獲得了廣泛應用。

冷沉淀質量容易受到溫度、時間的影響,因此在制備過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有研究指出,亞甲藍處理過的血漿樣本所制作的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指標均有所下降,從而影響其實際應用效果[3]。同時在相同溫度環境中,保存時間越長,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因此需要盡快完成冷沉淀制備。有研究指出,冷凍血漿融化后12h內凝血因子活性下降25%,而在24h之后下降幅度達到了45%。由此可見,冷凍血漿中凝血因子活性與放置時間存在正相關性,這提示我們在冷沉淀制備過程中,需要加強溫度、時間管理,提高冷沉淀制備質量。由于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活性遠高于新鮮冷凍血漿,對于血液疾病患者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4]。對于局部出血患者,可使用10~15U/kg冷沉淀輸注治療;對于中度出血患者來說,例如拔牙引起的局部出血,可給予20~30U/kg冷沉淀輸注治療;對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則可給予40~50U/kg冷沉淀輸注治療。由于成年人輸血治療中對于冷沉淀的需求量較大,會造成機體負擔,因此多應用于兒童或青少年輸血治療中。

冷沉淀在外科手術患者中也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尤其是重大手術患者,如肝臟移植術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障礙,在術中容易出現纖溶亢進的情況,從而導致大出血、切口延遲愈合等問題。因此可以在術中輸注冷沉淀,有助于提高血液纖維蛋白原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降低術中大出血以及術后切口滲血、感染、延遲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安全性[5]。冷沉淀的應用可促進細胞黏結,從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對于術中創傷大且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來說,術中使用冷沉淀可有效降低出血量,從而改善患者術后愈后情況。對于纖維蛋白原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在術前輸注冷沉淀的獲益率明顯高于普通的血漿輸注治療,可以有效提高纖維蛋白原含量。對于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來說,采取一般的血液制品治療,可能產生凝血因子抑制物,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冷沉淀能夠有效調節機體的免疫力,從而降低輸血治療不良反應發生,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但是冷沉淀大量使用容易加重患者負擔,因此多適用于兒童或青少年治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各凝血指標變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冷沉淀制備技術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目前冷沉淀在臨床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且冷沉淀制備方法簡單,尤其是水浴虹吸法,在基層廣泛應用,對于各種血液疾病、外科手術患者有著較好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嚴格遵循適用證,不能盲目、大量使用,避免增加患者身體負荷。

綜上所述,冷沉淀制備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凝血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凝血指標,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盧少芬,梁潔貞,仇嚴妹,等.新鮮冰凍血漿制備時間對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質量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08):247-250.

[2]黃國賢.新鮮冰凍血漿制備過程中時間與制備方法對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2 703-2 705.

[3]張靖.冷沉淀制備時間對凝血Ⅷ因子及纖維蛋白原含量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0):17 645,17 647.

[4]段彩紅,張巧云,柳芳梅,等.寧夏血液中心2014—2016年虹吸法制備冷沉淀質控抽檢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17,39(10):938-940.

[5]任明臣,李建偉,蒲維薇,等.采后不同時間分離的血漿所制備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漿蛋白原的含量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11):904-9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