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多重審視

2023-05-08 21:03尹學朋王佳興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制度治黨思想建黨黨的建設

尹學朋 王佳興

〔摘要〕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是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必要手段。從歷史觀視角看,回顧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發展歷程,可將其分為革命踐行階段、曲折探索階段、逐步推進階段和深入提升階段共四個階段。從系統論視角看,新時代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實踐探索包括宏觀上優化頂層設計,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中觀上統籌機制銜接,統籌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考核機制;微觀上推動具體結合,廉潔意識與廉潔自律準則融合互動。從發展觀視角看,應以創新為引領,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黨的制度創新相結合,堅持發展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同黨內法規建設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推動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

〔關鍵詞〕 思想建黨;制度治黨;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2-0031-07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1〕。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手段,回顧黨發展壯大的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不斷努力探索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路徑。從開始的加強思想建設到注重制度建設,再到現在的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黨的建設的水平不斷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概括新時代十年黨的建設成就時,再次強調了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作用。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重要論述,推動二者的密切結合,開創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新局面新風尚, 進一步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和實踐。

一、歷史觀視角: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發展歷程

20世紀初期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下,中國共產黨肩負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開始逐步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進行黨的建設的艱辛探索。

(一)萌芽與奠基:革命踐行階段(1921年—1949年)

黨創建初期,由于思想理論、組織架構和制度體系等方面的缺陷,黨內面臨思想準備不足、理論修養不夠、總體情況幼稚的現實困境,中國共產黨通過加強思想建設、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提升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養〔2〕,加強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中國化的探索歷程。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了加強思想理論教育、以無產階級思想引領黨員的重要性。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農民成分的共產黨員占大多數,如果不及時以先進的無產階級思想予以領導,那么黨將會走向錯誤的發展趨勢。1929年,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思想建黨的基本原則,并強調要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用教育的方式提高黨內政治水平,糾正黨內錯誤的政治偏向。1939年,在《〈中國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提出了具體的建黨目標和要求,指出要將黨建設成為在思想、政治、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在黨內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盛行時,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延安進行整風運動,反對和糾正一切“左”傾或右傾的錯誤,使黨內思想重新回到實事求是的正軌上來,并在黨的建設的理論方面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探索。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全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成一致。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從此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統一和團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思想建設的同時也不忘開展制度建設,開始逐步探索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路徑。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1922年,黨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黨章;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正式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則。1929年,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強調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保障兩種手段解決紅軍黨內的教育問題。1945年,黨的七大明確把“四大紀律”作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條件寫進黨章。隨后,中國共產黨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不斷建立健全黨的制度體系,用相關法規制度保障了思想建設的有序進行。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思想建設領域的理論創新,根據黨內具體實際進行專題教育,初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中國化。我們黨在注重思想建黨的同時不斷提高著思想建設的制度化水平,雖然當時還沒有明確提出制度治黨的黨建方略,但是已經出現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萌芽,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相應理論的創新發展。

(二)摸索與停滯:曲折探索階段(1949年—1978年)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成為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建經驗,創新黨的建設理論和制度,在加強思想建設的同時繼續探索黨的制度建設,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在不斷摸索中曲折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基本要求,對全黨起到了思想警示作用。1950年,為提高全體黨員干部的思想素質,我們黨在全黨開展了大規模的整風運動。1951年,黨內又展開了一場持續三年的整黨運動,提高了黨員素質水平,并使全黨意志得到統一。1956年,毛澤東指出,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3〕。1957年,在全黨展開的整風運動要求以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服務于社會主義執政黨和國家的建設。此外,黨中央也有序推進了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和監督制度建設。1951年,為保障黨員干部經常性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黨中央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草案)》,用制度保障和加強思想理論教育。同年,為解決思想不純組織不純的問題,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為整頓基層組織提供了制度保障。1956年,黨的八大從制度層面對黨員和黨組織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內容。1962年,為加強黨的監督工作,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監察機關的決定》,我們黨建設完善監督體系的探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至此,黨的建設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探索和前進。但隨后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使黨的建設工作遭到重創。黨的思想建設中過度強調階級斗爭,制度建設的探索也停滯不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發展處于停滯狀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探索,始終以思想創新引領制度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這一時期,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具體表現為黨開始注重思想教育制度化,用制度保障思想建設的成果。雖然歷經曲折,但也為后續二者相結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重塑與整合:逐步推進階段(1978年—2012年)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正確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基礎上撥亂反正,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時代教訓,在黨的建設方面更加注重制度建設,認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4〕,強調在法治理念下加強制度建設,初步形成了制度治黨新理論新思路,開創了制度治黨新局面。在此期間,黨中央注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先后出臺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等重要黨內法規,逐步推進制度建設走向成熟。與此同時,我們黨在注重制度建設的同時并沒有忽視思想建設,而是強調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既要解決思想問題,又要解決制度問題。鄧小平在充分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新特點,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并重,整合二者的優勢,在對全黨進行思想理論教育的同時也出臺了相應的法規制度,適應了新時期執政黨建設新要求,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時代問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在執政黨建設理論方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新理論,明確提出將黨的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新布局的重要內容,同時指出好的制度依賴于思想的統一,“既要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又要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機制,推進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5〕。中國共產黨在深刻分析把握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融合發展,不斷實現了黨建理論創新發展。

黨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上新的臺階。新世紀以來,黨的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中國共產黨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明確提出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反腐倡廉五方面的黨建新布局。為進一步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胡錦濤強調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將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有機結合,同步強化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廉政法制的建設〔2〕。此外,他還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了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建設方面的重要意義,推動了二者結合的科學化發展,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規范性,不斷開創了拒腐防變新局面。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注重用制度保障黨的建設,江澤民將制度建設上升為黨的建設總布局之一,胡錦濤積極探索管黨治黨內在規律和有效方式,強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有機結合,以此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由上所述,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每一個發展階段黨的建設具體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是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黨建理念一直貫穿其中,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創新。

(四)開拓與創新:深入提升階段(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格局加速演進,國內又面臨諸多新情況新變化新挑戰,全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仍然嚴峻。面對新時代以來的新國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守正創新,在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治國理政新理念,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和憲法。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的建設提出了諸多新觀點新論斷,在具體的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方面作出了明確指示和具體部署,推動了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新發展,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思想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6〕。為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黨先后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不斷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

在制度治黨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強調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堅持深化黨的制度建設,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相銜接相協調,不斷把理論上的管黨治黨創新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法規制度,并先后組織制定修改了90余部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制度基礎越發牢固。至今,我們黨已初步形成了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為主干的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在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指出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并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強調,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7〕。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6〕,這一新思想新論斷揭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內在規律,完善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代表著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重要理論的正式確立,為新時代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根本遵循,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大意義。

由上所述,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堅持總結歷史經驗和分析具體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堅持黨的建設方面的思想理論創新,用創新的思想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推動制度建設不斷發展。通過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我們黨開拓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新局面,正式確立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黨的建設新方略,這既是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重要把握,又構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系統論視角:新時代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實踐探索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黨建新方略在新時代已然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使二者同向發力,發揮出應有效力,黨堅持與時俱進,形成了分工明確、系統聯動的縱向結合網絡。

(一)宏觀上優化頂層設計,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是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必要手段,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黨建新方略落到實處,首先需要黨中央在宏觀上優化頂層設計,總攬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結合,推動全面從嚴管黨治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要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既要注重規范懲戒、嚴明紀律底線,更要引導人向善向上”〔8〕,發揮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領作用。例如,在反腐倡廉建設中,依規治黨是指運用黨章等黨內法規制度對全體黨員進行外在約束,與依法治國相呼應,使全體黨員在黨紀國法的雙重制約下不敢、不能腐敗枉法。以德治黨是指運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對全體黨員進行內在約束,與以德治國相對照,使全體黨員從內心真正不想腐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時俱進組織制定修改了90多部黨內法規,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發掘教育資源,開展了多場專題學習教育活動。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對建黨治黨經驗的精華凝練,是全面從嚴治黨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推進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密切結合,把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引向深入,打開了新視野,開拓了新境界。

(二)中觀上統籌機制銜接,統籌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考核機制

從歷史來看,為保障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有序穩定推進,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和制度兩方面分別進行了有益探索。在思想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不斷結合現實需要開展全黨教育,培植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增強黨內凝聚力和政治認同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制度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堅持寬嚴相濟,不斷推進黨的制度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現已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的制度建設邁向了新階段。

黨的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從來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辯證統一的一體兩面,二者共同服務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遵循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的宏觀布局,在黨中央的全面領導下,全黨共同努力進行理論和機制上的創新,探索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的理論建構,統籌二者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將全黨思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確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在加強思想建設領域的制度建設的同時運用思想建黨手段培育黨員和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探索“構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統籌考核機制,構建了考人與考事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整體性考核機制”〔9〕。在繼承發展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管黨治黨新模式,不再側重發展某一方面,而是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看作一個有機整體統籌發展,實現了二者中觀上的有效機制銜接。

(三)微觀上推動具體結合,廉潔意識與廉潔自律準則融合互動

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黨建新方略落實落細、有序推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黨的建設現實情況的具體結合點。中國共產黨堅持歷史思維和創新思維,將廉潔思想與黨內法規相結合,在不斷加強廉政教育的同時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這一黨內法規,實現了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的融合互動,并將其作為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微觀結合點,推動著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具體化顯性化。

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精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從未間斷對黨員干部進行廉潔意識培養,意在使黨員干部強化黨性修養,提高抵御腐敗的能力。為進一步貫徹黨中央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戰略目標,我們黨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與廉潔意識相對應的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明確規定了黨員廉潔自律規范和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該準則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緊扣廉潔自律主題,是黨第一部規范全黨廉潔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礎性法規,對于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黨內監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廉潔意識和廉潔自律準則分別是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將觀念化的廉潔意識與實體化的黨內法規制度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推動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在具體環節上的融合互動〔8〕,有效探索了二者具體結合的微觀切入點。

綜上所述,在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展開相應實踐,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兼具頂層設計、中觀機制和具體結合的系統道路,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認識,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三、發展觀視角:創新引領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艱難輝煌的社會主義運動發展歷程、閃耀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奮斗史,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珍貴的精神寶庫,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政黨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資源。堅持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取得重大成就的歷史經驗,在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增強全黨戰斗力凝聚力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時代條件,發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推動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表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但是,各個國家有各自的特殊國情,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其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根于中國土壤,成長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中,黨的建設的理論也要在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具體實際不斷進行創新,將其中國化、時代化。

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產黨已有9 671.2萬名黨員,493.6萬個基層黨組織,區域差異導致各地黨組織治理水平和黨員素質參差不齊,治理這樣一個黨員數量眾多、組織體系龐雜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更加需要結合具體實情,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治理道路。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原則之一,需要根據具體世情國情黨情繼續完善其理論建構,因地制宜創新具體融合的理論和路徑。在宏觀上用創新的理論武裝全體黨員頭腦,指導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具體實踐;在微觀上賦予各地一定的自主權,鼓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結合模式,促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華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廣闊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提供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學習治國理政方法,發掘思想教育素材,借鑒制度建設經驗,對新時代推動理論實踐創新、促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具有深刻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諸多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能夠借鑒的觀點,如實事求是,最早出自于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原指根據實證,求索真知,現多指按照實際情況辦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以“敬天保民”“民惟邦本”為主要內容的民本思想啟發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大同思想最早出自《禮記·禮運》,意指追求天下為公,現成為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為世界人民謀大同的理論淵源。此外,儒家學說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十大美德,“廉政”“德治”“克己復禮”“修己化人”等思想都可以經過創新轉化為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和道德理論支撐;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傳統社會的賞罰制度則能對黨的制度建設有所啟發。推動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需要將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黨的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提供新思路,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過程中實現黨的建設理論的新飛躍。

(三)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黨的制度創新相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準則進行了高度概括。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傳承發展,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因此,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同志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秉持正確義利觀和黨史觀,確保黨員干部及廣大黨員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

廣大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有效提高其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在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有的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將其融入黨的制度建設當中,對于推動黨的制度創新,完善黨的制度體系,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具有積極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理論創新力度,與時俱進繼續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并加強宣傳力度,在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教育,并將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另一方面,創新學習教育方式,讓無形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增強黨的戰斗力的有形力量。探索建立與核心價值觀念對應的制度體系,如誠實守信獎懲考評制度、愛崗敬業考核制度、愛國愛黨評議制度,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提供思想認同和制度保障。

(四)堅持發展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同黨內法規建設相結合

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會成員在長期的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響人們政治行為的、相對穩定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10〕。黨內政治文化是指政黨在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政黨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是政黨本質屬性的顯著標志和集中體現。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是在不斷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實踐中形成的先進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共產黨人價值觀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義,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黨的制度建設提供思想引領。

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要堅持理論和實踐創新,繼續發掘完善黨內先進政治文化,并將其不斷融入黨內法規建設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內先進政治文化對黨內法規建設的思想引領和理論指導作用,從主觀上凈化黨員心靈,增強黨員黨性和人民性;另一方面要充分釋放黨內法規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固化作用,在客觀上約束黨員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中宣部隨后公布了第一批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這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全黨全社會進行思想教育的生動案例,為黨內法規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思想準備和精神養分。

綜上所述,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進一步結合需要立足于中國社會發展,扎根黨的建設實踐,堅持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在落實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本土化,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的制度建設相結合,將黨內政治文化與黨內法規建設相結合,同時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融合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新成果,創新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銜接機制,探索更多微觀具體結合的切入點,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能在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中進一步結合。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1).

〔2〕肖光文,霍 暢.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百年探索:歷史演進、基本特征和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21(09):62-68.

〔3〕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546.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7〕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02).

〔8〕習近平.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 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黨內監督〔J〕.共產黨員,2016(03):6.

〔9〕呂永祥,王立峰.新時代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融合互動的三維分析框架〔J〕.湖北社會科學,2017(12):19-25.

〔10〕楊光斌.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52.

責任編輯 王亞峰

猜你喜歡
制度治黨思想建黨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建黨”理論與新形勢下黨建解析
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
把“制度治黨”落到實處
推進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體制化、常態化
黨內法規讓從嚴治黨“硬”起來
論習近平關于黨的組織建設思想的創新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95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黨建規律有哪些?
把“兩學一做”落實在思想上和行動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