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紀錄+的未來想象 非虛構影像創新發展

2023-05-13 21:56黃貞
綜藝報 2023年7期
關鍵詞:紀錄虛構紀錄片

黃貞

日前,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打開紀錄+的未來想象——非虛構影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來自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四川省廣播電視臺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各大廣播電視機構、網絡視聽平臺的行業嘉賓,以及相關高??蒲袡C構的專家學者齊聚論壇現場,共話新時代紀錄片的融合發展,探討非虛構影像的創新路徑和創新方法。

中國紀錄片高質發展

在論壇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主持工作)李忠志發表致辭,詳細介紹了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成果和下一階段的工作要求和規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紀錄片與時代一起進步,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態勢。從2018年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啟動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以“統籌謀劃、頂層設計”的戰略思維為統領,通過政策效應激發紀錄片發展活力,題材規劃、精品扶持、評優推優、公益展播、播出調控、人才培訓等政策舉措有力推動紀錄片繁榮發展。李忠志指出,新時代十年也是網絡視聽發展的黃金十年。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紀錄片和網絡視聽“互促互融”“雙向奔赴”。他認為,不管媒體格局如何變革,對于紀錄片來說,內容永遠是第一位的。要強化思想引領,用思想力量凝聚人心;擔當文化使命,用文明之光溫潤心靈;把牢審美趣向,用藝術追求彰顯風范;推動融合創新,用創新創造引發共鳴。

李忠志介紹,今年,總局宣傳司將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工作主線,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著力推動全國廣播電視系統打造“思想力量”“文明之光”“壯美山河”“奮進旋律”“平凡英雄”五條節目帶。這五條節目帶,也是紀錄片創作的重要方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一級巡視員董年初在致辭中提到,作為互聯網時代紀錄片發展的新興形態,網絡紀錄片責無旁貸地肩負著傳承和創新的獨特使命。近年來,網絡紀錄片作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實踐,在整體發展中呈現“異軍突起”的發展樣態:創作主題上,逐漸形成主流新媒體視頻平臺與互聯網平臺多元共創的良性發展格局;創作題材上,包羅萬象,多元的觀測視角與獨特的聚焦場域為紀錄片的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創作模式上,憑借“小”切口、“輕”體量、“厚”內容、“強”情感及靈活的交互玩法,吸引大量年輕用戶。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劉穎認為,要推動構建現代化大視聽發展格局,離不開紀錄片行業在新思維、新領域、新渠道等方面的延伸和泛化,離不開紀錄片產業向“紀錄+”的拓展和挖掘,離不開紀錄片人才向全媒體人才的轉型和提升。她在致辭中表示,對于“紀錄+”的未來想象,廣大紀錄片人要充分圍繞“紀實”這一載體,增強新時代中華文化自信,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上紀錄片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為服務構建現代化大視聽發展格局積極貢獻。

四川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靜在致辭時表示,作為互聯網時代紀錄片發展的新興形態,紀實元素與其他節目形態融合,呈現出短微體量、年輕受眾、跨界融合特點,促進了產業發展、模式創新、IP運營、品牌建設,以多元多樣的形式載體豐富了紀錄+的內涵。

開啟“紀錄+”和“非虛構影像”新格局

在主題演講環節,七位來自國內外的紀錄片從業者,結合平臺布局思路或個人創作經歷,分享了他們對“紀錄+”和“非虛構影像”的最新觀察和前沿思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片三部牽頭人、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回顧了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的改版歷程和近年發展。結合《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創作經歷和傳播經驗,她認為當前優質內容依然發揮中流砥柱作用,觀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了優質網絡視聽節目的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年輕群體在新時代展示出更具包容性、更理性的收視習慣。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視協紀錄片委員會副主任陳宏帶來《泛紀實時代紀錄+與不+的思考》的主題演講。紀錄片及紀錄片人如何做好加減法,值得認真思考,他從三個方面闡述自己對“紀錄片+”的理解:一是紀錄片+專家,提升紀錄片的思想價值和知識含量;二是紀錄片人的專家化,提升紀錄片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出有分量、有價值的作品;三是紀錄片+全民,提升全民紀錄片素養。

四川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朱廣皓的演講主題為《融合創新推動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他結合四川電視臺的紀錄片案例,分享了在區域題材挖掘、影像技術運用、融合傳播探索等方面的思考。在他看來,面對虛擬影像的大發展和技術成本的持續降低,非虛構影像應思考如何更好建構內在價值。

紀錄片的核心和生命之本是“非虛構”,芒果伯璟紀錄片工作室負責人李東珅暢談《非虛構影像的無限可能》。在他看來,“非虛構”是一種創作方法,一種創作理念,更是一種創作態度,“它會讓作品擁有豐富的題材,貼合時代的脈動,從而具有真實的力量?!?/p>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認為,傳媒產業的特征屬性決定了紀錄片價值鏈的特性,紀錄片還有浩瀚的星空和宇宙有待發掘。她對于“紀錄片+”的未來想象是,發揮延伸產業鏈條和聯動相關產業功能,將影響力資源轉化為大電影產業那樣的“大紀錄片產業”。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副總裁魏克然·錢納以《探索數字時代下的真實娛樂生活》為題,帶來案例分享。他表示,年輕觀眾對節目內容期望更高,他們不僅需要更多娛樂,也追求更多知識,“因此必須不斷創新敘事結構,推動敘事質量和洞察深度的提高,探索更多有趣的新型敘事形式?!?/p>

優酷紀錄片頻道總監韓蕓結合網絡視聽平臺紀錄片實踐,分享了她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和思考:小而美的紀實內容受到市場青睞,“內容為王”正譜寫新的旋律;圈層文化蓬勃興起,深耕優勢和垂直賽道,才能精準擊中多元受眾需求;以“短精”重塑紀錄片的話語體系,打造長短視頻的內容差異將成為新常態;用戶人群結構年輕化,90后、00后已逐步成為非虛構內容品類最主要的消費群體,滿足他們對內容的需求是下一個機會點。

“紀錄+”內容創作與融合傳播趨勢

圓桌對話環節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師大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主持。圍繞“紀錄+”內容創作與融合傳播趨勢,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王立俊、Bilibili紀錄片中心高級顧問朱賢亮、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唐俊、央視網視頻生態事業群內容總監張昊、騰訊視頻尤里卡工作室負責人侯振海、抖音集團文化紀實制片負責人吳璇等展開討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新的媒體傳播格局之下,新題材、新語境、新技術正合力打開“紀錄+”的未來想象。

本次論壇還設置了發布環節。廣電新視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張延利代表課題組發表《2022年度紀錄片發展報告》,解讀過去一年紀錄片行業的五大特點:一是紀錄片內容創作題材多樣、類型豐富,持續打造出一系列聚焦主題主線、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共情共鳴的精品力作;二是紀錄片制播主體多元化差異化布局趨勢明顯;三是紀錄片充分運用影像技術與信息技術最新成果,通過智能化、虛擬化、移動化賦能表達創新;四是紀錄片向“紀錄+”拓展,持續打造紀錄片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樣態;五是紀錄片融合傳播已形成多維度、立體化、細分化新格局。

猜你喜歡
紀錄虛構紀錄片
融媒時代,如何正確地“非虛構寫作”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出版紀錄
虛構的猶太民族?
《科教·紀錄》
論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中國刷新一箭多星紀錄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簡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