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新影像:斯土斯民總關情

2023-05-13 04:01顧亞奇
綜藝報 2023年7期
關鍵詞:精神家園鄉愁紀錄片

紀錄片作為時代之鏡,理應把握觀眾故土情結,展現鄉村發展新貌,喚醒鄉村文化記憶,挖掘精神還鄉的深刻內蘊,在情感共振中構筑新的精神家園.

人間四月天,至美在鄉間。山歡水笑,柳綠花紅,如春風拂面,如春雨潤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希望的田野倍添活力。鄉村、鄉味、鄉愁、鄉情,始終是紀錄片工作者念茲在茲的母題。央視總臺及各衛視頻道近期陸續推出《鄉村振興中國行》《鄉村新行當》《我有青山》等紀錄片作品,以多重視角抒寫鄉村變遷變革,重塑鄉土文化標識,開拓傳統文化空間,以“鄉愁”喚起觀者的文化記憶,以“田園”鏈接共同的精神“家園”。

鄉味難忘,“吃飯”是古今大文章。農耕文化依附于鄉土生態,是中華文明最深層的底色,涵育了先輩們實踐創造的生產文化、生活文化與思想文化。飲食、服飾、建筑、語言、風俗等地域性、民族性、歷史性的文化符號在紀錄片中得以詮釋與弘揚。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糧食安全依然是國家頭等大事?!抖死沃袊埻搿贰洞髧Z倉》《川糧力量》通過影像史料、精確數據解讀中國如何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生產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糧食,展現了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如今14億多人吃得好的偉大成就?!渡闲掳?,福味》深入鄉村生活場景,聚焦具有福建特色的農產品,以“福味”展現新農村新風貌。此前廣受好評的《尋味順德》同樣是以美食為切入點,展示南粵鮮明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質。在鄉村題材紀錄片中,食物和菜肴是調動觀眾味蕾的元素,影像蘊含的則是天人合一、親仁善鄰、自強不息、以民為本、禮樂教化等思想觀念,體現了亙古未變的文明特質與精神內核。

山鄉巨變,“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沖擊之下,鄉村影像的敘事主題大多圍繞城鄉差距與物質困境。如今,鄉村敘事已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框架之中,先進的影像技術與紀實語言的詩性魅力,重描了廣袤大地的風物之美與人文之魅。鄉野美學不斷重塑鄉村文化自信,引領公眾對鄉村文化的認同,吸引著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去?!恫衩子望}之上》讓世界看見萬千中國人的平凡故事,小干溪村村支書常開勇在搬遷工作中不計辛勞地付出,折射的是農村基層干部的奮斗與信念?!多l村新行當》中的“鵝姐”杜雪豐通過短視頻平臺成為“鄉村模特”,讓渡頭村的大鵝在全國人民面前精彩亮相。鄉村居民不但是劇中人,也成為劇作者?!按迕裼跋裼媱潯薄班l村之眼”等公益影像計劃,吸引村民自主創作自己的生活影像,以第一視角彰顯鄉村文化價值。這些紀實影像呈現著鄉村地理與人文之美,賦予農民個體認同和社會認同,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靈魂。

鄉愁雋永,以“情感”構筑精神家園。鄉愁是許多文藝作品共同的主題,寄托了人類對“家園”的普遍情愫。工業時代的城市化進程,讓億萬鄉村人口流入城市,傳統鄉土社會結構逐步瓦解,鄉村文化存在凋敝與失根的危機。紀錄片作為時代之鏡,理應把握觀眾故土情結,展現鄉村發展新貌,喚醒鄉村文化記憶,挖掘精神還鄉的深刻內蘊,在情感共振中構筑新的精神家園?!段业拇迩f和我》《流動的中國》《我在家鄉挺好的》《歸田》以平淡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離土精英的返鄉之路,農村青年告別城市生活,投身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與故鄉一同成長、圓夢。紀錄片不但喚起了在外打拼的當地人的鄉愁,濃厚的人文情懷也引發了公眾的集體共鳴?!兜沁€有書籍》上映后,藏族僧人久美的圖書館收到全國各地捐贈的書籍,《記住鄉愁》《舌尖上的中國》《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播出后拉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既守護了田園牧歌般的精神家園,也實現了社會效應與經濟效益的相得益彰。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么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其他樣子?它來源于腳下的土地,根植于特定族群的文化基因,這是任時光流轉都難以磨滅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現代化進程中,當代中國人普遍適應了在“他鄉”安居樂業。然而,安土重遷的中國人又怎能不思念“故鄉”?忘不了的鄉音鄉愁,其實是最真切、最濃烈的“斯土斯民總關情”的家國眷念。

顧亞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數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員、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猜你喜歡
精神家園鄉愁紀錄片
永遠的鄉愁
鄉愁
九月的鄉愁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和諧文化是澳門詩人的精神家園
回頭一望是鄉愁
強化“四個意識” 構筑各族群眾共有精神家園
經營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