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中鎮稻瘟病局部暴發成因及綜合綠色防控措施

2023-05-18 01:12吳成收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發生原因稻瘟病

吳成收

摘要 本文分析了稻瘟病在太湖縣北中鎮2011年流行發生的原因,指明在水稻易感病期間氣候條件有利是導致該病流行的主因,防治要從改種、優化栽培措施、切斷初侵染源、及時統防統控等方面入手,政府在防控流行性病害方面應發揮主導作用。

關鍵詞 稻瘟??;發生原因;綜合綠色防控;統防統治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4-0101-04

稻瘟病屬于一種氣候性病害,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太湖縣北中鎮常發性病害之一。只要田間有病菌,有適合病菌生存發展的環境條件,有合適的易感寄主,稻瘟病就極易暴發流行。目前,我國所有的水稻品種中還沒有一個完全抗稻瘟病的品種。2011年穗頸瘟在太湖縣北中鎮局部流行發生,發生面積超過93.33 hm2,絕收面積超過2.67 hm2,平均損失率達20%~70%,給當地糧食生產安全帶來了極大危害,損失嚴重。

1 水稻稻瘟病病菌

稻瘟病病菌屬半知菌類的叢梗孢目,病斑或病部上的灰霉是病原的外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形成的溫度為10~35 ℃,最適溫度為25~28 ℃,所需時間為6~8 h,對溫度條件要求較高;以飽和濕度最適宜,相對濕度90%以下時,孢子形成的數量也就減少10%左右,80%以下則不能形成。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谷、病草上越冬。

2 稻瘟病癥狀及發生部位

2.1 苗稻瘟

在種子發芽至3葉期以前發病。病菌在靠近土面的基部變為灰黑色,上部變成紅褐色,病菌表面常生有綠色乃至灰褐色的霉層,整株秧苗卷縮枯死。

2.2 葉稻瘟

在秧苗和栽田都有發生,常見的主要有慢性和急性型2種。

2.2.1 急性型病斑。感病品種在適宜條件下產生橢圓形或不規則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斑上正反兩面生灰綠色霉。如果植株抗病力增強,環境條件改變時,可以轉變為慢性型病斑。

2.2.2 慢性型病斑。病斑褐色,紡錘形,病斑外圍黃色為中毒部,內部褐色為壞死部,中央灰白色為崩壞部。病斑兩端有伸長的沿葉際發展的褐色線條,稱為壞死線,是稻瘟病的一個重要特征。

2.3 節稻瘟

發生在節上,初期出現針頭大的褐色小點,圍繞節組織蔓延,最后節上一部分或整個節變為褐色,節受害后,組織破壞,稻穗生長受到抑制,不能很好地結實,甚至莖稈易折斷,使穗部枯死。

2.4 穗稻瘟

主要在穗頸、穗軸和枝梗上發生。病斑初為灰褐色,后變綠褐色。發病早、發病重時,嚴重影響谷粒的充實,形成白穗甚至幼穗在葉鞘內枯死。

2.5 谷粒稻瘟

穎殼上病斑一般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或黑褐色,發生早、嚴重時,可蔓延到整個谷粒使之變為褐色或黑褐色,造成谷粒不飽滿,全粒變成秕谷,品質下降。

3 發病條件

稻瘟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稻瘟病的發生流行,主要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其次是要有稻瘟病菌源,再次是品種,當然在一定程度上與土壤條件也有關系。

3.1 氣候條件

越冬病菌一般在5 d的平均氣溫上升20℃左右,白天濕度在90%以上,有降雨時就開始產生孢子,散布為害。日照不足,稻株同化作用慢,組織柔細,抗病力降低,就很容易感病。在抽穗結實期間,氣溫高達25~30 ℃,如果經常出現陣雨悶熱天氣,就會引起嚴重的節瘟和穗瘟。茂密的地方,通風透光不良,往往發病較重。這就是北山鎮2011年部分品種稻瘟病大發生的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品種抗性也不強,但由于在易感病期避開了這一有利發病氣候條件,所以不發或輕發。

3.2 菌源因素

稻瘟病病菌在北中鎮已不同程度地發生了幾十年,特別是2011年稻瘟病大發生,田間病菌廣泛存在,這是稻瘟病在北中鎮長期發生的原因之一。

3.3 水稻品種

只要是免疫或高抗品種,即使其他條件符合,也不會發生稻瘟病,這說明選育抗病品種重要且困難,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免疫的水稻品種。稻瘟病生理小種隨著氣象因素和品種的變化而變化,開始選育示范的新品種抗病,幾年后就感病,這是生理小種發生了變化。如天優3008前幾年在北中鎮表現一直很好,但2011年卻在除浮坵外的其他地方發生了稻瘟病。

3.4 土壤條件

冷浸田發病重于其他田塊,主要是由于長期水分過多造成的。冷浸田具有“冷、爛、酸、瘦、毒”的特征,不利于水稻健壯生長發育,導致病害發生加重。灌溉良好、光照充足、耕層深厚、土溫高、水穩性團粒結構好、有機質含量高、礦物質營養豐富、供肥能力穩定的田塊發病輕。2011年發生嚴重稻瘟病的地方都在河邊、山壟田就證明了這一點。

4 北中鎮稻瘟病流行發生原因

4.1 氣候原因

(1)2011年春季大旱,水稻因缺水栽插,秧齡都在45 d以上,栽插后即進入生殖生長,營養生長時間普遍縮短,作物抵抗力普遍降低。

(2)2011年6月份正值水稻分糵期,雨水較多,植株徒長組織柔嫩,易感染病菌。6月27日分蘗盛期普查時發現,易感品種普遍有葉瘟發生,病葉率在40.2%~89.3%,病指在8.70~40.45;急性型病葉率在0~6.5%,抗性品種則未見發病現象。7月12日調查抗性品種的病葉率為2.30%~34.02%,病指0.07~8.00。

(3)2011年7月20日至8月15日,水稻普遍進入破口抽穗期,有雨日15 d、陰天4 d,溫度18~28 ℃,往往是中午前后下大雨,田間濕度偏大。

(4)小氣候發病區域大多在河流沿線,山洼地帶。浮坵村因地處偏遠,前幾年也沒有該病發生,海拔較高,通風透光條件較好,同期雨日只有8 d,所以發病程度較低。

4.2 品種抗性及布局

當地2011年主栽品種有21個,都通過了國審或皖審,但沒有一個完全抗稻瘟病的品種,且品種之間差異大,易造成交叉感染流行發生。病菌生理小種分化嚴重,導致部分品種在北山鎮表現穩定性差,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如有些稻種前幾年表現一直很好,但是在2022年稻瘟病的發生非常嚴重。由于在同一畈或片大多農戶種植的都是同一品種,也有利于病害的暴發流行。

4.3 栽培制度

稻瘟病的發生,與稻田肥水管理不當有關,特別是栽田過多偏施速效氮肥時,植株體內的氨態氮和酰氨態氮會顯著增加。長期深水灌溉的稻田,土壤缺乏空氣,氧化作用差,黑根死根增多,對稻株生長不利,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病蟲害。

4.4 菌源因素

4.4.1 稻種處理不到位。大部分農戶購種后,在浸種前未進行曬種,也沒有用藥劑浸種消毒,從而未能有效殺滅種子上的病菌。

4.4.2 環境中存在病菌。2010年部分品種局部地區零星發生了稻瘟病,病草沒有及時處理,2011年成為初侵染源之一。

4.5 農戶防治不力

2011年6月部分區域、部分品種感染了葉瘟,農戶防治措施不力,同期天氣也有利于病菌傳播危害,在水稻破口前感染葉瘟的面積呈上升趨勢。我站依據病害流行原理結合天氣預報發布了防治信息,但當地農戶以打工收入為主,在家的大多是小孩、婦女和老人,他們都是在發病后才用藥,而稻瘟病等病害重在預防。2011年在江河村的江河畈進行了統防統治工作。據田間調查,該片葉瘟發病率高,平均病叢率65%,病指10.2。根據當前天氣及氣象預報、病蟲情報,決定對該片水稻進行稻瘟病的統防統治措施,即站內統一配藥、統一機械、統一時間,成本約150元/hm2,于7月24—26日水稻破口期,8月6—8日齊穗期,背負式機動噴霧器4臺,進行全面噴藥,藥劑為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防治面積達13.33 hm2,得到村、組支持和老百姓擁護。經9月1日調查,該片穗頸瘟發病株率為5%,未防區為65%,防治效果顯著。同樣品種、同樣肥力水平,防治田塊比不防治田塊多打糧食900 kg/hm2。在田邊設立的示范標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帶動作用,社會效益明顯。

5 綠色防控措施

對稻瘟病的防控必須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綠色植保,公共植?!钡睦砟?,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要求,積極利用各種綜合預防控制措施。在化學藥劑選擇上,應注重“高效、安全、低殘留”,確保農作物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防治稻瘟病以選用高產抗病良種為根本,以高產栽培技術、加強肥水管理、提高稻株抗病能力為關鍵,消滅病原為中心并輔助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5.1 合理選種

選用高產抗病良種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措施,近幾年在太湖縣北中鎮抗性表現較好的組合有岡優188、皖稻149、隆兩丘6號等。另外,不要長時間種植同一品種,水稻品種在連續種植4~5年后要及時更換,以增強寄主品種對當地稻瘟旅生理小種的抗性能力。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抗性品種,但品種之間抗性差異大。不引進感病品種和調入帶菌種子,選擇抗性好的品種作為主推品種,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經濟、安全的辦法。

5.2 切斷初侵染源

做好病草燒毀處理,牲口棚的稻草墊要充分腐爛,圈后堆放腐熟才施入田中,同時用石灰1 125 kg/hm2進行大田消毒。消滅越冬菌源最好實行水旱輪作,鏟除病稻茬,旱作2年后再種水稻,既改良土壤,又消滅了病害菌源。稻種在浸種前要選擇晴天曬種1~2 d,曬種時要勤翻曬,不要在水泥地面曬種,以免穎殼破損。結合浸種催芽,一是用10% 401抗菌劑1 000倍液浸種48 h,或25%米鮮胺EC 2 000~3 000倍液浸種24~48 h滅菌,可兼治多種種傳病害;二是用1%生石灰加水50 kg浸種4 d。浸種時水層要高出種子13 cm,不要攪動水面,并且避免陽光直射。浸后用水洗凈催芽。三是用40%稻瘟散或50%乙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WP1 000倍液浸種24~48 h。

5.3 加強田間管理

(1)改良培肥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和礦物質營養,滿足水稻生長發育的需要,保持土壤平衡供肥能力,特別是冷浸田的改造。

(2)施肥方面,做到基肥足,早施追肥,氮、磷、鉀配合,比例要符合品種的需肥規律。施腐熟有機肥,不施未腐熟的。根據測土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增加有機質含量和礦物質營養,滿足水稻生長發育的需要,保持土壤平衡供肥能力。

(3)改善灌排條件,灌排溝分開,多余水從排水溝流走,不放跑馬水穿灌,灌水自然消失,減少稻瘟病病菌孢子隨水傳播。一般來說,合理的肥水管理可增加水稻的抗病性,即使在大發生年份,也可減輕發病。在灌排方面,避免長期深灌和缺水干旱,最好方法是淺水活棵,夠蘗曬田孕穗干濕交替,臘熟曬田。

(4)合理株行距。條栽通風透光條件好,有利于合理密植,個群體健全生長發育,能增強抗病性。提高栽插質量,做到株距均勻、行距、每叢苗數基本一致,整個群體平衡發展。淺栽早生快發,減少無效分蘗,稻株空間大,濕度小,稻瘟病的條件相對少。及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科學灌水。

5.4 加強測報工作力度,力求測報準確

測報可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為及時預防提供充分的時間準備,測報工作是否準確是防治成效的關鍵,要勤觀察、早防治。稻瘟病防治的最佳時期是在大田剛開始出現急性病斑時,因此,在高溫高濕季節要經常細心觀察,一旦發生,立即用防治稻瘟病的藥劑對水進行防治,重病田塊做到多次用藥,搶晴用藥。

苗瘟、葉瘟的防治標準:發現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葉率達3%~5%施藥1~2次;穗頸瘟的預防時間為水稻破口前3~5 d,如遇天氣有利發病7 d左右再補治1次??墒褂?0%稻瘟靈EC 855~1 080 mL/hm2,或75%三環唑WP 375~45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防治。

5.5 加強統防統治工作

分散的經營模式,難以保證防治力度和防治效果。大災來臨,只有政府協同防災,進行統防統治,在資金和物資上給予支持,才能保證防災效果。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發生原因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選基因
葡萄白粉病在吐魯番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綜合防治措施的應用
不同藥劑防治苗稻瘟病、葉稻瘟病效果試驗研究
抗稻瘟病基因Piz-t和Pi9連鎖標記開發及在云南粳稻中的應用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保靖縣稻瘟病發生動態及其與氣象因子的關系研究
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