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推廣模式探討

2023-05-21 21:22郭衛軍
種子科技 2023年7期
關鍵詞:水稻種植優化措施栽培技術

郭衛軍

摘 ? ?要: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關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通過種植多種高產水稻,全面提高水稻產量與質量。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確保水稻產量,提升水稻種植產業經濟效益。文章深入分析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推廣模式,并結合實踐經驗總結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產量提高;栽培技術;模式推廣;優化措施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7-0048-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1 ? ? ? 文獻標志碼:B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多個省份廣泛種植水稻,種植經驗豐富,栽培技術日益成熟,水稻的綜合產量與質量不斷提升。為了進一步促進水稻種植產量提升,需要創新栽培技術,明確栽培技術的關鍵要點,依據水稻的生長規律,優化栽培技術。要加大對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構建完善的推廣模式,幫助種植戶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從而推動水稻現代化種植模式建設。

1 水稻種植現狀

我國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且許多省份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適合種植水稻。在農業科學研究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我國相繼研發多種高產水稻品種,使得水稻綜合產量全面提升,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業發展。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水稻種植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部分地區受傳統種植理念的影響,缺乏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當前主要應用傳統的種植手段與方法,沒有充分認識到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導致水稻產量與預期目標相距較遠[1]。二是高產栽培技術缺乏創新。高產栽培技術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我國關于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關鍵技術方面缺乏創新,整體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存在很大差異,對于高產栽培技術的要求不同。三是缺乏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是提升水稻產量的核心。為了確保農戶能夠正確應用高產栽培技術,需要加強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但是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沒有構建完善的推廣體系,導致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實效性不足。

2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為了提升水稻產量與質量,需要加強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準確掌握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并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高產栽培技術作出優化調整,有利于促進水稻種植產業發展。文章結合廣西地區水稻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了多項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實施要點。

2.1 水稻優良品種選擇

想要提升水稻產量,需要做好品種選擇工作,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如果水稻品種選擇存在問題,很容易導致減產,甚至會威脅到當地與國家的糧食儲備安全。要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水稻品種,加強對種植環境的考察,明確種植區域的地理環境、氣候、土壤、地形地貌以及灌溉水資源等基本情況,確保各項條件能夠滿足水稻品種的生長需求。還要加強土壤元素檢測工作,明確土壤的酸堿度與營養情況。在明確上述各種因素的情況下,能夠提升水稻品種選擇的科學性。選擇適合在當地種植、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水稻品種,確保水稻對當地易發的病蟲害具有良好抵御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確保水稻產量。

2.2 選種與種子處理

選種能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在種植前需要做好科學選種工作,并對種子進行處理。在選種時,需要選擇水稻根系發達、分蘗力強、穗大粒多且抗逆性強的水稻種子,促進水稻生產增產增收。水稻選種可以采用的技術較多,都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通過應用科學選種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種子質量。

優質水稻需要經過科學曬種,即曬種3 d左右,采用清水漂洗不飽滿種子,能促進其發芽率提高。在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過程中,可以通過溶液浸泡的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種子攜帶病菌,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同時提高種子發芽率,溶液浸泡可采用40%富士一號1 000~1 500倍液浸泡24 h,嚴格控制浸泡時間,不能過長也不宜過短,否則會對種子性狀產生影響,每天換水2~3次。在浸種時間方面,常規稻種子為36 h,雜交稻種子為24 h。選種與種子處理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中的重要內容,選擇優質的種子并做好各項種子處理工作,才能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2]。

2.3 移栽技術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做好水稻移栽工作是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時秧苗之間需要具有充分的空間,確保水稻能夠正常接受光照與吸收營養。種植密度過大,很容易產生遮光與營養吸收不充分的問題;種植密度過小會浪費土地資源,影響經濟效益。所以需要準確判斷水稻種植密度,合理調整株間距,一般可以采用小面積試驗的方式,提升種植密度合理性。為了避免出現土壤黏重問題發生,插秧深度不能過深,防止水稻秧苗返青受到影響。在水稻幼苗培育1個月左右達到生長標準后,需要對其進行移栽。為了提升水稻秧苗存活率,在移栽前需要對種植地塊進行處理,確保種植地塊平整性,并做好基肥施撒工作,保證養分充足。整地深度一般在15 cm左右,通過整地能夠提升土壤透氣性與疏松性。移栽過程中的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可以采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比如動物糞便等,結合適量化肥,能夠使土壤營養元素更加豐富。選擇合適的水稻幼苗移栽時間,確保其能夠正常發育。移栽時間要根據當年的氣溫、濕度等情況確定,選擇最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長的時間。

2.4 田間水分保持技術

水稻生長過程對于水分具有較高的要求,且不同生長階段對于水分的需求不同,在采用高產栽培技術時,必須做好水分保持工作。一般情況下,水稻生長期間水量需要保持在淺層狀態,結合適當灌溉能夠保證水分充足。在水稻幼苗移栽之后進入成活階段,需要適當提升水層深度,一般在10 cm左右;在幼苗生長一段時間達到穩定狀態后,需要適當降低水層深度;在水稻生長到抽穗期后,水層深度一般需要保持在12 cm左右;在水稻生長進入中后期時,需要構建干濕交替的良好環境,做好抽水排水工作。如果種植地塊處于低洼區域,因為地下水位較高,排水條件較差,同時受施肥的影響,需要及時開展排水工作,有利于提高水稻抗逆性。在田間水分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據水稻的長勢進行調整,比如在水稻葉片顏色較深的情況下,需要早曬與重曬;反之葉片顏色較淺,需要晚曬與輕曬。在水稻收獲前15 d左右,需要將稻田中的積水排出,防止影響水稻收獲工作[3]。

2.5 田間管理技術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及時補充水稻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施肥需要采用綠色環保肥料,防止肥料對水稻生長環境造成影響。構建完善的水稻灌溉基礎設施,確保灌溉水源充足,依據水稻田間水分情況,及時開展灌溉工作,避免出現干旱問題。為了確保水稻健康生長,需要保證灌溉水源質量。定期檢測灌溉水資源,防止灌溉水源存在污染問題,否則容易導致水稻出現病蟲害。在水稻秧苗出苗后,需要及時查苗與補苗,去除長勢較弱的秧苗后補種新苗,確保種植密度合理。為了避免水稻倒伏,在生長至拔節期后,可以應用可濕性粉劑進行處理。在生長到長穗期后,不能出現過早封行的問題,結合葉面肥促進穗粒增加。

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除草防蟲技術的應用。雜草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且容易引發病蟲害,需要全面落實雜草清理工作。一般采用人工除草與藥物除草相結合的方式,在稻田中噴灑適量的除草劑,能夠防止水稻生長過程中發生大量雜草與水稻爭肥的問題。在病蟲害預防管理工作中,需要分析當地常見病蟲害,在高發季節到來前及時進行監測與預防,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病蟲害防治需要采用農業防治優先、精準控制農藥使用的基本原則,防止大量使用農藥影響農田生態環境。應用科學的綠色化防控技術,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質。使用低毒性、低殘留的農藥,提升農田生態環境質量。

2.6 施肥管理技術

在水稻種植期間,施肥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影響水稻產量的核心因素。大部分情況下,水稻種植地塊的土壤養分無法滿足水稻生長全過程的養分需求,需要加強對施肥技術的應用。在施肥管理過程中,需要做好施肥規劃,依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施肥種類與施肥量,不能為了追求高產量而過量施用化肥,否則不僅會影響水稻植株,引起燒根等問題,還會對土壤造成很大破壞。結合廣西地區的水稻種植經驗看,水稻施肥一般以復合肥為主,主要應用氮、磷、鉀3種元素復合肥,做好復合肥的配比優化。在水稻幼苗生長階段,主要運用氮肥,需要嚴格控制用量,避免出現燒根問題,以滿足水稻幼苗生長營養需求為基本原則。在水稻生長進入結穗期后,需要增加磷肥與鉀肥,有利于促進水稻結穗??茖W應用有機肥與復合肥,在滿足水稻生長對于營養元素需求的基礎上,減少對水稻種植環境的破壞。當前我國綠色肥料研究取得多項成果,多種具有良好效果的綠色有機肥開始應用,在高產栽培技術中具有重要作用[4]。

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優化措施

明確高產栽培技術種植要點有利于提升水稻產量,推動我國水稻產業發展。當前部分地區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尚未建設完善的推廣體系,推廣實際效果不足,農戶對于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認識不夠充分,難以激發其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加強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

3.1 加大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

在現代水稻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大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使農戶深刻認識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作用,掌握技術要點,確保農戶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靈活應用在種植實踐中。當地農業技術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立項,成立專職的推廣部門與隊伍。深入到當地水稻種植中,為農戶講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應用方式,加深農戶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了解。在農戶明確該技術的優勢后,能夠提升其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為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需要采用多種不同宣傳推廣方式,保證農戶能接收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信息,全面提升推廣工作實效性。

3.2 拓寬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渠道

傳統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推廣渠道單一的問題,導致農戶無法及時了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相關信息,需要拓寬及調整推廣渠道。一是推廣部門需要深入到水稻種植一線,舉辦推廣會議、學習活動等,為農戶提供基礎性的技術指導,使其能夠學習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二是隨著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的提升,可以借助新媒體進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提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效果,使農戶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推廣內容,有利于提升推廣工作實效性。三是需要結合當地水稻種植產業的基本特征,采用針對性的推廣方法,構建完善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體系,促進水稻種植產業發展。

3.3 加強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發創新

當前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科研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多項技術還沒有走出實驗室投入生產,需要繼續加強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及創新,使其具有顯著的效果。當農戶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后,能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從而提高農戶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積極性,能更加主動地學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例如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研究方面,綠色水稻種植能夠提高農戶經濟效益。通過加強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研究提高水稻種植利潤,通過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方式提高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效果,有利于提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實際效果[5]。

3.4 加強推廣人才培養

為了提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效果,需要加強對推廣人才的培養。推廣人才不僅需要具有農業技術知識,還需要能夠熟練地使用新媒體等,通過網絡制作相關教學視頻、直播講解等,從而滿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運用互聯網推廣的需求。當前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領域中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數量和質量較低,具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人才往往不具有網絡以及新媒體知識,具有網絡相關知識的人才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方面有所欠缺。應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完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體系,通過發揮復合型人才的優勢,全面提高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效果。

4 結束語

文章簡要闡述了當前水稻種植產業發展現狀,并結合廣西地區的實踐經驗提出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總結了多項有利于提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效果的策略,希望能夠對我國水稻種植產業發展提供借鑒,不斷提升水稻種植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黃靜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路徑與病蟲害防治建議[J].鄉村科技,2021,12(15):32-33.

[2]蔡道宏,倪鶴,卓兆海,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家參謀,2020(13):58-59.

[3]夏歡,徐舟.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應用推廣[J].種子科技,2021,39(19):35-36.

[4]關曉峰.吉林省鎮賚縣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應用推廣[J].農家參謀,2021(16):57-58.

[5]龐家體.廣西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應用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12):88-89.

猜你喜歡
水稻種植優化措施栽培技術
水稻種植中關于抗病技術的創新探討
醫院工資薪酬分配及優化對策
重慶云陽同一地區不同土質種植的質量分析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