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保護方案的應用

2023-05-26 20:09許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7期
關鍵詞:具體應用

許軍

摘 要:我國具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了許多民居,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需要做好對民居的保護工作,確保民居能夠長久保留,發揮出民居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是當地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為了確保其長久留存,需要做好搶救性保護工作。文章以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為例,對其搶救性保護方案的應用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結合實踐經驗總結一些措施,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保護;保護方案;具體應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15

1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簡要概述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位于冠縣城內紅旗南路中段路西南街村內,始建于清代中后期及民國初期,是張夢庚烈士的故居。南街民居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有一號院、二號院、三號院三處院落。張夢庚(1909—1926)15歲離鄉到北平大同中學讀書,在讀書過程中,接觸到先進的革命思想并受到深刻影響,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3月18日,北平各學校4000余名學生赴段祺瑞“執政府”請愿,張夢庚走在隊伍最前列,身中三彈當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夢庚被民政部追認為烈士。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建筑風格古樸,青磚清水墻,抬梁式木構梁架,布瓦干槎瓦屋面。院落布局主次有序、和諧得體,各建筑結構合理嚴謹,建筑式樣地方特色濃郁又極具時代特點,是冠縣現存保存較好的傳統建筑群,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谷諔馉幒笃?,多位革命家先后在此工作和戰斗過,曾被稱為“魯西小延安”,現在也被稱為“魯西北地委舊址”,成為山東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12月7日,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歷史的變遷,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當前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建筑出現了屋面長草、滲漏水,瓦件殘損、缺失,木基層糟朽,墻體開裂,墻皮脫落、污染,木構件油飾老化、掉色、剝落等病害。2018年3月25日,二號院東房(展室1)西坡屋面突然出現了瓦面全部滑落,北廂房(展室2)、南廂房(展室3)、西房(展室4)屋面檐頭瓦件也均出現向下滑移現象并面臨滑落的跡象。經現場勘查一號院、三號院部分建筑也出現同樣問題,還影響其正常使用,嚴重影響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文物本體的安全和長久保存,并對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所以急需對這些建筑進行搶救性保護。

2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保護的重要意義分析

對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搶救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保存歷史文化遺產。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以精美的建筑構造和雕刻技藝而聞名。通過搶救性保護,能夠保護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精華,為后世留下個寶貴的文化遺產。②保護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可以傳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寄托和發展動力,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具有清末民國時期民居建筑的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氣息,保護它能促進傳統文化或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弘揚。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風格古樸,青磚清水墻,抬梁式木構梁架,布瓦干槎瓦屋面,院落布局主次有序、和諧得體,各建筑結構合理嚴謹,建筑式樣豐富,地方特色濃郁又極具時代特點,體現出魯西民居建筑特點,是冠縣現存保存較好的傳統建筑群,需要做好保護工作。③保護張夢庚故居也有探尋歷史的作用。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是一個歷史的縮影,可以引導人們進一步探尋歷史,全面地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思想文化等。④保護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還有教育的意義。張夢庚是我國近代的革命烈士,展現出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其故居也展現了張夢庚的革命精神。保護故居不僅可以緬懷先賢,而且為后代樹立優秀榜樣,教育和激勵人們追求理想。⑤保護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可以促進冠縣南街乃至全國的城市建設和發展。老建筑通常是作為城市的文化符號和歷史見證,具有一定的經濟、觀光和地位審美價值等,給人帶來富有情感共鳴之外的文化體驗和視覺體驗,通過對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保護,能進一步地保護冠縣南街和其他的古建筑,將會為城市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

3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保護方案設計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保護,主要包括屋面搶修、木基層搶修以及木基層油飾面的維修。民居內所有建筑屋面為干槎瓦屋面,在進行屋面搶救性時,對當前破損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依據調查結果編制搶修方案。在對屋面的破碎磚瓦進行維修時,需要注意不能損壞完好的磚瓦,需要格外小心,確保屋面各項構件得到保護;根據磚瓦的不同形狀、不同破損程度,將其進行分類統計,對不同類型的磚瓦制定不同的處理方案;針對破損較為嚴重的磚瓦,需要將其清除并更換新的瓦件,比如缺角斷裂超過40%、變形超過30%的磚瓦,就需要進行更換。具體維修措施如下:

①屋面瓦件、灰背拆卸。拆卸瓦件、灰背前用毛氈、塑料布、木龍骨架對室內展陳設施做好保護設施,并揭修屋面漏雨和生長雜草的瓦件。對瓦頂屋面拆卸時,為保證盡量多地保留原始瓦件,應遵循如下要求:在拆除破損磚瓦時,需要輕拿輕放,防止對周圍磚瓦造成破壞;拆除后,需要將各項磚瓦構件良好保存,防止出現二次破壞;瓦件落地后按蓋瓦、底瓦和滴水分類存放,根據分類結果進行統計,將破損嚴重的磚瓦清除,按照實際清除情況對其進行補充;各種類型的瓦件都要經過挑選后再用,對瓦件進行輕微敲打、掃凈,有裂紋、聲音不好的不能使用;如果需要利用拆卸下來的瓦件,必須做好檢查工作,并將其進行全部清理,清理后完好的磚瓦可以繼續使用;在處理期間,需要記錄所拆除各項磚瓦的具體位置,做好記錄工作,防止出現無法復原的問題,最后對脊瓦、屋面瓦等必須更換的數目、名稱做一個統計;新換構件尺寸、質量要與原瓦件相同;正脊、垂脊要保持原來的做法;如果必須重新燒制時,需要及早提出計劃,樣品送窯廠進行復制,施工中按記錄對號入座;拆除用于望板的竹膠板和改變做法并摻入水泥的苫背層,屋面拆除過程中做好安防措施,防發生工傷事故;如果出現腐朽嚴重或已經折斷的部分,需要構建支撐體系,確保結構安全性,并通過拍照的方式保留圖像資料,以便于后期對其進行調整。

②苫背維修。屋面木椽到瓦面之間的做法為:木望板厚度為25mm,勾縫使用油灰,苫背層自下而上依次為護板灰、摻灰泥背、青灰背。在做護板灰之前應先在望板上刷瀝青油膏后抹護板灰,厚2cm,材料重量比為100(白灰)∶3(麻刀);護板灰上做摻灰泥背,厚5cm,材料的體積配比為1(白灰)∶3(黃土),泥內另摻麥草,每白灰100kg摻草10kg;摻灰泥背七八成干后,上抹厚2cm青灰背一層,材料的重量比為100(白灰)∶8(青灰)∶3(麻刀);在刷青灰漿趕壓的工序中,應在灰背上散鋪一層麻刀,隨刷隨軋,增強青灰背面層的拉力,防止出現微細裂縫。

③掛瓦施工。掛瓦前,對灰漿取樣進行材料分析,注意控制砂漿水灰比,確保比例達到要求,從而能夠提升維修工作質量;為保證上下瓦之間縫隙嚴密,底瓦頭部先掛麻刀灰后再鋪瓦。蚰蜒檔灰要飽滿,蚰蜒檔灰重量比為100(灰膏)∶10(青灰)∶2(麻刀)∶2(鐵黑)。瓦完后要求普遍擦洗一遍,發現有斷裂和碎瓦(碎裂超過20%)必須更換。瓦瓦的總要求除堅固外,還要從外觀上做到“當勻壟直”。

調脊,拆卸屋脊時注意保存好構件,用同規格、同材質的瓦件更換破損的脊塊和瓦件。掛瓦完成后進行調脊,調脊時按脊的寬度,在脊兩側掛線找好弧線后,按脊的瓦件層數、構件從下往上逐層瓦好,脊筒內用灰泥裝滿,灰泥用料比例與瓦瓦相同。當溝里要用麻刀灰填實。脊壘砌安裝完成后,進行勾縫,材料配比與蚰蜒檔灰相同。勾縫完畢用粗麻布將構件上的殘留灰跡擦拭干凈。

④檢修屋面。對屋面脊塊局部破損、屋面瓦件局部破損、檐部望板糟朽等建筑屋面采取清除雜草、更換殘損瓦件的方式檢修屋面:用同規格、同材質的瓦件更換破損的脊塊和瓦件。更換瓦件時優先選用同規格、同材質的舊瓦,新瓦按原樣定燒。新瓦的質量應保證瓦件無開裂、沙眼,顏色統一,不變形,尺寸誤差小于3mm。

⑤加強建筑屋面日常維護保養。因建筑屋面瓦壟中間或瓦縫內存在較多的積灰,且經過多年的變遷存在一些雜草、樹根等,導致其受到很大影響,整體完整性不足。因此南街民居的建筑要有經常性的保養工程,如瓦頂除草、補漏、清理雜草雜樹亂石等。首先,需要做好除草工作,在春天和初秋拔草,且在除草后需要進行一次徹底清理,確保不存在灰塵、雜物等,之后通過勾灰對其進行密封。勾灰時應做到瓦壟內底瓦之間的勾灰不能出現空隙,將底瓦兩角抹成弧形,防止瓦壟內積存灰土、草籽。其次,在清掃瓦壟施工中,屋面瓦壟中遇風常易積存塵土和隨風飛來的草籽、樹葉等雜物,不僅阻礙雨水的流通,容易發生瓦頂滲水現象,而且還會滋生雜草雜樹。因此要求對瓦頂的積土應每年至少清掃一次,時間以初春最為合適。每年秋后組織力量對院內干枯的雜草灌木進行清理,并禁止工作人員及游人在院內使用明火,消除火災隱患。

⑥木基層搶修。在木基層搶修中,主要包括如下幾項內容:一是望板、望磚維修。拆除用作望板的竹膠板,更換為一等落葉松制作的木望板,望板厚度為25mm,使用油灰勾縫,在望板上刷防腐瀝青油膏。望板底面抹2遍白灰膩子,然后刷2遍栗色油漆,更換屋面酥堿的望磚。二是檐椽、連檐維修。清除連檐、檐椽上的雨漬,對糟朽嚴重(糟朽深度超過截面1/3)的木基層(其原因主要來自潮濕、雨水浸濕)應全部按原規格、原材質進行更換。糟朽較輕的木椽,在剔除糟朽部分后,采用原材質進行修補,繼續使用。對更換的椽望、連檐,均按原來尺寸和鋪釘方法進行鋪釘。三是瓦口維修。補配檐部缺失的木瓦口,瓦口為干燥的一等落葉松制作。四是防滑條。拆除屋面失去作用且糟朽的防滑條,用同材質的木頭恢復木制防滑條(截面尺寸為寬60mm、厚30mm)。

⑦建筑木基層油飾維修。先把木基層表面的灰塵、雨漬、污染物、老化、掉色、龜裂的油飾清除干凈,然后撓白處理,并打磨干凈,做單皮灰灰膏膩子地仗,刷單色油漆。檐椽、連檐表面刷栗紅色油漆;椽頭刷綠色油飾;望板刷鐵紅色油漆;室內直椽刷鐵紅色油漆;油飾的地仗均應按傳統工藝施工。油飾應采用無機礦物質配制顏料。在刷漆過程中,需要嚴格依據設計方案的順序進行涂刷,避免隨意涂刷的問題出現,否則容易增加接頭,導致刷漆質量受到影響;在水平表面刷漆過程中,可以依據順著光線照射方向的順序進行涂刷;若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降雨等天氣,需要搭建臨時防護設施,從而保證施工質量;表面刷3道面漆。

⑧單皮灰地仗。構件表面用細灰細白膩子通抹3遍,要來回刮實,并隨時清理,以免重復接頭,干后磨平掃凈,刷生桐油1道,濕布擦凈,然后斷白。再用細砂底細磨,濕布擦凈,再刷光油一道(熟桐油加不同顏料),干后磨細擦凈,最后刷1道不加顏料的熟桐油。刷油飾用的色油,用無機礦物顏料配制。地仗材的細膩子料配比為1.4(白土粉)∶3(血料)∶1(水),石膏膩子料配比為25~35(石膏粉)∶65~75(光油)∶4~8(水)。

4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保護的啟示分析

通過對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搶救性恢復,該民居基本恢復的原貌,整體搶救效果較好。為了確保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需要做好后續的保護工作。因此,本文結合相關實踐經驗,總結如下幾項能夠促進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的措施:

①堅持保護性原則。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保護需要遵循整體性、真實性和原則性,就是在維護原有的外部美學形態的基礎上,確保其內部和使用功能上的完整性,同時保持其原有的結構形式和特性。當前部分開發商、業主往往為了盈利而大肆改建、拆除歷史節點建筑,使得古建筑、古民居等文化遺產失去了歷史真實的串聯點,所以需要保護古建筑不僅要保護外表形態,更重要的是其內在精神、文化存儲與歷史沉淀,相關規劃保護部門應從文化保護、城市發展多方面去制定規模與管理標準,避免過度利用和濫用古建筑文化。在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保護過程中,需要嚴格依據保護性原則,加強對民居的日常維護與保護,確保民居建筑能夠長期處于良好的狀態,才能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

②加強維護修繕。歷史民居相對來說比一般的住宅更加古老,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環境、人為因素等會對民居造成很大破壞,所以需要加強對民居的維護修繕。在進行歷史民居維護修繕時,需要按照“收集——整體構思——理念闡述——保護與修復的實現方法”的流程進行操作。收集階段要通過工程考古、檔案資料、口頭史料等方式進行信息整合,準確了解古建筑的基本信息;整體構思階段代表對整個歷史民居進行縝密的規劃與評定,包括需要維護的部分、其大體風格等;理念闡述則是將整體構思的方案編制成書面報告,具體分析分解每一個細節步驟;最后一步在貫徹上述流程的基礎上,總結出如何完善和維護古建筑的方法與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修繕的過程中,要盡量利用傳統材料以及其他材料進行信息還原等相關操作,盡量維持歷史民居的原貌。在對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進行搶救性保護時,當地部門首先對其進行全面勘察,按照民居的破壞現狀編制了完善的保護方案,使得搶救性方案發揮出了良好的作用,且按照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原本狀態進行修繕。

③做好開發保護工作。歷史民居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傳承與符號,為了確保歷史民居的保存,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文化互動系統,使民眾間有一個交流平臺,對于傳承與發揚古建筑的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發揮出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價值,當前已經對民居進行適當開發,包括游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但是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做好保護工作,避免過度開發的問題。例如,在保障張夢庚故居的保護區域內,可以針對部分區域及文化風貌,制定游覽路線和宣傳標語及一些特色功能游樂活動,為大眾傳遞更多更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歷史民居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任務,需要涵蓋政府部門、社區宣傳,機構維護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實現其保護和利用。從整體角度來看,需要更好地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歷史保護進行改革,遵循文化儲存與素質建設的方向,才能實現對歷史民居的更好保護與繼承,為后世留下歷史的脈動和文化的財富。

④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在對民居進行保護與修復時,可以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比如在材料方面,現代科技能制造出更環保和更舒適的材料,如環保磚、環保木材等,采用這些材料可以更好地保護古建筑的外觀。同時,在對傳統民居進行保護時,可以加強對三維掃描技術的應用,三維掃描技術是現代技術中的一種新型技術,可以采用基于三維數字化的方法保護歷史民居。雖然歷史文化古跡和傳統工藝品都難以復制與替代,但是新型數字化方法的應用能夠將其精確地記錄和保存下來,實現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再現,可以通過三維掃描技術保留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模型,在后續保護與修繕中加以利用,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闡述了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的基本內涵,并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總結該民居搶救性保護方案的具體內容。最后提出多項科學有效的保護優化措施,希望對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與幫助作用,不斷提升保護工作質量,發揮出歷史民居的重要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迪.古代建筑歷史凝聚的文化底蘊及數字化保護研究[J].工業建筑,2022(6):1-2.

[2]王兆丹.城鄉規劃管理中歷史建筑保護的困惑及優化策略[J].磚瓦世界,2021(4):14-15.

[3]史立剛,蔣欣彤,李玉青,等.基于環境性能模擬的歷史建筑更新設計優化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22(1):7-8.

猜你喜歡
具體應用
煤礦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及其應用探討
電子信息工程在工業領域的設計與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異步教學法
在包裝領域中如何運用計算機技術
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遙感地質勘查技術與應用研究
關于電氣自動化在機械采煤中的應用研究
探究立體化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