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閱讀教學中文化價值的指導策略

2023-05-26 18:39殷國棟
文學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宋江文化價值名著閱讀

殷國棟

內容摘要:怎樣在閱讀名著中深層次探析名著的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這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值得深思的話題。本文以小說《水滸傳》及其人物形象宋江為例,深刻剖析宋江身上所集中表現出來的綠林世界中的俠義文化、傳統認知中的忠孝文化、反抗封建社會的革命精神和封建官場中的忠奸善惡,這不僅是北宋政治和世俗的風情畫卷,更重要的也是我國封建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情世故、價值認可和跳動的不可忽視的文化因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思辨,深層次探析名著潛藏的文化價值,值得引起深刻思考和努力踐行。

關鍵詞:名著閱讀 《水滸傳》 宋江 文化價值

名著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重點,也是難點,通過有效指導學生開展高質量閱讀名著,挖掘和體悟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從而涵養高中生豐厚的文化蘊藉,就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

通過經典名著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與舊的知識體系、人生經驗“發生沖突”,進而重塑自我認知,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意義深遠。那么,如何有效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名著閱讀教學,尤其是對學生名著閱讀中文化價值深層次地切實指導,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小說《水滸傳》為例,以宋江這個主要人物為切入,探析名著閱讀中的文化意義。

小說《水滸傳》第一次正面反映了被視為叛逆的綠林豪杰群體像,集中揭示了中國古代綠林文化的內部蘊含和外部特征。小說中所呈現的綠林好漢形象和綠林文化習俗在我國從古至今社會中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成為中國民間文化和中國民眾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廣大社會及群眾文化生活、心理孕育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

一.傳統認識中俠義文化的集中呈現

俠義文化,簡單概括就是英雄氣,說到底,其實就是兄弟義氣。北京師范大學李煜暉教授在其著作《<水滸傳>:忠義與綠林》中寫道,水滸之俠有三種表現:一是仗義疏財,二是招賢養士,三是路見不平。至于“義”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從《水滸傳》開篇到終了,我們在閱讀時,難免始終都帶著一種對宋江的拷問,或對歷來人們對宋江的認可,抑或對一百單八將的質疑而審視宋江這個人物形象的。除了通風報信,仗義疏財,和后半部分的夢會九天玄女,其他的特長就剩對兄弟深情厚意??删褪沁@樣一種最無限接近凡人的凡夫俗子,甚或只剩懦弱的羸弱書生,優柔寡斷的黑面衙司,卻能憑借這空穴來風的仗義疏財,就能深得“天罡地煞星”的青睞、追隨,這讓我們想到了《西游記》里無才的唐僧,《三國演義》里娘娘腔的劉玄德,甚或《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了,他們身為須眉,唯唯諾諾,但卻能靠著堅定的信念一路高歌。此時,我們反觀人們心中的英雄,更多的是擘畫時代的“風流人物”,力挽狂瀾的時代豪杰,不顧生死,慷慨赴死,斷沒有一絲一毫的兒女情長,更沒有一點一滴的世俗羈絆。這顯然是有悖于我們所認知的“英雄”形象的,這就需要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全方位認識“英雄”,尤其是領袖式英雄的獨特存在。

我們自然相信,對潛藏在中國人心底的俠肝義膽的詮釋,《水滸傳》無疑是最具分量的一部著作。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閑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在此,有必要指導學生更深次認識我國歷史文化深處的“兵的文化”。歷史學家雷海宗稱秦漢以后的中國文化為“無兵的文化”,亦即中國文化中“尚武”精神和“武德”的消亡,導致社會偏重文德,尤其在宋朝更是如此,這直接讓整個以武建朝的宋王朝變得文弱。但所幸的是,宋江一個“仗義”卻與梁啟超提倡的“武士道”精神不謀而合。這也就是外表柔弱的宋江卻能深得綠林草莽的青睞和尊敬的內在原因。

沈從文說,俠義精神“產生過去,并且將形成未來”,也就是俠義精神由于時代精神的滲入而獲得成長,具有了全新而升華的時代內涵。作為語文教師,就要有效指導學生,將《水滸傳》中折射的草莽俠義精神提煉和上升到鮮明的時代精神上來,那就是尊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觀念,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集體觀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觀念。

二.古代儒家知識分子的價值認同

在中國文化意識體系和古代的仕途中,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作為進仕的儒生,忠君盡孝則是基本價值認同,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博得官運亨通,青云直上,無原則地忍辱負重、忠君盡孝就是一門必修課。而宋江似乎深諳此道,且心知肚明,難得糊涂。為了成就儒家根深蒂固的精忠報國、光宗耀祖的所謂正統的內在價值追求,作為儒生的宋公明寧可犧牲自己和眾弟的性命,來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到最后為了阻止李逵為自己報仇,不惜犧牲李逵的性命來成全自個兒心中儒家文化的“家國尊崇”。

明末思想家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隨文注釋中提到:獨宋公明者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卒至于犯大難,成大功,服毒自縊,同死而不辭,則忠義之烈也!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忠君愛國,孝親敬老是至高無上的,不僅有來自外界的約束,更多的是自我內心的道德和價值追求的自我捆綁。因此,作為好不容易達成“招安”協議的宋江,尤其在最后“功成名就”后,就更需要精心維護這份來之不易的正統地位和價值成就感了,如宋江誤飲毒酒后的“我死不爭”,寧可做出巨大犧牲,也在所不惜。而這種追求,在身為儒生的宋江落草前、中和后期,都是有跡可循的。如在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一回中,宋江和吳用商量對遼國使用詐降計策,吳用卻因此產生干脆真的投奔遼國的想法。宋江聽了以后斷然否決,對吳用說“……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后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后已”。這里,宋江的忠心透著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宋江直到最后被奸人所害,對他心中所尊崇的朝廷仍“至死不渝”。

而小說頌揚宋江孝順的地方集中通過第三十五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一回來反映的。宋江打開石勇帶來的家書,見后面寫道父親因病身故時,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還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薜没杳?,半晌方蘇醒。最后,不顧一切地回家奔喪。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提醒學生,中國幾千年儒家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要認識到《水滸傳》這部經典名著,重點展現的是古代知識分子反抗體制、脫離體制、回歸體制“三部曲”,其字里行間寄托了廣大知識分子一生圍繞“體制”的入仕、出仕的生命糾結和價值探索鋪張。誠如魯迅先生所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所以,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宋江的一生就是古代中國知識分子尋求家國情的一生。

對宋江而言,他的心中藏著兩個世界,那就是江湖和家國。當江湖和家國發生沖突,宋江的儒家基因不允許他拋棄家國,落草為寇,擁抱江湖。因此,語文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宋江身上充滿濃郁封建色彩的“家國情”——孝和忠,這是儒家文化的一體化核心價值觀,也就看清了古代知識分子身上的愚忠和愚孝的劣根性。

三.封建統治體系中革命性的集中反映

中國封建社會約2400年,在漫長的統治中,不乏一些官逼民反的史實。在我國許多古典文學名著里,也有許多生動的案例,如《隋唐演義》《封神演義》等。而最典型的莫過于《水滸傳》。宋江就是一個典型的農民起義的領袖,是一個有代表性的農民革命組織者和軍事戰略家。

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撥云見日,看到宋江是一個人民性、群眾性都充盈的革命英雄。要看到宋江在團結帶領梁山好漢,促成農民起義、替天行道是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和價值的。作為一百單八個“魔君”降臨,是被領著圣旨的洪太尉誤放而來,這讓“官逼民反”極具反諷意味。同時,作為領頭人的宋江,被九天玄女教導:“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币虼?,宋江身上的革命性就具有了天然性和合法性的神秘色彩,同時,要看到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人,大多數都是由于當時社會黑暗,官場腐敗,統治沒落,被逼無奈,走投無路的絕地反擊,這種革命性也就具有了一種自我救贖的個人悲壯和除舊布新的政治擔當。

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宋江落草為寇的“義”。他們沒有侵占地方州府,也無擾害百姓良民,只殺貪官污吏,并且渴望為國盡忠,沒有真正站到國家的對立面;同時,宋江管理梁山,表現出卓越才能,他擴大隊伍,總結教訓,嚴肅梁山紀律,將“替天行道”作為梁山行動總綱領。雖然宋江的這種反抗性沒有李逵的決絕,但在受限的那樣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宋江身上的革命性仍然值得歌頌,盡管這種革命有投降主義的趨向,但宋江私放晁蓋、憤題反詩、三打朱家莊和三敗高俅等,將一個講情義、有謀略、敢擔當的農民起義的革命領袖形象塑造得更加有了說服力,也就更加具有了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的文人特性和革命意義,也就更加充滿思辨性,讓高中學生讀者值得深入探討。

當然,宋江身上封建色彩的奴性也要帶領學生進行批判和無情地鞭撻。宋江從頭到尾,一直堅持封建地主階級立場,哄騙中帶領不同出生的梁山弟兄們投降宋王朝統治集團,無形中葬送了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轉而成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工具,也徹底閹割了自己的革命精神,殘害了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行動綱領。

這種宋江身上表現出來的革命性和妥協性,有助于讓學生樹立獨立的批判精神和思辨思維,確立對古代社會的價值判斷和思維習慣。在我國許多古典文學作品中,這種兩面性的人物形象不勝枚舉,如《西游記》里的唐僧,《紅樓夢》里的王熙鳳,《三國演義》里的曹操,《金瓶梅》里李瓶兒等,這種多面性人物形象,不僅豐富了小說的閱讀層次,而且還是復雜社會的立體呈現,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封建社會波瀾壯闊的世俗風情和人物脈動,就顯得非常厚重了。

四.中國封建社會官場文化的全景抨擊

中國人最在意忠奸善惡,最憧憬忠肝義膽,如關云長、岳武穆。帶領學生閱讀小說《水滸傳》,我們不難發現,從頭到尾,小說無不在全景展現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官場忠奸善惡和是非曲直。官場中正邪的此消彼長,廣大儒生們的無可奈何和表現出來的順勢而為,作為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按圖索驥這其中所暗合著的廣大古代知識分子在強大的封建體制重壓下的草芥般的命運。

宋江為了能順利被招安,并且在招安后能順利實現他自己高度自信的忠君報國的思想,不惜最后斷送自己和梁山眾兄弟們的性命,這種屈從封建官場黑暗,寧知腐化墮落,仍毅然向前的盲目心態和行為,實則折射的就是以宋江為代表的一大批封建士大夫與封建官場的無奈妥協和媾和。

無論是小弟們對宋江“效死干功,補報難盡”的耿耿忠誠,還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的讒佞專權,屈害忠良,在小說中可謂處處皆是。如在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兒洼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中且說“宋朝原來自太宗傳太祖帝位之時,說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當道,讒佞專權,屈害忠良,深可憫念。當此之時,卻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變亂天下,壞國,壞家,壞民?!边€有投奔梁山的封建宿命,一是林沖們的官逼民反,二是關勝們的戰敗投降,三有晁蓋們的走投無路,這些都表達了作者施耐庵對封建專制制度無聲的控訴,也委婉流露出其身為儒生的無奈,這也是對封建專制下官場規則的總結和全景展現。

歷史學家雷海宗認為,封建王朝發展以來,正由于偏重文德使人文弱、柔佞、陰險,從而也就只知使用心計、欺詐,失去了光明磊落的風度,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各方面的卑鄙黑暗都是文德畸形發展的產物。的確如此,在這種畸形制度籠罩下的大宋政體和國體,無疑成為廣大知識分子,甚至廣大民眾思考人生,反觀自我的絕好文學范本教材。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水滸傳》,還要批判看待小說中反映的封建官場的黑暗,批判剖析宋江等人對封建官場的逢迎,從中窺見北宋末年的不同社會階層的眾生相,從中讀透一個封建統治王朝的興亡命運,以及其中鐫刻著的多樣的人性。因此,《水滸傳》這部小說,盡管披著農民起義的外衣,但骨子深處仍然是一部受中國傳統文化籠罩,甚至全景展現的時代英雄傳奇。

正如閱讀《水滸傳》,拿起批判的武器,砍向每一個“細節”,從而發掘和發現作品的文化價值。名著閱讀教學,就要帶領學生,用理性的引導,建立批判思維,閱讀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提煉豐富的教育價值,汲取深厚的名著文化價值,真正地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中經典名著的閱讀教學,區別于簡單的課外文學作品的泛讀,它具有明顯的學科特點,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是拓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厚植學生文化底蘊。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充分做好組織和指導工作,依托課標,放眼學生整體發展,做好作品選擇,設計特別情境,整合學習任務,聚焦文化培植。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名著閱讀教學就是要帶領學生深入文本,由表及里,由外到內,讀出人物的文化蘊涵,讀出名著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就如同小說《水滸傳》的宋江,用文化這個標尺,去丈量這個交織著俠客義氣文化、儒家忠孝文化和投降官場主義一體的代表人物,讓學生要真正讀懂《水滸傳》這部小說的文化底蘊和心理投影,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域場的群眾精神密碼,從而達到讀名著讀文化價值,讀名著見微知著的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明]施耐庵:《水滸傳》,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李煜暉:《整本書思辨閱讀<水滸傳>:忠義與綠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1258頁。

3.葉興才:《<水滸傳>的宋江形象研究》,《遼寧大學》,2018年。

4.計靜晨,鄭國民《經典名著閱讀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中學語文教學》2018年7月。

5.魯迅:《三閑集·流氓的變遷》,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23頁。

6.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55頁。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職業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宋江文化價值名著閱讀
延攬人才,宋江最佳
關于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探討
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思考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培養農村學生閱讀名著能力淺探
宋江給李逵的一封信
宋江為什么不殺情敵張文遠
”官迷“宋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