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循文本表達特質 深入洞察人物形象

2023-05-28 02:16徐海彥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23年4期
關鍵詞:黃繼光言行人物形象

徐海彥

四年級下冊編選了紅色經典文本《黃繼光》,單元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作為略讀課文,很多教師會刪繁就簡,直指人物的言行細節。課文是一個有機整體,無視文本的表達結構及其他的價值體系,直接以剝離的方式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是脫離了邏輯體系的生硬介入,也是脫離文本語境的“機械訓練”。

《黃繼光》一文,以抗美援朝時期的上甘嶺戰役為背景,描寫了志愿軍戰士黃繼光為了部隊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奪取597.9高地,保護來之不易的戰斗成果,在最后的緊要關頭,選擇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搶眼,最終壯烈犧牲的故事。但這篇故事并不是直接聚焦人物的言行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而是將人物言行與故事情節、背景介紹、環境渲染等進行了統籌安排。因此,聚焦人物言行,不能割裂而行,而需要整體把握和利用教材中的資源,保證文路、學路和教路的和諧統一。

一、依托背景介紹,襯托人物形象

教學中,如果直擊黃繼光“堵槍眼”的行為,即便再壯烈,學生所獲也僅僅是直觀的畫面,至于內心的觸動,則無法形成應有的認知共鳴。原因很簡單,學生并沒有順應作者的思維,沒有依循作者的表達脈絡。課文中人物所展現出來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鮮活情境和情節發展至此的自然之舉,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展開質疑:到底發生了什么需要黃繼光最后用“堵搶眼”的方式獲取戰斗的勝利?又是什么力量能夠讓黃繼光甘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搶眼?當學生形成這樣的困惑時,便明白這些都是在為最后的高潮做鋪墊。

如在教學開篇部分,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以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內容信息,并在提煉和概括之后,將核心信息點概括如下:“戰斗已經持續四天四夜”,已經筋疲力盡,速戰速決才是上策;“黎明之前奪下597.9高地的主峰”,任務艱巨,尤其是時間很緊;“攻不下高地的主峰,已經奪得的那些山頭就會全部丟失”,影響重大。

簡單的信息交代,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更為黃繼光的主動出戰和最后的選擇埋下了伏筆。這是黃繼光最后“堵搶眼”的第一波推力。

二、梳理行動障礙,明晰人物形象

文似看山不喜平。敘事,最忌諱平鋪直敘。從“主動申請出戰”到“光榮犧牲,完成任務”,不能是“直通車”,否則,人物形象的鮮明感就大打折扣。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深諳此道。

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自由閱讀第7~8自然段,羅列黃繼光等三人在完成任務時所經歷的困難。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將文本信息中所指向的困難進一步擴大。

困難1:被敵人發現,黑夜變白天。想象:探照燈將黃繼光等人的周圍照得如同白晝,三人完全暴露在敵人面前,已經成為了敵人炮火攻擊的活靶子。困難2:炮火密集,行動艱難。想象:緊扣“炮彈在他們周圍爆炸”“冒著濃煙”“冒著烈火”,結合觀看的影視作品,著力想象黃繼光三人冒著槍林彈雨,只能匍匐前進的艱難。困難3:一個戰士犧牲,一個戰士負傷。想象:失去了幫手,原本需要三個人合作的任務,現在只能由黃繼光獨自完成。困難4:黃繼光肩上腿上都負了傷。想象并組織學生討論,炸毀敵人火力點,需要怎樣的身體,再結合黃繼光“肩上腿上”都受傷的現實,著力想象此時此刻黃繼光身處的險境。

為了進一步感受這四種困難的表達作用,教師不妨組織學生來一次思維的“迂回”:這種情況下,如果黃繼光選擇撤退,作為營參謀長的你,會責怪黃繼光嗎?結合課文信息,說說自己的判斷。

從浸潤文本情境的角色視角出發,教師設置了“是否會責怪黃繼光”的情境任務,旨在幫助學生以更加主動的思維,綜合性運用文本信息,以營參謀長的身份,通過綜合判斷,既強化和鞏固了對文本信息的理解,又與下文黃繼光出人意料的舉動形成了強烈反差,在意想不到中將黃繼光“英勇無畏、迎難而上”的特點躍然紙上。

三、聚焦言行細節,洞察人物形象

黃繼光炸毀火力點是文章的高潮,同時也是黃繼光人物特點最為鮮明的體現。課文對黃繼光的表現著墨并不多,卻將人物的特點鮮明而形象地展現在讀者前面,作者究竟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策略呢?

首先在情節上,有“難上加難”的構思設計。作者創作不能平鋪直敘,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作者已經呈現了四大困難,但這些問題和困難并沒有讓黃繼光望而卻步,而是迎難而上,獨自一人扛起了“炸毀敵人火力點”的重任。但是,黃繼光炸毀敵人火力點也不是一帆風順。首次炸毀,只“塌了半邊”,導致戰士們“才沖到半路”,就完全“被壓在山坡上”。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難中之難”的情節對于展現黃繼光“迎難而上、英勇無畏”精神的表達作用,將黃繼光的一言一行都置放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想象他遭遇的危險,如此,才能順應作者創作的文本,更好地凸顯文本的內在價值,為學生搭建對話人物的高效通道。

其次在環境上,有“匹配鮮活”的環境渲染。人物形象的刻畫不能僅僅依托于對人物的直接描寫。學生對于人物特點的體悟只是單層面的,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渲染情境的文字全部去除,只保留純粹描寫黃繼光言行的語言。學生對比閱讀,立刻就能認識到:戰斗的殘酷、緊張消失了,黃繼光的表現也就不再震撼人心。針對此,教師組織學生深入思考:描寫黃繼光的語言,改之前與改之后,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鑒于此,語段中的人物表現與環境渲染的語句交相輝映,形成了共同的表達合力。

教師不妨將黃繼光的表現浸潤在渲染的環境之中,讓人物的每一句語言、每一個行動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因為環境的浸潤,散發出觸及人心的深刻力量。如黃繼光“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僅僅是“爬”而已,充其量是“頑強地爬”,為何卻能將讀者的心揪起來呢?教師組織學生聯系上下文的語境:其一,“子彈像冰雹一樣射過來”。黃繼光的周圍充滿了未定之數。無數的子彈在他的耳邊“嗖嗖”作響。其二,“肩上腿上都負了傷”。他是怎樣“頑強之爬”呢?將“負傷”與“爬”結合起來,學生就擁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頑強”一詞也變得感性、細膩而豐盈。其三,“還有二十米,十米……”。教師要讓學生在距離的變化中,結合具體的環境,揭示其背后蘊藏的表達價值:距離越來越近,成功也近在咫尺,這里有內心的興奮;距離越來越近,危險也就越來越大,這里有作者表達的焦急……

環境和言行是展現人物形象的兩條表達線,這兩條線相互依存,彼此支撐。僅關注其中一條,對人物的感知必將陷入機械、單一、片面的泥潭,唯有統整把握,融通協同,才能讀透人物。

四、統整信息資源,梳理人物形象

事件有高潮,但作者往往并不會讓高潮過早到來。前文中的一切描述皆為鋪墊,高潮來得順其自然,充滿力量?!饵S繼光》一文,整個事件的高潮時刻就在于最后環節,黃繼光“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梳理和提煉動作并不復雜:張開—猛撲—堵住,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艱難動作,卻以最寫意的方式呈現。如此巨大的沖突,形成了攝人心魄的力量。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層層鋪墊,學生自然能夠理解黃繼光的這一系列動作。所以,這一自然段的教學,已經無須在表面維度著力,而需要借助看似輕松、寫意的動作,挖掘人物背后的所思所想。面對生與死的重要抉擇,黃繼光是怎樣想的?面對敵人機槍的掃射,黃繼光為什么義無反顧地“張開雙臂”,為什么奮不顧身地“猛撲上去”,為什么會毅然決然地“堵住敵人的槍口”?

這一系列的追問,驅使學生站在故事發展的高潮點,對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一番梳理,繼而匯聚成為推動黃繼光言行的邏輯力量,讓最后的選擇順理成章。同時,又將學生從客觀的學習者,轉變成為故事情節的經歷者,以積極體驗的方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實現外顯言行和內在所思的真實體驗。

敘事性文本以敘事、記人為己任。教師要善于揣摩作者構思背后蘊藏的表達用意,順應文本結構,將學生的學路,依循著作者創作的文路,最終研制出自身的教路,推動學生語文學習的高效呈現。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東王集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

猜你喜歡
黃繼光言行人物形象
動作中的愛國精神
致敬英雄黃繼光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黃繼光連:英雄精神將永遠傳承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戰友給黃繼光起綽號“八大員”
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妙語連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