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現實政治學與網絡政治學的區別和聯系

2023-05-30 04:50張萌
南北橋 2023年7期
關鍵詞:聯系區別

[摘 要]本文以“現實政治學”和“網絡政治學”的名稱區分傳統政治學的研究范疇和網絡時代下政治學研究的新挑戰,從作為社會科學的網絡政治學的研究實際出發,參考和吸取國內外在網絡政治研究方面的經驗,分析網絡政治學與傳統政治學的起源和核心問題,探索網絡政治與現實政治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并從中提煉出二者之間的關聯。

[關鍵詞]現實政治學;網絡政治學;區別;聯系

[中圖分類號]D08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張萌,女,甘肅白銀人,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正逐漸地改變著人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鐓^域、跨國界的信息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互聯網時代的“虛擬社會”,人類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行為已由所謂的“真實世界”蔓延至“虛擬世界”。從這一角度來說,互聯網為政治學和民主政治實踐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深刻的變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傳統的政治學研究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網絡政治學這一新的研究領域。

網絡政治學是網絡時代新的傳播媒介和政治參與方式對政治學研究提出新的挑戰的必然結果。網絡政治學與傳統政治學的研究都關注公共權力、公共關系及其發展規律。本文對“現實政治學”和“網絡政治學”的區別和聯系進行了分析,旨在促進我國網絡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發展。

1 現實政治、網絡政治、網絡政治學的概念厘定

1.1 現實政治與網絡政治的分野

政治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學科,其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政治行為、政治體制及政治相關領域[1]。傳統政治學的研究重點通常放在政治主體和現實政治問題上,從國家的產生、政府權力的獲得和行使、政治制度的構建等方面,探尋政治發展的規律。此外,廣義的政治學研究所覆蓋的范圍更廣,包括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公共權力的活動、形式和關系,以及這些權力的發展和演變的規律??偟膩碚f,政治學的核心研究問題包括人類群居生活規則體系和合作體系的政治性建構,以及人在群體中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發展規律等方面。

傳統政治學研究圍繞著權力和權利兩個核心概念展開,傳統政治學的研究者圍繞權力與權利之間的關系、權力的分配與權利的獲得,以及各自組織實現方式等問題建構傳統政治學研究的論域。隨著人類社會中政治生活場域的改變與延伸,政治生活已經從現實生活擴展到網絡空間,政治學的研究內容、學科體系也應該隨之改變,而這正是立足政治學研究本質的必然要求。人類群體性政治生活場域隨著網絡空間的發展而拓展,政治學研究及政治學學科構建必須相應地作出改變。

近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等視角下探討網絡空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問題??紤]到未來政治發展必然向網絡空間拓展,政治學研究需要重點關注網絡政治的發展[2]。因此,以網絡為載體的政治生活研究將成為政治學研究的核心議題。隨著政治學研究的發展,現實政治與現實政治學逐漸向網絡政治學的分野轉化??紤]到這一新的政治學研究方向,為更好地區分現實政治與現實政治學,以及網絡政治和網絡政治學,本文將遵循傳統政治學研究命題、研究邏輯和研究方法的一類研究稱為現實政治和現實政治學,將后者稱為網絡政治和網絡政治學。

1.2 網絡政治與網絡政治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空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逐步擴大[3]。網絡社會的政治互動已經成為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互動過程中涌現出的政治現象、政治發展及政治運行機制亦已達到一定規模。網絡政治互動對于現實社會中的政治行為和政治生活等方面具有顛覆性和重構性的影響,這是不言而喻之事。在互聯網時代,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同時體現了這樣一些特點:社會活動空間具有虛擬性、開放性和無界性,信息傳播則表現出即時性、異時性和分散性。這一現象從事實上改變了人類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運作的時空約束,使人們的政治行為和國家政治運作模式向著更加開放、透明、民主、文明、公平、正義的政治方向發展。

在當前網絡信息化時代,網絡政治和網絡政治學研究已經轉向網絡虛擬空間,并已構建獨立的網絡政治學學科體系,以應對政治實踐發展的迫切需求。網絡政治學研究網絡行動者(俗稱“網民”)在網絡空間中的政治行為和心理、網絡政治組織結構和運行秩序、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安全等。據此,我們可以嘗試界定網絡政治學的學科定位——政治學學科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由于同屬政治學學科體系,擁有相似的研究命題,研究者可以將傳統政治學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實踐拓展到網絡空間,由此發展網絡政治學理論,研究網絡政治現象和政治實踐,有效引導網絡空間的社會治理活動。

2 網絡政治學與現實政治學的異同

2.1 相似性

2.1.1 實踐層面均注重安全問題

作為政治學的重要概念,“政治”包含著權力的分配、利益的分配等;“安全”一詞通常出現在人們認為外界環境對自身不利需要維護自身利益時,“安全”往往代表著“利益”受到保護,有足夠的空間分配、行使權力和使用權利。因此,通常在一個政治系統中,對“安全”的需求往往是最優先的,擴展到國家層面同樣如此。安全問題成為現實政治研究中實踐層面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隨著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國家安全的范圍由軍事、政治、領土擴充至信息安全等。在網絡時代,信息安全成了最關鍵的國家安全組成部分。某一組織甚至個人利用功能強大的信息網絡發動信息戰足以危害一國的安全。信息安全因此成為國家總體安全的基石,網絡空間的政治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

2.1.2 政治目標與政治愿景相似

現實政治和網絡政治都是在政治行為主體的引導下開展的政治活動。二者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實現符合自身期望的理想政治生活,并以此為中心展開一系列政治行為和政治選擇。這種愿景支撐著政治主體的行為,并促使其在兩個政治實踐領域中參與和影響政治的決策與實現。

二者的不同點在于政治行為主體的參與程度?,F實政治始終只能做到有限的代議制,政治參與受到時空的制約;而網絡政治則有可能實現全民參政議政,或至少為民眾提供參政的可能性。在網絡政治空間中,每個人都能夠利用網絡闡釋自己的政治意見,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利,或通過政治治理的網絡化、網絡問政等方式為國家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2.2 差異性

2.2.1 政治行為主體的差異——政治人和網絡政治人

在現實政治中,政治主體即是具體、真實的個體。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一論述表達了人類天然具有社會性和協調利益的能力,以及追求友善合作的習慣等。然而,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政治主體卻呈現多樣性,其中包括性別、種族、民族、心理和身份等政治問題,這些問題是政治共同體建構的基石。因此,了解政治主體的多樣性,對于正確理解和推動現實政治生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4]。

而在網絡空間中,政治行為主體常常以不可見的網絡ID的形式出現,僅僅以數字或代碼表示,這就是互聯網的奇妙之處。借用“虛擬”的外殼,政治行為體成為身份難以辨別、行動難以約束的“隱性個體”。不僅如此,他們的責任感也隨之減弱,成為一個幾乎不負責任的實體,不對其行為的后果負責,其行為也變得不可預測。一方面,從政治人到網絡政治人的身份轉變,將使得政治話語更加公正、真實,促進公民的政治參與;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會導致武斷、惡意和破壞性政治行為的泛濫,網絡監督難度加大,網絡輿論失去應有的可信度,網絡政治也可能陷入混亂。

2.2.2 政治活動空間的差異

現實政治活動有清晰的地理空間之分。在作為現實政治基石的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中,地域作為政治共同體的基本載體,在構建疆界、民族心理認同時承擔著重要作用。不論是政治地理學還是國際政治中的地緣政治學,都是以被賦予了政治層面意義的特定空間——“領土”作為理論的重要基點。相比之下,網絡政治領域則沒有這樣的基點,互聯網使得現實的地域劃分的重要程度降低。網絡社會內不同群體間往往熱衷于構筑一個新的空間——“虛擬社區”。種族、民族、語言、身份、性別和階層對人群的劃分功效降低,各階層的人聚集在一起,表達各自的政治意見,通過網絡商談達成政治共識。

2.2.3 政治參與范圍和方式的差異

網絡時代政治參與范圍的擴大成為不爭的事實。在網絡政治的場域中,網絡政治行為可表達意見與接受反饋的渠道增加,相比傳統表達政治行為的渠道,網絡空間的發聲顯得更加自由,所受到文本語言格式的限制更低,對政治意見的反饋速度更快,使得網絡政治參與更加便捷,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網民的政治參與熱情。

在網絡政治的實踐層面,一方面,網絡時代政治參與的方式與機制簡潔化,既可以為傳統意義上以投票選舉為主的政治參與方式,也提供了網絡政務、網絡政治意見征詢等新的參與模式;另一方面,網絡政治參與更加直接,人們可以通過鍵盤和鼠標方便、快捷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對政府的決策進行更及時、深入的了解和更廣泛的投票??梢哉f,網絡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為公民直接參政議政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3 網絡政治與現實政治的聯系

3.1 政治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關聯性

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二者都存在邊界,數字信號的流動看似無邊無際,但受限于政治行為體自身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當前網絡世界的邊界在一定程度上和現實政治中的國界相吻合。一方面,網絡空間的建構需要現實世界的物質支撐,互聯網的運營者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經濟運作、網絡運營,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更難擺脫國界的藩籬;另一方面,盡管物理的疆界在網絡社會中較容易被打破,但思想、文化的“疆界”對網絡政治的作用可能更為明顯,網絡政治文化和網絡政治輿論也會對網民的政治偏好產生較大的影響。

3.2 政治行為主體的關聯

雖然從現實政治人到網民ID,政治行為主體有了形式上的變化,但每個網民背后政治觀念的源頭依然源于具體的人,政治文化與政治輿論的關系在網絡時代同樣適用于網絡政治文化與網絡政治輿論,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平等、自由的網絡環境的構建,而這恰恰貼近傳統政治學理想中所推崇的排除個體一切物質層面差異基礎之上的平等、自由。因此,盡管網絡政治時代對現實政治的運作方式提出了諸多挑戰,但也為參政平等和自由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機遇[5]。

3.3 物質層面實踐仍是基石

與現實政治相同,網絡空間仍然以物質層面的實踐為基石,作為互聯網運營載體的數據站等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缺少物質層面的支持,網絡政治只是空中樓閣,難以為繼。因此,正如現實政治中邊疆地區的安全、社會環境的穩定對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未來在網絡政治安全建設中,對實地運營站的保護和對高效、平穩的傳輸技術的開放或將成為重點,網絡空間的信息戰也將成為必需的戰略考量因素[6]。

4 結語

網絡時代的來臨對政治學的發展提出了諸多挑戰,網絡政治學既脫胎于傳統政治學,又擴展了政治學的場域[7]。厘清網絡政治與現實政治的分野后,我們可以發現二者之間既存在政治行為主體、政治活動空間、政治參與方式的差異,也存在核心問題、政治目標和愿景的相似性,更在政治行為主體、政治空間及物質層面存在明確的聯系。在網絡時代,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其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實現網絡化的程度息息相關[8]。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實現信息網絡化是21世紀的中國跟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必須充分注意網絡發展所產生的政治問題,使中國的網絡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向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陳潭,羅曉俊. 中國網絡政治研究:進程與爭鳴[J]. 政治學研究,2011(4):85-100.

[2]錢振明. 網絡時代的政治學和網絡政治學[J]. 江海學刊,2000(4):78-81.

[3]李斌. 網絡政治的政治學分析[J]. 社會主義研究,2003(3):46-48.

[4]楊嶸均. 網絡空間政治安全的國家責任與國家治理[J]. 政治學研究,2020(2):38-51,125-126.

[5]潘君宇. 互聯網時代下的中國網絡政治發展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學,2011.

[6]朱德米. 網絡政治學:虛擬和真實[J]. 國外社會科學,2001(1):72-75.

[7]閆建,黃可歆. 網絡政治學視域下的中國公民政治參與[J]. 科技智慧,2020(3):49-52.

[8]王鈺. 網絡政治學的概念、特征及發展前景[J]. 商業故事,2015(9):100-101.

猜你喜歡
聯系區別
應用比較 區別異同
20+歲與30+歲的區別
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淺談平面圖與立體圖的思維培養
AM2+和AM3有什么區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