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出版價值引導 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2023-05-30 10:48王敏
出版參考 2023年1期
關鍵詞:價值引導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出版

王敏

摘 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之一,為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新要求,賦予出版強化價值引導功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時代命題。本文對新形勢下出版行業價值引導的要求和意義、出版行業價值引導蘊于高質量發展實踐、更好實現出版行業價值引導的方向等問題進行分析論述,并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演進中如何充分發揮價值引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提出思路對策。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出版行業 價值引導 數字出版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袊浆F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對深刻把握文化建設規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集中體現為國家和社會賴以建立維系的共同價值基礎,即價值觀。在價值觀系統中,核心價值觀發揮主導作用,在全社會起支配作用,具有導向、規范、凝聚、激勵四大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在新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升華,也是塑造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共同體的精神力量與紐帶。

在新征程上激發起全體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斗的磅礴精神力量,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出版行業承擔著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大量時代性強、內容精良、受眾歡迎的出版物和精神產品,是構建國家和民族精神文化大廈的基石,能夠持續為全社會提供文化知識資源和思想精神養料,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改變社會風尚,凝聚社會人心。

一、強化出版價值引導的時代要求和意義

從印刷媒介到電子媒介再到融媒體,不論媒介如何演化融合,出版物的內核和終極意義始終是記錄與反映特定時代的精神狀態,潤化和引導社會大眾的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和文化趣味,滋養和塑造閱讀者的價值觀念、精神世界。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先生曾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為大?!盵1]出版行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其中所蘊含和追求的“精神”,即理論方法、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境界趣味等,是“出版物的魂”。作為“出版物的魂”的載體,報刊、圖書等文化產品作為“出版物的體”直接影響著受眾的社會認知、自我定位和價值認同。而賦予出版物什么樣的“魂”,則取決于出版主體在面對特定時代、文本、讀者、社會條件等編輯出版情境下,對“為誰做”“為何做”“怎樣做”等目的原則方式等維度的判斷和選擇。由底層邏輯可見,出版價值引導的重要性和獨特作用不言而喻。

黨的二十大莊嚴宣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重大論斷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在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保持穩定的兩大奇跡,以“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的成功實踐,為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停留于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而是突出體現在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基于清醒的歷史自覺,中國式現代化把目標錨定于注重人自身發展的現代化,強調我們要推進的是使個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統一的現代化,鮮明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人本精神,對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中國智慧。反觀西方式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路徑,因其資本統治邏輯的貫穿,豐富多彩的人性被過度的物質欲望扭曲,而趨于蛻化成追逐物質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單向度的人”,導致社會陷入物質主義過度膨脹的現代性危機中。

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兼具物質的富足與精神的富有,是人的全面發展?!柏S富人民精神世界”,是黨的二十大對建設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部署,對出版行業立足新發展階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出版導向,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出版對社會和受眾價值引導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重大使命。

出版業是極具特殊性的文化生產行業,它與特定時代的文化氛圍和價值變遷緊密相聯。強化出版價值引導功能,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發揮更大作用,是擺在出版人面前的一個重大時代話題。積極發揮價值引導功能是出版行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而有效實現價值引導功能,重要前提是出版行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發展的出版行業,我們對出版價值引導功能的認識再深刻再到位,在實際發揮作用上也容易落于投入不菲而效果不彰的境地。[2]面對時代新要求,出版行業必須致力魂正體健、一體發力,自覺融入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魂有機蘊含在質量優良、受眾認同的具體文化產品中,春風化雨引領思想文化傳播,潤物無聲塑造美好心靈。

二、出版價值引導蘊于高質量發展實踐

高質量發展是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規律和總趨向。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0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8569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741美元,按世界銀行劃分標準,已接近高收入國家行列。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開始突顯,人民對文化消費的量和質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大眾的消費概念已由“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消費者對文化產品消費的升級換代,如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和數字文化消費的熱衷等,都對出版行業在更高層面上實現新發展提出客觀要求。

一是更加主動引領價值導向。文化輸出和價值引導是出版活動的內核和靈魂,塑造人、感染人是出版傳播的根本目標,經驗感受分享是價值認同和民族國家認同的基礎,報刊圖書等出版行業主流媒體要通過不斷推出優秀的出版物向受眾分享共同的經驗、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在撫慰社會情緒、引導社會輿論、凝聚各方共識進而潛移默化建構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獨有作用。[3]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交織,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機遇與風險前所未有,面對多層面的挑戰更需要核心價值觀對文化建設的有力引領。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虛擬現實、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間被空前拓寬,生活方式、價值選擇有了更強的自主性,但多元化海量的資訊沖擊、多樣化觀念的碰撞,也造成人們的心靈“沙漠化”、信仰迷失和價值沖突等現象,社會價值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需要主流價值觀和權威話語的疏導和引領。面對加速改變的外在世界和新技術、新業態,出版業要深刻認識趨勢,把握發展新機遇,大膽試水新技術,用主流價值駕馭“算法”,提高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尺度把好借由各媒介出版發布的內容導向關,警惕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思潮的端倪與表現,精準發掘引導受眾需求,匹配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矯正消解錯誤或消極的思想觀念,阻斷垃圾文化的擴散,有力有效地引領價值導向。

二是更加聚焦出版供給的文化含量。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社會結構日趨科層化、群體化、激勵制度化,利益格局更加復雜多變,大城市出現個人原子化趨勢,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承受著遠超過農業文明下的精神壓力。在世俗化的社會生活中,出于放松心情、消除焦慮等動因,數字化時代的人們更容易轉向一目十行式的淺閱讀,以碎片化的閱讀得到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悅,社會層面出現遠離崇高價值、轉向日常娛樂消遣和文化快餐的趨向。擔負起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出版人必須看到社會生活和傳播技術的巨大變革,也更應該深刻認識到人文閱讀對培養人的道德、情操、人格、素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眾聲喧嘩下,出版業自身首先要杜絕功利色彩和浮躁心態,堅定營造以人為本的精神文化氛圍,更加清醒堅守主流價值對出版行業發展的正面導向作用,辯證把握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關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迎合低級趣味、缺少營養的速朽出版物數量降下來,始終堅持樹立精品意識、積淀文化底蘊,用工匠精神提升出版物的文化含金量,讓優質出版物成為溫暖慰藉人心、提高大眾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的明燈,為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精神養分,充分發揮各類出版物浸潤心靈、疏導民意、成風化人的價值引導功能。

三是更加主動推進數字出版轉型。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出版大國,但人均購書量和閱讀量仍然比較低,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21年發布的結果顯示,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0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29本。另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國人均閱讀量,以色列64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德國47本、日本45本。[4]在新媒體方興未艾的發展環境中,傳統的紙質閱讀、深度閱讀受到明顯的沖擊。調查結果顯示,在傳統紙質媒介中,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書、報、刊的時間分別為21.05分鐘、5.22分鐘、2.96分鐘,而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高達101.12分鐘,瀏覽各種數字化媒介的占時與上年相比都在增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眰鹘y出版行業要實現其價值引導作用,就必須順應潮流,積極投身于媒體融合、數字出版的大趨勢當中,學習研究在線教育、移動出版、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等新興數字產業的成功運作經驗,最大化已有的內容資源優勢,借助現有的平臺技術、存量用戶等品牌基礎,加快數字出版進程,豐富電子圖書、數字報刊、網絡教育出版物、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等產品形態。通過內容為王實現行業價值,滿足受眾精神文化需求,把更多經典讀物遷移到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上,把握虛擬世界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特性,適應新一代受眾“讀屏”的閱讀習慣,推動經典文本與短視頻、有聲書等產品形態的融合、增強出版單位官方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等的價值傳播吸引力,更加注重把已有的優勢產品和服務針對性地與各大連接平臺和傳播渠道有機對接,通過推送內容資源、培育營建屬于自己的社群等手段,不斷擴大移動互聯網的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三、新形勢下實現出版價值引導的方向

主動置身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格局中,自覺擔負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時代使命,出版行業要以更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激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強烈主體意識,從多方面發力,確保價值引導的功能更好實現。

一是堅持黨管出版原則,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上的出版理念,守正創新出版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不論身處何種媒介,出版業都必須樹牢陣地意識和精品意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編輯出版工作鑄魂,校正社會生活中與主流價值信仰相左的各種誤導偏差,通過日積月累的出版實踐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文化融入大眾化、日?;瘓鼍?,在社會大眾的思想意識深處扎根結果。古人有敬惜字紙的傳統,代表著敬重文化、愛護文化的傳統美德,當代出版人當繼承優良傳統,堅守文化良心,在出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都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關守土,不論是選題策劃、還是稿件配置,不論是文字標點還是配圖裝幀,處處都有價值觀的度量與統領,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不斷提高出版物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從文化選擇、文化積淀、文化建構、文化傳承、文化引領等多維度考量探索,使創新推出的出版物真正成為承載知識與經驗、傳統文化、科技文藝、道德倫理和民族記憶的厚重文化積淀和豐富精神結晶。[5]出版關乎人的成長和心靈的潤澤,教材自不必說,即使是出版消遣娛樂性的通俗讀物、大眾讀物,也要從育人、化人的高度精心策劃、嚴肅對待,盡力賦予其一定積極有益的人文內涵和審美價值。

二是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發展壯大主題出版,加強出版物市場管理,凝聚構建共同的思想價值體系。主題出版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十年,出版業突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要政治任務,圍繞黨和國家重點工作和重大會議、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節慶日等集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出版活動,為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貢獻了應有的力量。例如,2022年貫穿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題,圍繞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推出一大批深刻解讀成就背后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的出版物,從書籍到報刊,從大屏到小屏,從國內到海外,一系列主題出版物在特定時點以不同形式集中推出,以不同文體和視角論述、回顧、提煉、感動新時代非凡十年,展望和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奮進力量,體現出其強大的宣傳感染力和價值引領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藍圖,為主題出版提供了新的廣闊舞臺,出版業要聚焦重大現實、理論、實踐問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強化深化主題出版,圍繞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創新推出更多有利于增進文化認同、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主題出版讀物,更加注重以大眾接受認同的視角設置主題出版的最優呈現形式,以話語表述的大眾化、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把握主題出版的引導藝術和宣貫策略,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入心入腦、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此外,要加強出版物市場監管,精準甄別有悖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導向的出版內容,對于散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言論觀點的出版物,對青少年等特定群體具有不良影響的低品位出版物,以及具有一定群體心理基礎和社會危害性的低俗不良出版物等,嚴加監管,限制傳播,強化意識形態底線思維。

三是堅持人才引領發展,因應融合出版,打造高素質的出版人才隊伍。當前,媒體融合勢不可當,傳媒格局、輿論生態深刻變革,傳統出版業唯有向數字出版轉型,與新興媒體介質主動連接,借由多平臺傳播主流文化,不斷探索全媒體時代構建精神家園、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途徑,才能有效激活價值引導的作用機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面對跨媒體出版的挑戰,傳統出版行業能否成功轉型,不論是內容建設、先進技術還是創新管理,不論是出版內容的發現挖掘創新再造,還是出版方式的融合創新、管理流程的再造,都有賴于要擁有一支高精尖的出版人才隊伍。為此,要著力提高編輯隊伍由傳統出版進化到數字出版階段客觀要求的專業化能力。首先,要更加重視編輯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出版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當前新媒介不斷涌現,融合持續推進,產業生態系統的變化日新月異,理論知識相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那些在實踐一線親身體驗、切實操作、更具國際化視野的新型出版人才可以更好順應數字出版的新趨勢、捕獲到融合的新機遇。出版業要側重引進具備較強跨媒體出版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時也要基于現有的中青年編輯人才現狀,在一線實干中培養造就更多的出版實踐型人才,通過強化實地考察、項目參與等靈活多樣的實踐培訓手段,促使他們較快地在適應產業新業態實際需求上提升能力才干。其次,要建立貫通內容、戰略、管理、技術、營銷等各環節的復合型協同化人才體系,新形勢下的編輯出版人才不僅要具備高超的選題策劃能力、內容挖掘能力、新技術運用能力、宣傳推介能力等,還要具備掌握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理論及其方法的能力。新時代出版人要善于運用大數據工具,為選題策劃、編輯制作、營銷傳播等出版環節賦能,推動傳統出版下“出版者出什么,讀者就讀什么”的產品供應方式向數字出版下結合消費者需求導向的供應方式轉變,精準對接出版供給與閱讀需求,構建起更清晰的產品線和更穩定的作者群、客戶群等,從內在機制上保障出版價值導向的輸出貫注精準有效。

(作者單位系中國稅務雜志社)

猜你喜歡
價值引導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出版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淺談新媒體在美術類圖書出版中的應用
做一個全民閱讀時代的“悅”讀人
國際圖書出版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引導”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