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

2023-05-30 00:03劉媛媛
佛山陶瓷 2023年5期
關鍵詞:植物配置景觀設計

劉媛媛

摘 要:當前,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生態相關的問題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為避免生態問題影響到人們的生存與發展,園林設計的重要性也就愈加明顯,當前,城市景觀設計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了生態型園林景觀的設計上,而在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則直接影響到設計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因此,加強對生態型園林建設的有關問題研究,能夠實現生態園林建設與城市建設相協調、園林景觀與植物配置相協調,構建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

關鍵詞: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1 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在近幾年的城市發展規劃中,生態園林規劃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簡單地說,生態型園林規劃是將山石、建筑、花鳥和植物等自然元素相協調地搭配起來,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美化城市的目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融入低碳環保的意識,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文明的政治和諧,體現出節約型社會的理念,這對環保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有利的。本文對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設計原則進行詳細地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希望能夠真正地實現植物和園林景觀的合理配置。

2生態型園林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2.1改善城市生態,營造高質量居住環境

植物在改善大氣環境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一方面,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釋放氧氣,降低噪聲,進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此外,綠化植物還具有良好的殺菌和吸塵作用,能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然而城市綠化在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各地為了改善人居環境,紛紛增加植被覆蓋面積[1]。

2.2美化市容,提高城市形象

園林植物以自身的形態、色彩,讓人們在欣賞自然之余,感受自然之美,為城市增添生機,陶冶人們的情操。當然,將園林植物引進到城市中時,還應按一定的規劃設計,使城市園林景觀具有不同的風格。在園林植物設計中,應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和地理環境。不僅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還帶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創新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為城市的歷史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3.1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的原則,就是將設計工作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使植物生長良好,增強景觀的整體性。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植物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包括空氣狀況、氣候狀況、土壤狀況和生物構造等。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文化習俗,進行調查研究,使設計成果符合當地民眾的審美需要,避免文化層面上的沖突。另外,在選擇植物時,應分析植物生長的不同特點,使植物始終處于健康狀態[2]。

3.2和諧共生原則

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要達到美觀的目的,更要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居住環境。所以,在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把人的需求考慮進去,要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與自然和諧共處,積極參與到對城市環境和植物的保護中去,使城市的發展符合人們的期望,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除此之外,在設計時,還應該將城市建設的風格考慮進去,為使園林景觀與城市環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植物的選擇上,要選擇符合城市整體風格的植物,將城市、人和植物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和諧共處的設計理念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使城市的建設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3統一性原則

在進行生態景觀設計時,應遵循統一的設計理念,在色彩、線條、比例等方面做到整體協調,以提高人的視覺感受。所謂統一性原則,并不是指一成不變的單一設計,而是指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持園林設計的多樣性。在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周邊的實際情況,使園林景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避免過于突兀,設計人員要對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總體要求進行分析,使園林景觀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使園林景觀對城市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3.4經濟性原則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態型園林景觀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所需資金也不斷增加,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經濟原則,保證在良好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建設成本。盡量使用綠色環保型材料,提高對各種類型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其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適應,避免過分追求新穎性而導致設計成本增加。低成本鄉土植物正日益廣泛地應用于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充分體現出經濟性的設計原則。

3.5美觀性原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因此,為了確保人們在園林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在進行生態型園林設計時應遵循美觀性原則。當前,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型園林景觀的審美功能日益增強,對緩解人的視覺疲勞與精神疲勞具有重要意義。在設計過程中,可適當地引進外來植物,使其多樣化,豐富人們的生活體驗。通過植物在園林中的運用,分析不同種類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而改善生態型園林中植物的分布狀況[3]。

4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型園林建設在城市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有關人員繼續研究,提高建設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推動城市的生態化發展。在目前的城市生態型園林建設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將城市園林的建設看作是城市的裝飾建設,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上沒有根據當地的水土情況、氣候環境和城市的需求來選擇,而是為了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地更換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或是過于急功近利,種植的方法與植物的生長趨勢不相適應,導致城市生態園林建設資源浪費程度較高,所花費的成本較大,而且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在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一些設計人員因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進行整體設計時,只考慮到了西方的一些技術,而忽視了中國傳統園林設計因素,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西方園林設計的形式,或是胡亂地堆砌,造成整體風格雜亂無章,從而喪失了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獨特性,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提高我國生態園林景觀的整體水平,而且對城市的整體發展不利[4]。

5生態型園林景觀的優化策略

5.1合理進行層次搭配

在城市中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可以對整個城市空間起到生態調節作用,通過有效的植物配置,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因此在選擇植物時,一定要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也要符合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具體的選擇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喬木、灌木等符合群落結構的植物。此外,在選擇數目類型時,還要看其葉片的面積、厚度和光合作用的效率等。在具體配置過程中,還應根據數目的選擇,進行層次搭配,有效利用花葉進行搭配。由于植物高矮不一,葉片顏色不一,有效運用層次搭配,可以讓植物的整體色彩更為豐滿,并且通過有效的排列組合,讓植物更具層次感,從而提高觀賞效果。

5.2注重不同觀賞植物間的配置

園林中的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不同形態的樹木經過設計人員的精心搭配而成。要遵循高低錯落有致,遠近結合的空間布置原則,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效果。在園林設計中,還需要考慮到植物的稀疏度,植被大小,樹木高低。還要遵守左右搭配的原則,不同地區要有不同地區的特色。因此,在選擇植物時,盡量選擇一些具有較強觀賞性的植物來進行搭配。有些植物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也可作為園林景觀之一。對植物和樹木本身的價值要求不高,但通過植物的外形和搭配方式,營造出節約型園林的高級感和美感。在園林設計中應按不同的版塊設計,有的區域應采用高聳的喬木,有的區域可選用低矮的灌叢。在園林中,應充分發揮植物配置的作用,提升園林的藝術價值。這樣設計出來的園林景觀不僅成本較低,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符合建設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5]。

5.3組合選擇合理的植被

選擇合適的植被,在此特指符合自然環境、生態要求的植被。比如江浙滬這一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需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的植物。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植被呈現出不同的樣貌。針葉林生長于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而熱帶雨林則生長于熱帶雨林氣候中。要把氣候因素考慮在內,如果選擇與氣候不相適應的植物,那將會使植物難以存活。除了氣候因素外,還需要考慮地形、光照、降雨量、土壤等因素。即使這些因素都考慮到了,還應考慮植被對水分、光照等的要求。

6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的植物配置策略

6.1充分應用鄉土植物

在設計生態型園林景觀時,要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在植物配置中,鄉土植物對生態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維持和增強生態穩定性有較大的作用。鄉土植物適應當地環境,不易造成大面積死亡,既保證了建設成本,又減少了資源浪費。由于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大部分外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損害,而且運輸成本較高。采用鄉土植物可解決以上問題,提高植物成活率和抗病能力,且不容易發生大面積病蟲害。因此,在利用鄉土植物的同時,應與外來物種之間有效地協調,確保和增強鄉土植物的穩定性以及外來物種的成活率。

6.2合理劃分層次

生態型園林植物配置應合理劃分層次。在生態園林景觀中,保證植物配置具有良好的層次性,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觀賞體驗,而且可以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在配置工作中,應分析不同植物的高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與搭配,避免整體園林景觀形態單一。另外,還應分析不同種類植物的特點、種植方法等,處理好種植間距與數量、植物層次狀況等。由于受季節變化的影響,植物在開花與非開花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因此在配置工作中,要結合與色彩相關的理論,將灌木、喬木、草坪和開花植物等不同類型的元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植物配置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植物的高低會顯著影響植物配置的層次性,因此在配置植物時,設計人員要將目光放得長遠,對植物的長勢、花期的規律等進行綜合考慮并分析,深入分析不同生長階段植物的綜合狀況,使植物的生長始終保持穩定與協調,提高生態型園林景觀植物配置的合理性[6]。

6.3配置觀賞植物

在生態型園林中,應適當配置觀賞性植物。觀賞植物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與園林美感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觀賞植物的合理配置,才能取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在植物配置時,可充分利用不同顏色之間的對比,緩解單一色彩帶來的審美疲勞,實現植物配置中的經濟要素和藝術要素的協調,進而使觀賞植物布置達到最佳效果。在配置時,應將觀賞植物放在生態型園林的主要位置,引導人們參觀。園林中的觀賞植物主要有觀葉型、觀花型以及觀果型,在進行配置時,要明確每一種植物的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配置方式,使植物的色彩更加鮮艷,更加豐富,從而體現出生態園林的多樣性。

6.4植物配置空間

在生態型園林植物配置中,要對配置空間進行合理地優化。通過優化植物空間,使植物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使得配置空間具有顯著的多樣性,生態景觀具有顯著的豐富性。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生態發展的理念貫徹到規劃建設中,提高園林景觀的觀賞性,實現園林綠化的目標,為推動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如競爭和寄生等,以確保植物配置的穩定性。植物生長的內在聯系直接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狀態,因此,要分析植物的特點,深入剖析它們之間的生長關系,才能使園林中的植物相互依存,共同生長。由于植物的健康生長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配置多樣化植物時應注意防范病蟲害,才能保持較高的成活率。

7結論

總而言之,在進行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和諧共生、統一性、美觀性、經濟性等原則,對植物的配置進行全面綜合地考慮。在植物配置上,應結合城市不同區域的特點;合理劃分植物配置層次,配置觀賞性植物;優化植物配置空間;運用自然型與規律型的配置方式,充分利用鄉土植物等,從整體上提高植物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提高整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波,李宇航,李雄偉.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6):2.

[2]許昊峰.淺析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26):205-206.

[3]何潔霞.風景園林施工中的植物選擇及配置分析[J].南方業,2020,14(23):29-30.

[4]劉惠.風景園林施工的植物選擇和配置解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3):166-208.

[5]吳雙,王晗,李倩倩,等.黃河下游灘區園林植物設計及生態修復研究——以河南省長垣市黃河灘區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8):141-148.

[6]曹林森, 徐歡,李紅.南京市寒冷季節景觀樹種對人體熱舒適度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 [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1,36(5):238-245.

猜你喜歡
植物配置景觀設計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探討現代景觀設計中意境的體現
基于概念設計的居住區景觀規劃研究
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探討
城市園藝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思考與探討
自然和生態理念在揚中市郊區城南公園建設中的應用實踐
論述適用性原則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九江市新湖·廬山國際居住小區植物配置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