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構

2023-05-30 01:39賈小琴
語文教學之友 2023年3期
關鍵詞:語言積累語言運用閱讀教學

摘要: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語用視角去確定教學內容,注重文本的語體色彩,有效地將語用知識嵌入其中,體會文本的言語智慧,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從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體表達三個角度討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重構,以期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交流溝通能力。

關鍵詞: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體表達;閱讀教學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采用的是“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課程結構,強化課外閱讀和名著閱讀的閱讀數量,穿插“活動·探究”的單元學習任務,充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新課標中強調:“關注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規律,理解作品的情感主旨?!苯滩暮托抡n標都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帶領學生關注文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特點和語言風格,深度理解作者的情感,并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也是學習語文的關鍵。但是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有時存在“重技巧、輕感受;重活動、輕體驗;重講解、輕建構”等問題。要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強化語用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何為語用能力?在語文學習中,語用是指學生根據一定的場合和語言活動,運用一定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建構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進而巧用語言材料和表現手法進行有效表達。同時,語用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刻感知、體驗、鑒賞語言,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形成語言感知能力和言語經驗。

筆者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闡述語用能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建構。

一、積累語用知識,建構語言體系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大致分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語言評價。其中,閱讀是提升語用能力最為關鍵的一環,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的應用兩個方面展開言語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

首先,緊扣語篇的文體特點,積累語用知識。經典文本在語言、表達、體裁上都有著獨特的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捕捉語篇在材料、結構、主題等方面的特點,進而解讀出文本的表達密碼,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深層意蘊。例如,學習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自然之景”這一人文主題單元時,教師需要緊扣單元內三篇寫景散文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求同存異,體悟作者的情感之妙。筆者執教時,要求學生從景物選擇、寫作順序、修辭手法、情感抒發四個方面比較賞析、總結歸納出寫景抒情散文的寫作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發現,敘事散文往往采用“間離”的抒情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緊扣敘事散文的語篇特點,巧妙幫助學生建構散文閱讀的“時空差”,從而促使學生讀懂作品的多重內涵。執教《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挖掘文本中的兩個“我”,分別為“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體悟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的多重情感。學生重新建構散文的內容,讀懂少年魯迅的“無助、無奈”,明曉成年魯迅深刻、冷峻以及批判自省的精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該類文體的特點,讀懂這一類作品的深層意蘊。

其次,緊扣語段的表達特點,積累語用知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段的精妙之處,從而品悟語言材料的深層意義和情感。例如,學習楊絳的《老王》一文時,學生難以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段的語言表達特點,參悟作者選用語言材料的良苦用心。筆者要求學生將語段進行轉化,從而體悟文段表述的準確性。比如,“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將這句改為陳述句后只是陳述“我”與“老王”聊天的事實,而原句一個是優越的知識分子,一個是處境困難的拉車者,將“我”和“老王”作為兩個群體,具有階級差別,從而表達出作者對當時沒有平等地看待老王的愧怍之情。由此,學生深入文本,尋找文本中相似的文段,獲得解讀作品語言的密鑰。

二、細品語言妙用,獲得表達經驗

思維活動依托語言感悟,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緊扣語言文字,探尋其內在規律,使作者深層的情感不斷外顯。其中,學生需要著文本語言的特殊之處,細品慢悟、反復咀嚼、深入解讀。

首先,緊扣文本重復出現的語句,探究其中的深意。經典的文本往往會運用重復的敘事方式或者反復使用相似的詞語,達到強化情感和主旨的作用。例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中多次出現“偷偷地”“悄悄地”“好好兒”等詞語,學生可以聯系語境,體悟重復語的深層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用兒子和母親的口吻分別朗讀相關文字,體悟“悄悄地”這個疊詞的深層含義。在模擬情境中,學生會體悟出母親在生病的兒子面前強忍苦痛、隱瞞病情的不得已,體現出母親細膩而深沉的母愛。

其次,緊扣關鍵字詞,學會一字立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的“一字”,學會“抓取——確認——分析——運用”,做到語言文字有效運用,進而體悟作品的內涵。比如,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排列組合、布局謀篇兩個角度比較標題四個字的三種書寫方式,進而分析出哪一種寫法更可取。在此基礎上,學生分別從“愚公”“移”“山”解讀出文本的不同內涵。比如,有的學生認為“愚公”兩字應該大寫,“移山”兩字應該小寫?!按笊健痹谟薰男哪恐兄皇且涣m埃,愚公面對大山,彰顯的是一種英勇無畏、老當益壯的精神。還有的學生抓住一個“移”字,按照“移山對象”“移山目的”“移山方式”“移山過程”“移山阻力”循序漸進地分析文本的結構和謀篇布局,從而掌握故事的敘事方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讀懂文本語言、學會運用語言和解析語言,不斷感知語言的秘密,從而抵達文學作品的深處。

三、注重語言實踐,提升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注重引導學生專研文本,加深理解、體驗、實踐,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边@就強調了“語言實踐”對學生主體能動性和個性化行為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創設語言情境,注重開展語言實踐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創設有效的語用情境和任務,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真實的語用情境需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沖動。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教師可以依據單元內三篇寫景寄情的文言散文,引導學生領悟古人的政治理想和志趣,反思自己作為傳承人的使命和擔當。據此,筆者設計了如下學習情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典的佳作是千年時光構建的精神家園。班級舉辦了“傳承經典歌詠經典”的綜合性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為了打動觀眾,吸引觀眾,請你設計活動方案。

在此活動情境基礎上,教師依據本單元學習內容,設計了以下讀寫實踐任務:

(1)作為主持人,請你結合《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三篇經典佳作為活動設計200字左右的開場白;(2)查閱相關資料,觀看央視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展開聯想和想象,將本單元三篇文本改編為詠唱的歌詞;(3)欣賞教材中相關文本的插圖,圍繞文本的相關內容設計海報,寫上宣傳語。

上述三個學習任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展開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是自我雕琢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基礎,有效重構語文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文素養。同時,引導學生“自我雕琢”“實踐總結”,實現“會學”“用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榮維東. 關聯推論:文本解讀中的猜測與印證——基于關聯理論的文本解讀[J]. 語文教學通訊·高中,2016(11).

作者簡介:賈小琴(1980—),女,江蘇省南通市陳橋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語言積累語言運用閱讀教學
讓學生真正采到“語言的花蜜”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探究
2016年高考語文“語言運用”四大特色題評析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威廉?布萊克的《老虎》
淺談《警察與贊美詩》中的幽默藝術
關注句子教學 重視語言運用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