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圖譜視角下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熱點及趨勢

2023-05-30 10:48馬兆鵬柏靈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知識圖譜專業學位

馬兆鵬 柏靈

摘要: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學界形成了獨特的研究領域。采用Excel和CiteSpace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有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3 431篇核心期刊文獻進行計量和可視化分析,對文獻的年度分布狀況、核心作者組成和發文期刊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歸納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熱點。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劃分為借鑒探索期(1991—1995年)、實踐拓展期(1996—2001年)、總結反思期(2002—2008年)和內涵提升期(2009—2022年)4個階段,并對每一個階段的研究內容及研究特點進行了論述。從3個層面總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勢,宏觀層面以戰略導向為指引,加強國家發展戰略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引導作用的研究;中觀層面以目標導向為驅動,創新和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的研究;微觀層面以問題導向為抓手,開展歷史溯源、實踐探索和國際比較與借鑒的研究。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G643.7;G35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3)02-0008-12

自1991年以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需求,培養了大批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加快推進新時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30日聯合印發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總結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挑戰,明確了新時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目標,以優化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結構和擴大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為發展重點,到2025年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斗桨浮反_立了未來5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30多年的發展與實踐,國內學者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逐步深入,學術成果不斷積累,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和《方案》的頒布實施為新時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命題。因此,總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熱點并以此為基礎分析其發展趨勢,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數據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數據

研究數據以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和CSSCI來源刊為數據源;以“專業學位”為主題詞,共檢索到文獻4 405篇,刪除會議報道、人物專訪、卷首語等非研究性文獻,篩選出3 431篇作為研究樣本(檢索時間截至2023年2月26日)。

(二)研究方法

借助CiteSpace軟件對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CiteSpace軟件是一款專門用于學術文獻分析的可視化工具,主要功能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特定算法探測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熱點主題及其演進過程

,揭示學科領域演變中的研究前沿和其變化趨勢[1]。將3 431篇研究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中,生成關鍵詞和突現詞等知識圖譜,據此分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脈絡,進而探討其未來的研究方向及發展趨勢。

二、基于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

(一)研究文獻的年度分布

研究文獻的年度分布可直觀展示一段時間內該領域相關研究的發展變化趨勢。將3 431篇文獻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得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相關文獻的年度分布圖(圖1)。

從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看,第一篇研究文獻為蘇青1992年發表在《醫學教育》第6期的《設置醫學專業學位既要積極又要審慎》,以醫學專業學位為切入點,論述了設置醫學專業學位的意義,并對醫學專業學位的分級、學位授予對象、選拔辦法、授予標準、培養辦法、考核內容等進行了探討[2]。從文獻數量分布上,年度文獻量從1992年到2022年總體呈快速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263篇,說明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相關研究也逐漸增多。在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和《方案》實施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將成為今后學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二)核心作者分析

在科學研究中,某一研究領域隨著學術成果的積累,逐步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核心作者群,他們的研究成果代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是該研究領域的引導者和推動者??茖W計量學奠基人普賴斯將核心作者群界定為“論文高產者的數量級是作者總人數的平方根”[3]。在3 431篇研究性文獻中共有2 503位作者(僅以第一作者統計),據普賴斯的核心作者群定義,發文量前50的為核心作者。依據普賴斯核心作者發文量計算公式:N≈0.749(η1/2max)[4],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發文量應為N≈0.749(18)1/2≈3.18篇,即人均發文量在4篇以上。在研究樣本中發文量達到4篇的有72位作者

,為普賴斯理論參考值的1.44倍,這些核心作者共發文497篇(表1),占樣本文獻總量的14.49%。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雖然吸引了較多研究者的關注,也形成了較為龐大的核心作者群,但其核心作者的個體最大發文量(穆雷18篇)和群體發文總量偏少,說明大部分核心作者對該研究領域的持續關注度較低,研究成果數量相對較少,學術影響力較弱。

(三)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

依據布拉德福定律對載文期刊核心區、相關區和離散區的劃分標準,將3 431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獻涉及的466種期刊進行劃分:核心區期刊3種,刊均載文量在126~789篇,發文共計1 137篇,占文獻總量的33.14%;相關區期刊37種,刊均載文量在12~93篇,發文共計1 154篇,占文獻總量的33.63%;離散區涵蓋期刊426種,刊均載文量在1~11篇,發文共計1 140篇,占文獻總量的33.23%。3個分區的平均載文密度(載文篇數/期刊種數)依次為379、3119、2.68,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獻高度集中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和《中國高教研究》3種期刊,具有極為明顯的核心效應。 由表2可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刊文總量、下載總量、總被引量等方面都遠超其他期刊,《教育與現代化》在2011年更名為《研究生教育研究》后,其刊物定位明確,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領域的發文量及影響力僅次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國翻譯》和《中國高教研究》等期刊所載文獻的篇均下載量和篇均被引次數明顯高于其他期刊,說明刊物所載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高于其他期刊。

三、基于關鍵詞的研究熱點與研究演進路徑知識圖譜分析

(一)內容維度:基于高頻次關鍵詞的研究熱點分析

研究熱點代表了一個研究領域在一段時間內數量較多且內在聯系較強的問題,代表該領域中最先進、最有發展潛力的主題[5]。通過對特定時間范圍內研究文獻中的高頻關鍵詞共現分析,能更快把握研究熱點。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中“╋”為關鍵詞節點,圖譜中節點及節點文字越大,表明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在研究領域中受學界關注度高(圖2)。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關鍵詞在圖2中的總頻次為3 544次,前20個高頻關鍵詞的總頻次為2 708次,占總頻次的76.41%,是專業學位研究領域中最重要的主題詞。由圖2與表3可知,以“專業學位”為核心,形成了“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專業學位教育”“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教育博士”和“課程設置”等研究熱點。從關鍵詞聚類的節點(N=99)、連線數(E=164)和密度值(D=0.033 8)分析可知,關鍵詞集中度高且熱點聚類合理,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學術研究網絡體系。

(二)時間維度:基于突現詞的研究演進路徑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科學研究領域的某段時間內出現頻次快速增長的研究前沿術語。CiteSpace軟件通過突現詞檢測算法考察詞頻的時間分布,從大量的常規用詞中將頻次變化率高、增長速度快的突現詞檢測出來,以詞頻的變動趨勢來分析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發展趨勢。由于突現詞的詞頻時間分布和動態變化特性,突現詞比關鍵詞更準確地揭示與反映研究前沿[6]。設置并運行CiteSpace軟件中突現詞檢測功能,按時間順序呈現15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突現詞(圖3)。

在時間維度上,從1991年2月國家教育委員會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發布《關于進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試點工作和進一步開展研討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是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從試點起步到逐步發展壯大的30年。在此期間,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的通知》,2002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9年3月《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出臺,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結合圖3中呈現的突現詞年度分布情況,直觀而清晰地展現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脈絡。根據上述國家政策發布的時間節點,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分為4個階段:借鑒探索期(1991—1995年)、實踐拓展期(1996—2001年)、總結反思期(2002—2008年)和內涵提升期(2009—2022年)。

1.借鑒探索期(1991—1995年)

社會各領域對高端專業人才的需要不斷擴大,對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教育委員會研究生工作辦公室于1991年2月22日發出《關于進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試點工作和進一步開展研討工作的通知》,明確在部分高校開展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試點工作和繼續做好設置專業學位的研討和論證工作,開啟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序幕。

在此期間,部分學者結合高端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通過比較與借鑒,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探索研究。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對外交流的發展,在建筑、工程、法律及教育等專業設立專業碩士學位,有利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引進國際先進管理經驗[7];有利于促進學位類型多樣化[8],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學位制度[9];有利于構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建設培養大批高級人才,增強國際競爭力[10]。

在知識圖譜中本階段的研究沒有出現突現詞,說明相關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學者對本領域的關注度較低,研究成果少,研究內容局限于借鑒介紹和政策解讀等,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學術影響力弱。

2.實踐拓展期(1996—2001年)

隨著研究生教育從“博雅”教育走向“專業”教育的國際大趨勢,我國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也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內在結構上變化的要求,促使研究生教育走出“象牙塔”,以“專業化”和“多樣化”應對社會現實需求[11]。為適應這一趨勢,1996年7月2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關于印發〈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的通知》中對專業學位設置的目的、申報條件和審批程序等作了明確規定,標志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逐步走向規范。

一是對設立各專業學位意義的論述。1997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明確指出,設置專業學位既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12]。設置專業學位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3],是我國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方式的一次戰略性調整[14],有利于培養和造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臨床醫學隊伍、工程師隊伍和國家公務員隊伍,對提高我國基礎教育質量、推動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模式轉變、培養面向工業企業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和推進國家公務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等具有積極意義。

二是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踐探索研究。研究者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探討了專業學位培養要求,并從生源分布、培養方式、課程體系、論文標準等方面論述了與傳統碩士學位的區別,倡導采用“案例教學”,遵循“實踐—理論—實踐”學習方式[15],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色。在學位論文的指導上采用學校與社會企業的“雙導師制”,打破封閉的研究生教育體系[16]。在教學評價上提出“差異平衡”理念,引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17]。在培養實踐方面,研究者以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為例探討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特點、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的實施等問題[18-19]。研究者還對農學、藥學和獸醫等專業學位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探討,并站在社會發展和高層次人才需求的角度,前瞻性提出了設置應用博士學位的建議[20]。

此階段,不同視角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對拓展專業學位種類的設置、把握專業學位教育的內在發展規律和運行機制、完善專業學位制度建設和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01年11月首次全國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經過10年的實踐探索與發展,已設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碩士、臨床醫學和獸醫等11種專業學位,攻讀者累計超過10萬人,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制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21]。專業學位已成為與學術性學位并行的學位類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特色逐步顯現,種類穩步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制度不斷完善,已成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2]。

3.總結反思期(2002—2008年)

2002年1月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針對專業學位教育開展以來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不夠明確、教育規模偏小、師資總體水平有待提高、質量保障措施尚需完善等問題[21],在強調發展專業學位教育重要性的同時,將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師資水平、提升培養質量、建立和完善評估制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標志著專業學位教育的研究進入總結與反思期。

一是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地位的研究。由于起步晚、規模小和層次低等因素,人們在思想認識上普遍不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從研究生教育科類結構和學位類型結構的發展趨勢來看,為適應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國應重點發展專業學位教育,使專業學位教育與學術學位教育的比例逐步達到1∶1,并向2∶1的比例發展[23]。在此期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設了會計碩士、翻譯碩士和社會工作碩士等專業學位,截至2009年底,專業學位已達19種,基本涵蓋了主要學科領域,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提升了專業學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擴大了專業學位教育在整個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

二是以培養質量為中心構建專業學位培養體系的研究。為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應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研究和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律,從培養模式、知識與能力要求、職業資格認證、學位論文標準等方面入手,建立不同類型專業學位教育的質量標準和保障措施,全面推進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24]。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過程中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趨同的現象,研究者認為只有充分認識到專業學位的專業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等本質特征,在培養過程中加強職業性、淡化學術性、強化實踐性,才能使專業學位回歸本性,凸顯專業學位教育特色[25]。此外,研究者還對專業學位培養體系中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論文評價體系、校外培養基地建設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在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監督下,充分發揮大學辦學自主性和各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與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企業、專業組織等建立多方面的制度化聯系,彼此之間密切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靈活、開放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26]。

三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國際比較與借鑒研究。我國高等教育對外交流日益擴大,在廣泛考察和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認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業學位教育在培養目標、招生與入學資格、專業與課程設置、學制與教學方式、學位論文等方面的特色和經驗,可為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改革提供借鑒[27]。

本階段的研究向縱深化發展,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了全面審視和針對性研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反思,這些研究對提高專業學位教育的地位、提升培養質量、建立和完善評估制度、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起到了促進作用。

4.內涵提升期(2009—2022年)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在招生、培養和管理等方面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大調整,標志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為擴大專業學位教育規模,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19種新增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專業學位設置類別達到38種,涵蓋領域進一步擴大。2010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了總體規劃,建立健全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宏觀管理與質量保障體系,提出到2015年實現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戰略性轉變和到2020年實現我國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轉變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并重的發展目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由規模發展向以提高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

一是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及以質量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研究。研究者認為面向應屆畢業生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研究生教育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體系化貫通的歷史必然[28]。在加強和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本著“以應用為導向,以實踐為主線”的原則,研究者從優化培養方案、加強“雙師制”隊伍建設、強化教學過程、完善評估方法和加大獎助力度等方面論述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在招生、入學資格方面加強“進口質量控制”,在課程、實踐和教師等環節加強“過程質量管理”,在綜合素質評估和社會發展狀態評估中管好“出口質量評估”,構建全日制專業碩士教育質量保障機制[29]。面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實踐性趨弱的現象,研究者認為專業實踐環節是達成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實現碩士生培養類別轉型的關鍵,并從專業實踐的重要性、專業實踐基地建設和專業實踐的全過程管理3個方面論述了如何保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環節質量[30]。針對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同質化的問題,通過實踐與改革,杭州師范大學探索出“全程·融合·協同”的新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有效提高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31]。提高生源質量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基礎和保障,為激勵更多優秀學生報考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完善和建立“學校、企業、導師”三級獎助體系,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資助力度,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32]。

二是對以教育博士為代表的專業博士學位的研究。我國從1997年設置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并于1998年開始招生以來,先后設置了臨床醫學、獸醫、口腔醫學、教育、工程和中醫學等6種專業博士類型。通過對國外專業博士學位發展歷史的比較研究,研究者認為擴大招生規模和增設新的專業學位類型是專業博士學位教育改革的趨勢,在培養目標的多樣性、招生對象的擴大化、培養方式靈活性、學習年限的彈性化、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學生選課的自主性、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等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鑒[33]。專業博士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實踐性和應用性,重視提升學生對職業實踐問題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凸顯培養特色[34]。另外,針對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目標定位不清、身份認同危機、導師專業性不足、實踐能力培養不夠、學位論文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提出了分類構建培養模式、引導實踐成果產出、完善相關監督體系、推進社會認同等改進措施[35]。這些研究對準確定位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體系具有借鑒價值。

本階段,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地位與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招生規模擴大,現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主力軍,招生范圍由個別專業試點到各專業全面實施,培養層次上由碩士提升到博士層面,以質量為核心的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這些變化標志著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建設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中的發展目標。

四、未來研究展望

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對完善學位制度建設、提升專業學位地位、提高專業學位培養質量和構建專業學位教育體系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方案》對專業學位的發展要求,在未來的研究中,從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展望。

(一)宏觀層面:以戰略導向為指引,加強國家發展戰略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引導作用的研究

國家戰略是為實現國家總目標而制定的總體性戰略,是指導國家各個領域的總方略。國家戰略直接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而高層次專業人才也影響國家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充分認識人才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以科教興國戰略為引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的研究;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導,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以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引導,加強專業學位設置和人才培養區域均衡的研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導,加強“三農”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研究;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引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未來社會發展及教育體系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二)中觀層面:以目標導向為驅動,創新和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的研究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方案》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明確了未來發展的目標,研究者要以此作為內驅力,以國家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開展以下研究:以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基礎,加強新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拓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類型和規模;創新培養模式及產教融合機制,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改革專業導師選聘制度,優化雙導師制,組建知識結構合理的導師隊伍;優化內部培養機制及外部環境,構建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的培養體系;依據社會需求優化人才結構,調整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類型與結構;深化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人才層次;完善教育評價機制,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質量;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銜接,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社會職業性;解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方案》等政策,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關制度建設。

(三)微觀層面:以問題導向為抓手,開展歷史溯源、實踐探索和國際比較與借鑒的研究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30多年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績,同時也積累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阻礙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在未來研究中,研究者要以問題導向為抓手,以現存問題為基點和突破點,站在歷史和發展的角度展開以下研究:面向歷史開展問題溯源研究,追溯造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存問題的根源并進行總結與反思,為當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鑒;面向當前的實踐探索研究,以專業學位點設置與審核、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產教融合、導師隊伍建設、質量監控和評價等方面的現存問題為突破點,展開深入調查并進行針對性研究,探尋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對外比較研究,深入了解國外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在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在比較中予以揚棄,在借鑒中尋求發展;面向未來開展前瞻性研究,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目標,及時響應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悅,陳超美,胡志剛.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蘇青.設置醫學專業學位既要積極又要審慎[J].醫學教育,1992(6):11-14.

[3]D·普賴斯.小科學,大科學[M].宋劍耕,戴振飛,譯.北京:世界科學社,1982.

[4]邱均平.信息計量學(六)第六講文獻信息作者分布規律——洛特卡定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6):475-478.

[5]陳仕吉.科學研究前沿探測方法綜述[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9):28-33.

[6]Chen C M.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7]王建,張文修.試論設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必要性[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6(3):59-61.

[8]秦惠民.關于我國學位類型的多樣化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4(1):45-47.

[9]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批準設立建筑學專業學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3(1):29.

[10]吳振一,劉穎,鄭燕康,等.設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完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6(5):60-63.

[11]孫崇文.從“博雅”教育到“專業”教育:國際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勢[J].江蘇高教,1997(1):84-86.

[12]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篇章[J].中國高等教育,1997(S1):13.

[13]顧明遠.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談教育碩士專業學位[N].中國教育報,1998-09-24(1).

[14]彭玉.積極探索 大膽實踐 總結經驗 努力做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工作[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4):9-12.

[15]段麗華,陳旭遠,周霖.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6):48-51.

[16]李淑珍,鄔志輝.關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問題的幾點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1997(6):85-89.

[17]楊啟亮.差異平衡:專業學位教育的一種教學評價理念——兼論教育碩士的科研優勢[J].教育科學,2001(2):39-42.

[18]康飛宇,劉惠琴.工程碩士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3):101-105.

[19]徐淑英.關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實施方案的探討[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78-80.

[20]程晗.構建我國應用博士學位制度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1(2):47-48.

[21]呂東偉.加快發展專業學位教育穩步提高培養質量——首次全國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會議綜述[J].中國高等教育,2002(1):32-33.

[22]呂福源.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快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S1):1-5.

[23]謝安邦,朱宇波.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30年: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08(11):19-29.

[24]陳皓明.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和發展觀 全面推進工程碩士教育發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25]于東紅,杜希民,周燕來.從自我迷失到本性回歸——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49-51.

[26]石中英.論專業學位教育的專業性[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7-11.

[27]鄧濤,孔凡琴.澳大利亞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色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0,37(10):39-44.

[28]單曉峰,宮照軍,徐雋.論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性[J].中國高教研究,2010(11):34-37.

[29]肖鳳翔,連曉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實踐邏輯及其改革策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9):36-40.

[30]文冠華,姜文忠,陳宏量.抓好專業實踐環節 確保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1-4.

[31]陳丹宇,嚴從根,萬林華.全程·融合·協同: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改革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3):35-38.

[32]李忠,熊玲,陳小平.建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實踐教學基地的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8-12.

[33]岳建軍.國外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對我國的啟示及未來展望[J].教育科學,2010,26(5):85-88.

[34]李永剛,馬愛民.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實踐性及其強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6):66-71.

[35]羅英姿,李雪輝.我國專業學位博士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基于“全國專業學位博士教育質量調查”的結果[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1):67-78.

Research on the hotspots and trend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p

MA Zhaopenga , BAI Lingb

(a. Graduate Department; b. College of Education,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Shandong, P. R. China)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has formed a unique research fiel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Excel and CiteSpace software were used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lysis of 3 431 core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NKI database.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 composition, and published journals of the articl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 through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period (1991-1995), the practice and expansion period (1996-2001),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period (2002-2008), and the connotation promotion period (2009-2022).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are discusse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ree level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guiding rol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guided by strategic guidance at the macro level;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driven by goal orientation at the medium level; At the micro level, issue oriented research is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arry out historical tracing,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research.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ull 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mode; knowledge map

(責任編輯 周 沫)

修回日期:2023-03-03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重點培育項目“基于EBE的全日制教育碩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SDYJG19211);臨沂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項目(PJKC1815)

作者簡介:馬兆鵬(1970—),男,臨沂大學研究生處,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圖書情報研究;(通信作者)柏靈(1972—),女,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E-mail)bailing@lyu.edu.cn。

猜你喜歡
研究生教育知識圖譜專業學位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醫患溝通的認知及培養需求研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土木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現狀與對策——以廣大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