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革型教學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23-05-30 04:21嚴興全李俊雙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管理學課堂教學

嚴興全 李俊雙

【摘要】本文分析變革型教學的概念和理論基礎,論述管理學課堂教學中六種變革型教學的核心方法:建立學習目標以轉變學習動機、提供示范以提高學習信心、鼓勵挑戰以增強學生自我效能、給予反饋以提供“一對一”幫助、總結經驗以加強對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進反思以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變革型教學 管理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6-0132-05

管理學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學科,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能否藝術地運用以及何種程度上藝術地運用管理學的理論、手段和方法。這表明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既要掌握理論,也要重視理論在實務中的應用。對管理類學生而言,管理學是核心專業必修課程,不僅要求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需要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去指導管理實踐活動,并創造性地解決實際管理活動中的難題。傳統以理論講授為主的管理學教學方式主要關注理論講解,忽略了理論應用。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也沒有提高他們學習的自我效能,以及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傳統管理學教學方式的不足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普遍表現出管理能力不足、難以在復雜的組織活動中有效運用管理理論去解決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以及信息時代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不斷涌現的情況,如何解決管理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新舊知識的替代問題,引起學者關于管理學課堂教學方法的討論。一些學者認為,優秀的教學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開展變革型教學(Transformative Teaching),讓學習者思維方式發生變革,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使學習者產生學習動機,調動去實踐、探究和創造的主動性,培養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一些研究也發現,相對于傳統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和交互型學習這類變革型學習方法時,學生會表現出更強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概念理解能力,更高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持久性。因此,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實現管理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技能。

一、變革型教學概念及其理論基礎

(一)概念

變革型教學是基于活動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強調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成長,為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是一種促使學生在學習上、態度上和行為上發生變化的教學活動。Slavich和Zimbardo(2012)將變革型教學定義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價值、信念和技能使學生掌握課堂的核心概念和知識。變革型教學的核心思想在于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發現,讓學生形成對自我和個人定位的認識,對自己與他人以及世界之間關系的認識。在變革型教學中教師是變革主體,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使學生得以發展。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在互動中進行知識探索,在相互討論中獲得知識。變革型教學既是一種課堂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有助于理解整體教學環境,以及在這一環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發展學生個人能力的框架。

(二)理論基礎

變革型教學是源于社會建構主義概念(social constructivist notion)的教學方法,它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的過程。變革型教學植根于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變革型學習理論(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目的性轉變理論(intentional change theory)和變革型領導理論(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 theory),強調學生在社會互動中學習和教師在教學中樹立領導角色的重要性。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復雜行為是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而形成的,個體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對他們的社會行為和生活事件施加有目的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建立在個體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beliefs)之上。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其行為獲得成功的相信程度。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感通過影響學生面對成功和失敗時是持有樂觀還是悲觀的心態,做出積極還是消極的歸因,進一步影響他們的行為決策。變革型學習理論認為,成人(包括大學生)的學習是通過改變他們的“參考框架(frames of reference)”,包括思維習慣(如抽象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習慣)和持有觀念(如具體的態度、價值、信念和判斷)來促使他們掌握知識和理解外部世界。成人的參考框架最初受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但在個體解決問題時,參考框架會發生改變。個體會基于解釋、信念、思維習慣對參考框架進行批判性反思或重構。目的性轉變理論是變革型學習的第三種理論基礎。該理論源自管理學,認為個體態度、信念和行為會發生目的性、可持續性的轉變。變革型教學也受到變革型領導理論的啟發。Bass和Riggio(2006)提出,變革型領導是“激勵下屬跟隨領導實現組織或部門共同目標,幫助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提供挑戰性目標,給予必要支持,以及發展變革能力的領導”。變革型領導是變革型教學的核心特征之一,它的成功實施將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

二、變革型教學方法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管理學教育應逐步從知識傳授型教學向素質養成型教學轉變。教師在講授管理理論之余,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依據變革型教學的理論基礎,結合管理學課程的特點,筆者歸納了管理學課堂教學中應用變革型教學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變革型教學的六種方法,包括建立學習目標、提供示范、鼓勵挑戰、給予反饋、總結經驗、促進反思。

(一)建立學習目標,轉變學習動機

共同目標是對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實現個人和集體理想未來的描述,是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之一。建立課程學習的共同目標有助于學生管理學習時間,分配課程的優先級別,建立課程期望,使學生基于課程本身的學習價值而不是為了獲得課程分數,或取悅教師的外部獎勵去主動學習。例如,在管理學課程的第一次教學中,筆者向學生系統介紹了本門課程的性質、在專業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習本門課程的必要性。在課程性質上明確管理學是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工業工程、市場營銷等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基礎和必修課程。在地位和作用上強調本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是從一般理論、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對管理活動加以研究,從中找出一般性規律。其主要作用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理論以及管理職能。在學習的必要性上突出管理學課程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會計學、審計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前提,只有全面掌握管理學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把握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所涵蓋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明確課程性質,與學生共同建立學習目標,構建共同目標,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只重視知識點的識記到更關注如何運用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管理問題。

(二)提供示范,提高學習信心

在管理學教學中,教師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和運用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變革型教學的目的,就是把管理理論置于具體的管理問題中,向學生示范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提供相關流程、方法等經驗,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相互合作,一起面對困難和挑戰,共同解決管理學問題。以《管理學》第二章第一節的“古典管理理論”教學為例,在介紹泰勒科學管理的知識點時,首先介紹泰勒制的主要內容,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是通過實驗來確定工具、設備、材料等。然后設置管理問題。先介紹“禇橙”的創始人禇時健面臨冰糖橙產量低的管理問題,再進一步介紹禇時健如何運用科學管理原理來解決這一問題。整個案例分解為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進行實驗、確定標準四個階段。分析問題:冰糖橙果樹產量偏低的原因,邊緣地帶果園的果樹掛果情況比其他地方好的原因;提出假設:果樹過密導致結果狀況不佳;進行實驗:在各自片區各找出一塊地,試驗間伐;確定標準:每666平方米土地最佳種樹數量為80棵。教師對案例進行示范分析,一方面讓學生理解科學管理的基本觀點,另一方面讓學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作為管理學的重要教學方法,通過教師課堂示范、學生分組實踐,有助于學生掌握管理理論,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其主要做法如下:教師首先進行示范,詳細講解案例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原則,然后組織學生建立若干案例分析小組,小組對分配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通過書面報告或課堂演示呈現案例分析結果。在最初的小組案例討論中,教師要作為成員加入案例分析小組,并提供必要的協助,一旦有部分學生掌握了分析方法,就讓這些學生作為小組組長指導和幫助組內其他成員,從而將教學責任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這些案例分析小組中的“學生教師”在指導團隊中其他成員的過程中能更好地鞏固自身知識和技能,而其他成員在“學生教師”的幫助下也能提高學習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這樣的小組討論方式下學生能一起面對困難,共同努力獲得經驗,有利于提高學習自信心。

(三)鼓勵挑戰,增強學生自我效能

目的性轉變理論認為,當個人完成挑戰性任務,實現更理想的自我后,其行為、思想、情感和觀念會發生持續性的改變。在管理學教學中,挑戰性任務可以隨著課程的推進提高學習的難度。布置挑戰性任務有助于學生在理解課程難點的同時保持學習的自我效能感。隨著課程的推進,增加課程的難度也為教師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機會。以《管理學》第九章“領導的一般理論”教學為例,本章涉及大量的領導理論,在教學設計時,筆者通過布置挑戰性任務,由易入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設置任務讓學生運用領導理論分析互聯網領域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云和騰訊的馬化騰三位成功的創業者成功的原因。該任務需要學生廣泛收集資料,選擇恰當的領導理論做出合理分析,對沒有管理經驗且未學習領導理論的學生而言有相當的難度。其次,引導學生運用領導特質理論分析三位創業者成功所具有的特質,因為領導特質理論簡單,學生較容易掌握,能部分解釋創業者成功的原因,能讓學生在分析中獲得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最后,引導學生運用復雜理論突破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拓寬理論的應用范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運用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權變理論展開分析,更全面地闡釋創業者成功的原因,理解管理的復雜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設置挑戰性任務,讓學生逐步完成更具難度的任務,讓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情感和工具支持,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情感支持包括使用傾聽、關注、情緒支持、鼓勵等方法,給予學生情感上的關懷。為了提供情感支持,教師在教學指導中要識別和尊重學生需求和能力的差異。具體做法包括:(1)采用肯定性語言,從行為上鼓勵學生,將學生取得的成績歸因到學生自身努力上;(2)強調優點,多關注學生優秀的一面;(3)鼓勵學生努力提高,給予其更多機會,激勵學生不斷改進,挑戰自我,追求卓越;(4)在課堂上要特別關注那些值得鼓勵的行為,如認真聆聽他人發言、獨辟蹊徑的創新行為等;(5)肯定學生的付出,即使結果還不完善。工具支持則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掌握課程知識點和技能的其他網絡課程資源、商業領袖人物傳記以及紀錄片等教學資源、企業實習實訓等實踐課程資源來實現。方法包括課堂講授、討論、案例分析、課后作業和管理沙盤模擬等訓練。

(四)給予反饋,提供“一對一”幫助

在管理學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需要給予每名學生關注和反饋。關注和反饋的方式有多種,包括對每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評估,提出反饋意見,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的不足,并制訂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為每名學生設立個人發展目標,幫助學生總結優勢與劣勢,建立具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計劃,改變阻礙學習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李茂森和祝蕾蕾提出要提升課堂教學反饋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反饋的質量,建議:優化外部反饋,讓教師成為“適應性專家”;關注內部反饋,讓學生成為“可見學習者”;營造和諧課堂氛圍,讓情境成為“反饋的有力支撐”。外部反饋具體的做法包括:(1)為學生建立清晰且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2)反饋應與學生學習階段相匹配;(3)積極開展師生間、同伴間的有效對話;(4)教師要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內部反饋則強調學生通過自我監控了解當前學習水平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教師在認知策略和動機維持方面提供幫助。學生自我評估的工具包括學習水平檢查單、自我評分表等,促使學生主動檢查、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營造情境就是要建立相互尊重、充滿關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知道可以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反饋。比如,為了及時獲得學生對每一章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反饋,可根據學生接受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讓學生能自我監控當前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雨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布置課后在線測驗,學生完成在線試題后及時獲得成績,并對錯誤進行更正。教師在每次課堂中預留答疑時間,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課后提供“一對一”答疑,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理解。

(五)總結經驗,加強對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入真實的管理案例,引導學生開展案例分析,總結管理經驗教訓。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通過總結經驗教訓讓學生重新認識和理解課程中的重要概念,深入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自信心,并通過解決具有挑戰性的管理問題強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信念。例如,在《管理學》第十四章“風險控制與危機管理”教學中,風險、風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風險識別與分析、風險評估與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學設計中,可分別給出美國安然公司(Enron)倒閉、美國世通公司(Worldcom)破產、巴林銀行轟然倒塌、日本八佰伴(Yohan)慘敗、香港百富勤公司入不敷出五個典型案例,讓學生總結每個企業失敗的教訓,得出美國安然“營運風險的內部控制形同虛設”、美國世通“公司CEO缺乏制衡”、巴林銀行“缺乏職責劃分的機制”、日本八佰伴“經營業務盲目擴張”、香港百富勤“缺乏有效風險管理、內控體制和完善的財會報告系統”的結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風險、風險控制的概念,總結出五大風險防線:一是熟悉自身業務與相關風險、建立內控和相互制衡的機制、緊盯現金、合理制訂績效評估與激勵機制、深化企業風險管理文化。二是通過管理案例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生動性。管理案例的經驗教訓應有趣、有意義、充滿情感,以為在管理學課堂中開展情境式教學提供豐富素材,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顯著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記憶??梢栽谡n堂教學中以案例為背景,采用角色扮演、游戲等方式,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管理思維,提高學生的管理技能。三是通過經驗教訓的親身體驗,讓學生置身問題之中,獲得更直觀的體會,提高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管理學》第十一章“溝通”時,通過傳話游戲,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傳遞模型中的信息失真問題。具體來說,全班學生4—5人一組,對每組成員進行排序,然后請1號留在教室,其他人出去;教師念一段新聞給1號聽,且不允許其提問或記錄;然后請2號進入教室,1號負責復述新聞事件,同樣不能提問或記錄;依次類推,直至最后一名學生聽完上一名同學復述的內容;最后按序號抽查學生,讓其復述聽到的新聞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分析不同階段復述內容的失真程度、產生原因,提出糾正措施,熟悉溝通過程的各個環節,更深刻地理解反饋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六)促進反思,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反思是學習者為了進一步理解和判斷事物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情感的活動,它是實踐經驗和思維概念之間的橋梁。反思有助于學生洞察自己的能力、觀點和策略,也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初就能對某種思想或理論假設或者某種問題解決方案提出質疑。這一反思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公開反思,因為公開反思能讓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各自持有的觀點、所具備的知識和所掌握的能力,為解決管理問題提供不同的視角和方法,這樣的方式也是對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鼓勵。反思的具體做法包括:(1)通過學習筆記,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態度、見解、看法和經驗;(2)通過管理案例或學術文獻,引導學生閱讀并回答相關問題,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想法、反應、觀念和態度;(3)通過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聆聽他人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拓展管理思維;(4)通過小組討論,讓2—4名學生聚在一起對學術報告、學術文章和管理案例進行討論,激發靈感;(5)通過結構化辯論,給學生分配辯論題目的正反方,讓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比如,筆者采取課堂辯論的方式促進學生反思,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第一,針對管理學教學難點設置課堂辯論的題目,如“對企業而言,社會責任重要還是經濟利益重要”“在管理實踐中,精神激勵更有效,還是物質激勵更有效”“管理者采用集權好還是分權好”等辯論題目。第二,確定辯論賽的評委和主持人,一般以教師為主評委,4名學生為學生評委,選擇一名學生為主持人。第三,設置小組規模,一般按學號平均分為正反兩方,再在兩方中按4人一組進行分組,并由組員確定組長。第四,設計課堂辯論流程:開篇立論→攻辯→自由辯論→總結陳詞→場下同學提問→評委提問。課堂辯論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反思,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時代,管理學教師傳授的不只是管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真正掌握管理的一般規律,并具備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能夠開展管理實踐的優秀大學生。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變革型教學需要基于管理學的特征,了解管理學高度重視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以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進學生管理技能、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學生為中心,創造性地運用變革型教學的具體方法,包括建立學習目標、提供示范、鼓勵挑戰、提供反饋、總結經驗和促進反思等方法,讓學生不僅具備識記和理解的低階思維能力,而且具有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Hannafin AJGD.Using asynchronous AV communication tools to increase academic self-efficacy[J].Computers & Education,2008(4).

[2]陳澤璇,范奕博.變革型教學:一切都是為了學生:訪教育技術學專家阿蘭·凱靈頓和焦建利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3).

[3]Rosebrough TR,Leverett RG. Transformational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Making why and ?how we teach relevant to students[M]. 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11.

[4]Cranton P.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ve Learning:A Guide for Educators of Adults.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4.

[5]Boyatzis R,Boyatzis RE. An overview of intentional change from a complexit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6(7).

[6]Bass BM,Riggio RE.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M].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6.

[7]Bass BM,Bass R.The Bass handbook of leadership:Theory,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M]. New York:Free Press,2009.

[8]Mezirow J.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0.

[9]吳瓊,施建軍.在變革中領導:變革型領導理論述評[J].南京社會科學,2010(2).

[10]李茂森,祝蕾蕾.中小學課堂教學反饋的現實困境與改進路徑:基于哈蒂“可見的學習”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22(20).

作者簡介:嚴興全(1967— ),博士研究生,北??叼B職業學院副校長,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關系營銷與企業績效;李俊雙(1977— ),碩士研究生,北??叼B職業學院招生處處長,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

猜你喜歡
管理學課堂教學
“天人合一”的管理學啟示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管理學的新挑戰:硅谷的“扁平化”學得來嗎?
淺談管理學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聯邦快遞的管理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