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文本的教學策略

2023-05-30 16:08向艷
文學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戲劇教學

向艷

內容摘要:戲劇文本(劇本),乃“一劇之本”。戲劇文本系與小說、散文、詩歌齊名并稱的文學體裁。作為一種古老而經典的文學樣式,戲劇文本常常會被選入《語文》教材。戲劇文本往往兼具文學性與舞臺性相結合的特點,在其教學策略上應該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體有所區別。作為《語文》教材,戲劇文本的教學策略是遵循戲劇文學的美學訴求,著重于領悟戲劇人物之美、把握戲劇沖突之美、品味戲劇情節之美、咀嚼戲劇語言之美,方可落實其教學任務。

關鍵詞:錦云 《狗兒爺涅槃》 戲劇文本 戲劇教學

戲劇文本(劇本),乃“一劇之本”。戲劇文本系與小說、散文、詩歌齊名并稱的文學體裁。作為一種古老而經典的文學樣式,戲劇文本常常會被選入《語文》教材,譬如老舍的《茶館》、曹禺《雷雨》、錦云的《狗兒爺涅槃》等。戲劇文本往往兼具文學性與舞臺性相結合的特點,作為《語文》教材,在其教學策略上應該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體有所區別。有鑒于此,本文以當代話劇《狗兒爺涅槃》(以下簡稱《狗》?。槔?,試圖遵循戲劇文學的美學訴求,從如何把握戲劇文本的戲劇人物之美、戲劇沖突之美、戲劇情節之美、戲劇語言之美等方面,談談戲劇文本的教學策略。

一.領悟戲劇人物之美

文學,是人學。人物,是戲劇文學的靈魂?!豆贰穭∷茉炝斯穬籂?、祁永年、李萬江、馮金花幾個頗具典型意義的農民形象,演繹的是一個個曲折離奇的人生悲喜劇。在《狗》劇的文本教學過程中,如能夠細致分析與解讀這幾個人物形象,也就把握住教學的關鍵所在。

狗兒爺,本名陳賀祥,因為父親”為贏得二畝地生吃一條小狗”,為他贏得一個“狗兒爺”的諢名。狗兒爺不僅是個“上炕認得媳婦,下炕認得鞋,出門認得地”的“莊稼主”,還是一個“撅著屁股拜了一輩子財神奶奶土地爺,臨了兒也沒發了財”的“老財迷鬼”。他認為“莊稼人地是根本,有地就有根,有地就有指望,莊稼人沒了地就變成了討飯和尚,處處挨擠對”,成天就盤算著怎樣多“多抓撓幾畝地”,成為祁永年那樣“一年到頭,長袍短褂兒,干鞋凈襪兒,橫草不拿,豎草不拈,出門就騎驢,吃咸菜泡香油”的地主。然而,“狼肉貼不到狗身上”,他因為失去土地而發瘋,妻子改嫁,家道敗落,最終也沒能成為祁永年式的“三頃地的財主”、“大荷包掌柜”。他用瘋癲的人生演繹了一出曲折離奇的悲喜劇。

作為舊式地主形象,劇中的“死魂靈”祁永年既是狗兒爺的“冤家對頭”,也是狗兒爺日思夜想發家致富的榜樣。他“舍不得吃,舍不得花,光知道攢錢置地,一輩子沒吃過一條直溜黃瓜,完了得不到一爐香”,土改時土地和高門樓都被人瓜分了,“死得也不那么開心”。盡管他是狗兒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楷模,卻依然是一個懷有““戀土情結””悲劇形象。

生得“貂蟬似的”馮金花為了生存,在“剛死了男人,又死了孩子”之后,就嫁給了“家里光香油就盛有三缸兩缸”的狗兒爺。孰料狗兒爺因丟失土地成了瘋子。起初,盡管狗兒爺“白天是個瘋子,夜里是個死人”,她白天黑夜還是“挨著守著”他。后來,她覺得“實在沒辦法”生活下去,就改嫁大隊長李萬江。她說:“今日嫁給姓李的,姓陳的我還得伺候,一套碾子一套磨,都得拉”,還讓李萬江“對陳家不管老大還是小的都得另眼看待”。此后,面對瘋瘋癲癲的狗兒爺,馮金花總是有種莫名的負罪感始終困擾著自己。這個有著金子一般心靈的女人總是難逃孤苦無助的悲苦命運。

李萬江,戰爭年代是區小隊長,打土豪、分田地,為人民謀福利,人民真誠地感謝他。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帶頭將“土地歸大堆”、“牲口攏大槽”,割資本主義“尾巴”;他是“帶頭吃苦,帶頭受苦”的“苦典型”、“辦事一碗水端得平”的好干部,可“自個兒混得屋里屋外茅簾草舍,家不像家,日子不像日子,三十大幾了還沒娶上媳婦”。誰知改革開放之后,他面對不得不把當年牽走的馬又還回去,把充公的土地又分回去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二十多年了,我都干了些個什么呀?”村民鄙視他怨恨他,他又該怨恨誰去呢?在某種程度上說,李萬江這個形象的悲劇色彩比狗兒爺更為厚重。

《狗》劇好就好在塑造出了這幾個悲劇人物形象,以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和人物情感的喜怒哀樂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戲劇故事。因此,解讀這幾個人物形象是讀解《狗》劇的關鍵所在。

顯然,在戲劇文本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戲劇人物,只要采取類似的解讀,即可把握戲劇人物之性格,領悟戲劇人物形象之美。

二.把握戲劇沖突之美

常言道,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是戲劇人物行動的動力。把握和解讀戲劇沖突,往往是鑒賞戲劇文本的關鍵所在。

《狗》劇的人物關系緊密,戲劇沖突尖銳激烈,戲劇矛盾層出不窮。主人公狗兒爺與祁永年、李萬江本是“喝一個井里水長大的兄弟”,“沒有山情也有水情”在,可由于時代等因素使然,這幾個草根人物之間產生了一系列色彩紛呈的戲劇沖突。

狗兒爺與祁永年是“一輩子雞吵鵝斗、一輩子冤家對頭”,頗具反諷意味的是這對“生死冤家”后來竟然變成了“兒女親家”。當年,狗兒爺是祁家的長工,因牲口掉進井里,祁永年將狗兒爺”吊在高門樓上,水沾麻繩一通打”。狗兒爺在土改時如愿分得祁家的高門樓,盼著有一天也把祁永年吊在高門樓上,“讓他打打秋千”。沒想到被打之仇未報,兩家的兒女卻在“打戀戀”。這讓狗兒爺氣不打一處來,認為祁永年是有意“派他閨女來禍害陳家”,告訴兒子“記住祁家仇,不見祁家人”。

狗兒爺與馮金花的起始沖突,就是相親時馮金花覺得狗兒爺年齡比她大。馮金花認為狗兒爺在結婚前“滿口摸蜜”,“唱曲兒似地哄”她,結婚后把她“當驢使”。狗兒爺認為馮金花她“家神招外鬼”,與李萬江里應外合對狗兒爺進行“內外夾攻”,使狗兒爺感到“話攻耳朵酒攻心”,“走投無路”,就把土地、牲口什么的都“歸公”了。

本來,狗兒爺一直認為李萬江是“大恩人”。土改時,李萬江把齊永年的“高門樓”按狗兒爺的要求分給了狗兒爺,后來卻由“恩人”變“仇人”:是他要狗兒爺“除了媳婦兒和煙袋,其余的都得歸公”;是他收走了狗兒爺的地,牽走了狗兒爺的馬;還是他娶走了狗兒爺的媳婦兒,對狗兒爺幾乎要“斬盡殺絕”。

農民對土地的渴求與對女人的依戀,是為了滿足糧食生產與人種的延綿,這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前提?!豆贰穭≈泄穬籂?、李萬江和馮金花的“三角關系”的情感沖突,堪稱設計精妙。狗兒爺因為瘋瘋癲癲,“不省人事”,可能并不會承受太多的折磨,盡管他口中不停地念叨:馮金花“趕集去了”,“玩兒瘋心了,還不回來”。這中間恐怕最受煎熬與折磨的是處在兩個男人中間的女人。馮金花為了生計與李萬江結婚了,卻不得不“一心二用”,還要顧及狗兒爺父子倆。盡管李萬江表現得很大度,她還是覺得內心糾結。面對跟自己“過了十幾年”且“不省人事”的前夫和繼子,她總是感到有負罪感,覺得對不起他們。當然,李萬江娶馮金花似乎也難逃“趁人之?!敝?,在他的心底也埋藏著愧對馮金花和狗兒爺的罪孽感。

如此這般好的戲劇沖突既能折磨主人公,又能揉搓觀眾的心。通過這樣的讀解,便可發現《狗》劇跌宕起伏的戲劇沖突對推動劇情發展和豐富人物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顯然,把握戲劇文本的戲劇沖突是戲劇文本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抓住了戲劇沖突就抓住了戲劇文本教學的要害。

三.品味戲劇情節之美

戲劇情節是戲劇故事發展的橋梁,是戲劇人物性格的發展催化劑。只有豐富生動的情節鋪陳,才能使戲劇人物鮮活起來,戲劇沖突生動起來?!豆贰穭¢L達16場,情節繁多,精彩致極,頗有細細解讀的價值。

狗兒爺的父親跟人打賭,吞下一條小狗,贏得二畝地,搭上自己一條小命。這個情節表明,狗兒爺的“戀土情結”頗有淵源。狗兒爺“頂著槍子兒搶收芝麻”,搭上媳婦一條命,“得地”(土地革命時期分得土地)——“失地”(“人民公社”時期其土地被收歸公有)——“發瘋”(因失去土地而瘋癲);“失妻”(戰爭年代其妻被敵人的炮火炸死)——“娶妻”(娶寡婦馮金花為妻)——“失妻”(狗兒爺因失地變得瘋癲,妻子馮金花被迫與之離婚,改嫁大隊長李萬江),“得門樓”(土地革命時期分得地主祁永年家的高門樓)——“燒門樓”(因兒子要拆門樓,狗兒爺憤然點火燒門樓),致使他盼望了一輩子的“地主夢”煙消云散,讓他爹“白吃了那條小狗”,白送了一條命,真是印證了祁永年留給他的那句話:“狼肉貼不到狗身上“。

苦命女人馮金花“守寡”——“再嫁”(狗二爺)——“離婚”(與狗兒爺離婚)——“又嫁”(大隊長李萬江),從此背上沉重的情感負擔。李萬江“牽馬”(當年“合作化”牽走狗兒爺的馬)——“還馬”(改革開放之后,給狗兒爺還馬),“喝酒”(勸狗兒爺讓土地充公)——“喝酒”(希望讓因“失地”發瘋的狗兒爺再“明白過來”),猶如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個中酸楚,令他有口莫辯。如此這般的一系列戲劇情節演繹出一個個哭笑不得的人生悲喜劇。

馮金花與狗兒爺、李萬江之間的情感糾葛衍生出的情節洋溢著人性之美。特別值得細細解讀。李萬江這個“打十六歲扛槍當民兵”,連“小鬼子”和“還鄉團”都“沒怕過”的昔日英雄,居然在玉米地里,抗擊不了馮金花的軟硬夾擊,莫名其妙地讓馮金花“撲進了懷抱”。他娶了金花之后,一直信守對已瘋癲的狗兒爺“另眼看待”的諾言,始終對狗兒爺照顧有加。這樣的情節折射出李萬江真實而復雜的人性之美。

馮金花改嫁李萬江之夜,瘋癲的狗兒爺認為“萬江兄弟,半截子入土了才成家,真不易啊”,殊不知他的”兄弟“娶的卻是自己的媳婦。此時此刻,狗兒爺居然還要去“喝喜酒”,聽“小兩口的窗戶跟”;當馮金花朝他“猛然跪下”道:“下輩子變牛變馬,我還你?!惫穬籂攨s以為是“新媳婦兒要拜錢”,說是要去找拿鑰匙的馮金花給“新媳婦兒”拿拜錢。這兩個情節將狗兒爺與馮金花的情感沖突推向了極致。品味這兩個悲喜交加的情節,無不讓人痛徹心扉。

或許由于馮金花一向心地善良,或許因為李萬江一直對狗兒爺”另眼相待”,劇末,狗兒爺還是讓李萬江把馮金花領回家去,并告訴他:“是神,給她修座廟,是鬼,給她修座墳,在我心里?!蓖高^這個情節,可以看出狗兒爺雖然瘋瘋癲癲,卻依舊悲天憫人,情深意重。

顯然,細細品讀戲劇文本設置的每一個戲劇情節,皆可讀出戲劇人物的性格之美、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解讀戲劇文本的戲劇情節,也是落實作為語文教材之戲劇文本的教學任務的重要路徑。

四.咀嚼戲劇語言之美

戲劇是語言藝術。戲劇語言尤其是人物的臺詞,往往起著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展、展現戲劇沖突的重要作用。解讀戲劇語言,領悟戲劇語言蘊含之美妙,是解讀戲劇文本必不可少的策略。

《狗》劇的語言精妙,洋溢著民間文學特有的芬芳,流動著散文詩的底蘊,在體現戲劇語言生活化、性格化、文學化的美學訴求方面堪稱典范。

劇中敘事語言通俗凝煉,韻味雋永,富有鄉土味煙火氣。如形容狗兒爺“上炕認得媳婦,下炕認得鞋,出門認得地”;形容祁永年“舍不得吃,舍不得花,光知道攢錢置地,一輩子沒吃過一條直溜黃瓜,完了得不到一爐香”;形容馮金花“嘴一份手一份的,打燈籠難選”。

《狗》劇人物臺詞精妙絕倫,韻味無窮。譬如狗兒爺的臺詞:“看看地去,看看地去,看看我的地,看看我的地去!一壺酒,滿滿兒一壺酒,他一杯,我一杯,我一杯,他一杯,小酒壺一打跟頭,酒凈了,人醉了,菊花青沒了,氣轱轆車沒了,地也沒了……”,“咱的地沒啦,爹!·……李村長是好人,是恩人,給咱這么大臉,不能不喝?!捁ザ渚乒バ?,家神招外鬼,內外夾攻,走投無路,我就歸堆兒啦?!@地,也沒了,爹,小狗兒——你白吃啦!我,對不起你呀!”這段呼天搶地般得得臺詞,融敘事抒情、詩意詩情于一體,把狗兒爺失去土地后的卑微、無奈、無助與悲憤表達得淋漓盡致。誦讀這段臺詞,不由人悲從中來,頓生撕心裂肺、肝腸寸斷之感。

《狗》劇中運用大量的鄉村俚語,頗具鄉土特色和鄉土氣息,值得咀嚼。諸如“一陣云彩一陣雨”、“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自有,自有不如懷里揣,懷里揣不如手里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媳婦——逮不住和尚”等等。

在戲劇文本教學過程中,采用類似的細讀方式,反復品讀戲劇文本的語言,尤其是品讀戲劇人物的臺詞,可以了解戲劇語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展、展現戲劇沖突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顯然,解讀戲劇語言,領悟戲劇語言蘊含之美妙,是解讀戲劇文本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

(作者單位:湖北省鶴峰縣思源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戲劇教學
關于綜合性大學戲劇教學 發揮德育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論戲劇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探討初中語文戲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問“生”怎得活如許
淺談語文課堂傳統戲劇藝術的教學理念
高中英語戲劇教學的課堂實效性研究
入乎劇境 精于體悟
芻議戲劇教學內容的關注重點
淺談高中語文戲劇教學課外實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