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成人口第一大國:印度的“紅利”在哪里

2023-05-30 10:48毛克疾
世界知識 2023年10期
關鍵詞:紅利莫迪人口

毛克疾

印度首都新德里街頭擁擠的人群。

近日,印度是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話題引起國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4月19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估印度人口將在2023年年中超過中國,達到14.286億。而在年初,一系列國際人口統計研究預測,印度人口將在今年4月中旬超過中國。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加速重塑的背景下,中印人口大國地位即將來臨的歷史性互換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原因在于印度超大人口規模背后的地緣戰略意義和政治經濟發展潛力。畢竟,印度是未來全球發展過程中最可能帶來“變數”的國家之一。在這種背景下,看待印度人口問題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既不能“危言聳聽”,也不可“目中無人”。

類金字塔型人口年齡結構

當前,印度人口到底是什么情況?從人口總規???,根據聯合國的估算,2022年印度人口總量就已超過14億,基本與中國處于同一數量級。但是,目前印度2%的出生率使其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1.47%,而相較之下中國的出生率僅為約0.67%,自然增長率更是僅有-0.06%。從人口年齡結構看,當前印度0~14歲人口占其總人口的比例為26.62%,老齡化率(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6.38%,年齡中位數僅為28.4歲,人口年齡結構呈類金字塔型,均優于中國的17.95%、13.50%和38.8歲。

盡管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在2018/19財年降至2.0,首次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但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受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自1991年總和生育率首次跌至2以下到2023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用了超過30年的時間。這意味著印度如果保持現有生育條件,仍可能至少保持30年的人口增長窗口期。印度和中國是當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口超十億的國家,兩國都高出全球第三人口大國即美國(約3.34億)約10億人口,較其他國家則領先更大。在這種背景下,未來印度很可能將長期占據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

“人口紅利”成色幾何

然而,如此規模的人口對印度而言是否真正意味著“紅利”?當前,“缺乏就業的增長”是印度經濟發展最顯著的特征之一,這意味著印度最不缺的恰恰是勞動力。印度畸形的產業結構造成勞動力市場供需錯配,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既有勞動力大軍成為推動印度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從人力成本上看,當前印度從事制造業人員的平均時薪為0.8美元,是越南和菲律賓的1/2,馬來西亞的1/6,并僅為我國相似崗位薪資的1/9。人力成本低廉是印度的主要優勢之一,尤其有助于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但盡管如此,企業家受制于印度本土的基礎設施建設瓶頸、用工制度限制,仍更熱衷于投資見效快、回報率高、易于形成壟斷的資本密集型行業,不愿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紡織、鞋帽、電子裝配等涉及大規模用工和復雜供應鏈協同的行業。因此,印度這樣一個勞動力豐富、資本稀缺的國家,居然長期出現“服務業比制造業更發達、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比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更發達”的畸形繁榮。

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問題上,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及其政府其實已投入不少政策資源,不僅在2014年上臺伊始就推出“印度制造”倡議,2020年又推出“自力更生印度”倡議。雖然莫迪政府一邊推進改革,試圖沖破長期困擾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勞工、土地、農業問題,一邊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補貼力度,試圖吸引外資加速對印產業轉移,但遺憾的是這些改革目前為止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例如,2014~2018年間,流入印度的外資超過半數投向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而非莫迪政府更希望發展的制造業。再如,即使在莫迪政府重點強調的13個“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支持的產業中,僅有紡織和食品加工業帶有明顯勞動密集型特征。這表明盡管莫迪政府看似大張旗鼓支持制造業發展,但仍沒有跳脫出“拋棄勞動力、青睞資本優勢”的桎梏。受此影響,2021年印度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僅為約14%,較2011年的16%有所下滑;而從事制造業的工人數量則從2017年的5100萬人大幅下降至2021年的2730萬人??梢哉f,當前莫迪政府的制造業政策并未成功扭轉印度無法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優勢的弱點,其大部分政策到目前為止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失敗。

2023年4月18日,印度首家蘋果旗艦店在孟買開業。

此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前印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仍較低,難以滿足本國產業發展要求,同時高級技術人才尤其匱乏,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規模優勢。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印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僅為74%,與我國上世紀80年代水平相近。同時,僅具備基礎技能或無技能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2%,而擁有高級技能和極高技能人口僅占印總人口的8.3%。盡管近幾十年來,印度的人口素質正在穩步提高,但是這種提高主要是無技能勞動力向基礎技能勞動力轉變,而擁有更高級別技能水平的勞動力占總人口比重仍然較低。

內生問題錯綜復雜

印度人口內生問題復雜,各類矛盾疊加也削弱了該國在人口規模上的優勢。一是性別歧視嚴重。在宗教思想及高額嫁妝制度等的影響下,印度家庭普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男輕女思想,“殺女嬰”等惡劣事件時有發生。據2021年的調查數據,印度男女比例為1000∶949,在農村地區這一比例更加失衡。更嚴重的是,從就業角度看,性別歧視正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2021年,印勞動參與率僅為41.6%,遠低于中國的68.0%和美國的61%,除統計口徑造成的誤差外,印勞動參與率仍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性就業率極低,目前僅為9.4%,遠低于男性的67.4%,這使印度人力資源浪費甚巨。

二是印度國內各地區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北方地區人口出生率較高但經濟較落后,而南方地區經濟相對發達但人口增長率較低。例如,位于北方的北方邦、比哈爾邦、中央邦是人口最多的三個邦,其人口相加占全國總人口的1/3,但同時這三邦的發展水平也在全印處于末位。在“以人口規模劃定選區”的政治制度影響下,若南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政治影響力長期倒掛,將可能產生極大的社會矛盾與政治沖突,甚至帶來極高的地區分離主義風險。

三是印度社會內部宗教、種姓矛盾劇烈。莫迪政府當前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這常常表現為扶植占人口約85%的印度教信眾群體,同時打壓占人口近15%的穆斯林群體。這類歧視性政策恐進一步激化本已緊張的社會矛盾??紤]到印當前仍無能力為其超大規?;A技能或無技能人口提供優質就業機會,如果人口規模繼續快速上漲,恐進一步加劇國內分配“稀缺資源”的復雜性與困難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圍繞民族、種姓、性別產生的矛盾也會被順勢激化,極大提高印度政治運行、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的綜合成本。

不可輕視的優勢

然而,雖然印度的經濟結構和人口屬性都決定其在短期內很難完全利用人口規模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印度的體量優勢。盡管目前看來,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倡議的宣傳作用大于實際成效,但依托龐大的人口數量,印度仍能形成體量可觀的市場和產業規模。據估算,2021年印年均收入在5萬~30萬盧比(約為0.42萬~2.53萬人民幣)的中產階級人數已達總人口的31%。雖然中國相對印度仍保有明顯市場規模優勢,但印度中產群體規模穩步擴大仍可有力推動汽車、家電和其他中高端消費品需求的不斷增長。

此外,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希望以“中國+1”策略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與美國針對中國推出“印太戰略”的背景下,印度承接制造業由外向內轉移面臨利好環境。若莫迪政府能扎實推進經濟改革,或將真正推動印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發展,緩解勞動力供給和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并推動印度成為全球承接產業轉移之地的熱門選擇。盡管印當前的產業政策無助于充分解放勞動力優勢、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其誘導部分跨國企業離華赴印,仍能在特定領域對我國產業鏈的安全與完整構成挑戰。例如,在手機制造領域,莫迪政府試圖通過階梯關稅勸誘中國手機品牌推動其零配件供應商集體向印轉產,繼而助其構建手機產業鏈體系??紤]到當前中美經貿摩擦的大背景,在美國施加貿易壁壘的影響下,一些原本計劃向中國內陸地區轉移的位于中國沿海的制造業跨國企業也選擇赴印轉產。例如,美國蘋果公司計劃自2022年底開始將約5%的iPhone 14手機生產轉移到印,預計到2025年在印生產其約1/4的iPhone手機。蘋果公司此舉或將引發示范作用,加快外企自中國的產業遷出速度。隨著印度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印度在中長期內仍有潛力成為全球新興的制造業中心之一,而這將大概率擠壓中國工業制成品的全球市場份額。

從總體上看,盡管印度國內仍有多重因素制約其收獲真正的“人口紅利”,但這無法遮蓋印度人口在規模和年齡結構等方面具有的基礎性優勢。未來,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印度政府的經濟改革步伐,尤其是該國涉及用工制度與征地制度的改革進展,以準確識別印度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密切跟蹤其人口紅利釋放進程,更好評估印度的真實地緣政經潛力及其可能造成的沖擊。

猜你喜歡
紅利莫迪人口
推進充分就業 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年華如斯:莫迪里安尼筆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達對總理的熱愛
富硒紅利一觸即發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牌照紅利之后的直銷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