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探索

2023-05-30 13:51沈茂燕
當代體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德育素養體育

沈茂燕

引言:隨著我國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不斷滲透德育,使其成為能為社會服務的人。但實際上,現在還有部分體育教師沒有意識到德育滲透的意義,也沒有建立完善的滲透模式,為此,本文簡述了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現狀,并對核心素養與德育教育的內涵展開了分析,最后總結了四條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方式,希望能為小學體育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從本質上來講,提出核心素養的目的是讓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滿足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對于小學學年段的青少年來講,接受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使其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得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對其日后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德育觀念。而體育課程作為一門非文化課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并為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思想觀念。相較于其他綜合素養學科而言,體育課程對教室、黑板、多媒體的需求較低,因此一線教師要盡可能避免德育出現偏差,充分發揮核心素養的引領作用,讓德育朝著正確的方向滲透。同時,教研組織要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優化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課程中的占比,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為社會輸送更加全面的人才。

1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現狀

課程活動是學校培養學生最直接的途徑,學生對課本內容與課堂模式的觀點都各有不同,但是班級學生的整體看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的專業水平。而小學生貪玩好動的性格讓體育課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但學校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直接取消體育課,以基礎學科課程作為替代,壓縮學生的運動時間,雖然降低了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卻讓體育課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 核心素養以及德育教育的內涵

2.1 體育核心素養

這一素養的內涵是在我國堅持發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多年的經驗教學總結而來,能夠充分體現學科育人價值觀,其具體表現在:

2.1.1 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

前者是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活動與體育知識,從而用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來面對體育課程,避免對體育課程產生厭學心理,拉近學生與體育教師之間的關系;后者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或學習體育知識時必須具備的品質與精神,包括對競賽類體育規則的理解能力、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團隊凝聚力以及追求勝利的意識等。

2.1.2 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

前者是指學生的身體素質足夠完成對應學年段的所有體育活動,即掌握該掌握的體育技能,實現體魄強度最大化;后者是指學生參與運動和鍛煉身體的習慣,教師要讓學生對運動產生熱愛,并培養其良好的運動習慣,如長跑前熱身、長跑后不要立刻坐下等,而運動習慣與體育情感之間的關系最近。

2.1.3 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

前者是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使其作為理論知識為學生今后的體育活動奠定基礎;后者是指對健康知識的運用,即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2.2 德育教育

從本質上來說,德育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成長方向起到決定作用,而德育本身會涉及三個方面,即道德、心理與觀念,具體表現在:

2.2.1 道德觀念

道德觀念是一個非常宏觀的概念,包括學生的言談舉止以及體育精神,進一步細化后可以分為:道德思想、語言調動、行事風格、禮儀知識等,對學生人格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來看,道德觀念的教育既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理性認知,也能鍛煉學生的感性思考能力,從而理解“公平、公正、公開”的真正含義,并最終表現為社會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2.2.2 心理素養

教師需要在開展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滲透德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優秀心理素養,包括競爭意識、合作能力、抗壓能力、適應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情緒消化能力等。這些心理素養能讓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格。這一成果是其他學科無法實現的。正確的體育德育滲透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在競技中養成拼搏進取的意識,逐步加強學生的心理防線。實際上,心理素養與德育教育的內涵略有不同,但存在著不可磨滅的聯系,如果學生一直成長在“溫室”中,既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也會因為沒有經歷挫折而心理脆弱,無法承受挫折。所以要將心理素養滲透與德育滲透相結合,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2.2.3 體育價值觀

在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明白“體育”的含義,讓學生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行判斷什么樣的競爭是積極向上的良性競爭,什么樣的競爭是腐朽落后的惡性競爭,具體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念。實際上,隨著社會現代化改革腳步不斷加快,信息化技術與智能化設備取代了大量的人力工作,因此很多人開始認為體力提供的價值要遠遠低于智力提供的價值,甚至直接否定身體鍛煉的意義。教師不能讓這種不良風氣在學生之間傳播,要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的意義。

其次,由于體育活動的復雜性,社會各界的體育價值觀念也有所不同,例如體育競賽中的勝負觀念,有些人爭強好勝,認為沒有獲勝的體育競賽是無意義的,而有些人覺得比賽重在參與,還有一些人認為只要努力了,就算沒有獲得成績也無需在意,因為拼搏過程中所產生的自我價值要遠超過勝負帶來的精神滿足。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學生有根據實際情況理解體育精神的能力。

最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法律觀念,體育法律是對體育過程中的部分不公平行為的“禁令”,是體育道德的底線,是所有參與體育活動的選手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賽前使用興奮劑,雖然能夠快速提升身體綜合素質,但這種素質提升是短暫且需要透支的,會對選手的身體健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悖于體育比賽的公平公正公開。教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滲透法律知識,為學生的后續參與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3 小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路徑

3.1 通過鍛煉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身體素質是一個多元化概念,包括個人的體力、平衡性與協調性,是對各方面運動能力的綜合表現,人類需要以身體素質為基礎進行肢體活動。

教師需要根據每節課堂的具體內容設置體育游戲,游戲要符合學生的階段性發展要求,且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的作用,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德育教育,鍛煉學生對不同游戲、不同種類運動、不同運動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提高心理素質。比如,奔跑和跳躍的課程較難且較為枯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通過硬性要求學生不斷參與鍛煉來提高學生的跑跳能力,學生只能感受到疲憊,無法從中獲得快樂,甚至會影響學生下節課的學習效率,最終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表現出明顯的厭學情緒。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對復雜的動作進行分解,以游戲的形式帶動學生參與并練習,鍛煉跑跳能力的同時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對“木頭人”游戲進行改良,先將奔跑的動作分解成“擺臂”“抬腳”“向前落腳”三種動作,由教師扮演木頭人,學生要根據木頭人的行為選擇正確的動作,若有學生出錯,教師需要對其所在的學習小組進行減分,每當有學生跑過木頭人腳下的白線,就需要對其所在的學習小組進行加分,最后分數最高的小組獲勝。此類游戲除了能夠鍛煉學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奔跑動作的標準度外,還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勝負欲,從而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木頭人”與“奔跑”上,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與對游戲環境的適應能力。學習小組需要在失誤中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強對“木頭人”的關注程度,完成對應的動作,其中不乏有學生會在連續的跑停中被耗盡體力,但為了團隊勝利而不放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升。對于獲勝的小組,教師在給予夸獎的過程中也要提醒其不可驕縱,還要及時給予失敗的小組以鼓勵,避免小組成員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

3.2 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與課程思政體系不斷完善,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自身的德育責任,將其作為必須完成的任務而寫在教案之中,不能將其簡單地看做課程“添頭”。此外,“滲透”主要是針對學生而言,教師要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得道德教育,而非在日常教學中淺提幾句。為此,小學一線體育教師需要精準把握課程內容,定位德育知識,完善德育框架,明確德育目標,并制定配套的教案與教學計劃,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優化德育路徑。

還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升入小學之后,其在學校與教師相處的時間要比在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更長,且小學生尚處在發展階段,對所見所聞都會嘗試通過模仿的方式去理解,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想要提高德育滲透的作用,教師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言行標準,以身作則,充分發揮教師獨有的偶像效應,讓學生在模仿中接受德育,從而養成良好的言行習慣。

3.3 制定計劃幫助學生養成鍛煉習慣

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適應體育課程,以便滿足學生今后的學習需求。因此,對學生運動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這是幫助學生養成健康行為的基礎。健康行為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路徑,也是在現代化社會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留意每一名學生的特點,通過分層教學落實素質教育。比如對于較為肥胖、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在保護其心理不受損害的基礎上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同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肥胖的原因是否因為飲食營養過剩,通過運動與調整食譜來降低體重,提高身體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到自身對他們的照顧,并予以鼓勵,必要的時候進行解釋,避免其產生自卑心理,同時在其體重下降時給予夸獎,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體育態度,并在減肥中體會到成就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實踐過程中發現,干預初期,學生會對干預行為產生抵觸,會以各種理由請假,甚至會因自身的身材和體重產生自卑心理。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予一對一的指導和安慰,盡可能消除學生的抵制心理,使其愿意參與班集體鍛煉,并能夠在實踐中獲得自信心,最終愛上體育運動,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卑心理和恐懼心理被消除,心理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還能夠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偟膩碚f,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干預,掃清學生成長路上的障礙。

3.4 轉變傳統體育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根據走訪調查結果可知,現在部分學生家長對體育課存在抵觸心理,即便不抵觸體育教學的家長,也認為該課程的作用僅限于鍛煉身體,而對其社會與教育功能則一無所知。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的青少年近視率居于世界第一,其中,幼兒近視率為56.3%,小學生41%,初中生69.7%,高中生85%。另一方面,經濟的增長帶動國內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學生的日常飲食營養成分過高,導致學生的肥胖率不斷攀升,“跑幾步,跳幾下就大口喘氣”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扭轉這一現象,學校要將“健康第一”這一理念貫徹進日常的工作與教學當中,并通過廣播、板報等形式進行傳播,具體方式如下:

首先,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與課堂的組織者,因此學校必須為體育教師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供條件,讓教師的實踐經驗能夠為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出謀劃策。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賽事資源,不僅要讓少數學生參與其中,更要讓多數學生樂于觀看賽事,通過體育賽事實現傳播體育知識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最后,學校與教師可以借助大課間等活動公布賽事進展與結果,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校內部的凝聚力。

3.5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中滲透德育

部分體育教師為了降低自身的工作壓力,完全將教育活動看作工作任務,單純地完成學校和教育部門出臺的體育練習目標,而對德育滲透這一光榮使命選擇視而不見,不愿意與學生產生更多的互動,這是錯誤且扭曲的教學觀念,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對學生人格與品格的培養必須要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體育活動與競賽中的優秀道德觀念,讓學生從中感悟德育。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奧林匹克的發展史,講述奧運會上發生的各種事件,向學生傳遞奧林匹克精神,扭轉學生的負面心理,如爭強好勝、畏難茍安等,正確看待勝負。小學學年段的青少年思想較為單純,理性認知仍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教師要在故事結束后清楚地說明其中蘊含的道德品質,避免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

還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如果發現學生對德育內容的理解出現錯誤,要及時予以糾正,避免其產生極端思想,用極端行為傷害自己或他人。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的重點在于“滲透”,體育教師要調整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并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知識,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讓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獲得身心素質的綜合提升,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拓寬德育滲透的路徑。

(作者單位:甘肅省景泰縣第七小學)

猜你喜歡
德育素養體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2016體育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