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視域下醫藥類高職院?!绑w醫融合”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

2023-05-30 16:55胡夢薇李沖李愛嬌
當代體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體醫健康中國院校

胡夢薇 李沖 李愛嬌

1 研究綜述

1.1 國內外關于“體醫融合”的研究。國外關于“體醫融合”的研究。早在19世紀美國就提出了“體醫融合”的概念,相關專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體育學科與醫學學科結合的可能上,并進行了體育元素與醫學元素相結合的研究與論證。在德國,“體醫融合”的機構健全,運動康復醫院數量眾多,設備齊全,專業水平較高,對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治療有著明顯的作用。國內關于“體醫融合”的研究。國家在多個政策中提出了促進體育和醫療衛生行業的融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在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方面,《綱要》強調,發布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1.2 現階段我國對“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國對“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研究堪稱百花齊放、各有千秋,不同專家對“體醫融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就也有著獨特的見解。體醫融合是指體育與醫療兩大系統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滲透、互為一體的過程,本質是探索一條運動促進健康之路,最終目的是解決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關于“體醫融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模式的構建、作用、發展思路等方面。其研究觀點主要有一是加強對體醫融合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力度;三是對體醫融合的復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備能力素質;四是體醫融合的特點及可行性分析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普及,“體醫融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遺憾的是,本應作為絕大多數慢性病早期干預源頭的學校、學生群體,在體醫融合方面一直進展緩慢。對醫藥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幾乎沒有。

鑒于此,本研究以筆者所在醫藥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為例,總結各類學校體醫融合推進經驗,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生專業特點,探索醫藥類高職院“體醫融合”運動促進健康體育教學新模式,發揮體育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防治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希望能為本校和同類型高職院校的體醫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思路。

2? 忽視“體醫融合”的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普及,“體醫融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遺憾的是,本應作為絕大多數慢性病早期干預源頭的學校、學生群體,在體醫融合方面一直進展緩慢。對醫藥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幾乎沒有。針對體醫融合人才缺失的困境,部分學者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如醫學高校和體育專業院校聯合辦學開設體醫融合特色專業課程、將運動健康干預納入醫學專業課程體系、開設《運動處方》專業課程等。但鑒于目前大環境,體醫融合主體關系不對稱,醫療系統主動性不足,體醫融合專業課程模式仍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鮮有實踐。學校、學生群體忽略體醫融合,有體制機制的原因,但根子在理念、認識上,大部分學校、家長、學生都知道體育鍛煉的好處,但卻不知道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壞處以及不科學體育鍛煉的壞處?,F在我們的體育,大都是技能教育,教會學生某項體育技能,但這項技能如何掌握得更科學、更全面,如何結合不同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長,正是體醫融合關注的領域,從某種程度上說,建立在體醫融合基礎上的體育教學才是更科學、更有價值的。

3 醫學類高職院?!绑w醫融合”體育教學新模式重要性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話題,而感覺統合失調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從醫學角度來看影響感統失調有先天和后天因素,體育教師可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體育+醫療”的手段,早教育、早預防、早干預,課堂上安排適當的專項運動干預手段,增強學生體質,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脊柱側彎篩查、體育教師醫療業務培訓,指導體育教師將教學與醫療手段相結合,通過“體醫融合”改善學生身體姿態問題、近視眼、肥胖等體質健康問題。學校通過把握體育健康新理念,整合和豐富課程資源,積極探索與創新“體醫融合”運動促進健康的教學新視角、新理念、新模式,才能走出一條帶有學校自身鮮明特色的體育教學健康發展之路。

體醫結合絕不能只和現代醫學結合,而排斥傳統醫學。傳統醫學中“治未病”“動靜結合”“天人合一”等理念和方法就是體醫結合理念的完美詮釋和集中體現。學校應在尊重傳統醫學的前提下,和體育科學的有機結合,創造出體育教學的新模式。醫學類公共體育課程是醫藥類大專公共必修課,而中醫學生具有人體科學知識背景,教學過程中將“體育”與“醫學”兩門學科知識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公共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學生提供了體醫知識融合的實驗平臺。

4 醫學類高職院?!绑w醫融合”體育教學新模式實施路徑

4.1 樹立“體醫融合”與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思想

加強運動促進健康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的推廣普,引導學校全員了解和掌握科學體育鍛煉方法、運動傷病防治,中醫養生等方面知識。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利用學校體育賽事及社團活動做好運動促進健康理念宣傳,編發“體醫融合”運動普及讀本,推出課間運動視頻、健康運動教材,豐富科學的中醫養生體育鍛煉指導和教學視頻,講好學生身邊的主動健康故事,樹立中醫養生的鍛煉典型。充分利用各類渠道開展主動健康理念宣傳,推行以“主動、自主型”健康運動促進健康的理念和方式,營造全校園重視運動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教師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將醫學保健知識傳遞給學生,如一些運動類APP和微信平臺就能監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學生健康行為、提升其健康意識。

4.2 強化學校職責,引導多部門協同推進體醫技術實踐融合

強化學校職責,明確由體育教研室牽頭,引導社團、工會、校附屬醫院等學校各部門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聯動,推進體醫技術實踐融合,結合學校工作實際,通過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協同互助,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形成聯動合力,建立學校各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積極推進體育部與社團、宣傳部、校附屬醫院等學校組織協作,推動體育與醫學一體化協同發展。根據醫藥類學校專業特點,建立具有醫藥類高職院校特色的學生體育競賽活動制度和體系。如與社團聯合共同舉辦陽光推拿比賽、太極拳大賽、中醫養生八段錦比賽等,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體育比賽,學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與醫學相關的專項性體育賽事,提高學生的“體醫融合”專項運動能力。體育教研室與宣傳部聯合推出“課外鍛煉八段錦,健康快樂一輩子”活動,宣傳部在全校大力宣傳八段錦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的瑰寶,其中醫養生功效顯著,且易行而安全,是課外鍛煉的最佳選擇。體育教研室則發動專業體育教師指導全校師生共同練習,切實保證每天一小時校園課外體育鍛煉。

體醫深度融合,成立校醫院與校體育部協同創新實驗室。校醫院與校體育部可以合作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結合體醫融合階段性成果,開發標準課件,培訓體醫深度融合健康大講堂教師,在全校開展線上和線下體醫融合健康講座,助力實驗室完成有關科研項目,宣傳科學健身理念,展示體醫融合階段性成果。在實驗室和示范基地的建設中,雙方將打破行業壁壘和局限,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實現遠程課程,遠程評估和指導,形成科學完整的體育與健康的大數據體系,在健康和體育公共服務、健康和體育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形成共建、互利、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4.3 制定醫藥類高職院?!绑w醫融合”教學內容體系

中醫將人體內抵抗有關致病因素的能量叫做“正氣”,與其相對的是“邪氣”,而運動是修養正氣最有用的方式。結合醫藥類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將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武術和傳統功法融入到體育教學課程中。在現行的醫藥院校教材《推拿學》中,也專門有“推拿練功”一章。在體育課中,通過學習武術氣功的鍛煉,對推拿手法操作的力度、均勻性、滲透性都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體育課,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運動中鍛煉身體,加強毅力,發揚體育精神,雖然體育運動能給人帶來很多好處,但是運動方式不恰當也會導致身體受損,所以對于體育教學,應該更好地引入中醫基礎理論,融合中醫診斷,以科學的方式確保體育課的質量。我們以中醫基礎理論作為指導,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將中醫基礎理論和體育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科學的鍛煉。例如,在體育課上,女生來例假的時候經常因為痛經而請病假,在操場旁邊或者教室休息,避免體育運動。其實經期盡量不要活動的思想是錯誤的,除了一些痛經特別嚴重的學生不能上體育課之外,建議其他情況穩定的學生適當地進行體育運動,因為中醫認為氣不行則血不行,氣滯則無法推動血的運行,血自然就堵塞了,從而導致痛經。而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和維持血液循環,有助于將污血排出,有利于身體健康。作為體育教師,在上課期間學生強調經血不通就會痛經的常識,鼓勵學生在經期適當進行運動,打消運動會使痛經加重的擔心的顧慮,積極快樂地加入集體活動中,一起陽光體育,確保體育課的正常進行。如針對學生關心的800m、1000m體質測試,通過深入介紹耐力訓練與心肺功能的關系,可以進一步提高醫學生對心血管等慢性病防治的認識和理解。

4.4 豐富“體醫融合”的教學形式與手段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以教師的基本技術動作講授為主,形式方法較為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差強人意?!绑w醫融合”與運動促進健康理念提出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體育課程的教授內容,傳統的體育課堂與學時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在體育課程的設上可以根據醫藥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與現實需求,開設《中醫養生學》《運動處方》《太極拳》《健身氣功八段錦》等體醫融合的專項課程,設置選修課、必修課、專題講座、體育競賽、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教授方式,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相應內容的講解,幫助學生深度參與體育與醫學深度融合的教學。同時,借助新媒體與互聯網技術,引入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科學配置的“體醫融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學生不僅可以實現線上預習、線下實踐、線上復習的操作,還可以結合自身技術水平與學習需求,進行擴展“體醫融合”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動作的學與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教學理念。運動帶來健康,醫療保障運動。體育和醫療,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得益彰。

5 小結

當前,“健康中國”視域下醫學類院?!绑w醫融合”體育教學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體醫融合起步階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紐帶和實驗平臺。同時,深入挖掘體育課程中中醫元素,將“體育”與“醫學”深度融合,提出醫藥類高職院校體醫融合推進策略,可為日后教學評估工作、教學改革工程實施提供幫助。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積極探索以體育理論課、公共體育課、校醫院與校體育部協同創新實驗室為載體的體醫融合教學實踐新路徑,將體醫融合理念全方位融入公共體育課程體系,為醫學高校體醫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思路。

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教學改革課題“‘健康中國視域下醫藥類高職院?!w醫融合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XJG-21-44-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

猜你喜歡
體醫健康中國院校
后疫情時代安徽省體醫融合現狀的調查研究
邊界與可能:體醫融合中的身體、技術與知識
共生理論對“體醫結合”模式創建的啟示
“健康中國”是對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在社區實施:“體醫結合”促進健康研究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