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異同互補的研究探討

2023-05-30 16:55王海霞
當代體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運動員

王海霞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高校如何通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日益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注。與此同時,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關系日益復雜,通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異同互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素養是實現“體”育的重要路徑。

素質教育理念、全民健身背景下,體育課程教學與運動訓練愈發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其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必須要明確的是,體育課程教學與運動訓練并不完全相同,二者不能混淆。本文首先論述了體育課程教學與運動訓練的不同點,其次論述了二者相同點,最后提出了二者的互補策略,意在促進體育課程教學和運動訓練和諧發展。前言:體育課程教學和運動訓練雖然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但二者卻也具有一定的共同點,利用不同點和相同點實現二者的互補,既可以有效提升體育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又可以促進運動訓練的順利開展。

1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不同點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在概念、屬性、內容、方法、運動負荷、器材、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方面存在不同,下面將展開具體的分析。

1.1 概念不同

首先,體育教學的活動對象為教師和學生。其次,體育教學是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其指的是體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等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對學生展開教育教學工作,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促進身心協同發展。最后,體育教學中的身體活動還與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在體育教學中科學進行身體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這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

而運動訓練的訓練對象為運動員。運動訓練指的是運動員在教練員的指導下有目的的完成高強度運動訓練,包括身體訓練、戰術訓練、心理訓練和意志訓練等,意在有效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提升運動員專項運動成績。運動員可以參與訓練計劃、訓練內容以及訓練目標的制定。從概念上來看,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在目標上存在本質的區別,即體育教學主要對象是學生,其屬于課堂教學內容,運動訓練的主要對象是運動員,二者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都存在明顯的不同。

1.2 屬性不同

體育教學主要以鍛煉學生身體為主,其意在促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身體素質,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共同發展。學校對學生展開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體育活動不斷掌握運動技能、培養自身運動興趣,并具有主動鍛煉的意識。體育教師在面對不同年級以及不同水平的學生時,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運動訓練方法,以此滿足學生運動需求,提升其身體素質。

從屬性上來看,體育教學是運動訓練的基礎和必要準備,通過體育教學可以發現學生是否具備運動員潛質。對運動員展開科學訓練的主要目的為促使其不斷超越自我,擁有戰勝對手的能力。相比較于學生,運動員會面臨殘酷的淘汰機制,即運動員需同多位運動員進行競爭,綜合實力強的運動員才能在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才能備受重視。因此運動員必須憑借運動訓練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并不斷突破極限。

1.3 內容不同

體育教學意在教書育人,因此其教學內容是不同形式內容的結合,包括體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和基礎教育理論等多方面知識,具有素質培養和知識傳授的綜合性教學屬性,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體育教學掌握基本體育知識,并能夠不斷提升自身身體素質。而運動訓練是一種為滿足運動員訓練需求和發展需求而存在的專門性組織訓練。

一般來說,教練需根據運動員實際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要求量身定做訓練方案,并且對訓練內容以及訓練方法的要求也極高,即運動訓練需為運動項目而服務。由于運動訓練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容易產生肌肉損傷、骨骼損傷,所以運動訓練理論通常包括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等方面的知識。

1.4 方法不同

體育教學的目標為通過長期的體育活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以此充分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在對學生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科學制定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確保體育課程可以充分發揮其價值,為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打下基礎。而運動訓練則具有專一性,其對運動員的要求十分嚴格,要求運動員應始終接受高強度訓練。例如,體育教學時跑步熱身一般以兩圈或三圈為限,否則學生就會因為身體疲憊而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不具有運動員素質,過多的體育訓練只會對學生起到反作用。而對于運動訓練來說,教練員需制定科學訓練計劃,不斷突破運動員極限,使其具有較強的競技水平。并且運動員根據發展需要,必須始終維持高強度訓練,否則一旦肌肉松弛,其將會失去成為優秀運動員的基本素質。

1.5 使用器材不同

從器材方面來講,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存在較大的區別。體育教學活動由教師主導,意在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在運動技能方面沒有更高要求,因此體育教學對器材的要求為:器材應具有安全性和與時俱進的特點。安全性是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安全性能的體育器材,教師更放心學生使用,這既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激起學生運動興趣。與時俱進指的是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學校需結合體育教學內容,不斷完善并增加體育運動器材,以此充分保證體育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其價值。而運動訓練則對運動器材有更高的要求和更為嚴格的標準,即所有器材必須在達到運動比賽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夠投入使用。

運動器材對運動員的鍛煉效果具有直接影響,運動員若想不斷激發自身潛質,不斷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則必須要依靠強有力的運動器材。例如: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體育器材大部分都是單杠、雙杠、排球網以及籃球框等,可以滿足學生日常鍛煉需求,并幫助學生增強體質,但這對于運動員的運動需求和身體發展要求卻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運動員的器械則更為復雜且也更具有專業性。

1.6 運動負荷不同

由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目的存在根本上的不同,所以其運動負荷也不同。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能夠積極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其對學生的運動負荷要求較低。運動訓練則對運動員的負荷要求較高,運動訓練目的是能夠努力挖掘并強化運動員自身素質,并且訓練需求需能滿足運動員所需要的高強度運動負荷。因此教練不僅要根據運動員實際身體情況,制定訓練內容以及訓練方法,還應從運動員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考慮,不斷升級運動內容和訓練方法,使其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

1.7 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不同

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使學生掌握多種技能,體育教師需同時掌握籃球、足球、田徑等多個基礎體育項目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技巧等。如何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提升學生體育素質是各個體育教師需考慮的重點問題,因此體育教師通常會重點鉆研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與此同時,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所以教師還應采取層次化的教學方法。

而運動訓練在培養運動員技能方面具有單一性,即通過多種技能方法促使運動員在某一技能方面具有其他人不具有的優勢,從而能夠在競技場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與此同時,教練需融合多項專項運動訓練方法對運動員展開專業訓練,意在促使其專業技能能夠有明顯提升。體育教師究其根本,其是教育者,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其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并促進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方面。而教練的訓練重點則是幫助運動員提高專項運動水平。二者在教學(運動員)方面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2 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同點

2.1 理念相同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其要求學生(運動員)能夠通過實際訓練活動掌握相關體育(運動)技能,并掌握與體育有關的知識。除此之外,二者都強調了學生(運動員)生理、心理以及技術共同發展的重要性,二者都認為學生(運動員)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教練在對運動員展開訓練時,對訓練次數、訓練強度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意在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身體技能水平,并激發其內在潛力。此外,教練還會對運動員的競賽意識、團隊精神以及拼搏精神等進行培養,希望運動員在競賽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自身最大實力,從而打敗對手。

與運動訓練存在相同的是,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崇的背景下,體育教師除了會對學生展開有關體育的專業知識,其還會將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融入教學之中,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熱愛鍛煉的好習慣,并能夠在體育活動中同樣養成團隊意識和體育精神。

2.2 方式相同

無論是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都應當以學生或者運動員的真實身體狀況為主,并能夠以其身心發展特點、身體負荷能力為基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考慮學生的興趣和身體實際素質之后,科學的設置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運動訓練中,教練會根據運動員實際身體狀況以及其發展需求,科學且合理制定短期或長期計劃目標和計劃內容,確保能夠幫助運動員彌補短板,并提升其綜合競技能力。

3 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互補策略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存在的相同之處表明二者之間存在相互借鑒和相互互補的可能性,具體來說指的是二者可以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3.1 明確互補內容

(1)方法互補

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需求,向學生科學傳授運動訓練方法,促使學生的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都有明顯提升。比如為提升學生柔韌性,避免學生肌肉緊張,教師就可以采取動態柔韌性或靜態主動柔韌性的訓練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展開訓練,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柔韌性訓練需循序漸進地進行,否則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采取間接訓練以及完整訓練等多種訓練方法。

(2)內容互補

相比較于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在內容方面更具有豐富性和專業性,相比較于運動訓練,體育教學更能體現出技能的更新。以此為促使體育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其最大價值,為保證運動訓練方法可以不斷創新,可以將二者內容進行有效融合,以此有效提升運動訓練效果,并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學生可以加深對體育精神以及體育文化的認識,體育教學能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目標互補

雖然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在教學(訓練)目標上存在差異,但體育教師卻可以將運動訓練目標融入體育教學中,以此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運動訓練目標的融入,體育教師會主動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強度和訓練方式,這可以使學生的負荷能力得到循序漸進地提升,并能夠充分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4)指導互補

體育教師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其對正確的訓練方法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充當教練角色,對運動員展開科學指導,保證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以正確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從而有效避免因訓練而產生的身體損傷。我國大部分運動員都正處于青春年少,其既擁有大量的精力,也有“爭強好勝”的精神,因此在互相“攀比”中,很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傷。而在具有專業知識的體育教師在旁進行指導的情況下,運動員就會科學展開訓練,并且這有助于運動員逐漸養成自我保護意識。與此同時,在體育教師任職教練期間,其還可以向運動員講述體育理論和體育技能,并逐漸引導運動員充分重視運動技能訓練規范化和運動步驟規范化。

3.2 二者相互借鑒

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素質提高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運動訓練“教”的過程,注重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訓練相結合,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在學生訓練與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體育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運動訓練的訓練強度相對于體育教學而言較高,為此體育訓練可以在課程設計上增加運動強度,讓學生在相對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掌握運動技巧,提高體育運動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3.3 完善系統規劃

運動訓練的目的是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競技技巧,從而在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為了提高運動訓練的效果,運動訓練可以借鑒體育教學的系統性。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老師首先根據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基礎,結合訓練項目特點和學生的運動技巧掌握情況,制定系統性的訓練計劃。其次,在訓練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和訓練強度,以便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再次,在整個訓練結束,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發現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用來指導接下來的其他項目的訓練,為其他學生的訓練計劃制定提供借鑒。

3.4 優化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意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運動訓練意在培養運動員競爭意識和競技能力,將二者進行相互滲透,既可以有效改善體育教育教學現狀,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例如:以“800米男女生混合接力比賽”為例,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既不具有積極性,也不具有主動性,所以比賽結果不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放水現象?;诖朔N情況,教師可以將運動訓練的競爭意識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緊張的競爭氛圍,并為第一名設置相應的獎勵,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借助比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不斷向學生傳輸競爭意識和體育精神,可以讓學生明白體育課程活動開展的重要性,這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運動訓練競技精神和體育精神,還能夠為運動員的選拔以及成長奠定良好基礎,這有助于為我國挖掘出更多具有潛質并且能夠為國爭光的體育人才,同時也有利于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4 結語

總之,高校體育切實認識到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存在的不同點以及相同點,并采取有效的互補策略,可以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有效結合。這既能夠充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能夠提高我國優秀運動員的儲備能力,這有利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部)

猜你喜歡
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運動員
一位短跑運動員的孤獨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體育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研究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運動員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課
吉林省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由“小學兼課體育教師”引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