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FIC模型的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研究

2023-05-30 21:49楊穎
今古文創 2023年1期
關鍵詞:協同治理非遺

楊穎

【摘要】 南澗彝族跳菜作為我國優秀少數民族非遺,其保護和發展一直受人們的重視。本文基于SFIC協同治理模型構建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模式,包括起始條件、制度設計、催化領導、協同過程。同時,基于SFIC模型構建SFIC的南澗彝族跳菜保護中協同治理綜合模型,通過協同行動器和協同驅動器分析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的協同過程,探討非遺保護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背景下建設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體系,以期為非遺保護的協同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南澗彝族跳菜;非遺;協同治理;SFIC模型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1-012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41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大量優秀而珍貴的非遺,保護和發展非遺在我國文化領域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作為中華優秀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非遺不僅彰顯出中華文明兼容并包、多元一體,也體現出少數民族自身獨特而燦爛的民族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非遺傳承、發展的環境發生了改變,保護方式也從管理向治理轉變?!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就指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p>

但在具體的非遺保護實踐過程中發現,行政力量往往占據強勢地位,社會多元參與明顯不足,甚至忽視了傳承主體的作用。而且,行政部門內部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過程中存在部門間協調配合不足的問題。

南澗彝族跳菜作為少數民族非遺的優秀代表之一,在保護和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這些問題。本文擬運用SFIC模型對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進行研究,以此探討在多元主體參與相關非遺保護的當下,如何形成由政府為主導,協調各方有序地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管理和保護工作。

一、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的價值簡述

南澗彝族跳菜誕生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的南澗彝族自治縣。這里世代居住著彝、漢、回、白、苗、布朗、傈僳等26個民族,其中南澗縣的彝族支系主要有“臘羅”支系、“迷撤”支系、“格尼”支系[1]。

南澗彝族跳菜,是流傳于南澗彝族自治縣境內,在宴席上菜時為敬重賓朋而舉行的一種具有特定規程和技藝,是將音樂、舞蹈、服飾、飲食融于一體的禮儀性上菜舞蹈,俗稱“抬菜舞”也稱“捧盤舞”,當地彝語有稱之為“吾多哈”,有稱之為“吾巴”,也有稱之為“吾切”,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668、Ⅲ-71。

南澗彝族跳菜依據舉行的空間位置不同,可以將跳菜分為“宴席跳菜”和“舞臺跳菜”兩大類。一類是“宴席跳菜”,也稱“實地跳菜”,是南澗當地彝族群眾在新居建成、老人祝壽、婚喪嫁娶等宴請賓客的重大場合,為增加席間氣氛感而進行的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助餐表演。另一類是在舞臺上表演的“舞臺跳菜”,根據表演地點或舞臺大小有二三十人的演員在舞臺上演出的“舞臺跳菜”,也有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共同表演的“廣場跳菜”。

(一)文化價值:體現優秀民族文化風貌

南澗彝族跳菜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共存的傳統舞蹈藝術,其中即包含著彝族群眾的宗教信仰、民俗禮儀,也通過歡快熱烈的舞蹈展現出彝族人家熱情好客、豪爽開朗的民族性格。

跳菜開始前進行“拜四方”“拜四房”“拜樂師”的禮儀[2],正是彝族文化中尊重自然、與鄰相親的重要留存和體現?!鞍菟姆健奔丛谔碎_始前拜虛空和東南西北“四方神”,包含著彝族群眾崇拜天地、日月、山川等自然神靈,以祈求神靈的庇佑。而之后的“拜四房”,即對廚房、茶房、庫房、禮房進行禮拜;“拜樂師”,即對演奏蘆笙、悶笛、嗩吶、銅鼓、口弦等樂器的樂師進行禮拜,則彰顯了彝族群眾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文化風俗。

(二)內容價值:展現少數民族生活的喜怒哀樂

南澗彝族跳菜展現出的內容形式,正是彝族先民百年前生活的映射。對這些內容形式進行傳承保護,有助于我們和后世的人們從中窺探先人的喜怒哀樂、生活習慣。

南澗彝族跳菜有相應的舞蹈動作,展現出彝族群眾活潑可愛的民族性格,如“手托金鼎”大跳的耿直豪邁、“喜鵲蹲窩”的實在樂觀、“蒼蠅搓腳”的收放自如[3]。同時也有相應的抬菜動作:頭頂托盤,盤中盛8碗菜,雙手伸開,每手分別托起疊在一起的4碗菜的“空手疊塔跳法”;口銜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頭頂托盤,盤中擺8碗菜,雙手另各托一盤,盤中各擺8碗菜的“口功送菜跳法”[4]。

(三)社會價值:促進民眾和諧相處

南澗縣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居之地,當好客的彝族群眾在舉行跳菜活動時,不僅會邀請有血緣關系的親族、親近的左鄰右舍,也往往會邀請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參與其中。在熱熱鬧鬧的氛圍中人們可以通過參與宴會舉辦、一同觀看跳菜表演以此拉近距離、增進關系。跳菜成為各個民族連接的橋梁,臺上表演跳菜的彝族同胞盡情地展示跳菜的魅力,臺下的彝族同胞盡興地交流跳菜文化和跳菜經驗,坐在一旁的賓客開心地用眼用心感受跳菜風情、交流觀看跳菜的感悟,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南澗彝族的族群認同,也有利于促進彝族與周邊其他民族的和睦相處。

(四)經濟價值:具備經濟收益潛力

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的南澗彝族跳菜,“跳”出了云南,“跳”到了全國,“跳”向了世界。通過成立專門的演藝表演公司或表演團體,如南澗跳菜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南澗縣幸福無量跳菜藝術團、碧溪鄉新虎村跳菜協會……南澗的跳菜隊每場跳菜的收入一般為2000至3000元,也因受舉辦的規模大小和出場路途的遠近影響,某些場次跳菜出席一次的收入可以達到萬元。

南澗的跳菜人通過跳菜增加了收入,而當地政府也通過南澗跳菜為抓手帶動當地茶葉、火腿、烤煙等農副產品和無量山櫻花節等旅游產業的發展。并且,依托南澗彝族風格的餐飲服務,充分發揮“宴席跳菜”基因,將跳菜融入餐飲服務。

二、基于SFIC理論的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模式框架構建

協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理論一種新興理論,由作為自然科學的協同論和作為社會科學的治理理論交叉發展而形成。

協同論源于西德著名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于20世紀70年代創立的協同學,他指出一個由大量子系統以復雜方式相互作用構成的復合系統,在一定條件下其內部子系統會受序參數支配產生無序到有序的自組織運動[5]。

治理(Governance)一詞的含義從控制、操縱和引導,后擴大到被廣泛運用世界銀行、聯合國有關機構的報告或文件中意為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6]。俞可平(2000)就指出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7]。

自組織的能動性、治理的引導性和規范性,讓專家們看到協同論與治理理論契合的可能性,并逐步發展出協同治理這個新興的理論。Agranoff和McGuire(2004)將協同治理概念定義為一個協助和管理多個組織安排的過程,以解決單個組織不容易解決的問題[8]。Ansell, Gash(2007)認為協同治理是一種管理安排,是其中一個或多個公共機構直接讓非國家利益相關者參與集體決策的過程,該過程是正式的、以共識為導向的、審慎的,旨在制定或實施公共政策或管理公共項目或資產[10]。

為了更好地解釋協同治理理論,Ansell和Gash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公共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國際關系等137個案例進行分析,構建了協同治理的一般性模型——SFIC模型。SFIC模型由四個主要變量構成,分別是起始條件、制度設計、催化領導、協同過程[9][10]。

面對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的協同治理問題,本文認為需以行政組織、學校、社會組織、市場、傳承主體、普通群眾構建協同治理模式對南澗彝族跳菜治理。因此,本文基于SFIC模型構建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框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治理提供理論借鑒。

(一)起始條件

多元的治理主體在協同治理過程中為了公共的目標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南澗彝族跳菜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過程中,本就存在許多的主體參與,包括行政組織、社會組織、市場、個人等。在SFIC模型中,起始條件是協同治理前的各方所要面對的狀況。在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過程中有三個變量:治理各方權力/資源不對稱、協同治理各方之前的合作、治理各方進行協同的動機。非遺存在于特定群體生活之中的活態內容,“人”是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主體,如此便要促進各方協同合作的可能性。當然,因為參與協同的各方存在權力和資源不對稱、各方之前的合作史是否愉快,構成了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協同治理各方合作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

(二)催化領導

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具有促進性的領導力能將多方參與者聚集在一起,讓他們以協作精神相互參與南澗跳菜保護。同時,協同治理中領導力對于建立與維護基本規則、建立信任、促進對話和探索共同利益至關重要?;趨f同治理中有效領導力因素,包括:樹立協同治理權威、平衡各方利益、擴大協同治理范圍。在行政組織、學校、社會組織、市場、傳承主體、普通群眾參與南澗彝族跳菜協同治理過程中,我們發現以政府為代表的行政組織南澗彝族跳菜保護中處于領導地位,因此為其能有效地領導提出更多的要求,諸如:提升自身管理技能、影響力和控制力,實時掌控各方動態、有效平衡各方權力與利益、促進各方參與到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全過程,激發多元創新潛能、充分發揮多元參與者能動性。

(三)制度設計

這里制度設計指的是關于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的基本協議和基本規則的設計,這關乎協同治理過程的程序合法性。針對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各方共同參與制定行動規則的過程是協同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推動南澗彝族跳菜傳承主體與協同各方進行不同層次的合作,尤其在政府為領導地位的條件下建立制度、設計溝通渠道和長效的反饋機制。

目前,南澗縣基于國家、云南省、大理州頒布了《云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南澗跳菜傳承與保護條例》《南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并于2021年印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與管理辦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在這些相關政策下,需與各參與主體進一步細化政策實施的具體方式,使非遺保護的制度更加完善。

(四)協同過程

非遺保護的協同治理是一個循環過程。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是建立在積極而熱情的溝通之上。面對面對話是協同的基礎,它不僅是利益相關方談判的媒介,更是打破刻板印象和其他溝通障礙的過程。通過溝通建立的信任是多方參與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的一個共同起點,決定了后續各方對協同的熱情與投入程度。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各方需要明確目標和分工、確認共同價值,并在協同治理過程中對階段性成果進行復盤,及時調整戰略規劃與協同流程,為下一階段協同治理的充分溝通做好鋪墊。

三、基于SFIC的南澗彝族跳菜保護中協同治理綜合模型構建

基于SFIC模型,本文將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協同治理簡化為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驅動器和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行動器兩個部分,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共生的關系。在這里,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行動器可以認為是在南澗彝族跳菜保護過程中協同各方參與治理的行為的綜合;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驅動器可以理解為了更好地促進各方完成治理目標而形成的共識,包括:思想共識、協同能力共識、協同技術共識、有效參與共識。同時,協同治理是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科技等外部環境多方因素影響,所以在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過程中應將這些外部因素也考慮其中。

(一)思想共識

思想共識是參與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各方在協同治理過程中形成的合作動機、明確合作目標,是參與各方認知到權力與資源不平衡狀況下仍對協同治理存有期望,并在思想上做好了耗費時間與精力的準備。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協同治理過程中,參與各方需要基于充分溝通,對彼此的多樣性有相對客觀的認知,明白彼此的資源、權力、專業素質的不同。在達成保護彝族跳菜的思想共識下,參與各方主動與其他參與主體展開多種多樣的協同模式,積極識別并完善協同治理要素,共同達成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治理目標。

(二)協同能力共識

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各方的協同能力共識是協同治理的重要保障,包括構建清晰的運行機制、高效的領導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同于以往單一化的管理方式,協同治理更加偏向扁平化、復雜化,能更好地提升治理間各個要素間結構關系、優化各方運行方式,且在協同的思想下使各方能力充分活化以達到“1+1>2”的效果。同時,領導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協同治理各要素間占據緊要位置。要將重視處于低技術、低資源的弱勢參與方作為領導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控制將權力和資源相對平等地分配,以化解協同能力共識建立中存在的信任低、沖突高的問題。

(三)協同技術共識

協同技術共識是為南澗彝族跳菜保護提供支持力量。無論通過動態捕捉技術對跳菜的動作進行解析為跳菜專業化、精細化保護發展提供力量,還是運用AR、VR、5G、人工智能技術讓更多人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南澗彝族跳菜,抑或借助攝影攝像技術將南澗彝族跳菜的風采影像化保護,都是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南澗彝族跳菜保護范圍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為了非遺保護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環境,也為政府智能化、人性化治理提供幫助。

(四)有效參與共識

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過程中要將思想共識、協同能力共識、協同技術共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是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包括普通群眾、中小學、高校等多方都有效地參與到協同過程中。同時,在協同治理過程中不僅要參與范圍廣,還要參與程度深、參與過程有序,并以協商的方式達成共同目標。因此,為了使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有效參與需要:南澗彝族跳菜保護各方構建協同關系、基于協同關系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相關政府機構授權其他協同方對決策施加重大影響。

四、結語

南澗彝族跳菜作為我國優秀非遺,是彝族文化的結晶,需要我們珍惜、保護和發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非遺的管理工作逐步轉變為帶領更多主體參與治理工作,充分尊重、也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在非遺保護和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本文基于SFIC理論對南澗彝族跳菜保護的協同治理過程進行分析,并在SFIC模型的基礎上構建南澗彝族跳菜保護中協同治理綜合模型。同時,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因素納入協同治理,促進行政組織、學校、社會組織、市場、傳承主體、普通群眾等各方建立信任、有序互動、有效參與協同治理全流程,不僅保護好非遺,也能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多樣公共文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云南省組.大理州彝族社會歷史調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2]秦瑩.南澗彝族“跳菜”的文化功能及社會作用[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49-51.

[3]秦瑩,阿本枝.對南澗彝族“跳菜”舞蹈的文化解讀[J].民族藝術研究,2007,(02):32-35.

[4]王萍,劉方濤.南澗彝族“跳菜”的歷史溯源及體育功能價值的探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4,27(06):54-56+86.

[5](德)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凌復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6]劉偉忠.我國協同治理理論研究的現狀與趨向[J].城市問題,2012,(05):81-85.

[7]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5.

[8]Agranoff R,Mcguire M.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r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M].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

[9]Gash A A .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8(4):543-571.

[10]田培杰.協同治理:理論研究框架與分析模型[D].上海交通大學,2013.

猜你喜歡
協同治理非遺
協同治理視域下政社合作機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協同治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參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非遺視角下探析豫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策略
致力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傳承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科學構建我國城市社區組織協同治理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