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邏輯意蘊及實踐路徑

2023-05-30 10:48張志元趙賽君
黨政干部學刊 2023年1期

張志元 趙賽君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百余年奮斗創造的重大成果,不僅蘊含著深厚的歷史邏輯和深刻的理論邏輯,而且具有合乎規律性的實踐邏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邏輯理路、特色意蘊及實踐路徑,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邏輯理路;內在意蘊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3)01-001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64新時代如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關乎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確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產生的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深刻理解把握其邏輯理路、價值意蘊和實踐要求。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邏輯理路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經過不屈不撓的奮斗成功走出的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道路,是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于一體的重大創新成果。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邏輯

1.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走自己路”的歷史之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保?]1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3]221964年12月,周恩來正式向世界宣布:“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保?]439“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提出,初步擘畫了現代化道路的宏闊圖景。1979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時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強調:“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保?]237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一步提升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科學內涵和戰略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奮力開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前景所具有的強烈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得以推進和拓展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保?]22回首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的歷史進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各民族發展面臨的重要歷史任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的夢想。受蘇聯工業化的影響,立足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境況與基本國情,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早在黨的七大就提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保?]108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真正實現現代化開辟了全新道路,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落開始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點,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根基,使中華民族站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

3.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汲取經驗教訓中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的歷史傳統、社會環境、文化背景不同,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也具有不同特點。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歷程中汲取他國現代化發展經驗,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數十年來,中國一直在摸索自己的模式,立足于本國國情,尋找一條融合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優點的新路。[7]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致力于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8]58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可以通過照搬照抄他國模式取得成功,但可以在借鑒他國經驗教訓及立足本國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成功探索出適合本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論邏輯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現代化最初的動力和根源?!百Y產階級社會的真正任務是建成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確立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保?]166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論揭示了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社會的運動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演進,市場從孤立封閉的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各民族的互相往來和互相依賴是現代化最初的動力和根源,揭示了生產力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擴張之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規律。馬克思現代化理論將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現代化的價值旨歸和最終目的,實現現代化與實現共產主義同向共行。

2.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價值旨歸?,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通往現代化的進程中,各國的具體國情、發展階段、要素稟賦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世界各國實現現代化不可能有固定的模板,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了中華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呈現了現代化進程中前所未有的進步特征。

3.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生成機理。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按照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是有別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勇毅前行,以探索基于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方案。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邏輯

1.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尋”的轉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歷程,由西方列強的入侵“被動現代化”轉向中國人民幡然覺醒“主動實現現代化”?;赝澜鐨v史發展進程,自20世紀60年代以西方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先后實現第一次現代化,在這場世界性的浪潮中,起源于西方的現代化在向全球擴展過程中,打破了各個國家、民族的閉關自守狀態,正如馬克思所言,資產階級“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10]36。當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走在世界性現代化潮流的前列時,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還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的同時,使近代中國被迫卷入世界現代化浪潮中,蒙受著災難與屈辱的中華民族,未能辨清本國在世界上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未來出路,導致中國在被動現代化歷程中步履維艱。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華民族悲慘的命運、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不惜流血犧牲,提出救國救民的現代化方案,但大多數方案是以西方為仿效對象,在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不符合中國國情,直到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之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11]1516。

2.以國情為基選擇適宜的現代化道路?,F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中國現代化在照搬他國模式中會迷失方向、延緩進程。在西方價值觀影響下,要邁向現代化之路的國家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模式——想要實現現代化就要走西方的老路。然而,西方鼓吹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仿照西方文化、希望達到強國崛起的戊戌變法,熱衷于移植西方模式、借鑒西方制度的辛亥革命,無不以失敗告終,使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中國人民更加苦不堪言。一味地奉行“拿來主義”,照搬照抄他國模式,不僅“水土不服”,還會喪失本國發展的自主性。因此,“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表明中國正式開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于百廢待興、經濟基礎薄弱的新中國,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根本任務,我國相繼提出“一化”“二化”再到“四化”,是黨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的符合國情的發展目標。

3.在掌握歷史主動中開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實踐中針對中國問題作出的正確抉擇,基于現實的經驗教訓深化現代化的理論內涵。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適應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滿足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在科學研判時代背景、扎根中國國情、汲取現代化發展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在1979年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命題,這一命題深入中國實際,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實踐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1]2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面”要求解決當前我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群體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發展中存在諸多短板的不充分問題。新時代,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動力與方法路徑,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解決現代化建設中的發展問題提供指南和路線,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現代化路程提供科學指引與持久力量,創新性地提出以新發展理論引領新發展階段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色意蘊

(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內涵因時代發展變化不斷被豐富,作為各國必經的發展階段,現代化發展進程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中現代化進程中的主體即人民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地理、歷史、文化、制度等因素影響下,各國因國情的差異及背景的不同,現代化發展道路也因顯著差異而選擇不同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人口大國,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人口狀況緊密聯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規模,如何改善人民生活,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極為嚴峻的難題。我國在幾十年內實現了從沉重的“人口負擔”向“人口紅利”的有力轉變。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2]14人口眾多的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并使得世界上近20%的人口邁入現代化行列,這不僅意味著后發國家對先發國家的成功追趕,也意味著世界現代化的版圖和進程的改變。

(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百余年來黨和人民一以貫之的共同價值取向。在經典著作中不乏對共同富裕豐富且深刻的構思,極具前瞻性的“社會保障”思想、“大同”思想內含我國古人對共同富裕的美好憧憬,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的深刻分析,揭示資本主義社會難以實現共同富裕的本質在于私有制。馬克思所描述的未來社會在占有關系基礎上推動所有人的共同富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13]436。這些重要思想對我國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目標提供了思想溯源和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保?4]9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矢志不渝地擺脫貧困落后,擘畫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

(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保?5]37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統一于現代化的整體歷史進程,棄掉其一都無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精神變革來源于物質變革,物質變革受到精神變革的影響:脫離了物質的現代化建設,猶如懸著的空中樓閣,失去了堅實的支撐;只重視精神引領,而忽視了物質基礎,會丟失方向。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對“物”的大量追求,促進了生產力史無前例地發展,但也造成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致使人在勞動中“異化”,“以物為本”的現代化使人變得單向度,物質與精神互相掣肘,成為社會均衡發展的桎梏。我國在推動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既注重物質領域的快速穩定發展,也冀望滿足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兩者在現代化整體布局中的統籌協調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黨創造性地提出物質與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明確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努力在更高層面實現兩者的協調發展,通過持續深入對物質與精神兩者辯證認識,逐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進程。

(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生態環境的好壞關乎人類生存發展質量的高低及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經階段。早期人類環保意識較弱,不惜以破壞自然秩序為代價攫取大量資源,但世界是相互聯系的,人類獲得的短期經濟效益帶來的長久持續破壞難以快速恢復,自然給予人類恩惠的同時,又因人類無休止地破壞自然法則而予以嚴厲報復,正如恩格斯所說,“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16]998。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國家,為獲得超高利潤及剩余價值,在自我增值欲望的驅使下,為資本在全球的流轉找尋商品生產的原料產地、廉價勞動力提供地及商品傾銷地,為滿足資本再生產及技術資本再生產的需要,落后國家被迫承受污染嚴重的企業及發達國家的落后產能,西方發達國家運用自身優勢實現資本快速擴張的同時,使得非洲、亞洲、美洲等落后國家丟失巨額資本?!隘偪竦匕l展生產力”可以滿足西方發達國家對“物”的大量需求,也必然伴隨資源的枯竭、生態環境的破壞,致使全球生態系統惡化。不同于西方注重增長的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地位”[17]43,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逐步內嵌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程,謀求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進步,統籌考量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共生。

(五)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在西方堅船利炮轟擊下,被迫卷入世界現代化浪潮的中國,深受資本主義無限制追求資本增殖的侵害,這使得中國作為殖民受害國深知和平的可貴。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5]2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以與周邊具有相同遭遇的國家建立平等合作關系起步,用和平協商而非武力解決各國關系及歷史遺留問題,為妥善處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關系問題提供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研判時代發展趨勢,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牢牢把握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趨勢的同時不斷發展自身,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始終站在全人類高度謀求各國共同進步,為推動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發展與世界和平穩定貢獻中國力量。

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實踐要求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百余年礪煉中取得豐碩的現代化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保?]23-24面對新機遇新挑戰,需要在深入理解把握邏輯理路、特色意蘊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保?]64新征程上,我們會遇到諸多難以預判的問題與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18]21。面對艱難險阻,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破解現代化發展難題、增強現代化發展動力,進而將其轉化為現代化發展效能。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引領保障,切實發揮黨在指引現代化道路中的“統領全局、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環節,以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方位發展。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保?]16持續創新是保證理論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必要前提條件,一個強大的理論如果不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時代發展趨勢注入新的活力,只靠自身所固有的思想去處理新時期新變化新問題,必定會被歷史所淘汰。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汲取時代之精華、凝聚思想之寶庫的科學理論,之所以歷久而彌新就在于其在自身發展中不斷汲取人類知識精華?,F代化理論作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上成長起來的一種發展理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既有現代化理論體系之下不斷取得的新的突破。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途上,必須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將中國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經驗凝結升華成理論,不斷賦予社會主義現代化以新的時代內涵,進而為持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深層次的精神動力和實踐路徑。

(三)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9]19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發展在質量、動力、效率等方面的深層次變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旺盛生命力。

(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舊問題尚未解決,新挑戰不斷涌現,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5]60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要繼續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進入新時代,需要堅定信心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蘊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強大精神動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歸根到底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要秉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主義治理格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社會公平正義,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進一步豐富中國式現代化內涵,涵養人類文明新形態。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M].巴曙松,陳劍,余江,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8]習近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1.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5]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8]習近平關于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1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王? 雨

[收稿日期]2022-11-03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共和國工業奠基地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研究”(L22ZD048),主持人田鵬穎。

[作者簡介]張志元(1979— ),男,山西介休人,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趙賽君(1998— ),女,河南新鄉人,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