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陣痛”到“鎮痛”

2023-05-30 05:57苗馳丁恒星丁亞東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陣痛機構政策

苗馳 丁恒星 丁亞東

摘 ?要: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老師、家長及校外機構三個利益相關群體面臨的困境,挖掘深層次原因,提出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堅持學校教育主陣地,加強職業教育建設,健全監管機制,完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再就業政策、增加學生的社會粘稠度等措施。

受此政策的影響,在《意見》被發布的當天,中國校外教育培訓界的三巨頭,好未來(原學而思)的股價暴跌70.47%,高途集團(跟誰學)暴跌63.36%,新東方暴跌54.22%。好未來市值蒸發93.62億美元,約合607億人民幣。高途市值蒸發15.54億美元,約合100億人民幣。新東方市值蒸發59.49億美元,約合385億人民幣[5]。受影響的遠遠不止公司市值,新東方、高途集團、好未來三家公司于2021年底前相繼在中國內地全面停止中小學學科培訓業務,這意味著占據公司收入超過一半的K12教育正式走向終結,公司營收相應大幅度縮水。除了經營受到嚴重沖擊,公司也及時更換賽道。對于全國性的連鎖培訓機構來說,退出K12教育,將目光轉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服務等,這些領域將成為機構轉型發展的方向。例如,學而思教育全面轉型素質教育,培養孩子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蘊,收獲“收益一生的能力”;新東方則回歸到大學生業務,俞敏洪甚至搞起了直播帶貨。

除了這些全國性連鎖培訓機構轉型之外,地方小微培訓機構更多是在觀望。一方面業務轉型需要資金、資源,這使它們本來就緊張的資金鏈與現金流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轉型意味著面向全新的領域,這會給其帶來較大的不可控的風險,更何況一個新項目的建設與發展,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年五載才能看到成效。對地方小微培訓機構來說,是否能支撐到新項目的盈利在其轉型之初只能是個未知數。

除此之外,受“雙減”政策影響較大的,就是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與工作人員,截止到2020年,全國有超過1000萬人從事教培行業[6],面對“雙減”,等待他們大多數人的只有另謀出路。在這些從業者中,除了學科類教學崗位的老師,其他崗位的人員,如學習規劃師、課程顧問、班主任以及行政人員的就業門檻相對較低,部分可以流向非學科培訓崗位,繼續從事類似工作,但是這些崗位數量有限,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就業問題。在新冠疫情和“雙減”政策的疊加影響下,教培老師們深刻認識到了工作穩定的重要性??梢灶A見的是,教師編制這樣的“鐵飯碗”接下來會是他們競爭的熱點,但是,僅僅靠提供編制崗位,對于數量龐大的教培行業再就業人員無疑是杯水車薪。

(三)重要利益相關者:家長——“補”與“不補”的進退兩難困境

“雙減”政策的出臺在一開始確實有效緩解了補課的風潮和家長焦慮的心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逐漸變得無所適從、進退兩難。是否要繼續補,甚至偷偷補,成了許多家長糾結的問題。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課外補習的需求依然存在,很多家長對學校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并不滿意,甚至對學校教學不信任[7]。部分學校的基礎教育由于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管理方法、教學理念等不到位、不完善,不能讓家長滿意,家長只能花精力、金錢在校外培訓班上,希冀校外培訓班可以彌補校內的教育缺失。(2)家長對普通高中錄取率不足六成的恐懼。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2494.45萬[8],約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59.9%。這也就意味著有超過4成的初中畢業生不能進入普通高中學校,只能進入成人高中或者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在有些省份,這一比例還會更高。不能進入普通高中就意味著很難有機會進入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學校學習深造,所以不能進普通高中的學生想盡辦法提高成績進入普通高中,能進普通高中的學生同樣想盡辦法提高成績進入重點高中,以期在高考中更具競爭力。就目前國內的教育升學現狀來看,但凡有一線希望,又有多少家長心甘情愿地讓自己的孩子放棄走普通高中考大學的道路轉而走向中職、高職等接受職業教育的發展道路呢?這背后呈現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而目前的教育升學機制只注重學習成績而非學習過程,升學只能與學習成績、排名掛鉤,這無疑增加了家長的心理壓力。(3)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當今許多家長依然過于重視讀書的功利性,把考取大學作為孩子未來唯一出路,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寄予厚望,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奢望。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許多家長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快速成才,盲目地進行過度教育,讓孩子接受大水漫灌式的各種補習輔導,希冀孩子成為大才、全才。

二、“雙減”政策實施的困境紓解路徑

“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配套政策的保障。要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制度改革與創新,處理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政府與學校、培訓機構等之間的關系,堅持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落實學校主體責任,妥善引導教培從業人員轉型,最終實現“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

(一)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促進評價模式多元化

教育評價體系改革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改革的重點,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促進評價模式多元化,對落實“雙減”政策有重要意義。

要緩解“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的焦慮,就必須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的頑瘴痼疾,在全社會樹立立德樹人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成效根本標準的理念,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問題,有效消除教育功利化現象。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9]?!犊傮w方案》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吹響教育評價綜合改革攻堅戰號角。隨著改革的深入,多元化評價體系一定會得到逐步完善,“雙減”政策也一定能夠得到有效實施。

(二)堅持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堅持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要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讓學生在校內保質保量完成學業學習,緩解家長焦慮心態,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24],努力做到讓家長安心、讓社會放心。

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并完善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優秀學校的經驗分享、推廣,監督指導學校優化教學模式,強化教學監管,提高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嚴格落實《意見》規定,既要做到應教盡教,又要做到不超時不超量,保障學生的休息權利。教學實踐活動要緊密圍繞素質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堅決杜絕大水漫灌式的作業布置。

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資源公平合理配置,要統籌推進本地區教育教學水平均衡發展,要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區域教育差距、校際教育差距。在硬件設施上,各級政府應該統籌調配相關資金,保障各學校教育教學硬件設施信息化、專業化、現代化;在師資等軟實力上,要盡快制定合理的教師輪崗制度,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享受優質教學資源,同時要完善教師培訓進修制度,不斷提高師資水平,真正做到教育資源公平合理配置,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要將免費線上教學服務做大做強,要匯聚名師資源,向廣大學生提供覆蓋全學齡全學科的高質量線上課程與服務,確保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的廣泛性與全面性。

(三)加強職業教育建設,破除職業教育的誤解與偏見

課外培訓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升學的擔心和焦慮。從現實情況看部分甚至大部分學生分流到職業教育是一種常態,而家長、學生乃至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誤解與不認可促進了課外補習的不正常生長。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消除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誤解與偏見,是落實“雙減”政策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同只是問題的表象,從深層次原因來看,主要關涉兩大問題,即升學與就業[10]。對于家長甚至社會來說,中高職學生沒有本科學生有能力有技術似乎已經成為共識,然而,社會的發展不僅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全國性升學考試制度,推進職普融通,給中高職學生更公平更體面的競爭環境,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提升職業教育教學標準,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加快產教融合,培養公眾認可、社會需求、凸顯職業性的專業技能人才,有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社會、企業的融合,確保具有較強專業性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夠學有所用,有力解決中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避免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四)健全監管機制,積極推動校外培訓機構業務轉型

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抓手。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政策,覆蓋校外機構的設立、招生、收費、教學、運營管理等方面,使得機構的每一個動作都在陽光下公開透明。對校外機構的監管不能只停留在對已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機構管理上,更要體現在對沒有辦學資質、沒有固定場所、沒有固定人員的“三無”機構的管理上。要高度警惕,對無證經營、非法辦學的黑機構采取零容忍態度,對隱匿在居民樓宇、城鄉結合部的流動式小機構進行堅決查處,對披著“興趣”“素質”“藝術”外衣的非法學科培訓,做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確?!半p減”取得成效。另外,從現實情況看,學科類培訓在很長一段時間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并且需求量依然很大,基于此種情況,很有可能像80年代的韓國一樣,我國許多家庭開始聘請家教,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聘請一般老師,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聘請名校名師,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則會失去課外補習的機會,這會給本意推動教育公平化、減輕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負擔的“雙減”政策的實施帶來更大的壓力。對家教式的培訓,政府也應給予嚴格監管。

在嚴格監管的同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校外培訓機構業務轉型,引導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機構換賽道發展,從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人文素養轉型,對于在轉型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構給予鼓勵和支持。

“雙減”政策的施行不是一地一部門的工作,各級政府應建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設立專門機構,做好統籌協調。同級政府部門責任落實也不能僅僅靠教育主管部門,各個職能部門應當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形成監管的握拳合力。以往的減負政策落實效果不盡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責任劃分不明確,工作內容不清晰,最后推諉扯皮,嚴重影響政策執行效果。此次落實“雙減”政策,必須嚴格執行《意見》規定,明確專項治理行動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要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五)落實政府責任,完善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再就業配套政策

在“雙減”政策執行的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做好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再就業服務工作。各級政府應當摸排統計校外培訓機構再就業人員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努力擴寬就業渠道,積極主動對接相關企業單位,及時發布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確保勞動力順暢轉移。對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拿出部分編制崗位,針對培訓機構再就業人員中的高素質人才開展定向招聘。要開展規模大、覆蓋廣和形式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培訓融合發展,努力提高培訓質量,提升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其職業競爭力。對于培訓機構再就業人群自主創業的,要在符合規定的基礎上采取簡化辦理手續、減免稅收費用、提供低息貸款等政策,鼓勵支持其創新創業,實現培訓機構再就業人群的合理分流,實現職業轉換的平穩過度,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貫徹落實“雙減”政策。

(六)有減有加,增加學生的社會粘稠度

“雙減”政策說到底是減少學生校內作業,減少校外培訓,但是僅僅通過減少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是否真正能夠達到《意見》要求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的目的?!半p減”政策不僅僅要有“減”的部分,更要有“加”的部分,所謂“減”的部分更應該面向各個學齡階段,減少不必要的課程、減少不必要的課時量,充分尊重學生成長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的特殊性,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保持對社會、對未知的好奇心。所謂“加”的部分,是增加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粘稠度,增加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豐富自己,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1]蔡炯,田翠香,馮文紅.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我國應用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09(12):51-54.

猜你喜歡
陣痛機構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時光的陣痛
風電平價上網的陣痛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中醫藥法》的“產前陣痛”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