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2023-05-30 10:48張廣科王宗涵
學習與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人才隊伍建設

張廣科 王宗涵

[摘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黨管人才是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原則,“四個尊重”是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指導理念,推進人才總量建設、結構建設、素質建設是人才強國戰略的三大維度和基本目標。深刻領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總體構想和戰略布局,實現我國由人口大國到人才強國的轉變。

[關鍵詞] 人才強國戰略;? 黨管人才;? 四個尊重;? 人才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D630.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5-0029-04

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二〇〇二—二〇〇五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于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才工作的關心和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1深刻領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總體構想和戰略布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現實而緊迫的重要任務。

基本原則:黨管人才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在黨內加強學習、傳授知識、培育人才。1924年成立的安源黨校,是黨建立的第一所黨校。1938年,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的著名論斷。2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強化對干部隊伍的管理和培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干部選拔和培養體系,包括在全國各地舉辦各類干部培訓班、選拔優秀干部到中央和地方機構工作等。2002年底,黨中央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黨管人才的基本原則。2003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進一步確立了黨管人才的基本原則。2021年黨中央召開第三次人才工作會議,會議名稱由全國人才工作會議變為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會議名稱的變化,旗幟鮮明地表明了黨管人才的基本原則,人才工作在黨中央治國理政全局中被擺在重要的地位。

黨管人才強調黨中央領導全國各行各業的人才工作,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一方面,黨管人才作為基本原則有其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即黨需要各類人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本身就是由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各類人才匯聚而成。同時,中國共產黨還通過建立統一戰線,團結了大批黨外優秀人才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才盡其能、建功立業。環境越是復雜和困難,越需要能夠經受考驗、能處理復雜工作的高素質人才。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使用,以此保障黨和國家治國理政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黨管人才作為基本原則又有其現實必要性和可行性,即人才也需要黨的領導。只有黨中央把人才工作放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才能保障各類高素質人才的成長和脫穎而出,也才能保障各類人才擁有良好的工作平臺和工作環境,從而發揮其專業特長;也只有黨中央才能夠把各個領域人才匯聚起來,實現人才和事業發展相協同,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互補效應、擴張效應和群力效應等。

核心理念:“四個尊重”

“四個尊重”即“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勞動、知識、人才、創造四個要素相互關聯,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八膫€尊重”構成了我國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的價值觀體系,也是指導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理念。

尊重勞動是“四個尊重”的基礎。所有勞動者的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無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都屬于勞動的范疇。勞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尊重勞動,才能激發最廣泛的人民群眾的勞動熱情和責任感,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尊重勞動實質上就是尊重勞動人民,認可勞動人民的社會主體地位。

尊重知識是“四個尊重”的核心。知識與勞動密不可分,知識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創造的,社會的發展尤其需要掌握先進知識的勞動者。知識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我國政府一貫重視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鼓勵知識創新和知識產權轉化,這是對尊重知識理念的具體實踐。無論是創造知識,還是傳播知識、應用知識、存儲知識,都應該依法得到保護。尊重知識的提出,明確了知識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戰略性地位,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高度尊重。

尊重人才是“四個尊重”的本質。人才是知識資源的載體,人才的本質在于勞動和創造。其實,尊重人才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才本身,尊重人才的人格和人權等。尊重人才的人格,包括人才的性格、氣質、能力等;尊重人才的人權,包括人才的生存權、發展權、選擇權、政治權等。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和人才價值的自我實現。因此,尊重人才實際上是黨中央對人才認識的全面升華。

尊重創造是“四個尊重”的結果。創造性勞動是人才強國戰略追求的導向。創造活動就是高素質人才在各種條件的支撐下,最大程度地發揮智力和體力,進行知識創新的過程。只有塑造尊重創造的氛圍,才能激發高素質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讓中國成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四個尊重”的理念具體體現在我國的人才政策上。我國的人才政策在層次上可以劃分為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以及企事業單位層面,這些政策主要圍繞“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展開。在類型上大致可以劃分為四種:第一類是以“引才”為主的人才引進保障類政策。第二類是以“育才”為主的人才培養、人才選拔等發展類政策。第三類是以“留才”和“愛才”為主的各類人才職稱評審政策、人才薪酬福利政策、職業發展政策等;第四類是以“用才”為主的人才評價、人才分類管理政策等。出臺各類人才政策的核心目標都是為了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來。在現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未來我國的人才政策可以考慮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方面是開發、培育和引進增量人才,尤其是有計劃地引進海外人才,要規避地方政府之間在存量人才引進方面進行不良競爭,更要規避同一個人才團隊在不同類型的人才計劃間被重復資助。另一方面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搭建“動力、活力、壓力、引力、推力”五位一體的人才隊伍管理制度體系。在通過戶籍政策、購房政策、職稱政策和薪酬福利政策給予人才足夠動力的基礎上,鼓勵、引導人才之間良性競爭。通過類似于鯰魚效應的機制,激發更多人才發揮潛能。同時,也要規范“揭榜掛帥”、人才評價和業績考核等人才隊伍管理制度。在進行物質激勵的基礎上,也要通過宣傳承擔造福民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等偉大使命,使廣大人才認識到自身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和責任,給予各類人才以足夠引力。通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體制改革給予人才足夠的推力,促進各類人才實現終身學習。

基本目標:優化人才總量、結構、素質

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目標是推進我國人才隊伍的三維建設,即人才隊伍總量建設、人才隊伍結構建設和人才隊伍素質建設,即“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人才隊伍總量是建設人才大國和人才強國的基礎。人口資源是人才資源的基數。在我國努力實現從人口大國到人才強國轉變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合理控制人口總量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對人才隊伍總量建設的負面沖擊。雖然放開二胎生育等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緩沖,但我國人口增長已出現負增長。2022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1同時,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2022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9.8%。2人口總量負增長必然影響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數,人口老齡化必然影響我國高質量人才隊伍的增長潛力。其次是提升人才資源比重。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才資源總量約為2.2億人。3與超過14億的龐大人口資源基數相比,我國的人才資源占總人口比率僅有15%左右,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進行系統謀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來提升我國人才資源比重的兩大核心路徑,即通過教育、科技兩大領域的體制改革帶動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

在人才總量既定的情況下,人才結構,包括人才分布的區域結構、產業結構、類型結構、學科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都會影響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效能。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在學研究生365.36萬人,其中在學博士生55.61萬人、在學碩士生309.75萬人。4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了急需人才隊伍的類型,即要培養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數量龐大的碩博研究生招生名額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種類繁多的人才項目、大量的科研投入,究竟應該投放在哪些領域,是偏向于基礎學科領域,還是偏向于應用學科領域?是進一步強化我國的優勢學科和技術領域,還是偏向于“卡脖子”的薄弱學科和技術領域?是偏向于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隊伍建設以發揮其后發優勢和邊際遞增效應,還是投向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才隊伍建設以發揮其產業的虹吸效應和人才的群力效應?上述宏觀層面人才的結構設計必然會影響全國各個區域的產業長遠發展格局,而各個區域的產業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也會影響人才的流動。

人才隊伍素質建設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核心路徑。首先,應逐步完善顯人才的評價和分類管理等政策體系,并積極探索建立潛人才的識別和培育體系。一方面,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五唯”后,1大師、戰略科學家、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等顯人才如何進行多維評價存在爭議,評價的主體、標準、指標及其權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踐操作中仍有諸多技術、機制問題需要再探索和再創新;另一方面,實踐中那些掌握了前沿技術并具備創新潛力,但缺乏產出的潛人才應該如何識別和培養,也是建立新的評價體系應該重點考量的難題之一。

其次,在通過“育才、引才、愛才、用才”等機制匯聚各類人才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完善促進人才質量提升和潛能激發的人才生態鏈。人才身上承載的專業技能和潛能本質上是一種人力資本價值存量,人才在工作中的產出是人力資本價值的變現量。從人力資本價值存量到人力資本價值變現量的轉變,實質上是人才的知識不斷增長、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人才生態鏈建設涉及物質資本的匹配效應、人力資本的擴張效應、人力資本的群力效應和人才涌現的扎堆效應等。物質資本的匹配效應主要是指,物質資本投資所帶來的新技術最終需要由具有高級知識技能的人才來操作,經濟活動中使用的新設備、新技術要求配套更高階的知識及新的勞動技能,從而促進人才新一輪的知識更新和技能升級。人力資本的擴張效應主要是指,人才的學習成本呈現邊際遞減的規律,知識的融通性會促進人才個體后期的學習,即知識引導知識、知識優化知識,知識創新知識,人力資本積累越多,適應變化和創新知識的機會越多,學習成本越低。這是一個知識和潛能無限積累與釋放的過程,也是高素質人才身上承載的人力資本的重要特征。人力資本的群力效應主要是指,在整個人才隊伍的選育用留中,人力資本積累較多的領軍人才不僅會直接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而且領軍人才往往也是本區域或本行業高素質人才的選拔者、促進者和培養者,具有巨大的示范效應和推動效應。某領域或行業中高素質人才沉淀越多,越會推動該領域或行業人才隊伍的學習和知識創新。這是在現實中專業人才往往在某區域或單位扎堆涌現的內在原因。因此,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應在區域產業布局方面進行差異化設計,統籌推進一批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利用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迭代的匹配效應,促進行業相關領域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再通過知識更新后的擴張效應和人力資本的群力效應,形成不同產業鏈及同一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技術中心和人才高地,帶動我國人才質量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張廣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王宗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 / 高海濤

猜你喜歡
人才隊伍建設
閱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實證研究
淺論加強政工干部建設的重要性
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探討
高新技術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公共圖書館古籍工作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