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傷理論視角下遲子建《煙火漫卷》的創作

2023-05-31 09:17李奕潼
今古文創 2023年3期
關鍵詞:遲子建生命

李奕潼

【摘要】 遲子建的長篇新作《煙火漫卷》飽含了作家對生命的關注與深情。小說中的人物都各自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從創傷理論視角對遲子建《煙火漫卷》的創作進行闡釋,分析人物行為和心理的深層原因,創傷修復、自我救贖的方法,以期體會遲子建的生命觀,探求其筆下生命的存在本質。

【關鍵詞】 創傷視角;《煙火漫卷》;遲子建;生命

【中圖分類號】I20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3-00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3.010

一、創傷理論概述

“創傷”一詞源自希臘語,它的本意是指“外力給人的身體造成的損害”。從19世紀中葉開始,創傷一詞開始運用在心理學的范疇,表示人在精神與心靈層面受到的傷害。凱西·卡魯斯曾對創傷下過定義,即“對某一突發或災難性事件的一次非同尋常的經歷體驗”??斔拐J為創傷是在人經歷了令人恐慌的事件后在意識中留下的陰影,且不可逆轉。精神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即使遭遇創傷的原因不同,但創傷的表現卻具有共同的特征,并且他認為一些“由環境影響造成的激烈因素” 也同樣能導致創傷,包括“由于死亡或是遺棄(比如失望或是錯位),身體上的威脅或傷害,情感上對自我存在的威脅,或是目睹災難而失去愛的客體(人、地點、物或是思想)”[1]。法國精神學家賈內提出“創傷記憶”的概念,認為創傷記憶不同于正常記憶,其表現在主體對自己所處的困境無能為力,且受潛意識的控制,影響著當事人的行為等。除此之外,朱迪斯·赫曼、勞拉·布朗等人的研究也推動著“創傷”理論的發展。從創傷視角對遲子建長篇小說《煙火漫卷》進行闡釋,可更為深刻地把握現代人的生存狀態與救贖方式,具有多重意義。

二、《煙火漫卷》中創傷的體現

(一)身世的創傷與個體找尋

正如拉康的鏡像理論:“兒童主體通過對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做出不同的認識,確認自身身體的同一性?!盵2]人也通過對祖先、親人之間血緣關系的確認,獲得對自我的認識與認同。因此親人的不在場與自我身份的缺失有著緊密的聯系。

遲子建在童年時期被母親寄養在姥姥家,“媽媽走了,還有姐姐和弟弟。我真想哭。媽媽真狠,把我一人留在這兒?!?[3]親眼見到親人的離開,對遲子建的心靈造成了創傷。因此,領養或寄養便成為其作品敘事的主題之一。第一部長篇小說《樹下》中七斗的母親去世,父親將她寄養在姨父家中,這直接導致了七斗痛苦的一生,并形成了新的創傷。身世對于七斗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父母的存在才能證明七斗是獨立的個體,并帶來生活的希望。但父親的意外去世,使七斗徹底成了無根之人,于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对吧系难蛉骸分猩I男岩勺约翰⒎歉改杆?,對父母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即使做了親子鑒定,桑桑仍然“認為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陰謀,她開始懷疑一切”。對自身身世的強烈懷疑使桑桑脫離了家庭,尋找真正的自我。而“我”對蘆葦的領養,直接導致了蘆葦姐姐的思念成疾,最終去世?!赌嫘械木`》中豁唇是領養的;《煙火漫卷》中劉建國是領養的等。身世的創傷記憶帶來了生命的苦難。主人公只有在不斷找尋自我身世的同時,才能確認自我的存在。這在遲子建的新作《煙火漫卷》中刻畫得更為深刻。

《煙火漫卷》中的主人公劉建國在一次意外中將好友于大衛的孩子丟失,從此他便開始了尋找孩子的旅途。他的一生被“尋找”代替。他的工作是開“愛心救護車”,以便打聽孩子的下落;為了尋找孩子,他錯過了工作、與心愛的女人在一起的機會。劉建國的生命如煙火般,在他青春的歲月中燦然綻放,又在孩子丟失的那年瞬間泯滅。孩子丟失的創傷記憶,使劉建國喪失了自我。因此,尋找孩子的過程也是劉建國找尋自我與自身存在意義的過程。與此同時,常年的壓抑使劉建國將創傷記憶以暴力的方式轉移于他人。當他在月光下看到赤裸的小男孩時,將找尋的失落傾瀉在小男孩身上,并給小男孩與自己造成了新的創傷。這種創傷的加重,說明了主體意識的缺失。當劉建國知曉自己是日本遺孤時,他無法確認自我,自我身份的缺失使劉建國再也無法承受創傷的記憶,最終在逃離與贖罪中尋求解脫。

于大衛與謝楚薇同樣也是受創者。他們因兒子意外丟失,從此活在巨大的悲痛與陰影中。于大衛與謝楚薇無法繼續生育?!坝诖笮l不僅丟失了兒子,也因此喪失了自己的雄性氣質;謝楚薇失去子宮、喪失女性的再生能力也讓她的女性氣質岌岌可危。于大衛謝楚薇夫婦失去的不僅是一個孩子,連同他們二人的男性身份和女性身份都受到挑戰,在象征層面上,這儼然是對這對夫妻的雙雙閹割,他們的性別屬性被抽離了?!盵4]創傷的記憶一旦形成,便積淀為一種無意識對主體產生種種影響。于大衛何謝楚薇在經歷了丟失孩子的創傷后,也失去了對自我與自我身份的確認。即使在親生兒子翁子安出現后,謝楚薇也無法放棄對撫養雜拌兒的執著,因為她所需要的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作為母親的自我確認。

(二)死亡的創傷與自我毀滅

遲子建童年時期在黑龍江的北極村度過。北極村帶給了遲子建快樂的童年,也帶給了她痛苦的記憶,形成了她生命中永久的創傷。在北極村時,遲子建親身經歷了親人的相繼離世與村莊中的殺人事件,丈夫也因一場意外而身亡。從此她便對死亡與暴力有著非同的感觸?!拔蚁氚涯樛可虾窈竦哪喟?,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5]在她的作品中,殺人與自殺是常見的主題。長篇小說《樹下》中姨媽姨父一家死于他人的槍下;《蒲草燈》中的“我”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岸上的美奴》中美奴殺掉了自己的母親?!稛熁鹇怼分悬S娥將死去的丈夫拋入鷹谷中,并計劃以死償命。除此之外,還有因疾病去世與意外死亡。遲子建在作品中敘述死亡,描寫死亡。死亡已經成為遲子建生命體驗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遲子建對待死亡有著多重的感知。一方面她相信靈魂不滅。在《白雪的墓園》《親親土豆》《重溫草莓》中,遲子建塑造了“我”與親人靈魂的共息。此時,死亡并不可怖,甚至充滿溫情?!吨販夭葺分懈赣H將自己的靈魂化為草莓地讓“我”得以放松;《親親土豆》中父親化為土豆安慰傷心的母親。但這種溫情只有在面對親人的死亡時,才讓死亡蒙上了一絲溫柔的光暈。另一方面,在其他作品中,當人物面臨著精神的困境時,死亡則成為人物的最終選擇?!稑湎隆分醒灿沃袊粸楸几八劳龅漠嫾?;《廟中的長信》“我”的有意味的“告別”;《北國一片蒼?!分懈赣H的自殺等。在遲子建的書寫中,死亡似乎成為一把解救人物的“鑰匙”。但這所體現的是人物在創傷記憶深處,對死亡深深的恐懼感。因無力直面死亡,最終只能奔向死亡?!稛熁鹇怼分悬S娥背負盧木頭的死亡之罪,她決定以死償命。死亡成為黃娥緩解喪夫之痛、逃避指責的出路。但是,黃娥心中充滿著對死亡的恐懼感,當她看到盧木頭死后摘不下來的帽子出現在了哈爾濱的江面上時;看到緊跟她的小鷂子仿佛是鷹谷中鷹隼的化身時,黃娥心中的恐懼與負擔越來愈重。死亡的倒計時催促著她生命的終結。因此,當翁子安出現后,黃娥“自認身上已寂滅的愛欲和情欲,枯木逢春般地復蘇……在這個冬天的雪光中,她近乎瘋狂地攫取翁子安的愛和雨露?!盵6]對于黃娥來說,盧木頭的死亡對她造成了創傷,因此她只能以死“贖罪”,但是對于死亡的恐懼又使得她背負著沉重的枷鎖。

三、《煙火漫卷》中創傷的治愈

(一)創傷中的審美化生存

正如遲子建所秉持的生命觀:“誰沒有痛呢,只不過這痛,生在自己心底,別人不知曉而已。這樣一想,劉曉華覺得菊花前的老人都值得尊敬,至少他們是懂得在霜中賞花的人?!盵7]創傷深植于人的內心中,但通過審美化的生存方式,突破主客二元的對立,超越現實的有限性,即可實現對創傷與自我生命的超越,從而修復創傷,實現生命的平衡。

遲子建喜愛自然,在其作品中都曾熱烈地贊美大自然。大自然以其和諧、壯闊的美學特征給人以優美或崇高的審美感受,并在其中療愈背負沉重肉身的人類,使人得以“詩意地棲居”?!皩ψ匀幻赖念I悟就是一個由感官過渡到心靈,由有限達致無限、由經驗升華為超驗的過程,這也正是自然美產生療愈作用的過程?!盵8]黃娥常常來到松花江畔的外灘公園上賞花,她喜愛花朵與自然萬物?!包S娥發現對面那盞路燈下,結了一張蛛網,燈光把它映得銀光閃爍。而路燈一亮,各色飛蟲仿佛找到了家門,歡欣鼓舞地圍聚過來,讓路燈有了斑駁的陰影……在這廣闊的濕地里,除了水塘、草灘、樹林、花園,還有農民種的莊稼。有多少鳥在找棲息地,有多少蟲子發出夢囈,有多少花兒靜靜釋放芬芳啊?!盵9]黃娥在對自然的靜觀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氣息,緩解了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

劉建國喜愛在沐浴場中獲取精神的休憩?!皠⒔▏c于大衛喜歡進的是小池子,稍高的水溫,會讓他們的毛細血管興奮,促進血液循環。而且他們坐在水溫高的池子浸泡時,有回到青春時代的感覺。他們進浴池時,都會自帶茶杯,把它放在池邊的大理石臺子上,邊泡邊飲……春天時他會在紅茶中加少許糖,夏天切幾片檸檬,秋天丟上十粒枸杞,冬季則像俄羅斯人一樣,習慣兌上一些伏特加?!盵10]劉建國在創傷的記憶中找尋詩意化的生活方式,以求身心的暫時愉悅。除此之外,沐浴場對于劉建國還具有更深層的救贖意義。當好友于大衛懷疑他故意將孩子弄丟時,委屈的劉建國來到了小澡堂,在溫水池中泡到夜半。澡堂的溫水給予劉建國身體最真實的觸感,使其在有形的實體中化解著無形的傷痛。

除此之外,丟失孩子的于大衛也通過審美的方式寄托思念?!坝诖笮l眼中的哈爾濱最迷人之處,就是各城區的老建筑,他們是散了頁的建筑史書,每一頁都是輝煌,所以每逢初雪的日子,于大衛都會出去拍攝雪光中的老建筑”[11],“當這樣的照片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于大衛有了做畫冊的想法,他只想做一冊,給一個看,就是銅錘。所以他每拍一幅照片,感覺自己離銅錘近了一步?!盵12]于大衛用審美的方式維持自己對生活的希望。他熱愛建筑,觀賞建筑,并期望在這些古老的建筑中,碰到那個也許和他有一樣愛好的銅錘。這本畫冊不僅是他的希冀,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全部紀念。

(二)創傷中的溫情救贖

溫情寫作是遲子建創作的特點。正如作家蘇童所評價:“一只溫度適宜的氣溫表常年掛在遲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說有一種非常宜人的體溫?!盵13]在遲子建的作品中,苦難從不是其敘事的終點,她所關注的是人與人、世界中的相互救贖,以達到人的生命的完滿?!稑湎隆分衅叨吩谌谓虝r,在與單純的孩子相處之中,緩解了創傷的疼痛;《蒲草燈》中的“我”在駱駝的身世與姑母的“自首”中得到了心靈上的釋懷;《逝川》中的吉喜在鄉親們的主動分享下中收獲了淚魚,重拾對生活的希望。由此可見,溫暖的人性一直縈繞在遲子建的作品中,并成為苦難中的救贖力量。長篇小說《煙火漫卷》更為細膩地體現了溫情的救贖過程。

黃娥是善良與純真的象征,她本真的性格使劉建國感到寬慰。遲子建擅長在作品中塑造善良純真的女性形象,承載著其對傳統美好人性的想象。比如《銀盤》中的吉愛、《銀飾》中的尼等。她們從鄉下來,拒絕現代文明中金錢至上的唯利主義?!稛熁鹇怼分械狞S娥亦是如此?!包S娥講她在七碼頭開小汽艇與男客的桃色過往時,那天真無邪的表情,毫不掩飾的態度,讓劉建國無法反感?!盵14]黃娥的善良純真成為劉建國存在的勇氣。她如煙火般短暫地照亮了劉建國沉重的生命。

雜拌兒對于大衛和謝楚薇的救贖同樣至關重要?!稛熁鹇怼分械碾s拌是一個機敏的兒童。他的天真與可愛彌補了謝楚薇內心的缺失感。雜拌兒會沖著她親昵地叫“謝娘”;沖她吐著舌頭伴鬼臉?!爸x楚薇已不關心劉建國是否找到銅錘,所以當她發現丈夫不再難為劉建國和折磨自己、放棄對銅錘的尋找的時候,她雖沒問出真實緣由,但心底卻有輕松感?!盵15]

翁子安是小說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形象。他的出現改變了主人公劉建國和黃娥的命運。對于劉建國來說,劉建國終于結束了“尋找”的生活,并開始了自我的拯救。對于黃娥來說,他使黃娥最終放下了心里沉重的枷鎖。翁子安在生活中默默關心著黃娥,幫助黃娥修理榆櫻院的排水管道,并給予雜拌兒生活與學習用品。但他的照顧與追求并不顯張揚,他以最得體的方式使黃娥再次感受到世間的溫暖與希望。因此,黃娥最終釋懷了盧木頭的死亡,決定開啟新的生活。

除此之外,哈爾濱這個城市也給予了黃娥溫暖的力量。黃娥最初來到哈爾濱是為了安頓雜拌兒后回到七碼頭,以死贖罪。但是在這過程中,城市里他人的關心也治愈著黃娥內心的苦楚?!伴L春街花市的店主,有很多認識黃娥了,他們見著她會熱心地問,還沒你男人的消息?黃娥總是落寞地搖搖頭,店主們為了安慰她,不是端起一盆鮮紅的仙鶴來,就是拎起一盆橘黃的四季海棠,再不就是奉上一盆雪白的玻璃花,說是白送她?!盵16]遲子建在采訪時說道:“我跟哈爾濱從最初的隔膜到現在已經就是水乳交融了,你在這座城市當中了解了它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等一切,那么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溫,然后對它有了表達的欲望?!痹谶t子建的筆下,城市與鄉村不再是對立的兩極,城市生活已經逐漸地融入遲子建的生命中,并成為其創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遲子建對哈爾濱的書寫不再訴說自身對城市的想象,而是描繪城市中交融、互相救贖的人。因此,“這個原本她視為生命最后一站的地方,竟俘虜了她。她戀上哈爾濱,或者說依然貪生似乎已無勇氣殉葬了,這讓她覺得自己可恥?!盵17]

朱迪斯·赫曼曾提出創傷個體不能獨自面對創傷體驗,應該在關系的構建得以恢復,即建立新的關系,促進新生的出現[18]。在《煙火漫卷》中,創傷主體得以獲得療愈,正是因為在與他人建立的新關系中,重新感受到與世間的牽絆和溫暖。因此,創傷主體在世間溫情中得到救贖。

四、結語

《煙火漫卷》中以劉建國找尋銅錘,黃娥找尋丈夫兩條并行線索展開敘事。無論是身世或是死亡的創傷記憶,都使得二者及相關人物缺失了對自我的確認。他們的“找尋”實質上是對自我與生命意義的找尋。遲子建不改以往的溫情筆調,人物的創傷記憶最終在審美化的生存,與世間的溫情中獲得了修復。在后現代的社會中,創傷似乎成為現代人的標志,無論是對戰爭、暴力的恐懼,或是被異化的麻木,現代人試圖在創傷記憶中尋找喘息之地。但從《煙火漫卷》中,讀者可以感知到即使現實的有限性無法超越,但生命也依然可以在審美與愛意中達到澄明之境。

參考文獻:

[1]周穎.創傷視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說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486.

[3]遲子建.遲子建中篇小說集:原始風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張恩華.“失”的寓言:遲子建《煙火漫卷》[J].小說評論,2022,(01):39-40.

[5]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0.

[6][7][9][10][11][12][14][15][16][17]遲子建.煙火漫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293,207,151-152,85,

237,240,215,205,108,148-149.

[8]王焱.自然美的療愈價值——由森林療養的美學缺失談起[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43(04):136.

[13]蘇童.關于遲子建[J].當代作家評論,2005,(01):

56.

[18]王亞西. “日本治愈系電影”的生命美學特征研究[D].溫州大學,2018:34.

猜你喜歡
遲子建生命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生命之樹
從地里冒出來的生命
試論遲子建新作《群山之巔》的詩性呼喚
遲子建:為何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創作?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謙卑一笑
悲劇意識在遲子建文學作品中的展現
優雅詩性遲子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