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自然科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及實踐

2023-06-06 12:02劉倩秦菲張靜榮瑞芬魏濤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生教育課程思政

劉倩 秦菲 張靜 榮瑞芬 魏濤

[摘 要]?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重要途徑,如何更好地在課程較少的研究生教育以及思政元素相對較少的自然科學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需要深入探討。以研究生自然科學課程微生物與發酵技術為例,通過對專業課思政元素的挖掘,將思政元素“基因式”嵌入課程中,從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提升、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及教學反思等幾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執教能力以及在其他相關自然科學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提供參考。

[關鍵詞] 課程思政;微生物與發酵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 G 643.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0310(2023)03-0031-06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s an important way to fulfill the primary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by intensifying morality. It needs to explore in depth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ter amo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with fewer courses and relatively few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natural science. Taking Microbiology an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genet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is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awareness and teach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carrying out it in other related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Microbiology an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ostgraduate education

0 引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保?]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提出碩博士、本科及高職等各類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開展課程思政的指導性意見[2]。

目前,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在本科生中全面開展,對研究生正在逐步開展,涉及的課程、專業及院系相對較少。在教師層面,對于研究生的教育,教師相對更加注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對于思政教育重視程度較低;在學生和課程層面,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接受思政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接受的專業相關思政教育較少,進入研究生階段面臨所修課程大幅減少、接受思政教育的機會更少等問題。因此,對研究生的課程思政教育更要在有限的課程中開展,以此增強研究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生具備正直誠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團結合作的品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北京聯合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任務,不斷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經驗和成果。

微生物與發酵技術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專業課程,主要內容為微生物與發酵產品生產的一般規律和若干典型生產過程,課程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應用范圍廣泛,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本文圍繞近3年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實踐進行分析,為高校今后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執教能力及在相關自然科學類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提供參考與借鑒。

1 提升任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在國家和學校倡導課程思政之初,理工科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概念和內涵較為模糊,缺乏專業與思政相結合的意識,在實施過程中感覺無從下手,在思政元素挖掘、如何潤物細無聲地進行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隨著本科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和實踐,教師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與方法,但在系統性和思想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缺乏大局意識,往往局限于簡單的元素挖掘與講述,方式單一,深度不夠。因此,為更深入地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本著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學校要組織搭建課程思政交流平臺,開展專題培訓、經驗交流、教學培訓等活動。

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重要講話和文件,從思想上認識到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其次,教師要將立德樹人理念、課程思政建設根植于心。

再次,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學院和系部組織的交流培訓、課程思政教學比賽、集體研討、集中備課等活動,以賽促練,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最后,通過文件學習、系統培訓、參賽實踐等活動,教師從原來的無意識轉變為有意識地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挖掘課程思政教學元素、設計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徑,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等嵌入課程中,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

2 構建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2.1 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北京聯合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指導,為適應國家和京津冀戰略發展需求,圍繞食品、生物和營養健康相關的大健康產業,培養信念堅定、知行合一,扎實掌握食品科學相關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強,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求真務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課程團隊應圍繞上述專業培養目標找準思政定位,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將課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課程教學大綱中。

2.1.1 修訂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在修訂前的教學目標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掌握微生物與發酵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微生物的分離篩選及鑒定、現代微生物育種、發酵工藝條件優化、發酵產物分離純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最新研究動態,了解最新的技術手段及研究進展,在加深理論認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將學到的知識與研究課題結合起來,能夠根據項目的要求合理設計試驗方案,開展研究工作。然而,修訂前的目標只針對知識和能力進行了設定,缺乏思政目標,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為課程思政提供指引。因此,為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教師要以專業目標為基礎,結合本課程內容和課程特點,提出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即以課程內容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從國家、精神、人格、科學觀等不同層面和境界,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大局的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有服務人類精神使命感的食品科學類專門人才。

2.1.2 修訂章節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的各章節中明確思政元素的融入點、融入路徑,從原來想到哪兒講到哪兒的無意識思政教學轉變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基因式”嵌入課程中,更好地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及實施方法如表1所示。

2.2 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設計為載體,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通過傳統的講授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外,還采取了翻轉課堂、辯論、PBL等教學模式和手段。例如課程中穿插的課程作業采取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學生以某一微生物發酵產品如淀粉酶、纖維素酶等的生產為目標,對菌種篩選、鑒定及保藏、菌種誘變、培養基及培養條件優化,以及產品的測定、發酵、分離純化及精制等內容進行項目方案設計(該技術方案將在實驗課程中實施)。項目以常見的微生物發酵產品和工藝為主體,內容包括從實驗室到成品的完整方案設計,涉及的相關課程、知識較多。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將整個設計項目分為獨立又有聯系的4個小項目。對于每個小項目在課程講述前,學生先在線上完成相關資源的學習,教師布置與項目相關的討論題,學生在課堂上就討論題進行探討,課后完成小項目的方案設計,制作演示文檔并進行匯報,教師和學生就其設計方案提出建議和意見。在課程末期,匯總4個小項目的設計方案,即可得到一個發酵產品從最初菌種選育到成品的綜合設計方案。課程通過上述過程完成從以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翻轉,嵌入實事求是和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全方位鍛煉學生查閱資料、整理思路、制作演示文檔、演講表達等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學術誠信、深入思考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實現價值引領、能力提升和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

2.3 將課程思政元素納入考核,建立德育與專業相結合的全方位考評體系

課程考核方式向實踐創新傾斜,營造創新氛圍,同時強調思政元素考核。

教師在開學第一課就強調對學術不端要實行一票否決制,如果發現學生在課程作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有抄襲等現象,成績直接被計為不合格。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考核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合期末綜合評價給出最終成績。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堂討論、上述2.2節中4個小項目的設計方案質量、項目方案的展示、學術不端情況、團隊協作能力、科學思辨等方面。在項目展示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打分參與評價。期末成績主要對課堂作業的綜合設計方案給予評定??傇u成績中過程性評價占75%,其中思政元素評價占10%;期末評價占25%。思政考核方式具體如表2所示。

3 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實踐

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已在北京聯合大學2019級、2020級、2021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教學中實施。該體系實施后,課程質量有了較大提升,選課率大幅度上升,與2017級、2018級相比,學生選課比例從25%左右到超過50%。課后的調查問卷顯示:86.4%的學生認為有很大收獲,13.6%的學生認為有較大收獲,大家普遍認為有知識之外的思政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圖1所示,在思政方面,所有學生認為在科學思辨、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團結協作和誠實守信等方面的認知有所提高;在能力方面,所有學生認為自己在查閱文獻資料、閱讀總結文獻資料、文檔制作能力、口才等方面均有提升,95.5%的學生認為在分析問題和激發專業興趣方面也有所收獲。

與此同時,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助力學生更加熱愛所學專業,努力專注于自己的研究領域,促使學生在學業上取得長足進步。從調查情況看,選修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的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獎學金以及發表高水平論文等的比例明顯提高,近兩年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生中有兩名獲得國家獎學金。

4 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的總結與反思

4.1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決定了課程思政實施的高度和深度

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體是教師,因此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決定了課程思政實施的高度和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3]。如果一名教師只負責知識傳授而沒有價值引領,只能稱作教書匠。

如果教師對課程思政只有思想上的認同而不進行科學規劃設計,課程思政的實施必然隨意而沒有深度。

因此,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師應積極參加同行間的交流、培訓、討論等連續性和有深度的活動,以此促進自身課程思政執教技能的有效提升。

4.2 課程思政教育要以學科思政、專業思政教育為指導

課程思政要圍繞學科和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設計實施。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學科引領專業和課程發展,專業為學科的拓展和課程的組織形式,課程構成學科和專業的基礎。將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不同層次的活動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框架形成了學科思政、專業思政、課程思政,三者之間猶如“手掌、小臂和大臂”的關系[5]。因此,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要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才能實現人才培養思政建設的步調統一及不同課程之間的相互助力。

4.3 課程思政與課程創新教育改革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研究生創新思維活躍,學校要著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依據聯合國對未來人才勝任力的評價模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勝任力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點[7]。因此,課程思政不能脫離創新教育改革,學校要把課程思政和創新教育進行一盤棋改革,二者相輔相成,同時實現立德樹人和創新教育的雙重目標。

微生物與發酵技術課程進行的創新教育模式改革在北京聯合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19級到2021級研究生中實施,從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圖1)可見,學生同時在能力和價值方面有所收獲。在課后和學生的交流中,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和演講能力等得到很大提升,完成的菌種鑒定、響應面優化發酵條件等課程設計對今后的研究工作很有幫助。

4.4 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最有效的教育莫過于言傳身教。教師在專業領域展現的廣博精通和人格魅力能促進學生熱愛自己所學專業;教師的教學態度能改變學生對待學業及今后工作的態度;教師認真批注每份作業的態度,能培養學生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教師對論文科學引用、原始數據的態度和點評,能提高學生對學術嚴謹的認知;教師團隊的默契配合能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因此,教師要潛心學術和教學研究,始終處于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鉆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4]。教師要做好學生專業領域的領路人,進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這樣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思政教學效果。

總之,自然科學課程的思政教育不能孤立進行,要與學科思政、專業思政相結合,要與創新教育改革相結合。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關鍵,應以德為先、潛心思考,將課程思政教育“基因式”嵌入課程,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EB/OL].(2020-05-28)[2022-06-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習近平.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4] 張海龍.“發酵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微生物學通報,2021,48(4):1394-1401.

[5] 楚國清,王勇.“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的四重邏輯[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0(1):18-23.

[6] 習近平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 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N]. 人民日報,2020-07-30(1).

[7] 李亮, 李慧, 程建華.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政教育實踐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2021,37(6):58-60.

(責任編輯 齊蓉暉 ;責任校對?白麗媛)

猜你喜歡
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生教育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探索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三維CAD/CAM軟件》課程與漁業機械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