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偶戲造型的設計與發展研究

2023-06-06 21:50王瓊
美與時代·上 2023年2期
關鍵詞:造型設計木偶戲多元化

摘? 要:我國木偶戲表演具有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的雙重性,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資源,歷史悠久,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木偶造型不僅是運用不同材料表達不同的人物形象,更是表演家通過木偶造型設計、一些機關裝置和舞臺表演的排列向觀眾傳遞自身的情感與工藝的過程?,F有的木偶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造型上木偶的設計大多是對之前經典戲曲的模仿,沒有創新元素的增加;大多為寫實派,講究真實性,沒有對元素抽象化的處理,不重視其意義的情感表達等。通過分析木偶戲的來源、木偶戲表達的重要因素以及關于木偶戲造型未來走向多元化的發展,提出應當在特點、材料、元素等方面吸收國內外優秀的藝術表達方式,也為木偶戲之后的發展方向以及創新提出建議。

關鍵詞:木偶戲;造型設計;木偶造型;多元化

一、木偶戲的概論

(一)木偶的定義與分類

木偶的種類有很多,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藥發木偶、布袋木偶和水木偶等。杖頭木偶是通過木仗來操控木偶完成戲曲動作,在木偶的頸部下面連接一節木棒,木偶內部是虛空的,偶頭面部的眼和嘴是可以活動的,可以做到表情豐富,動作靈活。不同地區的杖頭木偶有著不同的風格形式,在我國西北部、西南部四川、南部廣東都非常盛行。提線木偶則是在木偶的關節部位安裝絲線,表演家用線來牽引木偶,以我國泉州最為知名。藥發木偶則是在表演時會施放焰火的木偶戲,在表演時形式非常激烈。布袋木偶,也可以叫做掌中木偶。它是表演者直接用手指去操控木偶,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戲劇。水木偶的表演方式是在水池上搭起舞臺,由隱藏在后臺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

(二)木偶戲的起源與發展

木偶戲是由表演家操縱木偶,通過動作來演繹故事內容。木偶戲的歷史悠久,是漢族的傳統藝術,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將木偶用在戲劇式表演上是在漢代以后,唐代杜佑在《通典》一書曾經記載:“窟儡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表家樂也,漢末始用于嘉會?!钡搅颂拼?,木偶的制作和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據記載,唐代木偶戲已經有了杖頭木偶和提線木偶之分,技術和表演都十分精湛。兩宋時期,木偶戲的種類更加繁多,在一些出土的宋代瓷器上都畫有木偶戲的形象,反映出木偶戲在宋代的流行程度。在近代時期,木偶戲曾因戰亂一度衰落,在抗戰勝利后才又興盛起來。1949年后,絕大多數的木偶戲劇團組成由國家出資的木偶劇團,在這一時期,各大劇團又逐漸發展出了“文明新戲”,拍攝了大量的木偶電影及兒童系列劇。同時也借用了許多國外的技術及經驗,將中國傳統的木偶戲藝術傳播出去。

(三)木偶造型的演變

木偶造型是以民俗、宗教儀式為基本內容進行創作,由俑經過長期的進化、演變逐步發展成為現代木偶戲人物造型。木偶造型雖屬于舞臺美術范疇,但極具個性。它既是雕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形象,又是被人操縱表演的玩偶,更是在舞臺上占主導地位的“舞臺美術”。在我國,木偶造型藝術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三分雕七分畫階段:是由手工藝人先用木頭進行手工雕刻,然后在雕好的木偶上畫上臉譜,用以區分不同人物,木偶的造型區別主要靠繪畫臉譜的不同;2.雕刻繪畫相結合階段:這個階段的木偶造型是雕刻與繪畫并重,整體講究創造性與技法性,有一些專業的手工藝人和作坊等;3.可塑性與隨意性階段暨現代木偶:該階段的木偶藝術家充分采用現代的技藝與材料,根據當代流行的審美趨勢及戲劇藝術的需求來設計木偶造型,使木偶形象更加豐富多樣,創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木偶造型世界,達到了我國木偶造型藝術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

二、木偶戲造型設計的因素

(一)偶頭造型

對于木偶戲來說,木偶的制作十分重要,而偶頭是木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戲曲表演中的最直接表現。國內木偶的造型像戲曲一樣也分為生、旦、凈、丑,往下又會進行詳細的劃分,例如生頭包括了老生頭、小生頭、武生頭,等等。生頭的造型大多表現為鵝蛋型臉,面部的前額較短,鼻直嘴平等。旦頭分為了正旦、彩旦和花旦等,正旦和花旦大多面部十分光滑,眼睛較細,嘴小而鼻子尖。而凈頭的形象則表現為額頭較寬,眼球較為突出,面部兩邊比較豐滿等。丑頭的特征表現為臉型較圓,嘴角上翹。偶頭除了人物形象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形象表現,例如鬼怪、動物等。除了大分類之外,偶頭也有自身的五形造型藝術(眼睛、嘴巴和鼻子),不同木偶角色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角色自身的忠賢善惡等都是通過五彩來呈現。例如對于眼睛來說,武生一般是杏核眼,較圓;小生則是螞蚱眼,較為細長;丑角一般眼睛呈三角形等。不同角色的鼻子之間也有很大的區別,小生的鼻梁比較高挺,鼻孔較為大的,整體鼻身比較粗通常是老生或者武生等??傮w來說,偶頭形象是木偶戲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偶頭造型也代表不同地區、不同流派自身的特點,有著獨特的意義和魅力。

(二)偶身服裝及帽飾

木偶角色除了偶頭之間的區分外,更為形象的則是木偶的衣著及配飾等,通過改變木偶的服裝與帽飾演繹不同的戲曲人物。服裝的分類一般分為官衣、氅、花衣、靠等,在花衣中也有一種稱為蟒袍,在衣物上繡蟒紋,一般是皇室角色的穿著。武將的戲服一般為靠,袖口較緊,上下衣相連,整體較長。官衣是官員所穿著的衣物,圓領大襟,依據不同的官階繡以不同的紋樣。氅一般是指外套,整體比較寬松。帽子的分類有巾、冠、盔等,依據角色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帽子??傮w來說帽子沒有像服飾那樣具有明顯區別,只有材質上軟硬,角色身份地位的區別。

(三)木偶戲的舞臺表現

除了木偶的造型影響外,完美戲曲的呈現還需要一定的舞臺形式,與之前木偶戲表演相比,如今木偶戲的發展也重視舞臺造型的元素。不同的表演內容、觀眾群體及表演形式需要不一樣的舞臺布景和燈光布景,例如簡單的戲劇表演,一兩把座椅就可以完成整場表演;而面對兒童劇或者是具有特別內容的故事,整體的舞美就要注重構圖的飽滿,呈現出空間形式的縱深與流動感。所以在設計現代木偶戲造型時,考慮整體木偶戲的舞臺呈現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木偶戲造型的發展——多樣化走向

(一)特點多樣化

從現今的木偶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如今木偶戲的造型越來越豐富。在過去,無論是木偶還是表演形式,整體元素都具有寫實性,大多是對戲曲人物或者現實人物的模仿,力求做到逼真形象。又因為木偶本身偶頭所占比重較大,而偶身比較小巧,會有一些童趣的感覺,往往深受小朋友的喜愛。除此之外,為了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故事內容和情感渲染,在設計木偶時一般都會將形象夸張化,例如怒視的眉目,夸張的臉譜,等等。

隨著木偶戲的不斷發展,許多不同的元素都融合進來。就造型來說,除了上述所說的逼真寫實、夸張表達特點外,還受到國外形式的一些影響,在一些內容表現上不再那么寫實化,開始向抽象化、多元化方向發展。例如瑞士藝術家保羅·克里(Paul Klee)所創作的木偶形象,在他那些手工制作、造型各異的木偶身上,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他所有的木偶頭部都經過抽象化的處理,十分具有想象空間,就像羅伯特·里德說他的藝術世界“是一個神靈的世界,一個智能的世界,一個妖魔與鬼怪的世界,一個丑陋和滑稽的世界,一個數字的侏儒與音樂的小鬼的世界,一個幻想的花卉與荒誕的禽獸的世界?!痹谖覈灿羞@樣的造型表達,在上海演出的《春的暢想》一劇中以春為主題,將角色形象擬人化、抽象化,引發觀眾的聯想。通過一塊方布做出不同的形象,十分具有童趣。通過這種趣味性的表演,向小朋友們傳遞知識,以獨特的形式達到快樂教育的目的。

(二)材料多樣化

木偶造型的多樣化和豐富性與其材料的選擇密切相關,傳統木偶大多采用樟木或栗木進行雕刻加工,因為這兩種木材比較堅韌,工匠或表演家通過設計形象—進行雕刻—整體安裝—細節上彩—進行打磨等幾道工序完成木偶的制作。經過時代的發展,現在制作木偶的工藝提高了許多,可以采用其他藝術領域所采用的方法。例如采用影視藝術中的特效化妝,對已經完成雕刻后的木偶采用翻模的方式,再用其他材質進行制作,十分便捷與形象。在完成翻模工作后,可以采用現代繪畫顏料再對木偶進行一些細節性的加工。一套流程下來,可以減少制作木偶繁瑣的工序,并且可以選擇不同材質、不同重量的材質,包括紙類、泡沫、布類等材料,表演者也可以更好地操控木偶。在馬良的舞臺劇“爸爸的時光機”中就采用了很多不同形式和不同材質的道具及木偶(如圖1),在木制的木偶外部又創造性地加入了許多現代的元素,例如皮制手套和臉部的金屬材料,整體木偶上的機關較多,可以使木偶的動作及表情更加靈活生動。整體來說,這是一部風格奇幻充滿詩意的非傳統戲劇,制作出了十數件每個由1200多個零件組成的與真人等比的大型人偶。獲得了中國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推介獲“最受投資人關注獎”和美國紐約(ISPA)演繹聯合大會年會的“十大最受矚目全球新節目”,是二十年里首部入選ISPA的中國戲劇作品。

(三)元素多樣化

現代木偶戲的表演范圍不止是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霹靂布袋戲”“通天河”“八仙過?!钡葌鹘y劇目中,還有大量的近代故事、影視元素、藝術特征等也會通過木偶戲劇來演繹。在一些其他形式的戲劇中,也會通過表演家操縱工具去模仿動物或物品進行表演。這種表演形式會更加貼合劇情,便于觀眾去理解,迎合觀眾的審美傾向。

由迪士尼戲劇集團監制,澳洲麥可爾集團,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七幕人生音樂劇共同呈現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運用超過200套面具和木偶的方式呈現出非洲大草原25種動物(如圖2)。在演員的表演下,舞臺上漫步的是優雅傲慢的豹子,頭頂盤旋著聲聲鳴叫的飛鳥等。臺前幕后的這一切,都由134個人和235套偶、道具構建而成。整體機關和構思十分巧妙,木偶的制作非常精良,如圖2中演員手上的偶鳥是在整場演出中出場時間最長,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只偶,它的頭部被放大,為方便觀眾清晰看到沙祖鳥的每次眨眼和嘴巴的開合。沙祖的偶鳥能動的關節非常多,除眼睛、嘴巴外,頭部、身體、腳部及翅膀處都能靈活轉動。還有一些演員將木偶與自身的服飾和裝飾融為一體,既有鮮明的視覺特征,也打破了傳統木偶劇的較為僵硬的表演方式,可以使觀者同時看到豐富的動物形象以及演員精彩的歌唱與表演。將演員與木偶這兩種形象同時進行展現,也是在現代戲劇中采用木偶戲的元素表達出對傳統木偶形式的創新意識。

四、結語

我國的木偶戲發展歷史悠久,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波折,通過發展創新也使木偶戲的行列壯大了許多,在一些著名的高校中也開設了許多關于木偶戲的課程和專業。但木偶戲造型的發展卻有些緩慢,我國的木偶戲中大多還是對傳統風格的模仿、人物的寫實性不高、道具形式的匱乏等,整體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木偶戲之后的發展應該面向普通大眾,在國外的一些經典舞臺劇中經常會看到木偶的身影,這些都會加強木偶戲的多樣化因素。也對木偶戲的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除了可以將木偶的元素運用到其他領域中去。木偶戲本身的表演方式也可以吸收其他藝術的元素,例如舞美風格的改造可以借鑒各大歌舞表演,采用一系列燈光或科技性的元素,也可以在表演形式上加入電影造型的風格,突出造型色彩,減少語言表達,增強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將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入到木偶戲的表演之中,為木偶戲的表演形式提供更多的豐富性,使木偶戲的發展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向多元化、國際性、大眾化。

參考文獻:

[1]李奕蘭.中國木偶戲的藝術特征探討——評《中國木偶戲地域性風格分析與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2):134.

[2]徐嘉瑜.淺談木偶造型設計的傳承與當代的多樣化表現[J].西部皮革,2020(9):73-75.

[3]許平山,張祎.民間傳統木偶造型特征及其制作工藝[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2):150-151,155.

[4]侯莉.中國古代木偶戲史考述[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

[5]石山麗子.藝術的暢想——在上??茨九紤颉洞旱臅诚搿穂J].中國戲劇,2000(3):58.

[6]魯寧.淺析木偶的材料屬性與生命本質[J].藝術教育,2016(10):242-243.

作者簡介:王瓊,東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敘事學應用研究、體驗設計。

猜你喜歡
造型設計木偶戲多元化
木偶和木偶戲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木偶戲
木偶戲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車載空氣凈化器造型設計
某高層住宅建筑設計構思及相關要素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鈞瓷造型設計的創新研究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