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究

2023-06-07 22:20郭迪
今日消防 2023年4期
關鍵詞:消防監督管理智慧消防消防安全管理

郭迪

摘要:消防安全關系到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諧、經濟平穩增長,是我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無論如何強調消防意識與強化消防能力都不為過。從職能定位上說,消防安全管理屬于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范疇,因此要喚醒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建立快速反應、高效協同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诖?,從宏觀視角出發,通過分析我國消防安全管理現狀,進一步歸納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旨在為促進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不斷健全、為系統性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監督管理;現狀分析;智慧消防

立足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背景,消防安全管理面臨較為嚴峻的態勢。一方面,城鎮化進程中形成大規模的人口、建筑、資源、設施等聚集,在有限的生活生產空間內存在大量火災隱患,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難度。一旦出現消防安全事故,難以及時疏散群眾、控制火勢,會面臨巨大的經濟財產與生命安全風險,還可能會帶來不良的社會輿論問題。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仍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大量資金、人才、技術等投入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而消防安全力量相對性、系統性薄弱,具體表現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裝備不足、消防隊伍建設緩慢、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此種情況下,各地各級消防救援部門應具有清醒的認知,要認識到在國內和平穩定的大背景下,火災事故是影響社會正常運轉的重大威脅之一,應與時俱進創新優化消防監督管理模式,進一步筑牢消防安全管理防線。

1 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從數據上看,我國消防安全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僅2021年全國火災事故接報數量就達到74.8萬起,同比上升9.7%;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7.5億元,同比增長24.1%。同時,火災事故場景更加多元化,誘因更加復雜化,涉及人為疏忽、生產事故、違規建筑等各種消防隱患,這些都給消防安全管理造成困境,也暴露了當前我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短板,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消防安全管理與社會公共管理不同步、不一致。應該注意到,社會公共管理的核心是市場經濟,圍繞著經濟發展衍生出大量新型消防隱患,如城市環境中土地資源稀缺、人口稠密,為了盡可能利用空間資源,容易出現消防通道擠占、消防設施挪用等現象,這理應屬于消防安全管理范疇,但一些地區將管理責任轉移給社區、市政部門。加上消防安全建設長期落后于經濟發展,未能做到與時俱進、全面保障[1],這為火災事故的發生埋下伏筆。

第二,消防監督執法存在不規范、不嚴格的現象。如2021年5·31滄州鼎睿石化有限公司火災事故、7·24長春李氏婚紗夢想城火災事故等,都與消防監督執法不到位有關。一方面,這種現象的產生源于消防監督執法機構和人員的思想作風,一些工作人員粗枝大葉,主觀上忽視了消防監督管理的嚴肅性。另一方面,則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績思維有關,明知道一些社會單位(如地方龍頭企業、商場等)內部存在消防安全隱患,但為了保障經濟效益,有的地方政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在地方經濟體消防措施、設施等檢查中輕松放行。

第三,社會公眾的消防監督管理參與度低。主觀上,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消防安全缺乏足夠認識,也缺乏足夠的火災風險識別、預防能力??陀^上,社會個體缺乏消防安全隱患的反饋渠道,很多人只知道發生火災后撥打119,但察覺到火災隱患時該如何反映、向哪個部門舉報等,并未形成高效的互動機制。

2 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分析

2.1?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薄弱

第一,從職能角度說,存在管理與監督主體協同力弱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消防救援機構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形式,基層單位、社會組織等主體缺乏自由裁量權,以至于各類企事業單位放棄消防監管職能,對消防救援機構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消防安全監督主體的責任、義務認知模糊現象,例如同一區域內“重點消防安全單位”的劃分標準不清晰,出現多頭管理、交叉執法的行為干擾,被管理組織與個體不知道具體向誰負責、具體執行哪一套標準,久而久之在主觀上形成了消極應對的態度。

第二,從隊伍角度說,我國消防救援部門的消防安全監管力量難以完全滿足社會經濟市場主體存量,再加之人員流動機制(崗位調動、轉崗調整等),勢必會導致一批經驗豐富、業務熟練的消防監管人員流失,消防救援部門需要源源不斷地培養新人,才能保障消防監管隊伍的動態平衡。還需注意,當前有部分消防部門監督業務骨干流失、人才梯次斷檔,高工“老齡化”,新生力量“過年輕化”,使得“傳幫帶”“老促新”等傳統人才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形式淡化、效果弱化,“不會查、不愿查、查不出問題”的問題日益凸顯。同時,消防監督干部在安全生產高壓追責態勢下普遍壓力較大,這就造成人才維度難以適應社會高速發展、難以應對新型消防安全管理需求。

第三,從環境角度說,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影響力廣泛作用于各個產業與領域,“互聯網+消防”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消防安全管理與消防監督管理兩個維度的信息化水平目前還相對較低,落后于經濟領域的建設發展速度,這也是目前消防救援機構工作有時會處于被動狀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全國范圍內缺乏消防監督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平臺,各地消防救援機構也缺乏信息共享意識與渠道。另一方面,消防救援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化溝通機制缺乏。

2.2? 消防安全管理的制度體系瓶頸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正,從“新法律法規”的制度層面看,有助于進一步清晰、明確消防救援部門的工作職能,且對消防監督管理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實踐是存在延時性的,在固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思維、體系、方式的作用下,制度體系仍然保留了一些瓶頸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執法主體沖突導致的責任追究力度不足。2021年修正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顯著特點就是進一步強調要規避消防救援部門“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避免“保姆式”的監督管理消耗消防資源,但在新的管理制度體系尚未建立之前,就容易出現執法主體的沖突。例如,城市環境中出現違反建筑消防技術標準的情況,傳統監督管理主體是消防救援部門,能夠及時有效地保障整改。而法律法規修正之后,在原來“第五十八條第四項”的基礎上,增加了“責令限期改正”的告知承諾義務,但相應的,住建部門可以直接作出處罰規定,在消防救援部門后續跟進的過程中(即“逾期后”),就有可能出現業主方、住建部門、消防救援部門三方的責任不清。

第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力不足。事實上,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及地方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在內,都存在一定的操作瓶頸,一些情況下只能罰款,并不能從根源上規避火災風險。例如,在消防救援部門監督檢查過程中明確指出了建筑與附屬物存在消防設計問題,但建設方、施工方依然堅持原有設計方案,而消防救援部門只能責令整改并處罰款,并不能直接干預施工行為[2]。類似這種情況,需要消防救援部門聯合多部門、多機構共同執法,勢必需要付出更高的行政成本,實際操作上有一定難度。

第三,消防違法成本低、實效性差。在很多城市經營性場所普遍存在消防設施質量不合格、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消防部門進行常規監督檢查的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責令整改,但這種效果往往是臨時性的,一些經營性場所在短暫停業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消極地采取“罰款應對”的手段,現有的責任追究制度不能完全杜絕消防安全隱患。

2.3? 消防監督管理的社會化水平有待提高

火災是一種極容易失控、連帶傷害嚴重的災害形式,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僅靠“事后補救”,更不能依靠消防救援部門的單打獨斗,必須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以預防為主。換言之,所有公民都是消防監督管理的義務人和受益人。通過現狀分析,發現我國消防監督管理的社會化水平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消防安全監督社會化認同感弱。宏觀上看,我國公眾、企事業單位尚未形成強烈的社會化消防安全監督參與理念,人們普遍地認為,凡是涉及消防的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該由消防救援部門承擔,這種認識直接造成了社會化消防工作效率較低。同時,火災事故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陌生感較為強烈的災難類型,相比交通事故、溺水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等,不容易引起人們的共情[3],這就容易造成一些企業單位放松警惕,缺乏對消防安全與生產安全的關系認同。

第二,消防安全文化宣傳的效能效果不佳。長期以來,社會層面的消防安全文化宣傳主要采用“教學式”“講座式”的途徑展開,雖然關聯主體機構較多(如學校、企業、機關、社區等),但發揮的效能卻不佳,原因在于此類宣傳活動基本是由政府、消防救援部門及上級單位組織的,存在一定的官方色彩和強制意味,作為消防安全文化的受眾接受度較低,造成了嚴重的形式化缺陷。換句話說,許多展開消防安全文化宣傳的主體,本質上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中,主要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這樣自然難以向廣大公眾正確、有效地傳達消防監督管理意識。

第三,消防中介服務機構職能欠缺。根據修正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取消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的行政資質審批要求,轉為“從業條件認證”,這意味著消防中介服務機構應該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發揮更積極、更全面的作用。但事實上,由于長期以來受資質審批限制,造成市場上消防服務中介機構數量少、資質不高,個別地區甚至存在行業壟斷、以次充好的現象,這樣是難以確保從社會化層面實現相應職能價值的。

3 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健全的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優勢構建“智慧消防”體系,是健全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具體策略如下:

3.1? 建立區域消防安全管理平臺,突出消防救援部門監督管理主體地位

結合現狀與問題,未來一個時期消防救援部門仍然是消防監督管理的主體,為了破解資金、人才、設備等方面的限制,應該加強一定區域內消防安全管理平臺的建設,充分借助相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力量,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突出“預防為主”的安全理念。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專門開發“××區消防安全管理平臺”,在該平臺上整合地方政府、中介服務機構、重點消防安全單位、志愿者團隊和民間團體等,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人員共享[4]。如果技術和資金條件不允許,可以建立“過渡版”的消防監督管理平臺,例如利用微信群搭建,消防救援部門作為微信群的管理者,各部門派出專門負責人配合工作,在群中定期更新聯系人電話、自身情況、意見建議等。如此一來,既能夠減少消防單位“大包大攬”的工作局面,也明確了各個單位應負的監督管理職責。

3.2? 出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細則,完善消防監督管理參與激勵機制

各地經濟發展并不平衡、產業布局結構各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也存在不同方向、程度傾斜。據此,消防救援部門、地方政府等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實際需求出臺本地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細則,將可能影響到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都考慮在內,例如,出臺《消防設備與技術規范》制度文本,對不同空間內的消防安全技術、人員、設備等做出明確規定。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完善消防監督管理參與激勵機制,即對于履行監督權的公民,要給予一定的精神、物質獎勵,避免消防安全文化宣傳沒有落腳點,也能增強消防安全制度細則的權威性。

3.3? 豐富消防安全文化宣傳內容、形成“自下而上”監督管理模式

實踐表明,采取“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文化宣傳形式,難以引起公眾對火災事故的強烈感知,反而容易將這一宣傳形式歸納到“表面工作”范疇。從創新宣傳思維及手段出發,關鍵在于讓公眾認識到消防安全關系自身,且任何人都有責任、有義務進行監督,以此建構“自下而上”的監督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從消防安全文化宣傳內容著手,規避簡單直白的說教方式,消防救援部門可選取生活化的宣傳內容和組織形式,從小處著手,提高公眾消防安全管理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拉近普通公民與消防單位之間的距離,如消防救援部門可以開通公眾號、微博等平臺,人民群眾在發現消防安全隱患后,可以隨手拍攝照片視頻,上傳給消防救援部門,這是監督權實施的具體保障。在此基礎上,由消防救援部門聯系相關單位(政府部門、街道辦、居委會等)展開線下調查,并依據法律法規做出治理,相當于利用“互聯網+”方式形成了多部門的常態化聯動,充分體現出“智慧消防”的優勢。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安居樂業,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是現代化治理的應有之義,而優化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是一個重要途徑,除了常規的查缺補漏、消除缺陷手段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與信息化優勢,加速區域內的智慧消防體系建設,以此保障消防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祁杰.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討[J].今日消防,2022,7(1):64-66.

[2]吳新宇.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探究[J].冶金管理,2021(15):142+182.

[3]蔣艷先.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J].科技資訊,2021,19(9):130-132.

[4]劉丹.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J].消防界(電子版),2021,6(11):117-118.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mode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Guo Di

(Foshan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Guangdong Foshan 528000)

Abstract:Fire safety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No matter how to emphasize the awareness of fire fighting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fire fighting, it is not too much. In terms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waken the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and establish a rapid response, efficient and coordinated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further summarized,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fir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systematicall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fire safety management; fire contro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tus analysis; intelligent fire control

猜你喜歡
消防監督管理智慧消防消防安全管理
城市軌道交通之智慧消防
關于“智慧消防”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汝州推廣“智慧消防”系統建設
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的難點與優化
我國消防監督管理的要求探索
淺析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監督管理
智慧消防應用中多設備聯動火災報警系統
關于公眾娛樂場所消防監督管理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